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787章

唐朝好地主-第787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多力量大,大家轮流开挖,只挖了个把时辰,下面就见水了。

    程处默直接就捧了把还混着泥浆的水往嘴里送,喝了两口。

    “甜!甘甜,好水!”

    见了水,大家更加的兴奋,挖的更猛了,很快下面水越来越多,李超让人拿了几个桶来,放下去提了几桶水上来,放在一边澄清,等水清澈了,他打了一壶烧开,泡了壶茶,喝起来味道果然不错。

    “嗯,就这里了,回头再挖大挖深些,砌上砖,这就是中受降城的第一口井了。”

    “相爷,请为这口井赐个名吧。”一个侍卫道。

    赐个什么名好呢?

    “就叫受降井吧。”李超很省事的取了个名。

    受降城的位置已经选好,第一口井也挖出水来了,现在需要的就是写信给家里,让他们安排好李记营造的工匠们过来,然后再招募些工人过来筑城,还得需要招募愿意移民过来的人迁移。

    襄阳。

    紫薇宫。

    御书房里,李世民正和一众宰相们商议着分封之事。

    “所有封地都叫领,不叫国。如李超的封地,可称为赵国公领,李超父亲的封地,则是上洛郡公领。”房玄龄先发言。

    封地不叫国,叫领,这种称呼上的细节,体现的是朝廷宰相们对分封这件事情的无比重视。分封可以,但一定得是严格控制的,绝不能是乱封。

    李世民对这条很满意。

    若是李超的封地叫赵国,那这就不好了。现在只是叫赵国公领,简称则为赵领,这个能接受,比较合他意。

    “陛下,对于封领的大我们认为应当是不宜滥封。现在朝廷有许多功勋贵族,但不能每个贵族都给封地。朝廷要进行一次全面严格的评审,只有功高着著者,才能被授以封地。”

    “封地的面积,也不宜过大。”

    “李超的赵国公领,是陛下此前已经加封的,东西南北各三百里,我们认为这个封地有些过大了,应当削减一些。”长孙无忌出声,他是最反对分封的,现在分封已经成了定论,他便要在分封细节上做些文章。

    “李超的封地是朕早前封给他酬谢功劳的,现在他又立大功,朕岂能不加反减?朕打算再给李超二百里封地,通前五百里封地。”

    “陛下,不可。五百里封地,那非常之大。臣以为,就算酬功谢勋,也没有这样一个酬谢的。”长孙无忌坚决反对。

    李世民坚持要封,李超这次又立大功,他不封还减,这成什么样子?他不但不能减,还得加封,不加封,无以酬谢李超之功。

    长孙无忌坚决不同意,李超本来就是朝中实封最大的,又是第一个获封领地的,他的封地大少,就代表着朝廷分封的上限标准。李超封多点,本不是事情,可这样一来,那别人也都是要按着这个标准来的,那可就不一样了。

    天下再大,这样分封,也不行啊。

    房玄龄见皇帝和长孙无忌争论不下,这个时候站出来和稀泥,他提出了一个中间方案。

    给李超加封,给个五百里实封领地。但这个五百里,可以分在李家几个人身上,李超三百里,给李超的父亲和儿子们各几十里,凑个五百里。但同时,为了防止李超一个人领地过大,那么李超的三百里外,其它二百里新封领地,并不封在李超原来领地周边,而是分在不相同的地方,最好是分的远一些。

    比如李超在西北阴山外,那李超父亲可以分在西南陇南那边,李超的儿子领地,可以分在南蛮海外等等。

    这样一来,李超一家独得五百里封邑,但又不在一起,避免让朝廷担忧封地过大。

    再则,这样分封,实际上五百里不是一人的封地,朝廷分封的最高标准,依然只是三百里,这个上限没变,对整个分封没多大影响。

    李世民想了想,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拿的出手,别人不能说他亏待功臣。

    长孙无忌,也没有别的理由好再反对,于是也只能赞成,这一条便算是达成一致了。

    “好了,接下来我们再讨论一下,封侯们的卫队规模问题,你们以为,多少合适?”

    李世民话音刚落,长孙无忌又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诸侯侍卫规模一定得慎之又慎,我认为,如李超这样最大的诸侯,侍卫上限规模为一百人!”


第804章 灰姑娘

    雪花半夜被冻醒,床上冰冷冰冷的,被子单薄无比,床单下垫着的是稻草,因为最近没有好天气,稻草没时间翻晒,湿沉沉的。

    她打了个冷战,不由的把被子裹的更紧实了一些。虽然这样并没有什么用,但心里要好点。

    再也睡不着,雪花睁大着眼睛在黑暗里。

    她怀念起在李记工坊里的生活来,工作忙碌却又踏实,每天按不就班的工作一天,就能得到一笔工钱。她最喜欢的就是每天收工,看到工头记下她一天的工时。

    在房州呆了一年,她甚至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房州人。

    穿的工服虽然制式都是统一的,但那布料却很好,颜色也很好,比起她们家以前自己织的土布,不知道柔顺和鲜艳多少,而且工坊里一季发两套衣服。春夏秋冬一年就是八套衣服,完全够她穿了,一年下来,衣服颜色虽然褪了点,可却全还全是好的,没有破没有补丁。

    在工坊里吃的也好,每天三餐,都能吃饱,不用饿肚子。以前每年,家里总有一段时间,得吃菜粥,甚至多数时间一天只有两顿,还大多是稀的。

    雪花最喜欢的还是在工坊里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早上起来洗漱过后,她们会做早操开早会,然后上早班,但一天两班工作,中间会有一个时辰休息时间,工作六个时辰,晚上还有四个时辰的休息时间。

    其实她睡不了这么多时间,她一天睡三个时辰左右就够了,多余的时间,她喜欢做些针线刺绣活,有时,她也什么都不做,在宿舍阳台上看看落日和晚霞。或者听宿舍姐妹们聊聊家常,她也会练习汉话,甚至学会了写自己的汉名。

    以前她在家里,叫做阿花,大家都这么喊她。

    后来她跟着组里的组长大姐学习汉话后,便给自己取了一个汉名,叫雪花,因为听娘说过,她生下来的那天,下了雪。

    回忆着在工坊的这一年生活,雪花再也无法入睡了。她喜欢那种生活,更轻松,更舒适,才一年时间,她长白了,长胖了,不再是以前黑黑瘦瘦的样子,也不会再经常头晕目炫。

    不用再穿着补丁衣服,也不用再经常饿着肚子。

    想着想着,天亮了。

    外面公鸡在打鸣,她还躺在床上。往常,她们都是要再过会天亮才起床洗澡,然后去做早操开早会上早班的。

    结果没过一会,外面响起了母亲的叫喊声。

    “阿花,去打水了。”

    以前的生活一下子又回想起来,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她每天都是要天不亮就起床的,没有睡懒觉的习惯,也不能这样睡懒觉,家里虽然穷,可事情却无数。

    掀开捂了半天也没有暖和的薄被子,雪花起床。

    她脱下睡衣,拿出自己放在床边的冬季工装换上,又取了帽子戴上,穿好鞋子。

    打开门,一股寒风扑面而来。

    母亲正从旁边经过,看到她这身打扮,愣了一下,然后马上道,“怎么把这么好的衣服穿出来了,现在又不是过年的时候,快换了。一会你还要去挑水,上午还要去打柴,这样的好衣服弄坏了可舍不得。”

    雪花站在那里愣住。

    这衣服她过去这一年里,天天穿。

    在母亲的催促之下,最后雪花还是转身回了屋,找了一会也没有找到自己的旧衣服。

    “娘,我的衣裳呢。”

    母亲一边擦着手上的水,一边进来。

    “别找了,你的那些衣服,我都给你妹妹们了。你换下这身,穿我的吧。”

    母亲出去,然后再进来,已经拿了一套粗布衣服,那是母亲的衣服,上面还有好些个补丁,这衣服是灰色的,甚至都没有染过。

    “还愣着做什么,快换上啊。”

    雪花有些不舍的换下了自己的衣服,然后换上母亲的旧衣。

    “这衣服穿你身上居然有点小了,去房州一年,身上长肉了。”母亲在一边打量着女儿。

    雪花皱皱眉,这衣服穿身上,总觉得不舒服,太小了些,而且又旧又破,还有点脏。

    “娘,这衣服多久没洗了?”

    “说什么呢,这衣服没穿几次。”

    “穿好几次也没洗啊?”

    “衣服哪有时常洗的,洗一次就费一次,容易坏。”

    雪花在工坊里的时候,内衣基本上是一天一换的,晚上睡觉还有专门的睡衣,就算是外面的工装,夏天也是一天一洗,冬天的时候,顶多三天就换洗一次。

    她想起来,家里冬天衣服洗的没这么勤,有时十天半月才换洗一次。甚至因为冬天天冷,她们有的时候一个冬天都不洗澡。

    我怀念工坊里的生活,穿着母亲的旧衣挑着水桶出门的时候,雪花不由的再次想到。

    外面很冷,天还刚微微亮。

    地上还有未化的积雪,走在上面,咯吱咯吱的响着,身后留下两排脚印。

    冬天取水很费力,井台上结着冰,得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倒摔交。家里需要打的水还特别的多,雪花家里养着好几头猪,还有羊。每天,家里都得煮猪食,需要很多的水。

    每天早上,至少得挑五担水。

    站在井台边上,手里用力的提着水桶往上打水,一天早上得挑五担水,一担水至少提四桶水。

    冬季,井里的水位很低,水桶的绳子得放个三四丈才能打到水,一次次的往上提水,变的无比的困难。

    提了四次水,把两个大桶装满,雪花已经累的气喘吁吁。她发现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