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宏图-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弗雷森先生,现在,咱们所过的这个地方便是赤壁,而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虽非为三国所做,但毛宗岗父子评刻时将其放在卷首!”
走到弗雷森身边,习之墨的举动显得很是温雅,不过这时,他口中的话却改了英语,甚至在又在弗雷森的请求下,将那首杨慎的“临江仙”译成英文,虽是不见得译出其意,但却也让弗雷森感受了一番这词中之意,两人就这样站在船头说道,全是一副兴致勃勃之状,只听习之墨用英语对身旁的弗雷森说道:
“长江,自古以来便是我中国之南北分界,所谓北马南船,便是以这长江为界,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士于以诗词舒怀此江水……”
他们两人立于船首尽览这长江之景,此时这江景尽入两人眼帘;极目望去江畔的坝上百年巨柳绵绵绿无尽头。古老的江水平静的流淌,绝无波澜,绝无喧嚣,宛若置身世外桃源,不禁让人心浸泡在这静美之中,立于船首向下看去,看着船下的流水,只使人产生河水流向远方,不知何处是尽头的感觉,水中倒影宛如图画。
眼前的美景只使得弗雷森激动得举起双臂高呼,他感觉也许在这一刻,自己触碰到了这个古老国家的脉搏了。洋人的欢呼让习之墨的面上的得意更浓了,他便笑着问道:
“弗雷森先生,还是我们的中国好吧!”
习之墨的得意,却是丝毫不落的落在弗雷森的眼中,他点点头说道。
“长江两岸的景致虽美,但是这里却和中国一样已经没落,若是在欧洲,这将的江河恐怕不知会有多少蒸气船于其中航行,就连江边的码头也不知进行了多少次疏浚、加深,从而让更大蒸汽船泊靠,而你看……”
弗雷森手扶着扶栏,另一只手却指向了江面上一艘破旧的木船上孤零零的硬帆。
“这帆,这船,无不是这中国没落的象征!”
弗雷森的回答,先是让习之墨一愣,不过其却依是满面笑容的说道。
“这只是暂时的,我国之文章远胜西洋,而西洋之科学亦远胜我国,所以,才有了我大都督今时大兴洋务之举,想来不出数年,我国必不逊于西洋……”
即便是有过西洋留学的经历,习之墨也不觉得中国文化远落于西洋,在他看来,中国文化有自己的出色之处,当然西洋同样也是如此,现在中国理应像明朝之前那般用海内百川的气魄学习西洋之长处。
而他的这一番话倒也不是虚言,在夺取长沙,控制湖南之后,大都督府又一次进行了改制设立了“工部”,而工部则主掌湖北湖南的矿山、兵工厂、铁厂以至盐厂等企业。而为了进一步推行洋务工厂,督府更是雇用西洋地质学者和采矿工程师去勘探湖北、湖南各地的金属矿产资源。
现在,作为工部都事他之所以离开武昌,就是为陪同身边的这位工部首席地质学家和采矿工程师到大冶地区考察铁矿以及其它矿产资源。大都督对于大冶可是充满了希望,甚至大都督都已经选定那里作为未来的铁厂所在了。
而他们此次赴大冶,就是为了完成大都督交办的任务——堪定大冶一带的煤铁资源,若是煤铁资源丰富的话,那么督府就会于大冶置地设厂,大都督的信心来自何处,习之墨自然清楚——来自于古书和地方志,其实,现在工部矿科的那些西洋矿师勘探矿产资源,往往也需要矿科的部员从地方志中寻找些许蛛丝马迹。
“数年?”
弗雷森看着习之墨,眼光显得颇是古怪,好一会才说道。
“难道,你真的相信,中国只需要数年便能实现这一目标吗?”
“当然……”
习之墨点点头,笑着说道。
“这话是说给别人听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汉人能够重拾古时“海纳百川之气魄”,而不似现在这般守旧保守,又焉会赶不上西洋?”
提提守旧与保守时,习之墨的唇角微微一扬,面上多少总带着那么些无奈,原因无它,作为工部都事的他原本极有可能被任命为工部主事,可却一群刚到武昌的湖南书生却言道他“数典望宗”——一身西洋打扮,被指责的习之墨暗自里却是为那群的脑子抓急,他们这不是指着秃子骂和尚嘛!
大都可也是一身西洋式样的军装!而义军凭的也是西洋火器!可虽是如此,最终他这主事一职还是搁下了,这不,甚至这次离开武昌,也是为了散散心。至于武昌的烦心事儿,嗯,还是留给大都督去烦吧!
第198章 议事(第二更)
晨曦在黄埔江远处大地地平线上渐渐露出,划破了笼罩上海的夜色。
此时,租界马路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甚至就连那黄埔江上商船以及各国的军舰这会还亮着桅灯。相比于过去租界冷清,现在的租界却是越发的热闹起来——就在六天前,一群广东来的码头苦力组成的“小刀会”夺了上海县,不过只是短短几个时辰,便打下了上海县,在上海县建起了“大明国”,而那小刀会的头领刘丽川攻占上海当天就去了租界,他向各国领事承诺:小刀会只针对清政府,不针对洋人,外面杀声震天,租界安如泰山,决不让一兵一卒进租界捣蛋。这个承诺使洋人暂时保持了中立,也让租界成了战争中仅存的和平孤岛。
在小刀会与清军撕杀的当天,英租界里就涌进了两万名国人。为了求得栖身之处难民只得向洋房东租房住。房子供不应求,难民不惜千金,一时人如潮涌,房租陡涨,家有大屋的洋人都发了。头脑精明的洋人趁机搭建简易房,再高价租给华人,从中获取高额利润。不过,对于东洋洋行的刘逸轩来说,这似乎是件好事——其非但坐拥有二十余亩好地,且那些地上还建有大片的简易房。自然是获利颇丰。
但这租房对于洋行而言却只是副业。其于数月前开办的“东亚银行”才是洋行真正的主业,尽管这东亚银行现在不过只是勉强维持经营,但对于刘逸轩来说,他所需要仅只是维持好这个“生意”。
天将放明,妻子还在熟睡的时候,刘逸轩就悄悄的起身,走出卧室,来到书房之中,他先看了一下今日刚送来的英文报纸,报纸上似乎没有什么新闻,突然,角落里的一个不起眼的新闻,让他不由一愣。
“7月8日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强行驶入江户湾的浦贺及神奈川,向日本幕府将军提出开港要求……”
虽说只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新闻,但是却看得刘逸轩心脏砰砰乱跳,或许对于外人来说,这只是个不起眼的新闻,但他却一直等着这一天,甚至这东亚银行的创办,就是为了这一天!
“要开港了,要开港了!”
嘴里这般念叨着,刘逸轩整个人显得极为激动,他之所以会这般激动,全是因为早在数月前——佩里舰队抵达上海的时候,身在武昌的朱宜锋就曾于信中告诉他,美国人会向日本提出开港的要求,他的理由很简单,美国的捕鲸船队需要补给港口。这正是佩里航行到上海的目的所在。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在他的要求下洋行才出资10万两银子成立了东亚银行。
“现在办银行不是为了吸纳存款,而是为了将来进入日本做生意,做白银生意!”
做什么样的白银生意?
自然是利用日本金银汇价与上海的差距从事倒卖工作,那可是近三倍的暴利,银行只是一块敲门砖!
最初刘逸轩对于此事甚至还有些怀疑,在几经打听之后,还是从那有资格进入日本贸易的商人那里确认了此事。
“日本开港、上海……”
看着今日才刊于报纸上的两个月前新闻,这是因为佩里舰队是在返回美国的路上“访问”了日本,至于这个新闻甚至极有可能是从美国传回的。
可想到数月前,此事就已经为朱宜锋所料,甚至还有上海的小刀会一事,也曾在其意料之中,想到其鬼神莫测的能力,刘逸轩的心神倒是随之一乱,对其的敬畏又加重了几分。
“也不知道对上海的这件事,他到底有何打算?”
想到已经寄出的信,刘逸轩暗自思量起来,作为一个代理商人,他所需要的只是做好生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会去思考。
“难道大都督准备收降小刀会?”
在心下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刘逸轩随之又是一阵紧张,这小刀会远离武昌,纵是收降了又能如何?况且,其又怎么可能归顺武昌,毕竟两者中间还隔着个太平天国!
大都督总该不会当真准备收降这小刀会吧!
当刘逸轩这般想着的时候,远在武昌的朱宜锋却还压根就不知道小刀会业已起义之事,对于他来说,几乎是刚一进入大堂,便得到了从大冶来的好消息。
“那弗雷森倒也算是有真本事,而且又舍得干。这不过才到大治几天,便已经在胡家湾探得了煤矿,其初步估计,胡家湾煤埋于花荆山一带,其有煤苗外露,初步估计蕴藏量为二百万吨。”
“三百万吨,何为吨?”
作为督府参军的张亮基打断陈端的话。在督府之中,总有许多东西需要学,在这一点上,他倒是与骆秉章有所区别,现在那骆秉章虽说还未入府,却是成日翻看从文山义熟中借得已经经译成汉字的西洋书籍。
“吨是洋人的叫法。”
陈端连忙解释道。
“一吨差不多接近为二千斤,一万吨为二千万斤,三百万吨则是六十万万斤!”
听着这个数字,张亮基更是惊讶的倒吸一口凉气,喃喃道。
“怎么这般多!”
多吗?
对于这个时代的国人来说,恐怕三百万吨确实是个大数字,但对于朱宜锋来说,这三百万吨的储量,在后世甚至连小煤矿都算不上。
“而且煤质好,可以和同英国的上等烟煤相媲美,虽不是火轮船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