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朝当皇帝 >

第13章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13章

小说: 重生明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和张皇后没有急着坐炕上,而是等宫娥用暖壶将炕温热之后,才被客氏请着坐了上去。

    这就是自己的帝王生活,没有传送中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也没有百姓家的一大家子人,就只有一个皇后,一个半奴仆身份的乳母。

    这对于偌大的紫禁城而言,实在是没有比皇家更冷清的家庭了。

    一时,御膳房的太监走了进来:”陛下,可以用膳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传命就在这里用膳,不多久便有小黄门们提着装有菜肴的红漆木盒走了进来。

    自从辽东有战事以来,朝廷每年用数百万两白银供应关宁铁骑,导致国库压力日益加剧且早已是入不敷出,从万历晚期到天启,不得不用内帑补充军饷。

    正因为此,明朝晚期的帝王根本就没有满清文人说得那么腐化奢侈。

    为了节约开支,从万历到天启,皇帝用餐的规格是一降再降,到现在,别说是什么满汉全席,就是鸡鸭鱼肉也摆不了几盘。

    好在,无论是朱由校还是皇后张嫣,都已经习惯了这种节俭的帝王生活,能吃饱吃好就已足矣,更何况,现在的大明还有无数百姓连饭都吃不饱。

    朱由校刚吃了几口饭,就见王承恩躲在殿外,便忙喊了一声:“进来吧,躲在外面干嘛?”

    张皇后见此忙命人撤去饭菜,自己和客氏也躲在屏风后面。

    王承恩不好意思的走进来道:“原想让等陛下吃完再来禀报的,不然微臣这一堆奏折,又得让陛下饿到半夜了。”

    前期经常熬夜做手术的朱由校其实已经习惯了这种毫无规律的工作,饱一顿饿一顿也是常有的事,只不过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是开刀救人,现在开刀救国。

    “别那么多废话,现捡重要的几件给朕说,其他的先放在这里,朕待会再处理”。

    朱由校说着就从王承恩手里接过基本重要的折子,然后一边翻阅一边听王承恩禀道:

    “第一件是魏公公从南京传来消息,他按照陛下的吩咐已经开始着手拉拢士林中人,但少有愿意跟他接触着,不过他按照陛下开办的《大明日报》倒是卓有成效,其中有名江南狂生者痛批东林党误国误民之后,便有无锡雅人与之笔战,如今已有数十人参与讨论,订报者短短半月已有千户。“

    ”甚好,告诉李进忠,多揭露东林党之短处,不要怕花钱,为了让老百姓看清东林党,花再多钱都值得,除此之外,考虑到很多底层百姓大多是文盲,可花钱雇佣落魄文人或说书先生与每村每乡讲报说报,同时也鼓励民间艺人改变戏曲和话本讽刺东林党。“

    朱由校点了点头,一边说着,王承恩就立即用小毛笔记录。

    然后,朱由校一说完,他就又禀报道:“另外,启奏陛下,据我东厂眼线报告,东林大佬钱歉益于七月三日在苏州虎丘会见了晋商范永斗,并得到了两人的谈话内容,原来,这范永斗见北方今年数省大旱,京城粮价已有上涨迹象,那范永斗便想通过钱歉益的关系联系上湖广布政使的官员,然后大量收购湖广粮食,以漕粮名义运抵京城发卖。“

    朱由校听后不由得讶然道:“这晋商不愧是晋商,反应比朝廷还快,让你的人继续盯紧他们,还有那批粮食!”

    “是!”王承恩回应了一声,正要退下去,朱由校忙又叫住了他:“王承恩,你可知道这八大晋商?”

    “回陛下,微臣倒也知道些,听人说着八大晋商专做关口内外的生意,且富可敌国,而且从正德年间以来,这八大晋商的势力越发的壮大,他们的子弟一半读书一半科举,如此以来,官商结合,生意好做,官也好做,如今朝堂上的许多大臣都有八大晋商的人,内书堂出身的太监也有,比如之前的司礼监掌印王安和前任首辅韩爌。“

    王承恩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他自然知道八大晋商是一个什么集体,说白了,就是一群吸着大明的血然后为后金输血的卖国贼。

    但偏偏这个集体的势力在朝廷内外又是如此的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朱由校即便想挖掉这个毒瘤,也只能从长计议。

    “以后多派人监督八大晋商的各路人,另外,三日之类,东厂务必给朕一份详细的八大晋商资料,仔细查查他们都有哪些人在朝为官,家中有多少产业等等都要查明!”

    朱由校命道。

    王承恩回应了一声“是”,就退了下去。

    张皇后这时候走了出来,挽住朱由校的胳膊:“陛下,吃饭吧。”

    朱由校没有说话,而是立即吩咐了一声“笔墨伺候!”顿时,就有小黄门将文房四宝拿了出来。

    朱由校什么也没说,只是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三个词汇并用圆圈将它们圈了起来。

    这三个词汇分别是:东林党、晋商、后金。
………………………………

第二十章 不听话的东林御史官

    今日又是上早朝的日子,朱由校没有像万历那样对这些文官完全失去理会的兴趣。

    既然到了上朝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上朝,有时候看着那帮大臣吵吵闹闹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这种大有近代国家参议院氛围的朝堂廷议,每次都会让朱由校对大明朝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承平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或许还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家族王朝,但在很多方面,他已经具备了超越这个时代的政治现象。

    朱由校不禁暗想,如果在自己的努力下,十七年后,大明王朝真的没有灭亡,那中国的历史会不会真的走向另一个方向,一个虽有衰落但没有磨难与耻辱的中华民族进化历程。

    三声鞭响,绣着飞禽走兽的文武百官陆续走近大殿,面对着朱由校,都开始高呼万岁。

    朱由校颔首。

    小黄门高呼平身之后,这些或猩红或天蓝或青黑色官袍加身的官员们手持象笏,开始分站左右。

    这个时候,右谕德张雍看向了礼部右侍郎王继谟,同时又看向了徐必谦和陈宪卿。

    御史陈宪卿先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自万历二十四年以来,天子少有祭天,以致于我大明连年干旱少雨,几成大患,如今陕西一带已大旱数月之久,盖因薄天之故也,如今陛下乃圣明之君,爱民之皇,望陛下身体力行,祭天以安社稷。”

    朱由校自当皇帝这一月以来,倒也上过了几次朝。

    在他的记忆里,这朝堂之上最爱怼帝王的就是这御史陈宪卿,偏偏自己又不能拿他怎么办,因为他是言官而且这家伙也偏偏说的都是些毫无实际意义但你又没办法反驳的事。

    比如,这次这陈宪卿又让自己祭天,这其实就是一件乞求大明风调雨顺的宗。教仪式。

    自己作为大明帝王,是因为自己是上天之子,这些仪式自己都得参与,因为这些礼仪都是在彰显自己的正统性和统治大明的合法性。

    可朱由校早就讨厌极了这个东林党官员,也懒得搭理他。

    这陈宪卿倒也没说话,朝张雍相视一笑后,礼部右侍郎王继谟站了出来:“陛下,祭天乃国之大事,老臣也恳请陛下于冬至日举行祭天大礼。”

    “微臣附议!”

    御史徐必谦站了出来,同时跟着一起的还有国子监祭酒李邦华等。

    朱由校不由得笑了笑,心想好不容易上次早朝,你们这些中下层的东林党官员也不好好表现,干几件实事,结果每次上早朝不是让朕做这就是让做那,而且还都是徒耗钱粮,滋扰民众的无用之事。

    “朕都知道了,祭天一事,朕以后会好好考虑的,诸位爱卿还是说说正事吧。”

    朱由校刚这么一说,谁知陈必谦又站了出来:“陛下何须考虑,祭天即是正事也!”

    朱由校现在看到这个陈必谦就烦,如今见他毫无君臣之礼,直接上来堵自己的话,朱由校直接就站了起来,指着这陈必谦:“放肆!今日当值御史何在!“

    “微臣在”,徐宪卿是今日的当值御史,便立即站了出来。

    朱由校见此便问道:“朕且问你,若有朝臣在朝堂之上目无君主,该当何罪?”

    “陛下息怒,下官以为,陈御史未有目无君上之举,祭天乃朝廷大事,陈御史有魏征遗风,请陛下褒奖陈御史,以正大明风纪!”

    徐宪卿很是义正言辞地这样回道。

    朱由校一时愣了,他没想到这朝堂之上居然还有官员不怕自己这个皇帝,甚至还故意不听自己这个君王之意,刻意包庇自己臣僚。

    朱由校不由得怒了,这群东林党真正是不见血不流泪了。

    他顿时大喝一声:“放肆,尔等竟敢如此要挟朕,来人,直接将这二人拖下去,狠狠的打!”

    徐宪卿和陈必谦愕然的相互看一眼,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两锦衣卫拖出了殿外。

    这时候,孙承宗立即站了出来,忙道:”陛下息怒,这陈必谦和徐宪卿言语失当,要挟君上,实在有罪,但念在二人年轻份上,饶了二人死罪!不可再起红丸之祸呀!“

    孙承宗的意思是很明显,就是皇帝陛下你不能任性,目前东林党还有势力,这些人固然可恶,但不能这么直接打死,否则逼得狗急跳墙,难免会有东林党官员再来一次弑君阴谋。

    “好吧,孙先生说的是,饶其死罪,杖责二十即可,革去二人御史之职,永不叙用!”

    朱由校的话一出,隐藏在人群中的张雍不由得冷冷一笑:”别以为这样假慈悲,我东林党就能放过你这个昏君!“

    见朱由校消了气,孙承宗便又道:“陛下,祭天之事虽是虚礼,但礼不可废,我大明之所以不同于蛮夷者,皆因有礼有节之故……“

    孙承宗的劝慰让朱由校顺气不少,便点头:“朕答应祭天就是,下面谈其他事吧,辽东、河道、旱情等等国计民生的大事才是第一位的,明白吗?”

    “臣等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