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不容青史尽成灰 >

第47章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47章

小说: 不容青史尽成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国完了,下一个对手就是燕国,这次嬴政又碰上了一个“插曲”,这就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燕国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假装觐见秦始皇,却趁机拔刀行刺,幸亏秦始皇反应够快,抢先砍断了荆轲的腿,这才捡回一条命。大难不死的嬴政立刻下令进攻燕国。公元前226年,秦军占领了燕国的都城蓟,燕王杀了太子丹请降,随后逃到了辽东——为了一时的偏安,连亲儿子也不要了。秦将王贲在进攻燕国的时候搂草打兔子,顺便把盘踞代地的赵王嘉也给灭了。

  早期的秦国灭六国战争,虽然出了一点小插曲,但总体上还是顺利的,秦军节节胜利,一路势如破竹。但太顺利了,却未必是好事,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就在眼前——楚国。

  在战国的最后阶段,如果说哪个国家还能给秦国制造一些麻烦,那应该只有楚国了,这时期的楚国,国都郢都早就被秦国占领了,他们迁都到了寿春地区。深知楚国巨大经济军事潜力的嬴政,决心一定要拔除这个大患。但他一开始并没有把楚国当盘菜,毕竟这是一个屡败于秦的国家,还能闹出多大的风浪,他请手下的将领估算一下,灭楚国需要多少兵马,结果老将王翦说是60万,年轻将领李信说是20万。嬴政一开始图方便,就听了李信的,结果20万大军杀到楚境,没多长时间就灰飞烟灭了。事实证明王翦的看法是正确的:楚国虽然屡遭重创,但是他们地广人多,民风彪悍,战争潜力非常巨大,轻视他们的结果,就是自己要吃苦头。

  吃了苦头的嬴政,学乖也快,他立刻向王翦道歉,邀请王翦出马。王翦还是老样子,咬死了牙关不松口:60万大军,一个人也不能少,否则免谈。这次王翦要什么,嬴政就给什么。出发的时候,王翦的表现却很奇怪,他一会向嬴政要官,一会向嬴政要赏赐,走一路要一路,可谓狮子大开口。大家都觉得这老头是不是疯了,王翦也不争辩,他心里却明白嬴政根本不是一个胸襟宽广的人,大将领兵在外,不被人妒忌是不可能的,不给国君猜忌更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摆出一副贪得无厌的样子,告诉嬴政,我不要权,只要钱。事实正如王翦所料,他的这些行动,嬴政不但没有生气,相反非常高兴。

  王翦进入楚国边境后,就在楚国的边境要地驻扎,并不急于发动进攻。对面的楚国大将,就是同样拥兵几十万的楚国名将项燕,两军在边境相持了足足一年,项燕最终支持不住,全军撤退,王翦趁机追杀,一举重创项燕部,楚国集结起的百万大军就此灰飞烟灭。这一战打得其实凶险无比,王翦劳师袭远,本身在补给供应等条件上就不如对方,这种相持战原本是对“主场”作战的项燕有利的,但问题是此时秦国的战争支持能力已经强大到了可怕,刚刚报销了20万军队,接着又派来60万,物资储备也足够丰厚,相比之下,失去了郢都的楚国,没有了传统的经济区,战争补给能力已经大大下降,王翦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放心大胆地和楚国人磨洋工的。秦国人磨得起,楚国人却磨不起。

  之后王翦趁热打铁,不但打得项燕全军覆没,更一举拿下了楚国的都城寿春,楚国的国君也被王翦俘虏。春秋战国时代的超级大国楚国也亡国了。楚国的亡国,也意味着秦国灭六国的大局,此时已经成为定局了。因为残存的齐国,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了秦国的。

  公元前221年,秦国由王贲率军,杀奔了最后一个目标齐国。这时候齐国的末代国君,是在位44年的齐王建。因为秦国长期搞“远交近攻”政策,所以齐王建也一直错觉,认为秦国是他的友好邻邦,多年以来,凡是找上门来,请求齐国伸出援手,抵抗强秦的,齐王建都一概不理,这下报应来了,所有的诸侯都灭亡了,谁还能救他?结果王贲兵不血刃地平定了齐国。就这样,中国历史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时刻:战乱分裂上百年的中国,终于重归一统了,而且,不再是当年松散的诸侯国分封,而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三】

  公元前221年,嬴政灭齐国,这一直被看做春秋战国局面的结束,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事实上,在嬴政的眼里,统一尚未完全到来,因为还有一片国土需要划入大秦帝国的治下:南方百越地区。

  所谓南方百越地区,就是楚国以南的广袤国土,包括今天东南的福建、广东,西南的云南、广西。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生活着大大小小的越族部落,楚国之所以势力壮大,就是因为楚国世世代代,都在吞并着南方的越族部落,从而可以获得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人口资源,作为他们北上争霸的本钱,等到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这时秦帝国的版图,向南包括了今天浙江、江西、湖南一部,更南方的领土,尚未在秦帝国的治下。

  所以在嬴政灭楚国之后,秦军并没有刀枪入库,参加灭楚战争的60万秦军,就地在楚地整编,时刻等待着即将到来的下一场战争。公元前220年,在彻底平定了中原地区后,50万秦军挥师南下,开始了他们大规模对中国南部征伐。秦军首先进入福建地区,灭掉了当地的闽越政权,在此地设立闽中郡,南方的福建省,第一次归附到中国的版图之中。与此同时,秦军又经湖南进入广东地区,灭掉了当地的南越各部落,将今天的广东、广西,乃至海南岛,都统统划到秦帝国版图之中。

  对于天下无敌的秦军来说,这个过程却是比平定六国更曲折。在早期的顺利进军后,秦军很快遭到了顽强的抵抗。秦军的主将屠睢性格残暴,在当地残忍好杀,激起了当地部落的剧烈反抗,许多地区都是平定了之后又叛乱。与此同时,常年生活在北方的秦军士兵,也不习惯南方潮湿的天气,许多士兵因此病倒了。瘟疫的流行,战局的不利,都让秦军这次南征陷入了胶着之中。

  但嬴政的决心是坚定的,既然开弓就没有回头箭,经过了3年浴血奋战,秦军在撤换了主将屠睢之后,由任嚣、赵佗等人,在当地采取笼络百越的政策,终于争取到了当地越族部落的支持,诚心归附到秦帝国的统治之下。此后,秦帝国在当地设立南海、象郡、桂林三个郡县,这同样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中国东南的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各省,历史性的被收入中华的版图之中,且从此连成一片。

  在平定南越地区后,秦帝国在广西兴安县开凿灵渠。这条30公里长的运河,解决了当地秦国驻军的吃水和运输问题。其独特的水闸式河道,是人类运河开凿历史上的创举,西方国家一直到了19世纪开凿巴拿马运河时,才采用了类似的办法。

  在修筑运河的同时,秦帝国更在今天广东、广西和湖南之间,开凿了四条驿道,这四条驿道一直可以延伸到秦帝国的国都咸阳。从此以后,中原和南方的交通开始连接了起来。对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来说,这是一件和结束战国分裂同样有意义的“国家统一”事件。

  在秦帝国成功平定南越之后,秦帝国的疆土也大体成型,北方包括了中原地区和辽东地区,向西抵达甘肃,向南抵达了海南岛和越南北部。这个领土版图,也是后世中国封建王朝的雏形版图。


  第二十六章 秦朝贡献了什么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有关秦朝的是非功过争论一直是比较多的。批评的人一直坚持,秦朝的暴政,造成了中国在短暂统一之后再次陷入了混战之中,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而赞扬的人却认为,秦朝虽然有许多政策的失当,但是秦朝统治15年时期的许多政策,却为后世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埋下了伏笔,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秦朝的大一统政策。

  秦朝的大一统,确切地说是起于战国时代的秦国,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他的主要政治制度,还是延续的战国时期的秦帝国,只不过在管辖范围上更加扩大。对于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来说,一个国家的“国体”,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才可以形成的,而最早为这个国体打下框架的人,却是这其中无比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秦帝国对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演变都有着重要的贡献,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构架,从战国时期的秦帝国开始形成基本的形态,然后随着国家的统一而扩大,最终成为影响中国到今天的政治体制,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看,这确实是秦帝国对中国未来的重大贡献。

  要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看看,秦帝国究竟为中国贡献了一个什么样的体制。

  【一】

  众所周知,在商鞅变法中,秦国的改革是最彻底的,秦国完成了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了高效率的封建制体系。在秦国灭六国的整个征战过程中,秦国远胜六国最大的地方,并不是秦国的经济,也不是秦国横扫天下的军队,而是秦国的效率,秦国的政府行政效率,以及国家机器的运转效率。在当时的中国各个诸侯国中,都是当之无愧的最强者,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就曾记录过,当时关东国家的使臣出使秦国,无不惊讶于秦国官员高效率的办事方式以及其廉政的作风。可以说,当时的秦帝国,拥有中国最高效率的行政体系以及最集权的政府运转方式。秦帝国之所以可以在历次和六国联军的对抗中取得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拥有比六国更加迅速的军事指挥体制,以及比六国军队更加快速的军队集结体系,可以这么说,在整个的战国时代,秦帝国都在享受中央集权的成果。而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秦王朝在战国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也就被全方位的移植在大一统的整个中国版图上。

  秦朝创立之后,在官职的设置上,秦始皇把战国时期的秦国官职作为基础,经过调整和补充,形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