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第8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伯虎皱眉,事实上,他很难理解这样的人,巴图蒙克在他心里,只有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那便是此人是个残忍的屠夫,这个一统蒙古,给大明带来巨大威胁的鞑靼人,绝不会给人任何好印象。
叶春秋的心思却有一些复杂,但他明白,跟唐伯虎说多了,估计唐伯虎这个绝对的文人也不一定懂,于是他打起了精神道:“好了,既然他们都走了,我们也回去吧。”
于是叶春秋带着几分复杂的心情,领着一行人又回到了大同。
那知府见叶春秋安全回来,不禁喜不自胜,焦急了一晚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而后自是要请叶春秋去廨舍吃酒。
叶春秋却是摇头拒绝,他必须连夜赶回京师去复命,这一次去见巴图蒙克,虽是陛下的差遣,可叶春秋很明白,确实使某些大臣起了一些疑心,毕竟这个男人,乃是大明的心腹大患,若是逗留大同太久,实在不合适。
叶春秋倒是没有忘记巴图蒙克的警告,祸起萧墙之内,相比于大漠中简单明了,敌我分明的厮杀,反是朝堂上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不可小视。
于是,叶春秋又带着十多人即时回程,命人连夜驾车,到了两日之后的清早,便抵达了京师。
京师里依旧是一派祥和,叶春秋旋即入宫,让人给朱厚照禀报,而后往暖阁而去,刚要步入暖阁的时候,却见几个人刚好从里面走出来。
这几个人都是老面孔,却还是让叶春秋有些吃惊,为首的,乃是周王,除此之外,竟连兴王朱祐杬也在,还有几个,都是穿着蟒袍,头戴着附蝉十二的通天冠,自暖阁中出来。
叶春秋忙是上前,道:“诸位王爷,春秋有礼。”
周王笑吟吟的看着叶春秋,亲昵地道:“春秋此番去了大同,料来又立了大功一件了。”
叶春秋回以淡笑,连忙道:“不敢,此番没有功劳。”
说着,他侧目看了一眼兴王朱祐杬,二人的关系紧张,因此在此碰面的朱祐杬的脸色不是很好,却又不得不摆出尴尬的微笑。
《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一荣俱荣
《
天才壹秒記住『 qu 】”
朱睦柛这才注意到了朱祐杬,自然也是知道朱祐杬跟叶春秋的关系的,心知他的尴尬处境,便面不改色地道:“也好,镇国公,我们下次再会吧,都是自家的亲戚,不必客气,便是平常人家的亲戚,都是要串门走动的。”
叶春秋只点了头,明知道宗室这是狗急跳墙,故意对他亲近,虽是哭笑不得,不过也实在没有揭破的必要。
与周王等人话别,叶春秋径直进了暖阁,朱厚照早就候他多时了,一见到他,便笑起来道:“你回来得这样快,方才有人通报的时候,朕还不信呢?怎么,那巴图蒙克说了什么?”
叶春秋素来是知道朱厚照对巴图蒙克的在意的,于是事无巨细地将巴图蒙克的话大抵地说了一遍。
朱厚照边听边皱眉,就如同叶春秋所对他的了解那般,在别的事上,朱厚照不上心,可是对巴图蒙克这个人,朱厚照却是通过无数的奏报,研究透了。
少顷后,朱厚照皱眉道:“他……这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吗?”
不得不说,在某些时候,爱胡闹的朱厚照也是很敏锐的。
叶春秋便点头道:“陛下圣明,臣弟的猜测也是如此,未虑胜先虑败,这巴图蒙克,不愧是只老狐狸。”
朱厚照却是肃然起敬道:“越是如此,这个人就越不可小看,他们在集结兵马,准备决战,青龙那儿,也要有所准备才好,新军现在情形如何了?”
叶春秋道:“臣做了两手准备,其一,便是招募了一批新军,人数在五千上下,这样一来,新军的规模就达到了八千。”
八千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镇国府奉行的乃是精兵政策,每一个生员都消耗巨大,在叶春秋看来,新军若是过度的膨胀,未必就是好事,一方面是镇国府的负担太重,另一方面,也怕导致战斗力下降。
叶春秋又道:“这其二,便是对新军进行换防。”
“换防?”朱厚照不解地道:“新军不是都驻在青龙吗?”
叶春秋微笑道;“可是安南和倭国现在也有新军啊,倭国的新军规模有五千,安南有三千,这些新军,教官都是镇国府新军调拨的骨干,再加上他们的给养和弹药的补充,几乎是靠镇国府兜售,失去了镇国府的支持,倭国和安南的新军,所谓的战力,就会无从谈起了,再加上两处通商口岸,咱们镇国府的船队,与他们交往日益增多,尤其是倭国,这些年大量的货物输送进倭国,而倭国的内部,承销这些货物的人俱都是倭国的诸侯和贵族,以及大商贾,他们对镇国府,早已有了极大的依赖了。”
叶春秋说的,可能朱厚照不是很懂,不过朱厚照至少还是明白了一些。
说穿了,因为镇国府货物的大量涌入,可是汉商毕竟对倭国的情况并不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销售体系。
而这个销售体系,几乎已经被倭人所占据了,比如某个大名,他主要承接的是水晶玻璃买卖,水晶玻璃到岸之后,这大名便利用自己在倭国的人脉对水晶玻璃进行兜售,借此挣来巨大的利润。
可话又说回来,这虽然是躺着挣来的钱,既养肥了卖水晶玻璃的大名,也让汉商节省了打开销路的麻烦,却同时也使这大名与汉商和镇国府捆绑在了一起。
这样的关系正应了那句汉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是这个大明失去了汉商给予他垄断水晶玻璃的资格,他的财源也就彻底被斩断。正因为如此,他在倭国,一方面必须保证镇国府与倭国的密切关系,利用自己手里的人脉和金钱,影响倭国开海的国策,另一方面,若是倭国内部有人想摆脱镇国府的控制,只怕现在不需出动镇国水师,无数类似这样的人便会毫不犹豫地出手,将这些人扼杀。
他们挣的,就是这种银子,而在倭国,有这样能力承接这样买卖的,哪一个不是非富即贵,本身就有极大的权势?而今又靠着镇国府的商品大赚特赚,有了银子,更加如虎添翼,可谓倭国庙堂内外,乃至各大诸侯,几乎与镇国府成了利益共同体。
在这些人的影响之下,整个倭国内部,无论是舆论还是庙堂上的诸公,几乎是奉行着汉倭一体的国策,再加上倭国天皇本就需要镇国府支持,方能保持在倭国的统治地位,其结果可想而知。
此时,叶春秋又对朱厚照道:“正因为有此依赖,所以以臣弟之间,觉得理应隔三差五,进行换防,我与去书倭国,命倭国新军,调拨三千人,随船至青龙,而新军则调拨一千人,赶赴倭国驻防,倭人作战英勇,三千倭国新军驻扎青龙,随时可以为我所用。”
《
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新官上任
《
天才壹秒記住『 qu 】
叶春秋不得不承认,虽然朱厚照偶然有些行为还是像个小孩子般,可还是成长了不少,说起这种劝进的把戏,朱厚照从前是不屑于玩的,当初那个顽劣的朱厚照,所奉行的永远是朕就是朕,朕要怎样就怎样,然后横冲直撞,而后自然是吃了很多亏,也流了很多血,现在……却开始有手腕了。
叶春秋知道朱厚照此举,是为了保证这件事的顺利实施,为了他能顺利被封为郡王,一向不爱将情感表露出来的他,不禁带着感激地道:“陛下大恩大德,臣弟不胜惶恐。”
朱厚照摇摇头,眼中则是坚定之色,道:“朕早说了,这是该当的,待会儿,李师傅等人要觐见,朕正好听一听李师傅他们的意思,你也在边上听着。”
叶春秋默默点头,二人又聊了一些话儿,果然过不多时,便有宦官进来禀报说李东阳与其他几个阁臣来求见了。
朱厚照命人传见,那李东阳便带着王华、谢迁进来,只是还有一人,叶春秋看着面熟,仔细辨认,才认识起来。
这人是杨一清。
想来自杨廷和落马,杨一清便填补了杨廷和的空缺,顺利地成为了新一任的内阁大学士了。
说起来这位新任内阁大学杨公的资历,绝对是足够的,他是成华八年的进士,此后历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陕西副使督学,此后入朝,任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又因为刘大夏举荐,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平定边疆进犯,又弹劾了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使得军纪严明。
自朱厚照登基之后,数万蒙古军入侵固原,总兵官曹雄拒绝派兵援助。杨一清于是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入侵并发动奇袭,击退蒙古军的进犯。再之后又任甘陕三镇总督,接着晋升为都察院右都御使。
可以说,这个人厉害之处就是,他和刘大夏一样,都是文官之中极少懂得军务的人,而且对军务极为精通,立下过汗马功劳。
若只是如此,倒也罢了,而真正让他能够入阁的,却是因为他得罪了刘瑾。
说来也奇怪,别看刘瑾在司礼监里做秉笔太监,风生水起,嚣张跋扈,可是这家伙,简直就是入阁的入场券啊。
谁若是得罪了他,跟他不对付,假若你还狠狠地臭骂他一顿,那么恭喜你,你就可能被罢官了,可罢官之后,则顿时名声大噪,风头一时无两,可谓一举成名天下知,于是可喜可贺的事,虽然被罢官,可是朝廷但凡有任何事,大家都会想起你,比如这一次内阁的空缺……
叶春秋几乎可以想象,在廷推之中,杨一清必定是以压倒性的优势得到百官的举荐。
这……就是名声的好处!
资历足够了,名气也有了,谁若是反对他入阁,在大家心里,你不就成了和刘瑾穿了同一条裤子吗?
这……可是要被人骂祖宗十八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