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不容青史尽成灰 >

第77章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77章

小说: 不容青史尽成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王庭不得不西迁至西蒙古地区。原本作为汉朝边地的上谷、雁门、渔阳等地,从此不再受匈奴的侵扰。之后汉匈战争虽然还在继续,但那都是围绕着汉朝新开辟的河西诸郡展开。匈奴与汉朝之前的强弱身份,早已本末倒置。


  第十一章 百越从此入华夏

  汉武帝刘彻在位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一统”时代,说大一统,内容自然很多,比如中央集权上的大一统。继汉景帝刘启削藩之后,推行对诸侯国的打压政策,削弱诸侯国权力,通过“推恩令”的实施,彻底瓦解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使西汉没有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又比如思想上的大一统,正式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统治地位从此开始。比较重要的,还是国土上的“大一统”,西汉立国早期的南越诸侯国内附的局面,到了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期,彻底由诸侯国变成了郡县,今天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皆由汉帝国直接设立郡县进行统治,南方各省从此正式与中原大地连接成一片。这是一项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成就。

  这一步的实现,自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西汉初期赵佗建立南越国开始,南越就以诸侯国的身份存在,尽管归属于西汉帝国,但毕竟不是直接的统治。随着西汉与南越地区联系的加强,取消诸侯国,设立中央的直接统治,也成为大势所趋,完成这个“大势”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终军。

  终军,在八年抗战历史上曾有极高知名度,国民革命军军歌里的第一句就是“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掳系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摧战云”。所谓“班定远”,就是东汉立下拓通西域奇功的定远侯班超,能与这样人物并列的终军,自然不是一般人。事实上,他是促成南越割据政权最终放弃自立,归附中央郡县治下的关键人物。他的人生虽短,其光辉灿烂,绝不在班超经营西域之下,其壮烈殉国的慨然结局,千载之下,更令无数仁人志士钦佩尊崇。在悲壮惨烈的八年抗战,依然成为前线百万浴血奋战的中国军人的精神支柱。

  【一】

  南越的创建者赵佗,病逝于公元前137年,享年97岁,是汉朝诸侯王中最“高寿”的王爷。在他身后,南越国的历史却已经接近了尾声。自汉文帝时期重新成为诸侯王后,赵佗开始止戈为武,发展生产,但南越在南中国的“独大”地位,却日渐削弱。南越的东面,即今天福建、浙江地区,还存在着“闽越”政权,闽越日益强大,开始不断侵略周边地区。说到这个“闽越”,也是与南越同时存在的一个政权,在刘邦时期被册封为诸侯国,主体民族是当地越族,汉武帝时期,闽越已经分裂成东瓯、南海、闽越三个政权,其中闽越最强,时常出兵侵扰周边地区。无论南越,还是东瓯、南海,都曾不断向汉帝国上书诉苦。对于这些国家之间的征伐,长期以来西汉王朝都采取“说和”态度,尽量以中央政府的名义主持公道,甚少动兵。汉武帝刘彻即位后,中国长江以南,还处于政权林立,汉帝国的实际控制区域,往南最多到今天湖南地区,往东南,只能到浙江地区。

  这样的局面,年轻的汉武帝自然不会甘心。他即位的早期,汉文帝的妻子——窦太皇太后还健在,国家大事多集中在她之手,老太太奉行“无为而治”,反对轻易动兵。即使如此,汉武帝依然见缝插针。公元前138年,闽越国发动了对东瓯国的侵扰,在窦太皇太后表态不能动兵的情况下,汉武帝依然派亲信严助为使节,以调解双方纠纷为名,调动汉朝驻扎在浙江会稽的驻军攻击闽越,迫使闽越撤军。此事之后,整个东瓯部族全部“内附”,迁移到今天苏北淮安、盐城地区居住,从此彻底融入到汉民族之中。原本是南中国霸主的南越国,此时饱受闽越侵扰之苦。赵佗晚年,就已经因为闽越入侵,放弃了自己东面的部分领土,采取防守策略。公元前137年赵佗过世后,继承他王位的是他的孙子赵胡。这时期闽越的侵扰更加剧烈,公元前135年,即赵佗死后两年,闽越发动了对南越的大规模进攻,无法抵抗的赵胡向汉武帝求救,这次汉武帝果断出兵,在汉朝的兵威下,闽越再次不战自退。汉帝国的果断行动,不但让闽越暂时收敛,更令南越感到自危,事情结束后,赵胡本打算入朝朝见汉武帝,但深感汉武帝统一中国南方雄心的南越大臣们竭力反对,最终只是派其子赵婴齐入长安为人质。

  在汉武帝早期,除了对匈奴采取备战政策外,对中国南方大地的统一政策,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汉帝国一改之前几代帝王“无为而治”的策略,对南方诸国分化瓦解,采取冒头就打的政策,特别是两次对闽越的征伐,以及东瓯内迁,都极大提高了中央政府在南方的威望,登基之初的汉武帝,意图保持各南方诸侯国势力均衡的局面,以便为之后统一南方,各个击破奠定基础。

  此时的南越政权,恰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比起开创基业的赵佗来,赵胡还算是个守城之主,他在任时期,统治尚且稳定。但此时的赵胡,已经对汉帝国有了戒心,他开始大量修筑从汉地进入南越的关卡,增派军队,同时多次以各种理由拒绝入长安朝见汉武帝。特别是对以前是“敌国”的闽越,他也转为通好,与闽越王余善相互串通,互为唇齿。公元前130年,番阳令唐蒙上奏,请求通夜郎,即从云南地区的夜郎国借道,以便将来能借此地进兵,平定南越政权。汉武帝刘彻准奏,次年唐蒙入西南,说服夜郎国归汉,在当地设立郡县。从此汉帝国对割据南方的南越政权,形成了夹击之势。

  南越命运的转折,发生在赵胡去世后,按照南越的规矩,迎回了留在长安做人质的赵婴齐回国继承王位。这时对西汉“利好”的消息是,赵婴齐在长安娶当地女子樛氏为妻,并生下儿子赵兴,在汉王朝的压力下,赵婴齐立赵兴为世子,这样下一代南越接班人身上,就有了汉朝的烙印。但赵兴毕竟是幼子,如此舍长立幼,自然也引起了南越国大臣的不满,后来南越的动乱,也正源于此。

  南越国的衰弱,从赵婴齐开始。此人性格残暴,回国即位之后,开始大肆排斥异己,诛杀先王的大臣,导致了南越国朝局的动荡。而且他本人贪图享乐,喜怒无常,喜欢随意杀人,引得国内民怨沸腾。对西汉帝国,赵婴齐同样没有放松警惕,这时期正是汉武帝大力打压诸侯的时期,赵婴齐多次称病,拒绝入京朝见汉武帝。比他父亲更过分的是,赵婴齐只是派了他的一个小儿子赵次公入汉。对西汉帝国不断到来的高压,这时期的南越、闽越诸国,基本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不给汉帝国任何动兵以及渗透的借口。

  西汉帝国对南方各诸侯国,由高压政策转为统一战争,拐点是公元前119年。即位早期的汉武帝,其对外政策的核心是打匈奴,早期对闽越的两次动兵,除了扩大中央政府的威权外,更为即将参加对匈奴战争的汉军练了兵。而后随着匈奴实力的日益萎缩,汉朝的持续胜利,汉武帝关注的重点,也逐渐从长城以北变成了长江以南,广袤的南方大地,是汉帝国的下一个作战目标。

  【二】

  统一南越的契机,在公元前115年发生了,源于一个女人的不贞。这个女人,就是赵婴齐当年在长安迎娶的女子——樛氏。

  这一年,南越国王赵婴齐病故,其子赵兴即位,这时候的赵兴只有12岁,幼主当政,国家大权多把握在宰相吕嘉之手。樛氏虽然贵为皇太后,是南越的“国母”,但她这个“国母”在南越并无威信,一则她是赵婴齐在长安迎娶的,属于外来人,并不被南越臣民所接受,二则樛氏年轻的时候,是个行为不检点的女子,她在嫁给赵婴齐之前,在长安曾有一个叫安国少季的情人,这事偏偏保密工作没做好,在南越几乎“地球人都知道”。有这样的前科,樛氏太后的一举一动都遭到臣民们的猜忌,甚至经常传出关于她的流言蜚语。南越君臣不和的情况,很快传到了汉武帝的耳朵里。谁都知道,这是统一南越的最好良机,但关键是,怎么办?

  这时候,平定南越的主人公出场了:终军。

  终军,字子云,山东济南人。终军少年时,就以文采闻名于当地,18岁被举荐为博士,这是一个公认非常自信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不相信自己会失败。比如当年入京的时候,路过函谷关,当地守军按照规矩,发给他日后出关的凭证,终军得知后愤然将凭证置于地上,说“大丈夫西游,终不复出”。入关之后,终军以其口才得到汉武帝赏识,受命巡视诸侯各国,他高头大马,昂然出关,果然用不上当年的凭证,此事在当时广为流传。漠北之战后,他还曾经受命出使匈奴,以其昂然的姿态申斥匈奴单于,匈奴人虽然恼火,却也不敢加害,反而把他礼送回来。在当时的汉帝国,他是出名的青年才俊。

  南越国君臣不和,内部矛盾重重的消息传来后,这个一直很自信的人,又一次挺身而出了,他很自信自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南越内附问题。

  这时候汉武帝也确立了方略:派使节出使,说服南越国内附。这个方略说着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南越作为汉朝诸侯国已经100多年了,毕竟没有什么反叛之类的大错,要它内附的理由显然不足。何况此时执掌南越大权的是吕嘉,这是个出名的狠角色,杀伐果决毫不手软,其亲族在南越国内为官的有100多人,这样的地头蛇,使节过去能不能完成任务两说,能活着回来就算阿弥陀佛了。

  汉武帝在询问谁能出使南越的时候,满朝文武回答他的,是一片沉默。当汉武帝略感失望,继续等待时,突然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