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铁血宏图 >

第542章

铁血宏图-第542章

小说: 铁血宏图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至少不会坑自己的儿子!

  赵紫玉总会如此提醒着自己,就像现在一样,尽管并不明白为什么那个人让她同这个美国特使谈一笔生意,但她相信,他不会坑自己的儿子。毕竟,他的儿子未来将是这一切的继承人。

  而对于赵紫玉来说,现在她只希望能够把这一切在将来都交给儿子,只有如此,才能够对得起死去的姐姐。所以,对于赵紫玉来说,她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把生意做好。

  比如说,眼下的这笔生意,对于公司来说,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更重要的是,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会给公司来丰厚的收益。

  作为一个生意人赵紫玉无疑是非常称职的,从与约翰?斯利德尔见面之后,在长达半个小时内,她都没有去谈这次见面的目的,毕竟,而只是谈论着一个话题,棉花,陕商长年经营布纱生意,这是众所周知之事,现在在陕西同样也有机器纱厂,所以,对于棉花自然也有一定的需求,但是对于约翰?斯利德尔来说,他现在的心思并不在棉花上,或许他可以在嘴上说着“棉花为王”,可是他很清楚,不是中国需要南方的棉花,而是南方需要中国。

  “恢复棉花的出口……”

  看着面前的这个女人,约翰提醒着自己,这个女人身份是极为特殊的,或许她不可以左右一些事情,但是如果她愿意的话,也许能够帮助自己进入帝都。在对方提出棉花出口提时候,约翰立即回答道。

  “我们从来没有阻止过棉花的出口,尽管在联盟内部有人支持棉花禁运,但实际上,现在是北方的封锁影响到了联盟的棉花出口……”

  这当然只是约翰的一面之词,在“棉花为王”这一观点的影响下,南方一直鼓吹着通过棉花禁运迫使英国介入,尽管联盟政府没有通过禁运令,但是南方的农场主们却主动的停止棉花出口,甚至生产,以迫使英国介入,当然,现在英国介入可能性为零,因为英国已经卷入与中国的战争之中,现在的英国当然不可能介入美国的战争。

  这对于南方来说不得不说是一场打击,但是却让约翰看到了新的机会与希望,他能够让中国成为南方的盟友,至少通过中国实现联盟在外交方面的突破,作为一名外交官,约翰非常清楚,对于联盟而言,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让联盟获得某一个大国的承认,只有如此,联盟才有可能得到其它大国的承认,从而摆脱现在的外交困境,最终一步步的获得来自大国的支援,正像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一样,首先谋求法国的承认,然后再获得法国的援助,如果没有法国的援助,就不会有美国的独立,现在同样也是如此!

  “我们相信,现在北方对南方的封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各国在联盟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贵国难道不应该为维持自己的商业利益而有所行动吗?而是像现在一样,放任联邦对联盟的封锁,我相信,贵国的商人,应该向贵国的政府提请,请求贵国政府保护自身的商业利益,而不是曲从于华盛顿的威胁!”

  ——————————————————————————————————————————————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第561章 商业利益(求支持)


  上午七点半,武汉三镇那充满烟尘的天空下,便响起了上工的汽笛声,此起彼伏的汽笛声一阵紧过一阵,一声盖过一声。? ? 如果从武昌城外的楚望台军械库中用望远镜看去,整个城市在这一刻都苏醒过来。

  现在的武汉三镇虽然已经不在是督政府所在,已经失去了中枢的作用,但是作为“九省通衢”之地,凭借着便利的交通,当然更重要的是凭借着当年作为督政府遗留下的工业基础,现在的武汉三镇早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样也是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这里甚至还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口过百万的城市,从当初的疮痍满目,城无余丁,再到今天城内居民百万,三镇居民不下两百万,只用了短短数年,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在上工的汽笛声响起的时候,成千上万的自行车——这种多年前研制的新工交通工具,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城市阶层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尽管其价格高达每辆三十余元,但是仍然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毕竟,自行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民阶层于城市中的交通问题。

  数以十万计的自行车在武汉三镇城区以及郊区的公路上蠕动着。车流和人流缓缓移动,从许多叉路汇集到干线上,然后再从干线分散到各家工厂里。

  汉阳兵工厂、通用机械公司、第一模范纺织厂、中央电厂、武昌船舶工业公司……还有其他一些没有那么出名,然而也颇具规模的公司,已经开始了白班的劳动。现在的中国企业已经习惯了现代化的管理,工人们同样也习惯了白班、晚班两班倒的生产,每班十一个小时。

  十一个小时的工作或许繁重,但是这种受到劳工法保护的工作时间,却使得中国的工人相比于欧美各国的工人幸福许多,在那里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而在中国,他们只需要工作十一个小时,而且每隔六天都有一天的休息时间,也正因如此,工人们一直都对皇帝陛下心存感激,毕竟,正是皇帝本人主张的十一小时工作制。

  因为煤炭粉尘的关系,所以用煤沥青与石子铺成的道路显得很脏,骑在自行车上的人们,正不断的踏着脚踏朝着工厂赶去,督促上工的汽笛声已经使他们麻木了,他们每天都会赶上六七公里的路,来到工厂,在工厂里务工。

  一但进入工厂之中,他们就立刻像一部机器一样开始转动,然后不停的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之中,他们只有3o分钟的午餐时间,以及六次三十分钟的上卫生间的时间,这是“科学管理”的证据之一,尽管中国并不是最早推行工业化的国家,但是早在多年前,就开始探索起了现代工厂科学管理的创新,从而令工场变成了工厂。

  在这一天,依如往常一样,以武汉三镇为代表的中国的工业齿轮正常的运转着,正常的转动着。

  在汽笛响之前一小时,作为汉口纱厂总经理太太的李淑芬便起床了,在家中的仆人准备早饭的时候,她便亲自给儿子们穿好衣服,他们是一对双胞胎,然后便督促他们读书,直到两个儿子们背完之后,她才满意的点点头,尽管现在已经废除了科举,不过国学开蒙仍然大户人家的传承。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这正是他们与寻常家庭的区别。

  在儿子们的喝着牛奶的时候——这是从皇家中传出来的习惯。虽说陛下起于黄冈之后,虽说轻易夺取了湖北,可是战争却也留下了不少烈士的遗孤,于是陛下便创办了遗族学校,收容和培养战争中阵亡者的子女和亲属。为了养育这些遗族子弟,陛下便命人从欧洲引进数十多头黑白花纯种奶牛,生产出号称当时中国最好的牛奶。学校规定学生每天上午第二节课之后,必须饮一磅牛奶,可以说遗族学校中的遗族子弟都是喝着地道的鲜牛奶长大的。而遗族学校喝牛奶的风气,还影响了武昌城里的众多官绅之家,大家纷纷开始给子弟喝起了牛奶。现在这种习惯早已经成为一种官绅家庭比较普通的生活习惯。

  先看信,没有,然后便取出报纸来,扫了一眼散着油墨味的报纸。李淑芬早就习惯了一些现代主妇应该做到的事情——为丈夫准备好报纸,这是一个现代主妇必须要做好的事情,听说在贵族家庭,还有专门的仆人用熨斗熨报纸。

  因为丈夫是商人,所以应该放在最上面,当然少不了的还有还有本地的。现在这些报纸上总是有许多关于战争的消息,因为中华朝与英国正处于战争状态,即便是在上,与战争有关的新闻仍然占据着报纸的主要版面。

  但是李淑芬知道相比于中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他更关心美国生了占领,不过有关美国内战的消息通常轮不上头版,总是挤在里页。在国家与他国处于战争之中的时候,谁又会注意到大洋对岸的那个国家生的不值一提的内战呢?

  在李淑芬刚准备好报纸的时候,她看到丈夫走了进来,然后便坐在餐桌旁一边喝着粥,一边看着报纸。

  “煤炭的价格又上涨了!”

  看着报纸上的时价,王云丰的眉头紧皱着,嘴里不满的说道。

  “打了仗什么都跟着涨涨涨,钢铁在涨价,运费在涨价,煤炭也在涨价……”

  当然,棉纱以及棉布也都在涨价,战争刺激着一切,对于商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因为现在一个更为恼人的问题正在困扰着所有的纺纱厂。

  “哎,这个月,从美国运来的棉花只有不到3o万包,还不等到武汉,就被上海、广州的厂子给瓜分了,再这么下去,这工厂可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之所以王云丰会出这声感叹,是因为现在因为美国内战的关系纱厂的棉花供应成了问题,一方面是爆涨的行情,而另一方面又是棉花供应不足,这如何不让他恼火。

  “老爷,既然这美国的棉花运不进来,为什么不买咱们自己的棉花。”

  虽说对于棉花李淑芬并不懂,但是在她看来,这美国的棉花是棉花,中国的棉花怎么可能就不是棉花?

  “你懂什么,美国棉花丝长质佳,国棉丝短质劣,而且棉中杂质极多、且未曾脱籽,生产多少有不便,虽说国棉价廉,洋棉价高,可若是算起来,真正用起来,价格倒也便宜不了多少……”

  就在他的嘴里这么说道着的时候,突然,在报纸的一端他看到一个豆腐块大小的文字,这块文字顿时吸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