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一听,更加震惊了。
世上还有这么好用的犁,那简直是逆天啊。别说什么祥瑞,真的能称的上是振国神器。
“这犁你试过否?”
“我亲自拿去庄子里试过了,庄头都是如此称赞,而且我亲自看过了,确实非常好用。”
“此物从何得来,哪位大师制作?”
长孙无忌笑笑,“说来殿下可能不信,此物是今天灞上张三送到我府上的,是他所发明。”
“灞上张三,没听说过工部或者司农寺、将作监有这样一位工匠啊!”
“嗯,殿下,这个灞上张三就是先前制出香皂的那个,上次殿下还与我等一起去他家吃过唐僧肉。”
“哦,原来是唐僧肉的张三郎啊。这犁居然是他发明的?”
“是的。”
“难以想象。”
“张三说向朝廷献此犁,希望能得一勋位,他现在还是白身。”
李世民哈哈大笑,“如此神器,岂止换一勋位。朝廷就算再怎么厚赏,也都不为过。若是将此犁推广至天下,到时我大唐能开垦更多的土地,增加更多的粮食。”
放下手里的地盘,李世民直接拉着长孙忌道,“走,去将作监。”
将作监是朝廷专门负责营造的一个部门,李世民直接把犁送到那,让将作大监带着他的手下,好好研究论证这把犁。
然后他去了皇宫。
正在宫里跟宰相裴寂等一众大臣商讨大事的李渊,在听到李世民禀报之后,也给震了一下。
太子李建成、尚书左仆射、司空、魏国公裴寂等一众人也全都震惊了。
“神器!”
“祥瑞!”
。。。。。。
“恭喜吾皇,贺喜吾皇!”
“哈哈哈。”李渊笑的十分高兴,“二郎啊,此犁何人所献,重重有赏。”
“回父皇,此犁乃灞上小民张超所制,其本是在山中随高僧修行的沙弥,今年其师傅三藏法师圆寂,便遵其遗言下山还俗,后遇府兵张铁枪,被收为嗣子,对了,他还是叔宝义子。”
“叔宝的义子?”李渊听了有些惊讶,不过他对秦叔宝是十分喜欢的。
“其父张铁枪现居何职?”李渊问。
“乃参旗军下宁民县白鹿府队正,如今已奉诏出征河北。”
李渊想了想,“既然如此,那就加封张铁枪为从五品宁民县开国男,授张超为视正七品勋云骑尉。赐黄金百两,赏田百亩。”
推书:《带着成都回三国》,带着空无一人的整个成都市回到了三国,太牛逼了!
第114章 可以纳两妾
(第二更到,过了三千均,可一又掉下来,还没站稳脚,等稳住了就入精品了,兄弟们,大家都来订阅支持一下啊!)
张超从长安回来后,便立即让八叔公留下几个徒弟继续打制水车,然后让八叔公亲自带着几人打制新犁。
就算没办法技术保密做垄断生意,张超起码也能给自己的佃户和附近村民们先提供这种新犁。
曲辕犁的技术难度非常低,特别是当张超让八叔公采用流水线的方式作业,把各个犁的部件制订标准,然后分开制作后,就更简单了。
哪怕是八叔公刚入门半年的小徒孙,也能上阵。
张超为了加快点速度,还又招了一些小伙子过来做事。他们做些最简单的准备工作,比如削树皮,拉锯等。
兽匠老牛一家,现在则还兼任了张家沟的铁匠。
上次张超给他弄了一套铁匠炉子和工具,搭了一个铁匠棚子,马掌已经上完,现在正好让他们加工犁铲。
因为铁较贵,因此犁铲采用的是最省铁最省钱的办法,一个小三角形状,里面还是中空的,用以套在犁床上。这是现在很多农具的生产办法,能不用铁就不用铁,能少用就少用。
许多农民的锄头就是木锄前端包铁。
好多人家里小铁锅都用不起,还是用的陶锅。
张家沟的村民们都知道了张超发明的曲辕犁相当厉害,纷纷来张家订购。
不少人这段时间在张家做工,倒也攒了些钱,原本他们还担忧这种好用的犁会非常贵,谁知道张超并不打算赚大家的钱,只是按成本价收钱。
就算没钱的,也可以暂时赊欠,用粮食用布来换都行。
大家全都过来排队登记,短短半天功夫,马周那里已经登记了三百多张订购单。
“这消息一传出去,我估计明天会有更多的人来订购。”马周也是出身贫寒,很清楚的明白这曲辕犁对于百姓来说的重要。有这么好的犁,当然人人想要抢一把。
“没事,大家愿意来买,我们卖给他们就是,反正我们也按成本收钱,并不会亏本。”当然,张超的成本价,其实也是加了一点点的加工费在里面的,只是加的不多,反正总不能真的一分不赚吧。
大家来买,张超也乐意。这玩意又没什么技术含量,有几个工匠,甚至是几个木匠学徒都可以弄的起来,多招点普通百姓也能帮忙,一天打个几十架都不成问题。
而且张超相信,朝廷肯定会大规模推广这种犁的,到时肯定各地都会制作这种犁出售,大家也不必都来张家沟了。
张超不指望着卖犁能赚几个钱,他还是期待着长安的反应。
他条件可是开出去了,就是不知道长孙无忌会不会帮他争取。
等了一天,长安没有人来。
这晚上,张超有些失眠。
他不知道长安会对他的发明做什么奖赏,他希望能得个勋位,倒不是他多想当官。实际上勋位也只是享受一个级别的待遇,非官非职,既无官也无职事。
唐朝的官可以分为职、散、勋、爵四个体系,职就是职事官,好比县长,县长就是职事,而正处级,就相当于唐朝的散官了。不过现在是唐武德四年,要到唐武德七年,才会正式形成文武两套散职,现在朝廷的散官,还是采用的隋时的散官,是兼用了开皇和大业两朝的散官体系,一套是散职,一套是散实官。后来,散职成了文散官,散实官成了武散官,现在散职还只有五品以上的散职名。
勋官,是唐朝的军功系统,有点类似于某某战斗英雄、二等功、一等功之类的,勋官既无实职也无职掌,连品级也是视品,有十二转。
张超不想当官,他这身份如果不靠军功,也当不了什么官。他只想弄个散实官或者勋官,有这么一个身份傍身就好了。
这其实就类似于后世一些企业家企业做大了,就会想着弄个代表啊委员当当一样,对于他们也是一层保护。
至于爵位,张超倒没想过。一个布衣白丁,想要得爵,哪有这么容易。一个最低级的开国县男,那都是从五品的。
爵位可比什么勋官、散官值钱多了,要是能混到真封,就更值钱了,还能直接享受一定数量的百姓的租庸调,原本他们交给朝廷的税转而交给那些贵族。
一夜的胡思乱想。
早上起来,张超拿了银枪老实的练习,昨天已经中断了一天了。
一枪枪刺下去,张超慢慢恢复了精神。
三只小黑狗一夜没见张超,一大早上的欢腾不得了,围着张超左扑右跳的,还不时的撕张超的裤腿。
因为怕跳蚤,张超早把三只狗的狗窝建在了马棚边上,每天晚上不让他们进屋。三只小狗天天有骨头可啃,长的很快,圆滚滚胖乎乎的。
“张超张文远何在,出来接旨!”
两个官吏突然出现在了张超的面前,张超欣喜的放下枪,终于等来了。
那两人并不是张超想象的太监,而居然是两个长着胡子的官员,听他们自我介绍是来自中书省,其中一人是通事舍人,专门负责传诏的。
旁边围观的村民们一听是来传天子旨意的天使,一个个都敬畏的退后了几步。天使啊,那可是皇宫天子身边的人。
“灞上张家沟张超接旨!”
那人又中气十足的喊了一声。
张超连忙把人迎进屋里,然后找出来一把线香,焚香迎旨。
圣旨的内容写的有些很拽文,反正张超听着云山雾绕,根本没听懂,就好像是看一个没有字幕的德国电影。
没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也没有什么门下,反正等他们念完了,张超还跪在地上呢。
“张三郎请起。”
“这个,天使能否告诉某刚才这旨意究竟是何意思?”
那宣旨的官员倒也没鄙视张超,很尽职的用“人话”重新解释了一遍。
“恭喜三郎,令尊获封宜宁县开国男爵位,而三郎也喜获云骑尉勋职。”
“贺喜,贺喜,还得了百亩田和百两黄金呢。”
不过这两人没有把黄金带来,他们只是带了圣旨过来宣读,至于黄金和田,还有勋爵的文书之类的,得张超亲自去趟京城办理交接。
“多谢两位上使传达圣意,请二位小坐。”
张超到炕箱里拿了两个银铤,这种俗称猪腰子银的银铤有大有小,张超手里的都是一两一个的,差不多一个值一千来钱。
那门下省的两个官员只是笑笑,倒也没有推辞的收下了,也没有嫌少。
张超还想留两人吃个酒席,奈何人家急着回去覆命。
等他们走了,八叔公和村正等都走了进来。
刚才他们在外面也听到张超得勋,老爹得爵了。
“三郎,你现在是云骑尉了?”
“正七品咧。”
“是视正七品。”张超纠正了一下。
不过大家可不管什么视正七品不视品的,大家只知道张超一张犁献上去,自己就从白身变成了正七品了。不说别的,以后张超就可以娶妻之外,还能纳两个妾侍了。
张超还不用纳课缴税了不用服役了。
“云骑尉还有一百亩勋田咧。”又一位村民充满羡慕的语气说道。
“铁枪封爵了,开国县男,也有五百亩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