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不容青史尽成灰 >

第176章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176章

小说: 不容青史尽成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绩。

  李绩在当时可谓是赫赫名将了,尤其是攻杀东突厥的战役中,他屡次建立奇功,是唐太宗赞许的“三大名将”之一。对这个人,夷男虽然知道,但也不在意,毕竟刚刚把突厥打了个稀里哗啦,你唐军又能奈我何,但真打起来,唐军就让夷男知道了厉害。是年五月,双方在山西朔州外围遭遇,唐军像突厥一样,你来我就打,一打就溃,一溃就跑,夷男得意了,天下无敌的大唐也不过如此嘛,你跑我就追,战线越追越长,眼看着到了长城脚下,然而就在这时,薛延陀汗国的两翼突然出现了大股唐朝骑兵,将夷男的军队拦腰斩断,然后薛延陀军就惊恐地发现,天空中竟然下起了漫天的箭雨,雨点般的弓箭像长了眼睛一样,将夷男死死地笼罩起来。夷男这才明白,跑了这么远的路,却钻到了唐朝15万大军的口袋里,战斗到了这时候根本没有了悬念:薛延陀汗国数万骑兵被射杀,5万多人被俘,夷男本人带着100百多随从,拼死逃了回来。至于夺取河套之地,也只能做梦随便想想了。

  朔州之败给了薛延陀汗国沉重打击,这以后直到夷男去世,他都很老实,战后不久就遣使谢罪,并为自己的儿子向唐朝请婚。对这小子的面目,唐朝也算认清楚了,谢罪接受,请婚免谈。之后夷男和河套东突厥也多次发生纠纷,唐朝皆拉偏架,一边倒地支持东突厥,夷男虽有怨气,但见识了唐朝实力的他也敢怒不敢言。直到公元645年夷男去世,薛延陀也未与唐朝再发生战争,他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唐朝正进行征讨高句丽的战争,御驾亲征的唐太宗李世民命令全军举哀,悼念他的去世。

  但夷男到死也没想到,其实李世民早为他挖好了另一个“坑”。薛延陀汗国与唐朝和亲时,唐朝大行恩宠,不但送公主,连夷男的儿子,侄子都被封了“小可汗”的称号,他死了以后,在接班人问题上就内讧了,大家都是朝廷封的“小可汗”,凭什么听你的。结果,夷男尸骨未寒,薛延陀汗国内部就发生了多次夺位内战,最后他的养子拔灼杀掉了他的几个亲儿子,自立为可汗。比起“干爹”夷男来,这位拔灼更是个心比天高的人,竟然在公元645年,趁唐朝全力征讨高句丽的机会,出兵攻打唐朝的夏州,这次他比夷男更惨,镇守夏州的,是唐朝突厥族名将执力士思。这时候历经内耗元气大伤的薛延陀汗国,连昔日的手下败将突厥骑兵都打不过了,执力士思的突厥兵轻松地击退了他。而比起夷男能够幸运逃脱,这位拔灼却在回军的路上,麾下的回鹘部落造反,落了个被杀的下场。这以后,群龙无首的薛延陀汗国更陷入了内战中。薛延陀汗国的趁火打劫,彻底激怒了唐朝,李世民决定出兵,彻底消灭薛延陀汗国。

  公元646年,在当年平定东突厥后,唐军再次发动了大规模远征,由李绩统帅,江夏王李道宗、左卫大将军阿史那杜尔、营州都督薛万彻、代州都督张俭四路大军齐发,大举进攻薛延陀汗国,孰料这次却是“杀鸡用牛刀”,闻唐朝大军前来,苦于战乱的薛延陀各部落纷纷归附。随后,李绩仅率200精骑,至薛延陀汗国牙帐进行招抚,夷男的侄子多摩带头投降,但夷男麾下的“昭武九姓”却还犹豫,李绩二话不说,当场下令进攻,200多唐朝骑兵,竟一口气斩首敌人5000多,唐军强大的战斗力彻底吓怕了薛延陀各部。各部归降后,多摩到长安被封为大将军,薛延陀汗国的属地,被唐朝划入燕然都护府,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地区。至此,横扫大漠的薛延陀汗国,在嚣张了20多年后迅速败亡。

  在与薛延陀汗国进行周旋的同时,唐朝在西线也陆续平灭了两个重要对手:吐谷浑与高昌。

  先说吐谷浑。这是一个在隋朝就让中原皇帝头疼的势力,他们盘踞在甘肃青海地区,阻断丝绸之路,而且他们是鲜卑族的后代,战斗力强悍不说,也具备其他游牧民族不可比的文明程度。如果说平定薛延陀汗国是为了安定北方,那么与吐谷浑之战成败与否,则关系着唐王朝是否能够打通丝绸之路,中华文明西进的窗口是否能再度打开。

  比起打薛延陀汗国的摧枯拉朽,唐朝在与吐谷浑的战争里却是出师不利。在唐朝击败东突厥初期,吐谷浑也曾遣使通好,但不久之后,就袭杀了唐朝出使西域的商队。之后,趁唐王朝经营漠北期间,吐谷浑霸占河西走廊,且不断抵制唐朝西进,不停地袭击唐朝西线的凉州、肃州等地区。如此嚣张,唐王朝自然不能容忍,但比起突厥和薛延陀来,吐谷浑更擅长“游击战”。唐朝兵力空虚的时候,他们大举入侵,唐朝大兵到来时,他们又迅速撤退,而且他们身处甘肃、青海地区,当地地势复杂,唐军难以追击。

  就这样,在公元635年之前,吐谷浑来了跑,跑了来,反反复复几次,把唐朝边将折腾得直憋气。尤其是公元634年,李世民先是委派段世轩征讨吐谷浑,段世轩也算个名将,可到达后,吐谷浑早跑得无影无踪,分路追击却找不到影子,等段世轩一撤,吐谷浑又大举劫掠肃州,劳而无功下,李世民一跺脚:换人!换来的人,就是此时已经退休归家,当年曾经大破突厥的名将李靖。

  公元634年十二月,李靖以西海道总管的身份,统帅12万大军来到甘肃,吐谷浑还是拿出了他们的“法宝”——跑,撒腿溜之大吉。唐军大举追击,李道宗部在青海湖东南大破吐谷浑。但是吐谷浑主力尤在,更抱定了唐军不敢深入追击的想法,但吐谷浑忘记了:李靖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捣黄龙,既然打,就要往死里打。结果,唐军出人意料地发动行动,先以契苾何力的突厥军包围祁连山,断掉了吐谷浑逃跑的后路。接着唐军不顾人困马乏,在青海草原上进行长途急行军,在渺无人烟的大草原上跋涉2000里,终于在青海苦海捕捉到了吐谷浑主力。这支劳师袭远的唐军,竟然迸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将一直在此地养精蓄锐的吐谷浑军打得大败。吐谷浑可汗俯允夺路而逃,准备经塔克拉玛干沙漠逃奔西域。但唐军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长途奔袭的唐军依然死死追击,甚至到了全军断水的地步。李靖命令部队杀马喝马血充饥,却丝毫不放松追击的脚步。

  最终,在青海突伦川,唐军追上了吐谷浑军主力,一场大战再次击溃之,走投无路的俯允上吊身亡,雄踞河西走廊的吐谷浑汗国至此灭亡。此后,唐军册封俯允之子慕容顺为可汗,吐谷浑和突厥一样,成为了唐朝忠诚的藩属。这场战争对于之后唐王朝平定西突厥,拓通西域有着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原本是战争前沿的甘肃陇右地区,从此可以免受吐谷浑劫掠之苦,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唐朝谚语“天下富,出陇右”,正是缘起于此。

  在唐朝西进的过程中,下一个被解决掉的,是高昌。比起吐谷浑来,高昌不是一个强大的政权,却是一个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政权,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没有实力,却比上面几位都嚣张的政权。

  高昌国,位于今天新疆吐鲁番西南,是中原王朝进入西域的门户。早在汉朝的时候,这里就是汉朝西域大军屯垦戍边的所在地。而后几经变迁,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兼有西域各少数民族,是西域诸国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唐朝时期,高昌国的国王是汉人鞠文泰。因为同是汉人,所以高昌与中原的关系,在唐朝建立初期就非常密切。李世民登基时,高昌曾派使节朝贺,唐王朝给予了高规格的接待。但是短暂的蜜月期后,矛盾发生了。

  此时西域最强的势力,莫过于西突厥,而作为夹在西突厥与唐王朝之间的政权,高昌国的立场也左右摇摆,总想利用双方的矛盾换取最大利益。到了公元639年,高昌国王鞠文泰干脆投靠了西突厥,并且在西突厥的支持下四处扩张,这下惹怒了唐朝。李世民先派使者质问鞠文泰,没想到鞠文泰态度更强硬,竟然警告唐朝不要管闲事。之所以如此嚣张,一方面因为西突厥的威逼利诱,另一方面也是鞠文泰自己自我感觉良好。鞠文泰曾经在隋朝、唐朝两朝都到长安朝拜,他对部下说过,唐朝并没有隋朝强大,但鞠文泰忘了,他来朝拜李世民的日子,是大唐百废待兴的贞观元年,老脑筋看问题,后果很要命。

  要命的事情来了。公元640年,唐朝发动20万大军远征高昌,可出了兵,才发现鞠文泰嚣张的另一个原因,高昌国距离中原路途遥远,补给不便,比吐谷浑的战线还漫长,20万大军别说打仗,吃喝拉撒都是问题。等到了高昌国,高昌又是汉人政权,城防坚固,拖也给拖死了。这就是鞠文泰的如意算盘,可唐朝能让他得逞吗?

  唐朝这次的主将,是行军总管侯君集,他带给高昌的,是一场另类的军事表演——田径表演。

  这次唐军不但让高昌明白他们能打,更能跑。从发兵开始,唐朝就急行军,如果说打吐谷浑拼的是短跑,那么打高昌拼的就是长跑。唐军进入西域沙漠后,与高昌之间相隔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死亡之海”罗布泊,不少将领主张绕道,侯君集却很坚决,就从罗布泊穿过去,看看死的是谁!结果,20万大唐铁骑,开始了他们征战生涯里最艰难的一场长跑,没有水源,没有粮食,长途急行军,更有随时可能出现的沙尘暴。唐军还是勇敢地走了下去,然后是酷热、寒冷、缺水、沙尘暴,长达7个月的急行军,20万唐朝将士竟然奇迹般地穿过了罗布泊,而根据侯君集的奏报,仅陷于流沙的唐军士兵,就多达5000多人。

  走过了死亡之海,接下来死的就是鞠文泰了。公元640年八月,3000名唐军先锋出现在高昌城下,这是一支样貌极其恐怖的军队:唐军士兵个个面带烟尘,战马因为长期得不到照顾,鬃毛长得吓人,士兵的盔甲也脏破不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