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上-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走进了房间后,律香川觉得自己的脑子,有些混乱了,唐姬和颜婆多竟然会走,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也让他的心,很是失落。
他以为两人不会走的,会留在新丰等他回来,所以他才是放心的领兵去攻打长安。
但谁知回来后,一切竟然是完全都改变了。这真是让他没有想到。
但是,怎么会这样呢?这两天看她们两个的神情,她们应该是不会舍得离开他的呀!
这两日里,两人已经是对他完全归服,甘心情愿侍奉于他。一点看不出要反抗他的暴政的样子。
怎么现在却是忽然不声不响,又是一下离他而去了呢?这神转折有点太快了呀!
而她们俩之所以能从这里离开,大约也是因为这两日,士兵们看出,将军并没有要禁锢她俩的意思。
所以对她俩的看守,才是不那么严密,从而也才是让她们两个人,能够找到机会,从他这里离开吧!
但是她们两人要走,具体又是谁的意思呢?律香川忍不住还是要去想。
颜婆多应该没有这想法。失身于他之后,看她这两天对他,都是服服贴贴的。看不出有什么逃走的野心。
唐姬应该也不会想离开他,虽然是在那样的情况下,被迫和他交核。可是那并不能算是他强迫她。一切只能算是阴差阳错。
而且自从和他有了那样的事情之后,唐姬竟然是对他死心塌地,和他相处的时间里,对他真是曲意逢迎,极尽温柔缠绵之能事。几乎他想怎样,她都会满足他。
这样的一个女子,怎么会主动想要离开他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那个问题呀!律香川心里是在默默叹息。
说到底还是因为两人的身份问题,一直困扰着她,所以唐姬才是不得不被迫选择离开他的吧!她不想让律香川难做。
可见唐姬对他,还真的是体谅,宁愿她自己默默离开,也不想让他感觉为难。
这让律香川心里,是感觉有点儿愧疚。这个问题,律香川其实也是早就想到过的。而且也知道自己没有办法能解决。
那既然如此,他就不应该再去对唐姬怎样,而是应该放过她。不去与她纠缠。
但是他还是没有放过唐姬,而是把她留在了身边。这一点,只能说他很自私。
但是,谁会在做所有事情的时候,都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按道理去走呢?人总有私心,总有私欲,他肯定有时候,也是只会为自己打算的。
律香川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有时候他甚至都可以被称为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可是不完美的人。不正是这个世界上为数最多的存在吗?圣人当然只是极少数。
律香川当然能够为自己找到辩解?
而现在唐姬离开,这似乎应该是一个极好的结果。因为这算是解决了他的一个难题。
所以何才说要去将颜婆多和乌奴两个人追回来时,他不知道是出于何种原因,竟是出声制止了。
这样说起来,这次他似乎是很不负责任。
可是,这一次的责任,他现在还负不起,那就只能是先辜负她们两个了。
毕竟他一个将军,把一个皇帝的妃子弄下,他要怎样去面对天下人呢?朝中的所有大臣,光是口水就能够把他喷死。
只能希望有颜婆多在,她们应该可以保全得住自己吧!颜婆多身份特殊,有些特殊的本领。简单自保,应该是没有问题。
他现在只能这么想了。他虽不想她们两个离开,可是又想不到办法如何能将唐姬顺利留下,那他还能怎么办?
而且这事他似乎也可以猜到,事情大概是唐姬先要离他而去,而颜婆多是为了照顾唐姬,也是选择离开。
这才是导致了她们两个,双双离开的结果。而这似乎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他从此没有了烦恼,而她们,似乎也在自己的世界里,依然能够坚强的生活下去。皆大欢喜。
这结果不好吗?
律香川只能叹气,只能在心里反复的问自己,给自己增加信心。在搞不定这件事的情况下,他似乎是只能这么自欺欺人。
不应该再去想这些事了。还是去操心操心退兵的事情吧!
将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压下去,律渣渣就要起身退出房间。但是忽然,在床上的一角,却似乎又是露出了一个纸媒。
这让律香川,是心里微微一动,用手掀开被子,底下果然是一张纸条。
君若来迎,妾必心喜。
这就是纸条上留下的两行字。看着这八个字,律香川烦得直接想把这纸条揉了扔掉。
这是约定还是什么?他怎么可以去迎?那要他达到什么样的身份,他才能够无视所有这一切。
只要他还一天是汉家的臣子,他就一天不可能去迎她。这个唐姬,给他留下这两句话,又是想说什么呢?
想告诉他其实她并不想离开他?期待他有一天去迎接她,那时她必定满心欢喜。
还是想告诉他,君若不来,妾亦如之?就算他不去,她也不怨。
但这句话,还不是表明她在怨?女人,真是绵里藏针!
自己生了一会儿气。也不知是气唐姬,还是气他自己。移目看旁边,又有一个香禳,律香川拿起来一闻,香禳上分明有唐姬身上那股幽缈的气息,这让他又是不由得叹气。
里面是两绺女人的头发,一绺极纤细,一绺微粗。细的是唐姬的头发,唐姬的头发真美。
第二百七四章 退兵
微粗的那绺是颜婆多的头发。她还太年轻,头发都还留在稍粗的阶段。她现在还处在女孩向女人转化的时期。
留发大概是唐姬的意思,颜婆多顶多凑凑热闹。
总之一切都是让他头疼,蛋也疼。把香禳和信都收捡在身上,律香川转身走出了这屋子。
凯旋。
大军凯旋的事,安邑都已经早知道了。律香川他们起程回师的时候,早有马报回到安邑,把一切禀报了献帝。
大军出征的这一月有余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有韩融拟好的捷报,从前方传来。此种情况,让心喜者有之,心忧者有之。
那些忧心忡忡的人,认为韩融可能是捏造了假消息。律香川他们只有区区几千人马,对阵李傕几万大军,他还能天天打胜仗?老韩头这是为了哄皇帝爷高兴吧!
一些人都已经在准备,要等韩融回来之后,议他一个谎报军情之罪。
不过,后来听说律香川带兵追过黄河去了,这些人心里,才是对此事渐渐的表示相信了起来。
这样,打胜仗的事,大约就没跑谱了。由此,他们心里面,对律香川就又是佩服,又是好奇起来。
想不到他真是只带着几千人马,就是将李傕的数万大军,是挡在了安邑之外。如此人才,世所罕见啊。
而在律香川大军渡过黄河之后,消息仍是不停的传来,又是破城,又是追击,又是逼迫对方赔款。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让人是眼花缭乱。
皇帝和群臣的心里,还有安邑的小老百姓,全都是心情激动。一场天塌地陷般的危机,到这时候,竟然是变成了他们这边一边倒的胜利。这可是从一开始,谁都没有意料到的。
后来听说律香川和徐晃联军,竟然是把长安给围了,献帝坐不住了,把杨彪找来,献帝问道:“太尉大人,律将军和徐将军这下把长安给围了,朕是否应当亲临前线,前去督战?”
这话问得,让杨彪是有些侧目。献帝这是受了李傕多年的气,想去看看李傕的下场啊!
不过,这件事却是还须斟酌。杨彪说道:“皇帝稍安勿躁,此事还不是这么简单。律香川和徐晃两人,此次围住长安,恐怕恐吓和象征的意义,大于破城的意义。两人未必这个时候,就能够攻破李贼的长安城。”
献帝一呆,问道:“太尉何以知之?”
杨彪回禀道:“此二人若当真心想破城,早已写好折报,亲请皇帝到长安去了。他二人如何肯放过这样大好的邀功机会?”
“况且长安也不比他地,此乃是李傕郭汜二贼的老巢。他二人在此经营多年,又岂是那么好破的?再加上律香川徐晃二人,远征在外,后力难继。征战只宜速取,不宜久战。明知难以攻下长安,他们二人此番围城,只是要给贼子最后施加一点压力罢了。二人不久后必当还师。”
是啊,不说别的,献帝恨李傕的心情,天下人应该都知道吧!律香川和徐晃如果真的有把握破城,还不会把献帝请了去,让他亲眼目睹对方的失败,然后把李傕擒到献帝面前,任他发落吗?
这种亲斩仇敌的快感,可是任何别的事情,都不能替代的,而律香川和徐晃,如果替皇上把这事给办好了,那在献帝的心里,今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份量,二人会不知道?
这样天大的功劳,他二人怎么会错过?而现在他们俩却是对献帝没有任何的表示,那不就是证明,他们暂时还没有破城之心吗?
想到这里,又听得杨彪这番话,献帝是心中微微的觉得有些失落。
看他如此,杨彪又鼓励他道:“其实皇帝也不必失望。律香川此时,就能将这些乱臣贼子,逼得龟缩起来,不敢出头。假以时日,等我军实力壮大。那时皇帝要拓清天下,岂不容易?”
一席话,又说得献帝眉头舒展了许多,他是说道:“希望如此吧!”
此后不久,献帝果然就听得律香川徐晃要回师的消息,这让献帝是暗赞杨彪有先见之明。
而大军要回师,此番打了胜仗,天子要以什么礼仪接待呢?
献帝又是请杨彪来商议。杨彪道:“皇上令百官出城迎接即可。又可于行宫之前,筑一高台,待律香川归时,于高台之上,授其扬威将军。以示褒奖。也使天下人知道,凡臣民为国立功者,皇家必不会薄待。”
听杨彪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