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庶子风流 >

第189章

庶子风流-第189章

小说: 庶子风流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鹿鸣先生也是这样的路数,叶春秋目光清澈,眼中仿佛没有一丝的瑕疵,他笑了笑,道:“先生教诲的是,不过学生说来惭愧,之所以开设妇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学生母亲早早病逝,乃至于学生自有记忆,都不曾见过母亲一面,心中不免遗憾,又想到世上有这样多的母亲,因为病痛,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又使后来的为人子者如学生一般,无法享受到母亲在堂的天伦之乐,于是自懂事开始,在学习孔孟之道之余,便开始学习医理,潜心研究妇科,而今,确实是略有小成,总算又有了一些能力,便开了妇科医堂,为的,不过是满足学生的小小心愿,只愿这天下似学生这样的人少一些,令更多人能够父母在堂,无论贫贱,却都能安享父母之爱。”

    呼……

    堂中落针可闻,竟是安静得可怕,谁也料不到那教人觉得可笑的女医堂的背后,居然还有这么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提及女医堂,大家所想的无非就是那种暧昧之事,可是经由叶春秋解释,这个女医堂却成了一种高尚的情怀。

    每一个人都有母亲,难道你鹿鸣先生就没有吗?这女医堂是人家春秋的‘伤心事’,你偏是拿着这个来攻讦,不免就显得有些卑劣了。

    鹿鸣先生也不禁尴尬,有些下不来台,居然不知该说什么了,只好干笑道:“噢,原来春秋有此情怀,自是好极,好极。”

    叶春秋抿嘴笑着坐下,一旁的黄信已是长长地舒了口气。

    王华深深地看了叶春秋一眼,也不知道叶春秋所说的是真是假,不过……他对叶春秋印象很好,便捋须为叶春秋转圜:“春秋一番言辞,足见他的孝心,这读书人学业反而是其次,品行更为紧要,这品行之中,又首推孝道,百善孝为先嘛,春秋至孝之人也。”

    众人纷纷说是,气氛又开始融洽起来。

    这鹿鸣先生触了个霉头,也是郁闷得很,本来想着这个叶春秋近来风生水起,名震江南,让他这个老前辈很是‘羡慕’之余,不免起了其他的心思,其实大抵的手法和叶春秋想的一样,无非是碰瓷罢了,名气越大的人,自己抨击几句,既显得自己品德高尚,眼里容不得沙子,又可引来正义,为自己搏来更大的名声,谁料这一次居然吃了个闷亏,想一想都不由感到扼腕。

    

第三百一十五章:满堂皆惊(第二更)

    鹿鸣先生郁闷地喝着茶,心里很是不甘,等一盏茶下肚之后,他便笑了笑,道:“这两年,老夫在整理了一些失辑的文稿,偶有所得,其中尤以隋唐时期的散册需重新修编,填词充句进去,诸公可听说过刘梦得的《陋室铭》吗?”

    众人听到刘梦得这个名字,都情不自禁地打起了精神,此人乃是唐时的‘诗豪’刘禹锡,刘禹锡留下了许多诗词著作,朗朗上口,在坐之人,谁又不晓得?

    现在听到鹿鸣先生得意洋洋地说起此事,许多人都不由地用着写满佩服的眼眸看着鹿鸣先生,显得很是惊诧。

    这位鹿鸣先生原来不声不响的在整理刘禹锡的文章和诗词吗?若是如此,那可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古人的文稿其实是非常凌乱的,毕竟那个时代,也没有太繁荣的印刷业,有人写了书,大多只是自己珍藏起来,或者有什么诗词,抄录几份去送给亲朋好友,即便是名人,他的诗词文章,也不过大家抄录而已。

    只不过到了两汉之后,纸张开始流行,纸张虽便于书写,却不太容易保存,这就导致,古代许多名人的文稿要嘛已经失传,只闻其名,却不知到底是什么著作,又或者即便有名作,却因为流传下来的文稿都是口耳相传,许多地方用词错误,甚至一篇文章只有上截却无下截,这种情况十分普遍。

    只是这些前人的作品,若只是放任这样不成文稿,或者是错漏百出,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这便是失辑。

    面对这样的情况,文皇帝在位时,就以编造永乐大典为由,开始大肆的搜集民间遗落的各种古代散集,还有各种文章的孤本,希望将它们统统都收集起来,编造成册,对于那些‘错误百出’的地方,进行整理和修改。

    就如古代某个名士的一篇文章,自然会有人抄录保存,只不过因为是传抄,大家抄的文章可能不同,这时候,就很考验整理资料的人的水平了,你得明白这不同的文章里,到底哪一个才最合乎那名人的际遇,还需精通此人的文法,也就是说,你不但要精通历史,还需要对诗词文章有深厚的功底,甚至有足够的耐心,方才能做出最有利的判断。

    譬如同样一个名人,在一本抄录下来的散册里写的诗是‘僧敲月下门’,而在另一个流传下来的版本里却是‘僧推月下门’,同样的诗,却因为只是一个字的改动,不但意思完全不同,意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可是如何才能确定哪一个是原著者的本意呢?除了你要有极强的鉴赏功底,大抵能看出哪一个词用的更好,同时还要考虑原作作者在写诗时的时间地点,因为不同的时间地点,作者的处境不同,这诗的用字可能又全然不同了。

    因而永乐大典的编撰,几乎集齐了全国之力,当时天下最有名的才子解缙做了总编,又召集了无数名士大儒,足足花了许多年,才总算略有小成。

    鹿鸣先生方才所言的,就更为高端一些,就是对一些失散的文章进行补充,假使李白有一句诗,**前明月光、凝似地下霜,举头望明月,然后……没了,特么的流传下来的诗只有三句,最后一句却是不见踪影了。

    于是后人们便要开始搜肠刮肚的对这首诗进行补充,可是要补充,又谈何容易?一方面你要结合前文,另一方面,人家乃是诗仙,一般人怎么敢大言不惭的去给他狗尾续貂?

    鹿鸣先生一语出口,之所以惹来满堂皆惊,就是这个缘故,他说他这一两年都在为刘禹锡的一篇文章去重新整理,这个口气就很大了,刘禹锡可是唐朝最著名的大文豪之一,确实流传下来许多散作,多是有头无尾,或是有尾无头,一般人哪里敢尝试去进行整理补充,毕竟水平有限得很,自己哪里敢跟前人比肩?

    鹿鸣先生既然开了口,以他的名声,只怕他已经有了一些成就,而且既然敢当堂说出,必定也是自觉得得意,认为自己续作整理得好,若是如此,那么就很了不得了。

    连王华也忍不住侧目道:“噢,那篇《陋室铭》是吗?老夫也略知一二,据说只传下了半句,想要整理,只怕不易,况且又无其他流传于世的抄本进行补充,先生大才,若是当真能成,必定声震宇内。”

    其他人纷纷颌首,对鹿鸣先生的佩服之意更浓,不敢再小看了。

    倒是一旁显得比较安静的的叶春秋忍不住在心里嘀咕:“《陋室铭》?《陋室铭》怎么会是失辑的文章?我分明记得后世这篇文章还进入了课本,难道……”

    他想到了一种可能,失辑的文章一般会有两种方式进行补充,一种是考古的发现,比如唐朝的文章失传了,肯能在明代只留下了只言片语,可是到了清代之后,却突然自前人的墓**中发掘出来,于是,这篇唐朝的文章虽然早就面世,可是真正得以重见天日的时候可能是在清代之后;又或者这篇文章虽只留下了只言片语,但是经历了某个著名的考证专家悉心研究,进行了补充和整理,最后按着原著者的文风和思想编修而成,后世课文中的《陋室铭》,难道是因为这个缘故才成了全篇的吗?

    叶春秋越想越是觉得不可思议,不过这种现象倒是非常普遍,叶春秋已经渐渐融入了这个时代,成为了士大夫,怎会不明白其中的关节?

    所以虽然在座之人对于鹿鸣先生所谓的编修工作充满了期待,可叶春秋的心情却很是平静,全文我都知道了,谁稀罕你的编修?

    鹿鸣先生并不知道叶春秋心里在想些什么,众人的反应早就收入眼中,脸上的笑意更盛,道:“是啊,刘梦得的这篇《陋室铭》开篇便是震惊四座,唯独有头而无尾,这百年来,并无其他抄本流世,老夫看着可惜,这才进行编修,也算是狗尾续貂,说来也是惭愧得很。”

    

第三百一十六章:挑衅(第三更)

    鹿鸣先生见自己的话题很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心里很是满意,丑陋的脸上不由带着得意之色,便又道:“花费了这么多功夫,现在总算有了小成,只是老夫终究才疏学浅,就怕续的不好,惹人发笑,不敢拿出来给诸位一观,还需再精雕细琢、推敲一二才好。”

    他说得很谦虚,却还是惹来了大家的兴趣。

    尤其是王华,十分激动,其实他早有将那篇文章进行整理的意思,他极喜欢刘梦得处世的淡然和超凡,只是他既是帝师,又是南京吏部尚书,难有什么精力,这时代的任何一个士大夫,都毫无疑问是天然的文学爱好者,现在眼看着有人整理了这篇大文豪的名作,怎么能无动于衷?

    王华忙道:“先生不必过谦,既然先生历经多年整理,又是已有小成,必定是足以震惊四座的,先生不妨拿出来,让老夫见识见识。”

    其他人也纷纷兴致勃勃道:“是啊,是啊,这陋室铭有头无尾,读来使人生憾,先生既然进行了整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好让我等开开眼界。”

    鹿鸣先生既然花了这么多时间进行研究和整理,当然是要拿出来震撼一下别人的,不过他倒是不急,这种事得先酝酿一二才好,现在不过是一群同乡们关注,又有什么意思?便只是道:“非是老夫藏私,实是不堪入目,难入诸位法眼,老夫再推敲一二,等时机成熟,再拿出来献丑吧。”

    王华和众人都遗憾起来,连黄信也不禁唉声叹息,这胃口都吊起来了,偏偏又不肯拿出来,实在让人觉得遗憾。

    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