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154章

唐朝好地主-第1154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通知各领主,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力量了。”

    大唐的官军确实只有八千,但这片信度河流域,还有大量的分封贵族。因为这边土地肥沃,因此分封的贵族也多,还多是些有名望有实力的家族。

    比如大唐士族第二的灞上李家,就在这片土地上有三个伯爵领。

    “饺子包好了给我留点,我先去趟南边。”

    ·····

    在犍陀罗城的南面,这里有三个伯爵领紧靠在一起,各据百里之地。这就是灞上李家赵王的三位幼子的封地,因为几个孩子的年纪太小,目前这里是由李家的家将在代管。

    铛铛的警钟声中。

    新白鹿堡的守护骑士郑国柱已经让人为自己披甲。

    藏青色的板甲,闪着幽光,胸前纹着灞上李家的白虎玄鸟李树枝家徽。

    待郑国柱披挂好,手按腰间长剑来到议事大厅时,驻扎在堡中的二十位领地骑士已经都来了,全都披挂着板甲。

    “见过骑士长!”一众骑士们起身见礼。

    郑国柱伸手虚按,让大家坐下。

    “诸位兄弟,狼烟已起,不出家主和王都护的所料,戒日国果然出兵前来。我们身为灞上李家的领主骑士,负有守护领地的职责,大敌当前,当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现在,大家按照我们原先训练过的,去召集各个庄园的骑士以及所有的民兵,准备战斗吧!”

    “喏!”

    二十位骑士腾的起身,身上铠甲发出锵锵之声。

    同时,在新蓝田堡,在新宁民堡,李家守护骑士李国栓,柯霸道,也都做了动员令。

    一切都井井有序,来到这里两年,他们每年都会抽出许多时间训练民兵,也制订过动员计划,进行过演练。

    现在狼烟四起,但他们并不慌张。

    郑国柱,赵王李超妾侍郑红线的弟弟,早年他一直是李超的亲卫。

    钱国栓,赵王府大管家的儿子,最初是李超的长随兼车夫。

    柯霸道,当年灞上张家沟的村民,柯五的兄弟,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个少年柯小八,如今也成了李家在信度领一个领地城堡的守护骑士,代管着这块领地。

    一百二十位领地骑士,都是精锐的老兵,个个都有自己的战马,还有一套板甲。他们每人还有两名侍从骑士,这些人,就构成了李家在信度最精锐的一支力量。

    一支三百六十人的骑兵部队。

    除了这三百六十人,每个骑士还各有一个庄园,他们手下各有一队五十人的民兵。

    这可是六千人的民兵部队,虽然真正能拉出来的青壮可能只有半数不到,但三个伯爵领也能拉出起码两千民兵。

    这就是底气。

    王玄策带着一队骑兵赶到的时候。

    郑国柱、钱国栓、柯霸道三个正坐一起吹牛逼呢。

    一百二十位骑士,两百四十位骑士侍从,都已经到了。广场上,还有两千名集结起来的青壮民兵,他们虽然没有铠甲,没有战马,但却装备着火枪、弓箭、长矛。

    甚至这些人还都换上了统一的蓝色的罩袍。

    非常有正规军的气势。

    几千人涌进城堡,一定也不乱。

    “你们动作很快!”

    王玄策赞赏的道。

    郑国柱三人迎上前来,“都演练多次了。”

    三个与王玄策也不陌生,都是赵王麾下共事多年。

    王玄策也不跟他们客气,“戒日国大军来犯,五道狼烟,这意味着起码有五万大军。我需要你们支持我!”

    郑国柱拍着胸脯道,“王都护不用客气,咱都是一家人。再说这戒日国敢来,我们也不能惯着他们。你放心,我们已经把队伍都集结好了,三百六十骑兵,两千名民兵步军,我们都可以带着听从王都护调遣。”

    王玄策打量着这支兵马,越看越喜欢,丝毫不比他麾下的两千唐军弱。

    “好,有你们这话我就放心了。今天是大年三十,大家这就跟我回犍陀罗堡,先吃顿饺子,过完除夕,明天我们就出兵。”

    柯霸道笑道,“你们准备了这么多饺子没,要是没有,干脆还是留下来跟我们这里吃烤全羊算了。我们一会杀牛,晚上就吃烤全羊。”

    “嗬,你们这伙食更好啊?”

    “咱们灞上李家,向来待下宽厚。过年嘛,杀猪宰羊,也是应该。”郑国柱笑道。

    王玄策发现民兵里不少土著。

    “这些人可靠吧?”

    “放心,虽是土著,但我们来了后,跟着我们日子可好过的多。这些人现在差不多都会些汉话,对我们很忠心。”

    “这就好。”王玄策点头,大唐来的移民还是数量不多,来的领主也大量招募本地的土著,给他们分田授地,大加笼络。如李家,甚至在这里设立了孔子学院,免费给土著们的孩子上学教育,甚至包他们的住宿。

    对于土著也比较宽厚,只要肯跟着大唐,跟着李家,日子过的都还不错。这些策略,使得李家在这边比较得土著的拥护。

    “当上民兵,每年都有一笔钱粮补贴,每次训练还有额外的打赏。如这次受召出战,更有赏赐,如果能立功,到时还有更多赏赐。那些土著民兵可是争着抢着要来,要不是得留人看家,这次我们可以拉出四五千民兵出去。”

    哪怕装备比较简陋,但李家的民兵还算好的,起码弓箭装备率达到了百分百,另外长矛和横刀、盾牌的装备率也挺高,就是没有甲。但就算如此,这装备都可以说胜过戒日军的国王禁军大多数的装备了。

    “既然你们吃的更好,那就不拉你们去犍陀罗堡吃饺子了,时间还早,我就先回了,明天一早,我们汇合。”

    又得了两千多兵,王玄策的兵力瞬间翻了一倍。

    他已经派人去通知其它各地的领主,到时少的出兵一二百,多的出兵七八百一两千,王玄策觉得自己手里可用之兵并不少。

    这一次,一定要崩掉戒日王几颗牙来!手机用户请浏览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217章 三代之后,真千古一帝

    大年初一。

    犍陀罗堡。

    迎着初升的朝阳,一面红底绣着白虎玄燕李树枝家徽的旗帜出现,后面跟着一支气势如宏的军队。

    三百多骑士在前,后面是两千名民兵排着整齐的队列。在他们后面,还有一千人的辎重队,赶着一辆辆满载着粮食、箭矢的马车,后面甚至还有数门火炮。

    站在城头上的一群将校和商人们都惊叹。

    “好有精神的一支队伍!”

    “想不到这样的队伍居然是民兵!”

    “赵王不愧是大唐军神,哪怕是家将带出来的民兵,也不同凡响。”

    队伍到达,没有进城,王玄策安排他们就在城外扎营。

    当天,陆续有其它队伍开拔到来汇合,都是附近领主们的卫队和民兵。

    不怕人比人,就怕货比货。

    同样是领主骑士带领的民兵,两相一对比,高下立判,简直是天差地别。

    李家的民兵,不论是规模数量,还是装备,以及精气神,都远胜其它家的队伍。

    勉强能跟李家民兵队比一比的,也就是江夏郡公家的队伍了。

    江夏公领拥有一百名骑士,四百名骑兵,还有三千名民兵,这也是兵力最强的一个领主了。带队的还是李道宗的儿子,他本身是一名庶子并无爵位,但却比较得李道宗欣赏,据说带兵也很厉害。

    李道宗家五百名骑兵,三千名步兵,装备也都还不错,起码往那一站,很有气势。他们也自己带来了辎重队以及粮草补给,足足一千五百人组成的后勤部队。

    灞上李家和江夏公家两家就为王玄策增加了六千战兵,还有两千五百人的辅兵部队。

    其它各家则多是几百人,但积少成多,也是股可观力量。

    看着那一面面的旗帜,看着上面那代表着各家的图案,王玄策脸上笑意越来越浓。

    相信戒日国肯定料不到,大唐的封臣们有这样的实力。

    大唐在信度领根本就不是只驻军八千,十万的队伍都能拉的起来。

    ······

    汉京。

    正旦大朝,一年一度,再次举行。

    贞观十四年。

    正旦大朝会也变成了越来越礼仪性的大朝,基本上这一天就是一个仪式。

    各地朝集使,地方封臣诸侯,藩属国以番邦使者来朝。

    各种歌功颂德。

    中书令长孙无忌代表三院宰辅做了一个报告,回顾了一下过去这一年来朝廷的各种朝政,各种政绩,然后也展望了一下未来。

    太子承乾也做了个报告,主要是颂扬皇帝的功绩。

    这样的大朝会,也不是没用,其实也还是很有必要的。

    很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同时也是向地方的诸侯、各藩属国、各外邦展示大唐朝廷的强壮肌肉。

    最后,皇帝下旨刊印大唐最新的疆域地图,以及今年的历书。

    对于来朝的番邦使者自然也是要赏赐一二的,总之这是一次成功的大朝会,团结的大朝会,振奋人心的大朝会。

    大朝会结束,李超也松了口气,这大朝会开的累。他这个太师,还不能缺席。

    御书房。

    开完大会开小会。

    “明年朝廷还是要对外继续扩张,同时也要加紧移民。朝鲜半岛,信度领、林邑领,这都是肥沃的土地,是产粮区,可现在人口较少。尤其是在林邑和信度两领,那边汉人太少,土著太多,这不利于我们的统治,我们明年还得想办法,从中原的那些贫困的山区,以及易受灾之地,鼓励迁移百姓移民过去。”

    移民的好处是不用说的,大唐这些年已经深深偿到了移民的好处。

    每打下一地,移民过去,分田授地,百姓有了土地,便成了自耕农,尤其是边疆之地分的地多,还成了地主,相当于成了大唐的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