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不容青史尽成灰 >

第158章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158章

小说: 不容青史尽成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也正是这个身份问题,奠定了宇文泰施政的主要特点——汉化。比起高欢因为依托鲜卑军阀势力,而采取“大鲜卑主义”政策,宇文泰反其道而行之,主动与关中大族合作。其实在他跟随贺拔岳打天下时期,与关中当地的汉人就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关系。在他南北征战中,不断有汉族地主为他提供钱粮,甚至派遣乡兵助阵,他早期的嫡系军队中,就包括了许多汉兵汉将,在他挟持魏孝武帝登基,建立西魏之后,与当地汉族大族的合作,也成了他主要的国策。所以从西魏建立开始,就以其鲜卑军阀为核心,不断吸引汉族世家大族参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宇文泰的重要谋臣苏绰。

  苏绰是陕西武功人,年轻时候就以“博览群书,尤善算术”著称,他得到宇文泰的赏识,是公元534年宇文泰占领长安的时候。当时的宇文泰,自以为已经占有关中,一派志得意满的气概,特意邀请滞留在长安的各家族子弟饮宴,在饮宴期间,面对洋洋自得的宇文泰,苏绰不动声色的一句“将军此时祸将至也”,引起了宇文泰的侧目。面对宇文泰的怒视,苏绰不慌不忙,丝丝入扣地分析了此时宇文泰所面临的问题,包括“民穷”、“财尽”、“人心不定”等,有理有据,很快让宇文泰心悦诚服。从此开始,苏绰就成了宇文泰身边的重要谋士,这不仅仅是苏绰个人命运的转化,更是宇文泰统治政策的改变。这之前的宇文泰,因为出身于下层军人,对于关中的世家大族并不感冒,他最多只是和当地的寒门地主有过合作,但是在苏绰之后,宇文泰的政策,调整为与关中汉族大族之间的全面合作。很快在苏绰的主持下,宇文泰出台了“六条诏书”政策,这六条诏书,包括清心、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诉、均赋税六条。六条之中,其中的“清心”,指的是帝王要提升个人的修养;“教化”,指的是帝王要重视教育,建立学校,普及汉族儒家文化;“尽地利”,指的是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恤狱诉,说的是要严明刑法,清明吏治;均赋税,就是要减轻老百姓负担,轻徭薄赋。这几条内容,大多属于封建社会都曾出现过的仁政,但唯独“擢贤良”这条,在宇文泰的政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擢贤良”中,首先是要恢复曹魏时期的门阀制度,即取材首先要凭门第,这一点是为了笼络当时在关中依然具有巨大势力的士族们,但是同时又有“贤良”的要求,即在选拔门阀子弟的时候,要以“贤良”为先,关陇士族的英才们,也就因此被宇文泰所用。比起东魏的高欢来,宇文泰这招显然要高明得多,东魏的士族们虽然也与东魏政权合作,但一则良莠不齐,反而激化矛盾,二则高欢的“大鲜卑主义”,也导致了与士族之间的多次内耗。而西魏的鲜卑军阀与当地汉族士族,却因此实现了“和谐”。

  帮助宇文泰实现和谐的苏绰,是宇文泰身边的重要名臣。作为名臣,他经常利用一切机会对宇文泰进行“讽谏”。比如有一次陪同宇文泰出游的时候,路过汉代的仓池,宇文泰突然心血来潮,问起大家仓池的历史,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唯独苏绰侃侃而谈。谈到最后,主体内容却变成了要求宇文泰节俭,不要重蹈前代奢侈腐化亡国的教训,如此进谏,宇文泰却不生气,反而当场称赞苏绰是“奇才”,竟然一口气拉他谈了三天三夜。就在苏绰主政期间,对于西魏的政治进行了大胆革新,订立了36条新制,包括整顿贪污、裁减官员、设立正长、实行屯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36条新制之中,贯彻最为彻底的就是吏治的改革,将整顿贪污腐败,以及考核官员放在了首位。北魏末期以来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得以扭转。与此同时,宇文泰的大量鲜卑军队实行屯田,转入了农耕生活。而随后府兵制的推行,使大量汉族农民进入了西魏军队中,西魏军队的构成,也由原来的鲜卑人为主体,日益变成了以汉族为主,这几条,均对后来西魏政权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西魏拨乱反正,实行全盘汉化的同时,宇文泰其实并没有迎来多少“和平年代”,因为高欢建立的东魏,始终作为一个重大威胁存在。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高欢深知西魏的威胁,他很想趁自己有生之年,解决掉宇文泰这个麻烦。诚如高欢对自己的亲近部将高昂所说“此黑獭为一大患,恐吾儿不及也”。此时的东魏,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完全压倒了西魏,平灭西魏确实是最好的时机,但幸运的是,这样的危急局面,宇文泰最终还是挺了过去。

  【三】

  最让高欢痛惜的,就是当年宇文泰差点死在他手里。高欢平灭尔朱荣的时候,为了防止高欢顺势挥师西进,宇文泰受到贺拔岳的委派,到高欢处出使通好,当时高欢见宇文泰仪表堂堂,深恐将来他会成为自己大患,趁机拉拢宇文泰不成,随后又杀心大起,意图除宇文泰而后快。但宇文泰贼精,嗅到风向不对,立刻拔马逃命,就这样,高欢失去了一次灭掉对手的机会。当然,高欢当时的犹豫也不无道理,此时的高欢刚刚平定尔朱荣,自身力量不足,也自然不敢贸然与盘踞关中的贺拔岳翻脸。

  在魏孝武帝西逃,西魏建立之后,高欢终于向宇文泰亮出了刀锋。首先他把东魏的都城迁到了邺城,这次迁都的意义非同小可,就是要把整个东魏的战略重点转向西部,以平灭宇文泰为先。公元536年,高欢以三路大军兵临蒲城,企图一度消灭宇文泰,当时迎击的宇文泰,其总兵力只有高欢的三分之二,但宇文泰极会用兵,故意用精锐骑兵迂回到潼关,从侧面向高欢发动进攻,先击破高欢的侧翼窦泰部,继而乘胜追击,把高欢打得全军覆没。遭到重创的高欢不甘心,还没等恢复元气,次年又统帅大军进军河原,企图再次西击宇文泰。这次宇文泰可谓“祸不单行”,当时的关中平原刚刚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宇文泰能够用于作战的军队只有1万多人。眼见高欢进兵,宇文泰只能采取节节退却的战术,诱引高欢进兵,等高欢进军到渭水南岸的时候,他和其主力部队已经脱离,仅带着先锋3万多人,宇文泰抓住机会,率领1万多士兵突然发动反击,再度击溃了高欢。这一仗非常凶险,宇文泰先是一如既往地耍诈,先派小股部队佯攻,准备趁着高欢出击的时候,诱引他到附近的沼泽地然后围歼,但是这样的部署被高欢看破,本来高欢打算将计就计,向沼泽地放火箭把宇文泰烧死,高欢身边的大将侯景出馊主意,认为应该活捉宇文泰,就这一念之差,高欢索性派兵向沼泽地进击。结果,熟悉地形的西魏军,把高欢打得溃不成军,不但全军覆没,高欢的整军军粮也被宇文泰所得,直接给面临大旱的西魏政权“赈灾”了。

  公元538年,高欢大将侯景闪击洛阳,为东魏夺得了重镇洛阳,宇文泰再次亲自率军回救,先是出师不利被侯景打垮,宇文泰本人也险些被生擒,但好在后军赶上,把侯景打败,宇文泰乘胜追击,击毙了高欢的名将高昂。这件事情的打击对高欢非同小可,高昂是高欢麾下少有的汉族能将,他的死不但是高欢的损失,更是高欢内部汉人军将的损失,从此之后,在高欢的军阀内部,汉人日益边缘化,高欢政权与汉族大族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张,最终导致了东魏到北齐的几次变乱。

  遭到宇文泰数次打击之后,高欢休养生息,经过了精心准备之后,于公元546年发动了对西魏的进攻。这时候的高欢已经到了人生的末年,平灭宇文泰的愿望越发迫切,这次他出动10万大军攻打玉璧,企图一举攻破。这时候的宇文泰,主力军队正在和北方的柔然人作战,根本无法支援,本是高欢的大好机会,但是镇守玉璧的韦孝宽是个名将,凭7000多人,硬是死守玉璧50多天,杀伤高欢8万多人,最后伤亡惨重的高欢不得不撤军。这场战斗对高欢的心理打击非常大,撤军的时候,正好碰上了日食,古人都把日食当做不吉祥的象征,高欢也悲叹地说:难道这说明天不助我吗?转过年来,一代枭雄高欢与世长辞。

  宇文泰能够在高欢历次打击中死里逃生,除了他本人极会用兵,以及运气比较好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民心。宇文泰在建立西魏之后,施政以宽仁著称,轻徭薄赋,因此经济恢复非常快。与此同时,西魏严明的刑罚,也使得吏治大为清明,尤其重要的是,府兵制的推行,提升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比起东魏以及北齐拿着士兵做奴隶的做法,西魏士兵的待遇更高,士气也更旺盛,作战自然不顾生死,如上种种,都使得高欢平灭宇文泰的机会一次次擦肩而过。

  在和高欢周旋的同时,宇文泰也没忘了整顿内部。当年从高欢手里逃亡过来的魏孝武帝,在宇文泰手里,充分体会到“才出狼窝,又入虎穴”的道理。高欢性格伪善,当年虽然把持大权,对魏孝武帝却非常尊重,表面上很“和谐”,但宇文泰就实诚多了,十足地拿着魏孝武帝不当干部,直把魏孝武帝折腾得叫苦不迭。他于公元534年投奔宇文泰,第二年就被宇文泰毒杀,之后宇文泰相继拥立了拓跋家族的两个皇帝,北魏家族彻底成为了宇文泰的玩物。在折腾皇族的同时,宇文泰也没忘了折腾内政。他的诸种汉化政策,难免引起鲜卑军人的反感,为了平衡关系,公元554年,宇文泰发起了“胡化运动”,主要内容有两条,一是允许士兵们在战争后,掳掠占领地的人口为奴婢;二是对军队中的汉族将领改赐胡姓,并且恢复鲜卑人的祖姓,连早就改姓“元”的西魏皇室,也因此重新改姓为“拓跋”。这两条政策,前者是鲜卑军队的固有作风,后者只不过是表面文章,整个西魏的汉化大势,其实已经不可阻挡。值得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