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青史尽成灰-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27年里,北齐相继换了6个皇帝,这些皇帝中,许多人都是以荒淫和残暴著称的。但北齐短命的根本原因却在于两条,第一条就是朝廷上下“大鲜卑主义”日烈。北齐历史上100多个中央大臣,其中鲜卑族占了百分之九十,甚至官方语言都是鲜卑语,在汉族人口占有绝对优势的北齐,这样的统治,注定是难以长久的。同时北齐对汉族士大夫极力打压,北齐发生过3次汉族士大夫企图夺权的政变,都以汉族士族的失败而告终,诸多世家大族遭到了残酷的镇压。更为严重的是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到了北齐时代被破坏殆尽,人口逃亡日多,经济日益凋敝,其国力由强转弱,渐渐被西边的北周政权所超越,最终于公元577年被北周政权所灭。
而同样“错位”的是,身为汉族的高欢家族,在北方执行了完全鲜卑化的统治政策,身为鲜卑人的宇文家族,却在西魏执行了完全汉化的政策,他们的苦心得到了回报:平灭北齐,统一北方。
第二十一章 西魏的“脱贫”之道
说起南北朝分裂局面的结束,世人说得比较多的,都是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9年挥师南下,灭掉了苟延残喘的南陈政权,从此一举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了中国的统一。然而细观历史,我们却很自然地得出结论,隋文帝完成大一统的伟业,可以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杨坚栽树的,就是建立西魏以及北周的鲜卑宇文家族。
说宇文家族是在为杨坚栽树,不仅仅因为杨坚最终篡夺了宇文家族的权,控制了中国北方,因此可以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更因为在杨坚之前,宇文家族经过数代的苦心经营,已经为中国的统一,积累了足够的国家实力,包括强大的军队和雄厚的财政储备。更为重要的是,针对于南北朝时期最直接的矛盾——民族矛盾,宇文家族经过历代努力,成功消弭了这个巨大的鸿沟,完成了包括一心改革的魏孝文帝都没有彻底完成的伟业。因为,从西魏到北周,宇文家族日益走向强大的窍门只有一个——全盘汉化。
说到鲜卑政权的全盘汉化,表面上看并不新鲜,鲜卑人从进入中原的第一天起,就与中原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当初的慕容燕国还是后来的拓跋魏国,持续汉化是历代鲜卑族领袖的不二选择。北方汉族与鲜卑集团的合作,从五胡十六国到南北朝,早已经绵延久远,如果说谁“汉化”到了骨髓,恐怕西魏宇文政权首当其冲。因为即使是魏孝文帝的汉化,在恢复了北方生产,缔造了繁荣北朝文明的同时,却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鲜卑人的尚武精神被磨灭殆尽,整个鲜卑王朝迅速腐化堕落,再也不复早期开疆拓土时代的勃勃生气,最终落得尔朱荣家族叛乱,北方混沌一片走向分裂的结局。相比之下,西魏政权虽然继续了汉化政策,但是整个王朝在吸取汉文明灿烂文化的同时,并没有丧失掉蓬勃的生气与强烈的进取精神,相反鲜卑尚武精神与华夏文明传统相互融合,建立了一统北方的勃勃武功,并真正为后来隋朝天下一统,留下了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与此同时,中国北方的汉文明,也在这时期蓬勃发展,儒家文化重新焕发了其生命力。在此过程中走向强大的西魏王朝,也最终压过了原本起点甚高,经济发达军力强大的东魏(北齐)政权,最终成为中国北方的主人。
问题是,西魏(北周)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一】
要了解西魏(北周)成功的奥秘,不妨先看看西魏的开创者宇文家族。西魏政权的创立者,是当时的关中鲜卑军阀宇文泰,在当时的鲜卑军阀中,他是一个身份非常特殊的人。
宇文泰,字黑獭,世居武川镇。从表面资料上说,他的家族是世代为将的鲜卑军阀,但是从根子上说,却是一个鲜卑化了的匈奴人。比起三国吕布的“三姓家奴”经历,早年的宇文泰也不差,他原本是武川镇一个普通的军将,在震撼整个中国北方的六镇大起义中,宇文泰也不甘寂寞,加入了鲜卑人鲜于修礼的“起义军”,在军中英勇作战,地位节节提升。谁想到鲜于修礼不争气,没几天就歇菜了,宇文泰擦干身上的血迹,摇身一变又成了葛荣起义军的一员,葛荣虽一度有百万大军,却终不是军阀尔朱荣的对手,很快被打得全军覆没,葛荣这一场败仗,是历史上著名的邺城之战。尔朱荣仅用7000多人,就一举击破了葛荣号称百万大军的劲旅(实际人数30多万),仅俘虏就抓了20多万,宇文泰也在其中。仗打赢了,可俘虏的事情却棘手,7000多尔朱荣军队,要看押20万俘虏,杀没法杀,用也不好用,尔朱荣干脆把几十万士兵全部遣散,仅将几千名军将留下量才录用。这时候的宇文泰,仅是葛荣麾下的一个小军官,但他一生的命运也就从此开始改变。他被编入了尔朱荣麾下大将贺拔岳麾下,先做警卫员,又凭着屡立战功节节攀升,先后随贺拔岳参加了镇压匈奴人万俟丑奴起义的战斗,到公元530年贺拔岳平定关中平原时,他已经是贺拔岳身边的重要部将。
出身低微的宇文泰能够在北方战乱中顺利冒头,原因不仅在于他的运气好。宇文泰虽然读书不多,却是一个行事极其沉稳的人,早年被尔朱荣俘虏,且遭拘押时,众俘虏皆不知道自己命运如何,人人都有慌乱之色,唯独宇文泰神色平静,吃睡如常,毫无惊慌之色,引起了此时前来选兵的贺拔岳的注意,奏请尔朱荣将其编入自己麾下。随后在镇压万俟丑奴的战斗中,宇文泰屡次献计献策,特别是他本身就是义军出身,熟悉起义军流动作战的特点,每次献计都能卡住起义军的要害。在万俟丑奴兵败企图逃跑的时候,宇文泰缜密分析,解析了万俟丑奴有可能逃跑的3条路线,结果在宇文泰的布置下,四路突围大军全部被堵截住,最后落了全军覆没的下场。此事也让贺拔岳对宇文泰分外赏识,赞叹说“汝之前途,从此无量也”。成语“前途无量”,出处就在于此。
“前途无量”的宇文泰,在镇压万俟丑奴4年后就得到了机会。公元534年,这时候的贺拔岳已经平定了整个关中地区,成为真正的“关中王”,而中原方面的政局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本是贺拔岳领导的尔朱荣,在中原的内战中不敌东部的高欢,被杀得全军覆没。慑于贺拔岳在关中平原的势力,高欢起先采取了通好政策,利用自己挟持魏孝武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条件,册封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这时候已经是贺拔岳心腹的宇文泰,力劝贺拔岳不要接受这个任命,认定高欢必不能容他,然而胸无大志的贺拔岳没有听进这个建议。事实果然如宇文泰所预料,不甘贺拔岳称霸关中的高欢,秘密收买了驻守平凉的侯莫陈悦,竟于是年春天将贺拔岳杀害。关中地区登时陷入到混乱之中,关键时刻,贺拔岳的部将推举宇文泰接替贺拔岳之位,率军向侯莫陈悦复仇,当时的侯莫陈悦,已经接管了贺拔岳的大部分军队,并有大批关陇士族的支持,且占有了关中重镇长安。宇文泰方面,拥戴他的,大部分都是贺拔岳麾下的中下级军官,尤其是和宇文泰一样出身起义军后被“招安”的军将们,实力远远不如侯莫陈悦。但是宇文泰迎难而上,硬是绕过了侯莫陈悦的层层包围,率领精锐骑兵闪击长安,一招“黑虎掏心”直接将侯莫陈悦击垮。就在同年,一个天大的馅饼又砸在他的身上。被高欢挟持的魏孝武帝,因不忍高欢的专权,和高欢“窝里反”了,两家打了半天,魏孝武帝最终不是高欢的对手,仓皇逃进了关中平原。宇文泰抓住机会,拥立魏孝武帝在长安登基,建立了西魏政权,从此正式和高欢家族分庭抗礼。
观宇文泰建立西魏早期的局面,几乎所有的明眼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看法:他被东魏击败甚至灭亡,是早晚的事情。
【二】
表面上看,宇文泰短短几年三级跳,掌握了广阔的关中平原,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其实却是一个烂摊子。当时的关中平原,早就不复传说中的富庶景象。从五胡十六国开始,关中平原就涌入了大量少数民族,到了北魏时期,关中的民族构成可谓“戎狄近半”,包括了匈奴、鲜卑、丁零、羌、氐等各类少数民族,在鲜卑王朝的统治下,这些人的出路大都只有一条——当兵。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军人地位日益下降,下层兵户负担沉重生活困苦,矛盾日益激化,所以从北魏末期开始,大规模的抗暴运动不断发生,包括葛荣、破六韩拔陵、万俟丑奴、盖吴等起义军,都把关中地区当做活动地带,常年的战乱,导致关中地区生产破坏严重,人口锐减。比如关中著名的大州歧州,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期,曾经有人口30万人,到了宇文泰建立西魏时,竟然只剩下3000多人,这样一个经济残破的烂摊子,自然是无法与东魏相抗衡的。
而更重要的原因,却在于宇文泰自身,作为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他的名分实在不配。东魏的创立者高欢虽然也是贫寒出身,但高欢毕竟是鲜卑北方官宦家庭的姑爷,在高欢的身后,是一个掌握重兵的鲜卑军阀集团,宇文泰却不一样,他原本就是穷大兵出身,又有不光彩的“逆贼”身份,在鲜卑士族的眼里,自然是身份低下,在汉族大族的眼里,也是名分极不配。所以在贺拔岳死后,虽然侯莫陈悦属于“篡立”,但因为身份原因,当时的关中大族,还是一边倒的支持了侯莫陈悦。在出身决定身份的南北朝时代,宇文泰的这一身份鸿沟,无疑是他成就大业的重大障碍。
但也正是这个身份问题,奠定了宇文泰施政的主要特点——汉化。比起高欢因为依托鲜卑军阀势力,而采取“大鲜卑主义”政策,宇文泰反其道而行之,主动与关中大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