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上-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王金莲,大约在家里也并不是娇生惯养之辈,到了这里,也没有显示出什么傲娇的模样。
到了别人家里,明知道自己是来做下女的,而还能保持这么一种淡然的态度,这个王保,养女儿是怎么养的?有点特殊啊!
不过,这种事情,他是不想管了,就是不知道林素儿,为什么非要把人家留下来。
让别人给她做丫头,她就心里这么舒服吗?
林素儿刚才自己闹了一个笑话,让她很是尴尬。这时候她已是恢复如常,出来和大家相见,看到她,王金莲还要叫她少夫人,被小竹赶紧是制止。
大约她对林素儿和律香川的关系,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只是因为她那个胖子老爹让她那么叫,她便以为林素儿真的已经是律香川夫人。
这个当然也不怪她。林素儿和律香川这样的年纪,在这个时候,好多人孩子都有一堆了,王金莲看不出来两个人还没在一起,也不奇怪。
只是这事让一边的小眉,又是有点不开心。大家这么说林素儿和律香川,虽然都是开玩笑的。可是,现在是开玩笑,以后就会都成真了。
而看他们两人现在的神情,双方都是默认了这件事。那么律香川只怕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到林素儿家里迎亲吧!
就算她是律香川的第一个女人,她的地位,还是及不上林素儿。一想到这些,小眉的心里,就是有些惘然。
律香川这时却忽然又记起了蔡文姬――是蔡昭姬的事情来。他现在要计划弄几个文工团出来,小五子那些人,当然是文工团的主力。
但是文工团里只有男士兵,是不是还缺点什么。如果再有一些女性角色加入进去,那就再好不过了。
蔡昭姬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就是不知道蔡昭姬愿不愿意加入。
而且这时人们也没有这么开放,会容许男女混合,一起组建文工团吧!
或者,不必那么激进。这个可以男女分团的。不让男女混在一起,或者人们对此还可以容忍一点。
男人其实做什么都没问题,女人就有诸多限制了。
这些习惯习俗的看法,要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慢慢来吧!
晚上,林素儿又回了她自己那边,因为看律香川她想要什么,他便答应什么,林素儿很高兴,也就不再强留着王金莲做她的丫头了。
这样,小眉小竹又让人把王金莲给送回了王保家去。让王保是大失所望。
对林素儿这想什么就来什么的性子,律香川也是很无奈,只能是随她去。
而律香川这次过年出去,十多天了才回来。小眉小竹两个人把王金莲送回家去后,竟然好像就不再来理他。这让律香川是大为光火。
这是什么态度?谁是将军,谁是丫头?
恼得律香川走到她们那边去,要小竹过去帮他做事情。小竹知道危险,拉着小眉不放。
这下律香川更有理由了,直接让两个人都去了他那屋。
年轻人,真是!艺高人胆大呀!也不怕身体被掏空。
所以第二天,又是律香川起来给小眉小竹二人做早餐。这两个小丫头,倒真是有福气。
只是,一晚上的,两人也被律香川折腾的够呛。将军是越来越像小老虎了。
想起律香川对待她们的情景,两个人仍不觉得是要脸红心跳。
将军真的不是人……额,不是一般人呀!……
律香川要在野牛岭那一带种植水稻的消息,终于是在安邑城里各处,沸沸扬扬地传播开了。这事立即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按理,这事是不应该成为一个话题的,这只是一个平常的农事决定,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让人议论的地方。
但如果被有心人特别挑起,那就又不一样了。
而且当然,这事也有一点很不对劲的地方。律香川种稻播秧的时间,比平常人们浸种下秧的时间,足足早了差不多有二十多天。
这就让人看不懂了。一时间是怀疑的人有之,否定的人有之,嘲讽的人有之。赞同的声音,有……,额,是没有一个。
这事也确实不值得赞同,因为这事根本就看不出来有什么值得人们肯定的地方。
第一百六三章 吹牛不上税
相反,很多人是可以看出,这事律香川做得很不靠谱。
在董承董国戚的眼里,这事显然不平常。很不平常。
它显然是律香川这个人昏聩糊涂,盲目自大,不明事理的证据。
“皇上,野牛岭一带,地势高洼,水源不便。于此种麦,正合时宜。于此种稻,莫名其妙。……
“时才正月,天气枯寒,万物不兴,稻秧本脆弱之物,此时培育,非唯秧苗难茁,亦糜费谷物,虚耗人力,造成额外之损耗。……
“律将军想为皇家做事,此心可解。但不顺天时,不应农事,违背事理,可就让人觉得他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独断专行了……
“此数种通弊,齐聚于此一小事件之中,而律香川犹乐自为之,可为不谙农事,不体民艰,不恤民情。于此一事之中,律香川不能纳人言,喜一意孤行之弊,皆暴露无疑。皇家对此,不得不慎重。”
在献帝面前,董承是侃侃而谈。他这一番话,把律香川说得是一无是处,性格孤犟,只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人言,办事只凭血气之勇。让献帝听了,也是不好拿话来反驳他。
就事论事,律香川此事确实做的难以让人理解。他这次做事,连基本的常识都违背了。多少年来人们认为不能这么干的事。他偏要这么去干,这让别人怎么帮他开解?
杨彪韩融对此也是不能措置一词,虽然他们心里是偏向于律香川的。按之前律香川的所作所为来看,他行事一向靠谱。这一次,有点让人无语。
也许律香川在其他事情上,还都有点见识,农耕之事,他确实是外行,所以做出了这等受人垢病之事。
“陛下还是将律香川宣来问个清楚吧。这样事情大家才能够都看得清楚明白。若是他于农事一途,确是并不谙熟,那咱们就另外再派一个人去辅助他就行了。律香川为皇家办事的热情还是可感,不可冒然对他切责,以免冷了他的心肠。”
杨彪最后终于这么说道。这是他能为律香川说的最大限度的好话了。再进一步,他就做不到了。难道他还能说律香川此次的事情,做的好,做的妙,做的呱呱叫吗?
“杨大人,律香川此次,分明是头脑膨胀了。以他身边的人手之众,难道没人能看出来他这么做有何不妥吗?只怕是别人的建议,他是听不进去吧!才是会有这种事情暴出来。大人何必还为他开脱!”
董承是对杨彪的态度颇为不满,因此是对杨彪亦有怨言。不过,杨彪却是说道:“纵是律香川有错,也要让他来皇帝面前说个清楚!难道咱们能就此夺去他这次的职务么?若是将他降下,谁人可以补上,谁能差得动他的那些人手?”
这话董承却是无法回答。他此次参奏律香川,本不是为夺去律香川的职位。律香川此时职位级别极低,对董承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
让董承重视的是献帝对律香川的信任态度。所以他要想方设法破坏律香川在献帝心里的地位。如果能证明律香川这个人身上有太多的缺点,那献帝还会对他那么倚赖吗?
看董承无话可说,献帝说道:“如此叫律香川过来吧,听听他有什么话说。”
此时是律香川回到安邑城里的四五天之后了。这时他要照顾野牛岭上的事务,当然就没有再到野外之地去。
听到献帝来宣他,他是赶紧赶到了县衙,看大殿之上,君臣之间,气氛有些凝重,律香川遂是问道:“皇上叫小人来,是为了何事?”
献帝问道:“律卿是正在野牛岭上准备种稻么?”
律香川说道:“正是。皇上对此难道还有挂念?”
献帝说道:“朕对农事本也不甚精通,按理不该太多过问。不过,朕闻得野牛岭上,水源缺乏,并不适宜种稻。律卿为何一意孤行。要选那里,作为种稻之地呢?”
律香川说道:“皇上野牛岭也是去过的,当知野牛岭地名虽有一个岭字,但其实那里却并不是高山。而是平地。平地种稻,并不奇怪。”
“但若种稻,当更适宜吧!野牛岭一片,多属旱地。旱地种麦,水地种稻,各得所宜。律将军难道连这个常识都不知道么?”
董承是在一边插嘴道。
律香川转头看他,神情不变,他道:“常识这种事,只是按照过去的事情,所留下来的经验,总结而来的。若是我们只按过去的经验办事,则世界上永远不会有新鲜事物了。董大人年纪大了,不敢创新,不敢尝试,这小人理解。但小人向来喜欢做各种尝试。大人不敢做的事,为什么不让小人去做呢?”
他的话道理是这样,对董承自称,也是一口一个小人,但是看他对董承说话,哪里是小人应有的态度?这让杨彪是心里暗暗皱眉。
律香川对别人,向来是不太恭敬的,这杨彪知道。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
当然,杨彪所谓的不恭敬,是以他那个时候的标准来说的。按律香川那个时代的标准来说,这可是并不算太过分。
律香川初次看到他的时候,实力更小,对他就没有多少敬重,这个杨彪可都还记得。
他量大,也就不跟他计较了。可是律香川这跟谁都这样,那别人也都能和他一样大度不计较吗?
董承听得律香川话语里有对他讥讽之意,他是有些恼怒,说道:“律将军这大胆尝试,难道就是任性胡为么?将军虽身居高位,又得皇家信任。有权做任何事情,但是如此虚耗民力。逆天而行,怕是有负圣上对将军的拳拳热忱。”
他这显然是要拿大帽子往律香川头上扣了。更关键的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