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庶子风流 >

第918章

庶子风流-第918章

小说: 庶子风流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春秋含笑,不禁觉得自己倒是有了几分奸商的本质,这倒不是他爱财,他很清楚,往大里说,自己已成了工商业的代表,自己本身,就是天下第一大商行的大掌柜。

    可往小里说,人总要为自己考虑的,叶家挣钱,本也是光明正大的银子,靠着自己努力,不害人不犯法的赚钱,又有什么错,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的身家越来越多才好?

    

    《

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疯狂赚钱

    《



    将第一件事吩咐给叶修去办,叶春秋便又继续道:“大家可想过,一旦开始修路,接下来会如何呢?这其中需要多少木材,又需要多少钢铁,你们可有计算吗?现在市面上的钢铁和木材本就供不应求,钢铁作坊和伐木的作坊盈利也是可观,这个时候哪,却又突然多了这巨大的需求,你们想想看,接下来木材和钢铁会涨到什么地步呢?所以啊,赶紧拿着银子去入股钢铁和木材的作坊,有多少就注资多少,将来这两个行当的盈利,必定可观,这是一本万利的事啊。”

    孙琦不禁哭笑不得地道:“还是春秋想得深远啊,不错,接下来,这钢铁和木材业是要开始繁荣了。”

    大家能在商业上混,自然思维也是敏捷,叶春秋一说,大家就明白过来了。

    叶春秋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摇头道:“不,要繁荣的,何止是这两样,一旦铁路开通,运力大增,那么势必,各行各业都要疯长起来,现在叶家还有多少银子,结算一下,先投入钢铁和木材,若再有结余,便继续注资各业,但凡是觉得未来可期的,统统收下来,有多少要多少,叶家现在不需存银。还有钱庄的利息,要加高一些,吸引人存银子进去。”

    看到有人欲言又止的样子,叶春秋像是看出了那人的忧虑,便道:“你们的眼界也要放宽一些,虽是利息方高了,可这些银子会再放出来注资,未来市场必定是疯狂上涨的,吸引到了存款,等到是借了别人的银子,咱们自己来投资,到时总能几倍地赚回来的。”

    这一次显然玩得有些大,大家都知道五千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可是准备豪砸叶家五千万两银子,叶春秋居然还嫌不够,不但全部拿出去,居然还决定要动用钱庄的银子,这就有些冒险了,钱庄的根本在于信用,若是一旦这一波亏了,拿什么弥补钱庄的不足?

    其实叶春秋又怎么不知道,这个风险似乎有些大了,这不是一件令人容易那拿得下主意的事,可是叶春秋却很有信心,因为他深知,只要第一条铁路开建,那么其他的铁路都会纷纷动工,这大明不是大清,风气不至于如此封闭,以至于会出现什么破坏龙脉的说法,即便真有这样的流言蜚语,以现在陛下有心修铁路的心思,而内阁首辅是自己的泰山大人,再加上镇国府的巨大影响力,也可以将这些流言蜚语压下去。

    而一旦四处开建,就意味着巨大的需求了,想想看,要在这诺大的国土之上,铺设无数的钢铁和枕木,这是多大的需求啊,所有的作坊都非要疯了不可。

    叶春秋相当于在这里弄出了一个四万亿计算,他决心拿出自己的身家进行豪赌一场,既可借此机会更大地促进繁荣,另一方面,大大地发展铁路,同时,叶家若是在这一波能稳住,就意味着,叶家的财富将会增加十倍以上。

    几个大掌柜听着,又是面面相觑,这……还是觉得赌得太大了,在他们看来,平时春秋对商业都是谨慎的,可这一次……

    虽是这样想,最后孙琦还是拿了主意,道:“好,就按着这个办。”

    大家便再无异议了,叶春秋反是显得气定神闲,等送走了他们,方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接着,在镇国府,文告便张贴了出来。

    对于这新奇的铁路,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大家只是知道,叶家似乎要修一个东西,可到底是修什么,却还是不得而知,不过这显然并不妨碍当消息泄露的时候,使大家开始激动起来。

    “叶家在青口、振阳等地大量购地,花费了纹银上百万了,除此之外,还有青龙以及秦淮岛对岸的许多土地,噢,最新的消息,已经花费了三百万两纹银了。”

    一时间,许多商行都疯了,无数的掮客奉了东家之命,开始在各处打听消息,也有人连消息都不打听,开始在那附近也想着购地,虽然叶家购去了最核心的地块,却还是有一些边边角角,大家也不嫌弃,买下来再说,叶家敢买,他们就敢买。

    而另一方面,却又传出传闻,叶家开始疯狂地注资了,许多的作坊主们都被请去洽商,有直接并购的,也有入股的,总而言之,叶家有银子,希望你拿你的作坊去换,你若是舍不得,那可以出让作坊半数的股权。

    这种事,一开始还没有引起人的警觉,可是等到叶家疯狂买进的时候,纸终于还是包不住火了。

    而这时,铁路终于开建了。

    从青龙到秦皇岛,乃至于是京师,几乎到处都在招募人手,有匠人,也有脚力,一开始倒还正常,可是随之这种疯狂的招募人手,甚至只要一把气力都要,却令人瞠目结舌了。

    叶家到底在做什么?

    无数双眼睛盯着叶家,盯着叶家的大小掌柜们,而铁轨开始铺设的时候,大家却还是一头雾水。

    钢铁并不是便宜的东西,用钢铁铺在地上,这也太奢侈了吧,而此时,钢铁作坊便瞬间开始繁荣了,因为做这一行买卖的人瞬间发现,近来大宗的钢铁买卖时有发生,许多钢铁作坊,甚至还未开工,未来所生产的钢铁,便被人‘买’了下来。

    钢铁的价格徒然地开始攀高,几乎是每日一个价钱,各大作坊,几乎不敢停窑,卯足了劲头,开始疯狂生产起来。

    这还不算,对于无数的商行和商贾们来说,他们猛地意识到,钢铁业开始愈发地有利可图了,仿佛只要你能生产的出来,便有人肯源源不断的买进似的。

    这就形同于一本万利的买卖啊。

    这一次,所有人都觉得要疯了,大量的商行,也纷纷开始筹建钢铁作坊,没有人会和银子过不去,假若只要舍得投入,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赚来银子,谁还会嫌这银子烫手呢?

    《

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归心

    《

    天才壹秒記住『   qu 】关外是天堂,地上都是铺了铜钱的,一日三顿撑死你,有了银子还怕娶不着婆娘?你家孩子该读书,挣了钱该供养起来,将来能做秀才,你娘在家放不下?不打紧,也去,可以给作坊里做点针线活,可以去帮厨,还有,那儿时兴老嬷嬷带孩子,总之,都能挣钱。

    他们有一张巧嘴,什么海口都敢夸,你的家什也带去?带个屁,这些瓶瓶罐罐有什么用?去了那儿,什么都有,是去享福的。

    呀,路引不打紧,现在关防松了,你还担心?不必担心,你若是真担心,不防如此,我让县里的人给你开一张路引,哈,使了钱的,有钱能使鬼推磨,那县里的差人保准肯帮这个忙,这上上下下的,都是我们的人,诗社你晓得吧,我们有熟人的,县里呢,早就铺好了路,就等你点这个头。

    从山东到河南,从宣府到陕西、山西,甚至是湖广,这些牙人们宛如没头的苍蝇一般,出没于州府和乡里,凭着巧舌,招揽一个又一个的人。

    与此同时,内阁的商税拟定章程也已送入了朝中,李东阳自是极力反对的,反而是礼部尚书费宏态度微妙,他没有极力反对,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这位如今声名狼藉的礼部尚书,现在下头已有了一家报馆,专门刊载他的文章,一开始,自是被人嫌弃和鄙夷,可渐渐的,也开始让人接受。

    费宏的观点很简单,事到如今,朝廷征税已经势在必行,商税法未必是坏事,我辈读书人,若是全盘否定,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

    而今陛下已痛下决心,对商税法予以了肯定,而首辅王华,极力的推行,其余如谢迁、杨一清,态度虽是不明,却也难以反对,事到如今,与其如李公这般反对,反不如参与其中,对商税法的某些值得商榷之处进行指正。

    这个理由,颇有些像是温和派的意味,无非就是说,眼下是拦不住了,与其拼命去拦,做这无用功,那就把危害减到最低,全盘否认只是捣乱,有限参与,才可以尽力地挽回损失。

    当日,这份报纸的销量开始上扬。

    虽然对费宏这样痛斥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却也有一些读书人,渐渐开始深思起来。

    是啊,闹下去有什么好处呢?

    不但有害国家,还会引发党争,何况就算是各种折腾,就拦得住商税法了吗?

    王公……这也是谋国之言啊。

    费宏接着上奏,要求廷议讨论商税法。

    宫中似乎对此也能理解,也知道若是强推,未必有利,自然恩准。

    如此一来,这就有了讨论的空间,而针对这商税法,这费宏也是滑头,而是在报中呼吁读书人寄书信来报馆,表明自己的立场,自己则选录其中一些建言,在廷议之中代为奏陈,好使天子知道,读书人们的心中所想。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费宏收买人心的手段罢了。

    偏偏,颇有效果,倒也挽回了一些声誉,虽然激进的人依旧叫骂,却也有一些人,觉得费公行事稳重。

    这其实未必就是费宏比李东阳稳重,只不过二人所代表的利益不同罢了,李东阳的背后,是激进反商,且悲愤的读书人,他只能为反而反,否则,那些支持他的读书人,非要炸锅不可。

    一场廷议,已是迫在眉睫,针对这廷议,又是满城风雨,谁会管镇国府那档子的事呢。

    《

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富可敌国

    《



    对于廷议的事,叶春秋倒是不甚关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