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不容青史尽成灰 >

第90章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90章

小说: 不容青史尽成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就是引发了天下大乱,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后人说起王莽的改革,总是一刀切地说“历史的倒退”,但是从当时的局面看,王莽的这些改革措施,从本意上,都是为了改变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西汉末年面临的两大社会危机,一是土地兼并严重,国家农业税减少;二是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国家没钱加上老百姓愤怒,不改革会出乱子,关键是怎么改。王莽的四项改革错误,第一项恢复井田制度,这不仅仅是他的观点,也是当时诸多儒生的观点,当时儒家有一个主流观点就是,上古时代的井田制是好的,现代的土地制度是坏的,一个人人有地种的土地制度才是最好的。王莽遏制兼并的本意本没有错,但井田制哪是这么容易恢复的,你说禁止土地买卖,那么赋税沉重的自耕农,原本还可以通过出卖土地来获得经济利益,现在连这最后的活路也断了,当然不干。至于大户们的土地,他们当然反对土地买卖,而且他们有各种办法隐瞒土地,所谓的最高田亩限制,只是一纸空文。至于禁止买卖奴婢,这同样也不现实,奴婢是大户家的私产,既然土地可以隐瞒,奴婢数量也可以隐瞒,而且在当时做奴婢,也是许多无地农民的出路,不让奴婢买卖,反而把他们的生路也断绝了。把各种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一条汉武帝也搞过,但是王莽并不懂经营,也不懂怎么从“国企”中收到效益,如此一来,反而弄得全国物资紧缺,物价上涨。王莽为了给予老百姓发展机会,还特别设立了“国家信贷制度”,即老百姓可以向政府贷款,并且在规定时间里归还,这一点看似很进步,其实又大错,在没有任何监督的制度下,由政府借贷,只能成为官员剥夺老百姓的手段,因为他们可以肆意抬高利息,向老百姓额外征收大量还款,最后的结果就是老百姓越借越穷,国家借出去的钱反而收不回来。至于第四项,属于形式上的,更没有实际意义,所以所谓改革,是改了白改。

  但王莽时期,四项改革还是产生了作用——恶劣作用。因为禁止土地买卖,大量地方地主隐瞒土地,自耕农贫困,导致生产严重破坏,国家税收锐减;因为禁止奴婢买卖,大量农民连奴婢都做不得,也就只有造反这一条路了;政府设立国有企业,剥夺了商人的利益,更刺激了物价,结果物价飞涨,不但民不聊生,官和地主都不聊生,所以搞了几年之后,国家日益走下坡路,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弥补财政危机,王莽四次改革币制,其实就是用通货膨胀来增加收入,国家收入增加了,老百姓更没法活了,没法活了,就只能造反。

  而王莽本人也差不多到了崩溃的边缘,先是王莽的大将甄寻造反,接着王莽的孙子王宗造反,虽然被镇压,但王莽从此对谁都不信任,众叛亲离也就不远了。王莽立的太子王临,因为和王莽的情人原碧私通,企图取代王莽自立,最后也被废了太子位自杀,至此王莽的四个儿子,三个都死在了自己手里。这期间,各地农民起义四起,刘姓宗族也纷纷起事,天下彻底陷入大乱之中。公元23年,拥戴刘氏宗族刘玄为皇帝的绿林起义军,于十月一日攻破了长安,王莽经过两天血战,始终没有突破包围,最后被长安商人杜吴杀死,接着被起义军砍成了肉酱,造成中国大战乱的新王朝,仅经过了15年就亡了。

  对于王莽,世人皆说他是个昏君,但以他在登基之前的种种表现看,其深沉的心机,长年的隐忍,确实和他即位之后的种种可笑政策反差鲜明,其实王莽悲剧的根源,还在于学派问题。王莽从小受儒学影响长大,他的施政纲领,其实更多的还是当时西汉儒学一派的内容,他的井田制等内容,其实大多都是西汉末年儒家保守派的主要观点。而王莽本人,对于他的改革措施是深信不疑的。而从性格上说,心机阴沉的王莽,其性格上也有“天真”的一面,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爱好科学的皇帝,为帝期间,他组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飞行试验,即由人身披形似大鸟翅膀的衣服,进行飞行尝试,企图组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空军”,而在国家经济面临崩溃,粮食紧缺的情况下,王莽竟然还组织人力进行食品试验,企图研究麦秆、泥土这些东西,是否能够转化成供老百姓食用的食品。这些事情,好多都被后人拿来当笑话讲。其实对于从小学习的儒家信仰,王莽本人还是深信不疑的,就在公元23年的春天,他还率领百官组织了“哭天”仪式,向上天祷告,大喊一切罪过在自己,不要加害百姓,整整一天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到最后竟然连血都哭出来了,然而老天爷最终还是没有帮他,因为历史从来是不相信眼泪的。


  第十九章 刘秀,被低估的马上皇帝

  在中国历代开国帝王中,刘秀是一个在野史中甚显低调甚至被丑化的皇帝。

  民间评书不说,啥隋唐演义啥大明英烈满天飞,就连偏安江浙,连个“万岁”都没捞着的吴越国王钱谬,在当地还有个民间戏曲《钱家将》拿出来显摆。刘秀呢,印象最深的当属《打金砖》,堂堂东汉开国皇帝,却成了滥杀开国功臣的大魔头,老祖宗刘邦干过的事全换了个名号加在他头上,优美的曲词一代接一代的传唱,就不知当事人本身觉不觉得冤枉了。

  是冤枉也好,是丑化也罢,真实历史里的刘秀,起家的本事实在是了不得。

  论艰苦条件,刘秀自然比不上老祖宗刘邦,刘邦出来打天下时,最多不过是个村长,领着一群地痞流氓,到了刘秀接过老祖宗枪的时候,他已经是湖北当地的豪强。父亲曾经当过南顿令,是正儿八经的地主阶级加高干子弟。虽是如此,打下这片江山来也确实不容易。当时的中国,王莽乱政,起义四起,刘秀虽然也在家乡拉起了人马,可不过是一支小游击队,至于刘氏皇族的身份嘛,姓刘的多了去了,排也排不上呢。因此,刘秀很聪明地率军投奔了实力最强的绿林农民军。

  这时他很不起眼,从不张扬。当其他将领为功劳你争我抢的时候,他在埋着头默默壮大自己。直到一场战争的发生,将低调的他一下子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这场战争正是昆阳之战。当时的刘秀只不过是农民起义军“绿林军”的一名偏将,受命配合主力部队进军中原消灭王莽“新朝”政权,谁知人家来了个咸鱼翻身,集结40万大军猛扑过来,农民军主力作鸟兽散。刘秀残部被困昆阳城,一方是40万大军,一方是8000残兵,就算是刘秀的老祖宗刘邦碰上这事,第一反应也肯定是扔下老婆孩子逃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事实)。

  刘秀不认命,他先是鼓舞将士们誓死守卫,然后亲率13骑兵冲出重围求援。昆阳的守军实心眼,咬紧了牙死守,刘秀日子不好过,各路义军将领都被敌人吓破了胆,竟然纷纷拒绝救援,危急之下,刘秀凭借自己的口才四处挖墙脚,说服了一万多名士兵跟随他共同赴命。昆阳城下,刘秀突然从侧面发动进攻,40万敌军竟然顷刻崩溃,被追杀千里。昆阳之战,以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以少胜多战役的名义,永远地留在了史册中,而对于刘秀问鼎天下的道路来说,这却只是个辉煌的开始。

  昆阳之战,不仅仅是将刘秀的军事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一场战斗,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们看到了刘秀身上的勇气与决心,还有他让人惊讶的感召力,1个人,13个勇士,便扭转了原本不可能的战局,这样的能量怎么得了?帝王之气,伴着昆阳战场淡淡的硝烟,在破碎的中原大地翻腾。

  昆阳得胜,王莽的新朝土崩瓦解,农民军拥立更始帝刘玄即位,刘秀呢,反而因为他赫赫的战功而遭到猜忌。政权初立,打击便接踵而来,连刘秀的亲哥哥刘縯,也惨遭更始帝杀害。刘秀打落门牙往肚里咽,做出忠心耿耿的样子,甚至对刘玄亲信做出的种种侮辱性试探也极尽忍让,总算让刘玄放下了戒心,反而派他去河北地区安抚州郡。这一下,可真是“放开金锁走蛟龙”了,远走河北的刘秀似雄鹰冲天,放开了大展拳脚,河北地方上的豪强势力来归附了,甚至原本一直与中央政府为敌的铜马起义军也来归附了。起初的几千军马滚雪球一般的扩展到数十万人。刘秀,这个原本绿林军帐下的偏将,此刻已拥兵数十万,成为逐鹿天下的重要力量。

  为啥扩张的这么快,除了刘秀的皇族身份,除了严明军纪,收买人心等常用的招数,刘秀起家还有一个重要优点——坦诚。比如在招揽铜马起义军后,对方对刘秀还存在着怀疑,此时刘秀只带两名卫兵,亲自到铜马军营中慰问,这可不是小事,当时铜马军上下仇视刘秀的大有人在,万一谁冲动捅一刀子,刘皇帝可就上西天了。可在这步险棋里,刘秀谈笑风生,与众将士亲切交谈,嘘寒问暖,直把那些杀人不眨眼的亡命徒感动得涕泪交流,纷纷说:“大王对我们这么信任,我们怎么能不替这样的主人卖命呢。”从此,铜马部对刘秀忠心耿耿,在日后的无数战役里立下了汗马功劳,刘秀起家打天下的老班底,大都是在这种方式的感召下团结到刘秀旗帜下的,由此还诞生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成语——推心置腹。

  家业拉起来了,下面的工作就是争天下了,当时的形势真是一团糟,绿林赤眉两大起义军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除了杀戮还是杀戮,没一个成气候的,地方豪强势力并起,偌大的中国四分五裂。公元25年,刘秀登基称帝,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步伐。在乌烟瘴气的纷乱局势中,刘秀敏锐地抓住了统一天下的关键点——先扫荡绿林军更始政权在各地的残余势力,再打拥立汉朝后裔的赤眉起义军,再逐步消灭各地方的豪强势力。刘秀的大军渡过黄河向洛阳进发了,群龙无首的更始帝残部很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