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铁血宏图 >

第246章

铁血宏图-第246章

小说: 铁血宏图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使阁下,我以为密迪乐先生高估了叛军。不错,叛军正在对大皇帝的政府实施重大打击,他们几乎占领了京城,严重动摇了满洲大皇帝的。但此时正是我国介入中国的好时机,如果我们趁机介入其中,我国就可以趁机向大皇帝提出更多条件,开放长江沿岸以及沿海的各大城镇,我国不仅会获得更多商业利益,还可借机要求在京建立公使馆。如果叛军势力过于强大,我们可以考虑由远东舰队与法国在华战舰共同承担协防上海的任务。”

  “现在显然没有这种可能了,我们必须要准备同俄国人的战争!法国人同样也是如此,相比于我们法国人只有三条船。”

  何伯上校直截了当的拒绝道,相比与同中国的战争,他更希望和俄国海军作战,从而给他带来更多的荣誉。

  “当然如果得到伦敦的命令,我的舰队虽然现在只剩下八条军舰,但中国的造船技术和军械技术比我国落后两百年以上,所谓的中国海军军舰都是不堪一击的玩具,想必叛军的水师也不会强到哪里。我们不必求助于法国,我的战舰足以完成这一任务。”

  这是一种自信,一种实力强大、纵横大洋百年无人能敌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自信。

  “上校先生,您太过自信了!你并没有看到叛军的军舰,或许他们的军舰都是用商船改造的,但是,相信我他们绝不是旧式的中国海军,我们的情报显示他们的舰队是接受英国退役海军军官的训练,是一只现代化的舰队。”

  密迪乐一面反驳着何伯,一面坚决反对英国介入中国内战。

  “我们不能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盲目介入中国内战,如果最终的胜利者是叛乱军而不是大皇帝,我国的在华地位就会非常难堪,这甚至可能会导致英国好不容易获得的在华利益,在未来完全丧失,这是我们必须要佳宜必免的事情。”

  他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人,文翰勋爵也倾向于保持中立,而且现实的英国卷入与俄罗斯战争问题,同样让他赞好吧同这一观点,而且这也是伦敦的态度,他点了点头:

  “密迪乐先生,你的意见很有参考价值,请你着手准备一下,两个星期后随我一同前往武昌。”

  去武昌!

  尽管已经知道公使这次来上海的目的就是为了去武昌,但是密迪乐却没有想到自己会和公使一同去武昌,尽管他曾经以商人的身份去过一次武昌但是,但依然因为这个邀请而兴奋不已,

  “好的公使阁下,我这就去准备。”

  “公使阁下!”

  对此阿礼国却有依然保留的说道。

  “叛军肯定会在未来进攻上海,如果他们威胁到租界,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嗯,这是一个问题,”

  文翰深思了片刻:

  “我们必须密切注意太平军举动,不论出现什么情况,决不允许他们进入上海租界,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前提。何伯上校,请你增派几般军舰全都调至吴淞口,一旦叛军进攻上海,要坚决保卫租界。阿礼国先生,伦敦维持英国在华利益的决心以及租界的利益是不变的,但是现在我们必须要保持中立,观察未来的形势发展,从而做出对英国最有利的决定。”

  两个星期后,“哈尔米士”号巡洋舰驶离了顺泰码头,在蒸汽机的推动下缓缓朝着吴松口驶去。置身于船艉,因为已经有了一次前往江宁的经验,所以文翰特意向何伯询问道。

  “上校,我们的军舰从未曾抵达过武昌,在沿途航行时,会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在长江之中有很多隐藏与水面之下的沙洲。”

  “哈尔米士”号是一艘汽机风帆双动力木壳三桅大舰,排水量一千三百吨,舰上配备了三十四门二十四磅炮。这样的一艘航行在海洋上的军舰,在陌生的江上航行自然会碰到以航道水文不熟悉的问题。

  “当然,没有任何问题,这同样给了我们测量水道,绘制航图的机会。公使阁下,我相信有一天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迟早会像进出五个口岸一样在长江上自由逡巡。”

  听着何伯的回答,于旁边站着的密迪乐则耸肩说道。

  “上校,恐怕这一次你要失望了,如果我们要进入武昌的话就必须在崇明岛临时停靠,获得通行证之后,他们会派引水员为我们领航,否则,我们不可能通过九江的炮台,更无法到达武昌。”

  “你说我们需要在崇明岛进行登记,为什么之前没有提前办好这件事?”

  何伯开口反问道,他的语气中略带着一线不耐烦,既是因为密迪乐的态度,同样也是因为这些中国人给他带来的麻烦。

  “都是中国人的要求,没收前往武昌的船只,必须在驶离开上海的当天崇明岛进行登记,他们不接受提前登记,但请你放心,这个过程非常快,需要一到两个小时,但是我相信……”

  转身看着身边的文翰勋爵,密迪乐笑着奉诚道。

  “因为公使阁下的到来,他们会用更短的时间完成登记,对于他们而言,公使阁下的到访也是他们期待已久的事情,。”

第273章 后膛炮(第二更,求支持)


  

  文翰要来了!

  接到从上海传来的信息,朱宜锋看着信上的内容眉头一直紧蹙着,这封信并不仅仅只是带来了文翰要来武昌的信息,还有英国领事馆内传出的情报,这个时代各国对于间谍几乎没有多少防备,驻外领事馆同样也是如此,而早在几个月之前,张森就已经在英国领事馆内安插了眼线。

  “伦敦维持英国在华利益的决心以及租界的利益是不变的!”

  看着信上的内容,朱宜锋的手指轻轻的扣击的桌面。从现在掌握的情报,得看尽管英国已经卷入了克里米亚战争,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会牺牲在华利益。这意味着他们在鸦-片问题上,很有可能不会做出让步。

  这意味着自己必须要做好其他的打算,也就是用最强硬的方式表明态度。

  “万国公法不如几门大炮,几纸条约不如一筐炸弹,说到底,自己还是要持剑经商,举刀谈判啊。”

  在出这一声感叹之后,朱宜锋颇为无奈的笑了笑,有时候自己还是把一些问题想的太过简单了,或许现在英国无力东顾,受限于自身的力量,他们或许会接受广东目前的禁烟之举,但如果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解决零丁洋的各国鸦-片船,如此一来,势必将会导致冲突的生,而这显然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实在不行就打一仗!”

  尽管嘴上的话说的愤愤不平,深知自己实力的他也只是抱怨一声,现在和英国人打一仗,那是不到最后关头,都不会做出的最后选择。

  但在另一方面,未来中国与英国的冲突将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英国未来的政策所决定的。

  熟悉历史的朱宜锋知道,作为世界第一霸权的英国,虽然赢得了克里米亚战争的胜利,成功地堵住了俄国人在近东南下的通道,但随着欧洲建立了新的均势,英国人开始不再热心参与欧洲事务,而是更多地投身于殖民地的拓展。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与奥地利的传统同盟关系解体,约束欧洲的保守力量瓦解,这推动了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而在俄罗斯越来越积极地向东扩张之中,刚刚统一的德国,为了避免和法、俄两国陷入两线作战,也积极鼓励沙俄向东扩张。而对于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级大国英国来说,要继续有效遏制俄罗斯,其焦点就在东方:扶持中国成为反俄战略盟友,乃是当务之急。

  但这同样也使得未来自己还有另一个选择——借助英国的帮助与支持,在未来英国决裂之前获得更多的利益。无论是未来统一中国,或者染指南洋,都需要英国的帮助,就这一点而言,与英国开战是不智的。

  但是在另一方面来说,朱宜锋既在压片问题上做出让步,同样更无法忍受英国人占领的香港。无论如何香港都必须要收复,鸦-片与香港都是最基本的原则问题。

  “看来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先做好战争的准备!军队今天差不多可以开始着手扩军了,训练个几个月,这一批学员应该也就毕业了。”

  义军的一直有限根本的原因是军官不足,尽管武昌的武备学堂已经设立了一年,但到现在一共只培养出了不到一千名军官,而且这些军官与西方的眼光来看啊,还是不合格的,因为他们只接受了八个月左右的初级军官教育,只有其中最优秀的军官生,才能再上六个月的高级班。

  之所以注定这种短期教育机制,是因为义军需要军官,准确的来说是义军的现代化需要,接受新式军事教育的军官,当然,这也是为了进一步掌握军队,保证军队对自己的忠心。还好,这个时代军事理论知识远没有后世那么丰富。即便是在七十年后的黄埔,那些名声显赫的黄埔生,不也仅仅只是接受半年的军事教育吗?

  “再不行就把第二期学员的学制缩短至六个月!”

  想到黄埔军校短期教育,朱宜锋暗自在心里嘀咕道。

  “看来要让兵工厂提前准备好这六百柄“军人魂”了……”

  他口中的“军人魂”,是朱宜锋授予武备学堂毕业生的短剑,因为剑身上刻有“成功成仁”字样,也被称之为“成仁剑”,其喻意非常简单——在必要进他们应以此剑自杀殉国,“成功成仁军人之魂”,不成功,便成仁,对于军人而言,没有第三个选择。

  “去兵工厂看看吧!”

  想到最近兵工厂那边并没有多少消息,朱宜锋心有所动,不顾天空正下着雨,便直接走出了大门,雨势逐渐加大,雨点不断落在他宽阔的肩膀上,他挺起双肩,竖直颈背,无视于即将凶猛而来的雷雨。

  雨滴打在小气轮舷窗的玻璃上,出噼啪的微响,留下一个椭圆的水痕。不等这个水痕散开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