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铁血宏图 >

第387章

铁血宏图-第387章

小说: 铁血宏图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以上各项数字均系估计的近似值。此种巡洋舰将被证明比现存各种军舰优越……如被中国武昌政府所采用,那么中国人将在海军科学方面居于领先地位……”

  1857年4月15日,一份这样的电报由上海经电报线,传递到位于香港的英国远东舰队司令部的司令官的办公桌上。发报者是英国驻上海领事,在“丰海”号铁装甲巡洋舰服役的两个月后,英国人第一次获得有关它的情报。

  此时全世界并不知道,这艘由海军舰政处的缔造者史司伯爵设计的“丰海”级撞击巡洋舰,正常排水量1880吨,舰长67公尺,宽9。75公尺,吃水4。97公尺。主机采用的是汉阳兵工厂生产的2座三胀式蒸汽机,配备6座锅炉,双轴推进。设计功率4100匹马力,航速16。5节。舰上煤舱正常储量250吨,最大可以储存300吨。续航能力5000海里/8节。除蒸汽动力外,“丰海”级军舰上还配置有风帆索具,能采用风帆动力航行,设计时“丰海”的桅杆属于直杆,张挂索具相对简单的纵帆。服役后不久,海军方面对桅杆进行了简单改造,在前桅加装了横杆(横桁)。

  “丰海”级军舰的舰体为全金属结构,舰体材料主要采用的50公厘厚的装甲,另外在水线下1公尺处有一段简化的装甲甲板,保护着机舱和弹药库等重要部位,但这层装甲甲板厚度虽说只有25公厘,但是它的装甲采用的钢甲,其远比铁甲更为坚实,10公厘钢甲相当于12。5公厘铁甲。当时如英国在内的其它国家仍采用原始且昂贵的搅练法炼钢。而大冶铁厂已经使用空气转炉法炼钢,可以向海军提供廉价的钢材,也正因如此,在“丰海号”上才会充斥着旧时代的痕迹——其龙骨使用锻铁制成,船壳则采用由汉阳铁厂提供的钢板。而“丰海号”可以说是人类史上唯一的一艘铁骨钢壳舰。

  除此外,为增加军舰的生存力,在军舰舷侧和机舱上方设置了多个煤舱,依靠煤堆来提供一些防护。

  尽管它的吨位仅仅只有1880吨,但是却给它安排了2门大口径后膛火炮,就装舰艏艉那两间用帆布围起的来的炮房里。它是由汉阳兵工厂生产的火炮,口径10英寸,身管26倍径,炮弹重达363公斤,每门炮备弹100发,正常情况下最大射击仰角10度,最大射击俯角3度,有效射程8000公尺,在极限射击仰角15度时,射程可达12000公尺,威力可谓相当惊人,可以被视为当时全世界威力最大的火炮,3000公尺距离上使用实心弹可以射穿14英寸厚的铁板。

  因为该型巡洋舰的吨位较小,没有采用笨重的船面旋台式炮塔,而是将2门火炮分装在军舰首尾的露炮塔里,火炮采用水压动力转动,每门炮配备10名炮手。为给炮手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工作环境,以免风浪的干扰和保持舰体外观连贯避免突兀以增加隐蔽性,在露炮塔外安装了一个固定不能转动的炮廓,炮廓钢板的厚度仅有25公厘,分别在火炮的正前方和两侧开有较大的炮门,主炮在正前方可以获得44度的射角,在左右两侧分别获得70度的射角。由于“丰海”级军舰的干舷较低,高速航行时甲板容易上浪,未免海水灌入炮台内,炮门上均装有挡板,平时关闭,作战时向上掀放到炮台顶上。

  “丰海”级军舰在主炮之外装备了大量中小口径火炮,用来填补舰上的火力真空。其中,4门石井兵工厂生产的120公厘口径火炮,被安装在上层建筑内的4个拐角上,通过舱壁上的炮门向外射击,射界60度,这种火炮是海军的标准制式舰炮,身管长22倍口径,每门炮备弹200发,弹重18。5公斤。

  “丰海”级军舰指挥系统的布置较有特色,在主炮塔后部、烟囱后部两处各设有一座装甲司令塔,但装甲厚度仅为55公厘,烟囱后部的装甲司令塔顶部设有露天飞桥,两翼安装航行灯。此外,在后主炮附近还有一个备用的露天指挥台,安装有1具标准罗经。

  1857年2月14日,天气晴朗。下午1点,“丰海”号铁甲巡洋舰拉响汽笛,向她的出生地做最后道别,“带着人们的最好祝愿离开黄埔”。

  15日下午,丰海号抵达当时海军重要军港广州湾,与即将北上的南海舰队主力会合。南海舰队的7艘主力军舰在港内与其互相鸣炮升旗致敬,为其主持了热情的入役典礼。

  2月17日清晨4点,完成补给的“丰海”号相继出港,奔向大海,与舰队踏上北上的路程。半年后,其参加了海军对南京的进攻。

  历史永远会记得8月27日,丰海舰以艏炮瞄准南京城墙,四枚363公斤的高爆弹先后准确击中南京城墙,从而为义军光复南京,平定邪教、统一中国立下了首功。

  丰海的炮声!

  从那时起,“丰海的炮声”便被赋予了极为特殊的意义,以至于在历史上了这一名词,这一名声在中国意味着胜利、希望以及荣誉。

  此后的日子里,这艘高悬赤底龙旗的军舰航行在南海、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太平洋上,作为帝国海军的实力象征,一次又一次的悍卫着帝国的利益,尽管其吨位不大,但因其历史意义,其值得永远铭记在帝国海军的历史上。

  作为世界上第一艘装甲巡洋舰,其在设计上有着先诸多先天不足,可尽管如此,在其服役时,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舰之一,也正是“丰海”号以及随后服役的姐妹舰,确保了在随后的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帝国海军能够以进取的姿态向列强发起挑战,在帝国诞生之初,以羸弱的国力保障帝国的海外利益。

  正如帝国25年,服役长达26年的丰海号退出现役时,时任海军大臣签署“丰海保存令”,“帝国海军的序列中将永远保存“丰海号”铁甲舰的一席之地!”将其保存于南京码头,供世人参观,直到百年之后,人们依然可以有幸领略它的风采,感叹着在当时那种技术全面落后的条件下,海军船厂诸先辈能够以落后之技术建造出此等铁甲舰,开创世界海军之新纪元,实在为世界之奇迹。

  (其借鉴原型为历史上的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设计师伦道尔设计的“超勇级巡洋舰”,设计时速16海里,排水量1350吨,吃水15英尺,机器被水下舱板遮蔽,用煤堆保护。装备2门25吨新型后膛炮(254毫米),足以穿透海上的任何铁甲舰,一门安装在舰艏,一门安装在舰尾,均绕枢轴旋转,可向前方和舷侧目标射击。此外尚有小口径炮及鱼雷装置。)


第414章 平衡(第一更)


  几乎是在石达开离开南京的第一时间,第二侦缉处这个名义上与宪兵司令部侦缉处功能相近,实际上却是督府所依赖的情报机构。 立即动用了一切人员加强对南京等太平军的工作——早在几个月前,作为侦缉处处长的张森就已经接到命令——对南京以及其它太平军控制地区加强渗透,掌握其动向。

  为了便于勾通,张森甚至还与海军合作建设了一条江下电报线,并在当涂、芜湖以及安庆等地设立秘密的电报站,以便迅将情报回武昌。

  “在石达开出走之后,其即据守安庆,潜于金柱关等处粘贴告示,解散金陵旧党,称愿从军者即赴安庆,不愿者给川资剃回籍,示尾署太平安国丁巳元年字样,其为另树一帜,已无疑义。”

  作为一名普通的参谋张煜不时的将视线投向那副大型沙盘,此时在那副沙盘边站着十几人,而众人的核心就是主公,最靠近他的除了莱纳斯上校之外,就是阿道尔上校、福兰克少校,他们两位和莱纳斯上校一样来自普鲁士,是义军参谋部的参谋。他们和莱纳斯一样,都已经归化中国。

  “其出走时,尽管只带走五千本殿精锐,但在过去两个月间,前往安庆投奔其的精锐不下数万人,再则皖中一带本就是石达开所部,预计一但石达开决定前上河南,其势必将带走不下三十万匪……”

  尽管并不是军人,但是张森却出现在参谋部的作战地图室,这是因为他掌握着大多数情报。

  “……洪秀全虽说多次召石达开返回,但其在石达开拒绝后,皆向城内宣称,并非其逼迫石达开出走,分裂之责,在石达开而不在洪秀全……伪朝百官纷纷上了奏章,请求洪秀全罢去安、福二伪王,迎请石达开回朝执政。洪秀全无奈,只得认了输,下旨罢黜二人,革去王爵,改封伪天安、天福,又听从蒙得恩的建议,铸了一块“义王”金牌,连同洪秀全征召石达开回朝执政的诏旨和百官恳请石达开回朝的禀帖,差宣诏官带往安庆去见石达开。谁知几天之后,仍然把那块“义王”金牌带了回来,说是石达开宣称,皖北清军蠢蠢欲动,须在安庆坐镇,不能回朝。”

  盯视着沙盘上的皖北,朱宜锋还真不相信皖北的清军会蠢蠢欲动。

  “皖中本来就是石达开的地盘,其在那里有不下二十万军队,再则其已经多次对外宣称,其之所以出走南京,只为远征报国,待异日功成归林,以表愚忠耳……”

  远征报国!

  盯视着沙盘,朱宜锋的双眼眯成一条细缝,这不过只是一个玩笑。实际上就在几天前,其已经派遣心腹黄玉昆来到武昌,与自己谈成了协议。

  “当然,众所周知,石达开即将离开安徽,北伐河南,根据我们同其达成的协议,待其北伐后,我军将从东进安徽,以为天国之屏……”

  在听到“为天国之屏”时,众人无不是脸上带着讥笑,在他们看来这根本就是一个笑话。石达开让出皖北,这意味着义军可以不废一枪一弹,就可夺下大半个安徽,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为义军进攻南京铺平了道路,尽管在皖南还有二十几万太平军,但是那些部队根本不值一提。认为重要的事,石达开北代将有利于义军对江南诸省的光复。

  没有人知道为了促成石达开的北伐,朱宜锋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五万支“石井式”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