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断狱 >

第382章

断狱-第382章

小说: 断狱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鹿白鱼顿感无趣:“咱又不缺吃食,这些蛮子粮袋里连老鼠都要饿死,能找到什么好东西…”

    杨璟双眼放光,盯着鹿白鱼道:“姐姐说的是啊!这些蛮子粮袋里没粮食,他们才出来抢的!”

    “这有甚么好大惊小怪的,这些蛮子打仗不都这样么…而且这些人这么不经打,看来也不是什么蛮子兵,我可听说蛮子兵很厉害的…”

    鹿白鱼所言不差,蒙古帝国军队的战斗力确实强悍,怯薛军更是威名远扬,除了禁卫军怯薛之外,蒙古人还有四支军队,主力便是蒙古军,另外三支分别是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

    蒙古军和探马赤军都是骑兵,这些人大多来自于蒙古族和色目人,所谓色目人就是一些少数民族,汉军则是步军,收容的都是契丹和女真的精锐,至于新附军则指的是投降归附的大宋军人。

    不过真要打仗,自然还是要靠前面三支军队的,历史上,忽必烈征伐日本之时,派的就是新附军,也就是南宋的军队,结果让日本打得落花流水,以致于忽必烈认为日本有天神护佑之类的。

    当然了,也并不是说大宋的都是孬种,很多人其实并不愿意给蒙古人卖命罢了。

    此时成吉思汗已经死了十几二十年,窝阔台和成吉思汗其他儿子掌管着蒙古帝国,忽必烈也未建立大元朝,但蒙古人征伐天下已经很久了,灭了金国之后,又远征花喇子模国凯旋而归,虽然仍旧保持着以战养战,每到一处便掠夺资源,以作下一场战争的物资储备。

    但由于有了大片的疆土,他们的后方粮秣供应也不应该这么弱,为何这些蒙古蛮子会绕到大理的后方来掠夺粮食?

    而且这些蛮子一看就不是正规军,只是一些蒙古军队的辅兵,说不定就是专门组建的搜粮队,眼下倒也没办法确定,如果再发现类似的情况,那么便足以说明,攻打大理的蒙古军队,此时是缺粮的!

    这可是有着天大价值的情报!

    如果蒙古军队真的缺粮,那么只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便是他们的后方肯定出了问题,否则粮秣供应不可能会间断!

    再者,如果真的出了问题,后院起火,前面的大理又誓死抵抗,他们又在缺粮的状态,眼下又是冬天,青黄不接,想要补给都只能靠着这些辅兵搜粮队一点点刮出来,连老鼠洞里的米粒野薯都挖出来,那么他们还能够坚持多久!!!

    只要抓住这一条,就能够知道蒙古人并不好过,使节团想要从中调停,劝退蒙古军队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且,如果将这条情报告知大理方面,大理的军队只要再坚持下去,就能够逼退蒙古人,试问谁不愿意再挺一阵子!

    若真能坐死了这条情报,今番便真是老天有眼,好人好报,若不是杨璟决定来救助沈鼎食的商队,还真就过了这条情报了!

    当然了,照着赵京尹的性子,此人火急火燎要赶到石城,想要尽早完成出使任务,说不定朝廷也给了不少筹码在他手里,他也不太可停下来四处搜查这些搜粮队,以证实这条情报。

    如此一来,目前想要证实这条情报的真假,便只能着落在这个被俘的贼头身上了!

    杨璟看着这贼头,有些不放心,便朝刘汉超道:“刘大哥,劳烦盯紧他,别让他咬舌,更不能让他自寻死路。”

    刘汉超比杨璟等人要更痛恨蛮子,出身将门的他,家族里头或许就有人死在与蒙古人对垒的战场上,知晓这些贼匪真实身份之后,恨不得把这贼头给剁了喂狗,没想到杨璟竟然让他好生看管。

    刘汉超是个藏不住心思的人,冷哼了一声,便从一名贼匪尸体上扯下一条黏糊糊的袜子,塞到了那贼头的嘴里,以防止他咬舌…

    杨璟见得那贼匪呜呜欲呕,双眼被熏得满是泪水,又见得刘汉超忿忿的姿态,也是哭笑不得。

    刘汉超也懒得收拾这些尸体,杨璟便从包囊里取出新鲜的瓜果来,在衣服上擦干净,递给鹿白鱼,而后又丢了一个给刘汉超,三个人打了一场,吃着多汁冰凉的新鲜水果,漫提多舒爽了。

    此时风若尘也终于带着郑卓群和舌人回来了,不过让杨璟感到意外的是,赵京尹竟然在几名内等子的护卫下,骑马一同跟了过来,显然是还要给杨璟一些颜色瞧瞧了!

 第三百七十三章 审问俘虏收拾手尾

    赵京尹能够当上湖北路提刑官而后又迁转运副使,足以证明他的能力,更何况而今的他只有四十几岁,没有两把刷子,又如何能够在官场之中脱颖而出?

    杨璟对此自然也有过考量,虽然先前湖北提刑司知事官罗教平曾经用赵京尹来压制过杨璟,但也只是罗教平口头上的宣扬,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并无实质上的行动。

    而杨璟也相信,以赵京尹的政治智商,若说他会为了罗教平这么一个曾经的下属,而针对杨璟,做出一些睚眦必报的事情来,杨璟觉得可能性并不大。

    今番赵京尹与王念恩一同前来宣旨,顺道与杨璟一同出使大理,虽然都杨璟也不算友善,但杨璟认为,这只是赵京尹提前给自己一个下马威,不想杨璟插手出使的事情,想要独掌大权罢了。

    赵京尹担心杨璟会教坏出使的事情,说明他还是有心要将这次任务完成好的,但转个方向来想,他为何认为杨璟会坏事?

    只有杨璟与他的意见不同之时,才会坏他的事,他连杨璟是个什么态度都不知道,为何就认定杨璟会坏他的事?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杨璟很快就得出了结论,既然无论杨璟的意见是如何的,都会坏他的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出使的=无==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