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侯爷-第6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数十名官员突然上书请开海禁,成为了京城的一场大地震!就连很多官员都被震的目瞪口呆,张知节好不容易和他们这些文官和平共处了,这些同僚怎么突然就矛头指向了张知节,莫不是被白花花的银子闪花了眼,患了失心疯?
震惊的不只是文官,还有皇亲勋贵,他们听了这消息也被震惊的目瞪口呆,没想到这帮子本官竟然也眼红了,而且矛头直指张知节!
没想到这帮子文官还真是好胆,竟然做了他们都不敢做的事!他们头一次觉得文官原来也挺可爱。既然有文官捅了马蜂窝,他们偷摸的放把火应该也没事。
不过他们终究没有放火,因为不知情的文官见自己的同僚竟然上书请开海禁,纷纷问询起来。他们这才知道,原来这事已经得到张知节的点头了。
他们虽然十分的不解,不明白张知节明明在海外发了大财,却会同意朝廷开海,但是这么多官员都这样说,总不会是假的!
于是消息就此流传了开来,那些皇亲勋贵们听了也有点懵,他们实在是不能理解,张知节会放着海外的银山不要,拱手让给别人?
但是消息传的十分真实的样子,有位驸马爷心痒难耐,仗着自己的辈分高找到了张知节问了起来。
张知节淡淡的说道,开海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虽然张知节没有直接点头承认,但是至少态度是不反对,这下子所有人都热情高涨。
消息甚至传到了京城的街头巷尾,因为这不只是关系朝廷中的达官贵人,若是真的开放了海禁的话,谁都可以出海,只要你能有船就可以。
这数十名官员请求开海的奏折顺利的经过了内阁,被司礼监送到了正德皇帝的案上。但是却在正德皇帝的案上卡住了,许三爷等人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虽然张知节曾经和正德皇帝说过很多海事,也提过开放海禁,正德当时也答应的很痛快。但是现在眼见出海的利润这么丰厚,正德皇帝反倒是迟疑了。
既然出海一次就能得到这么多银子,那还开放海禁干什么?在正德皇帝眼里开放海禁准许别人出海,那不就是让别人去抢他的银子吗?
所以正德皇帝有些不理解,于是这些请求开海的奏折就被正德皇帝暂时搁置了。但是现在宫外都眼巴巴的瞅着请求开海的奏折呢,结果竟然被正德皇帝给搁置了。
那些上书的官员们也都傻了眼,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已经获得张知节点头,并打通了皇上的门路了吗?怎么皇上还把这些奏折全都搁置了?
这些官员们将消息反馈给了许三爷他们,许三爷他们也有点懵,虽然心里有些急躁,但是想到皇帝并没有直接驳斥,而且张知节也没有入宫,所以他们只能强行沉住气等着。
许三爷他们能沉的住气,那些官员们也能沉的住气,但是京里的皇亲勋贵没却最先沉不住气了!
(本章完)
第1021章 九牛一毛
这些皇亲勋贵们一个个的消息十分灵通,眼看张知节没有插手,没想到竟然在正德皇帝这里卡住了!
这怎么能行?这些皇亲勋贵们也纷纷上书,请求皇上顺应民意,同意开海!而那些公主啊,侯夫人啊,国公夫人啊等等也都往宫里跑,往豹房跑,只有一个目的,哭穷!
许三爷他们还没做出啥反应呢,这些皇亲国戚们先开始反应了。不过,正德皇帝丝毫不为所动,你们穷?你们穷关朕何事?
许三爷他们原本还对这些皇亲勋贵们抱着很大的期待,结果这些人上蹿下跳了一天一夜,根本就啥用没有。许三爷他们也傻眼了,原来是并不是所有的皇亲勋贵都是张知节,天下只有一个张知节!
原本张知节也没有想到正德皇帝会搁置了这些请求开海的奏折,因为正德皇帝早就已经答应过他了。
所以张知节也没有在意,但是等了一天之后,张知节发现正德皇帝还是没有批复,这才明白过来,还真让许三爷他们给猜着了,正德皇帝还真的不想开海了。
那怎么能行?只是每年这一二百万两银子根本就解决不了大明的根本问题!所以张知节对于这一二百万两银子看的并怎么重,反而对开海看的格外的重!
就在许三爷他们也忧心不已,想着要不要再次登门拜访张知节的时候,张知节终于离开了侯府前往豹房。其实就算张知节不前往豹房,正德皇帝也要宣召他了。
正德皇帝本意是要驳斥这些奏折的,但是想着张知节曾经赞成开海,而他也答应了张知节,所以他才把这些奏折暂时搁置了,准备再和张知节商量一下,到底是要开海还是要禁海!
正德皇帝指了指那厚厚的一摞奏折,笑道:“这些都是上书请求开海的奏折,这么厚!”
张知节笑道:“皇上,这是民心所向啊!”
正德皇帝哼道:“什么民心所向,他们这是被咱们那两百大车的银子馋的眼红了!不知道多少人去后宫找母后哭穷,不但如此,既然还找到豹房来向姬儿哭穷!”
“你是不知道有多烦!还哭穷?他们家的那些子弟们一个个都留恋青楼,花天酒地,还以为朕不知道啊!”
张知节笑道:“臣也有所体会,昨天臣的府上也是人来人往,多亏臣机灵躲了出去。”
正德皇帝听了也笑了,笑完之后沉吟道:“知节,以前你是提议开海的!现在你觉得是开海好?还是禁海好?”
张知节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笑道:“皇上觉得是该开海呢,还是禁海呢?”
正德皇帝毫不犹豫道:“当然是禁海,若是开海了,那谁都可以出海,海外就是金山银山也被抢光了啊!禁海,只能咱们的船队出海,这不是挺好的嘛,每年都能拉那么多银子回来。”
张知节笑道:“皇上,自古以来就有出海通商,在宋时达到了顶峰,就如皇上所说,海外就是金山银山也早该没了!”
“但是咱们的船队出海还是照样能拉回那么多银子来!因为海外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皇上不必忧心。”
正德皇帝闻言点头,这倒也是,自古以来就有出海通商一说,就是本朝每年都有私自出海的船队,按理将海外就是有金山银山也该没了。
但是海外的金山银山好像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德皇帝恍然大悟道:“这么说,就算是放开海禁,那咱们的船队根本就不受影响了?”
张知节摇头道:“影响肯定是有的,放开海禁的话,那明年船队应该拉不回这么多银子了!”
正德皇帝一听顿时不满了,既然银子真的会少,那何苦开海呢?
张知节笑道:“皇上,您不只是有内库,您还有国库!如果开海设市舶司收税的话,那国库增加的收入绝对不会低于二百万两!而船队的收入虽然会受到影响,但是也不会少很多!”
正德皇帝听了顿时来了精神,惊喜道:“果真?二百万两那都几乎等于一年的税银了!这样的话国库的收入几乎翻了一倍!”
张知节点头笑道:“果真,皇上尽管放心,开海对于皇上,对于朝廷来说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话要是出自别人之口,正德皇帝还不会相信,但是既然是出自张知节之口,那他自然深信无疑。
相比一年得到一百万两,他当然选择一年得到二百多万两了,这是傻子都会选的!正德皇帝笑道:“既然这样,那自然是要开海的!朕也算是顺应民意了!”
张知节笑道:“臣觉得设市舶司收税的话,十税一最合适,高了或者低了都有些不妥!估计很多官员肯定会奏请三十税一,那皇上您的损失可就大了!”
张知节若是不说,正德皇帝还真不知道,不过张知节既然这样说了,他自然就记住了,笑道:“哼,三十税一,他们想的倒挺美!”
正德皇帝感慨道:“知节,当时你就说出海利润丰厚,没想到竟然丰厚如斯!只是出海一趟就拉回来了二百万两银子!”
“这要是再开海设置市舶司收税的话,那每年就是近三百万两银子,这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啊!”
“犹记得当年父皇在位时,父皇就时常为银子发愁。没想到如今国库的收入竟然就能翻一番,朕的内库更是翻了一番还多!”
正德皇帝确实觉得十分感慨,弘治朝政通人和还时常被银子所困扰,他即位以来也时常因为国库空虚而困扰,没想到这些很快就会永远的解决了!而这一切都是张知节的功劳。
张知节笑道:“皇上,这不过是二三百万两银子罢了。若是真的能研制出来强大的火器,将船队发展壮大了!二三百万两银子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正德皇帝听了立即瞪大了眼睛,二三百万两银子已经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了,可是在张知节的嘴里竟然还不过是九牛一毛!
(本章完)
第1022章 军器局
张知节入宫了,这十分引人瞩目。因为谁都知道张知节对于正德皇帝的影响力,如果张知节赞同开海的话,那正德皇帝很可能就会同意开海。
如果张知节不赞同开海的话,正德皇帝原本就搁置了奏请开海的奏折,在张知节劝说下,一定会直接驳斥奏请开海的奏折。那就谁都没有办法了。
满朝文武勋贵皇亲国戚全都紧张的等待着最后的结果,就连得到了张知节保证的许三爷他们也紧张的等待着。
张知节去豹房的时候,无数人瞩目,张知节离开豹房的时候,仍然有无数人瞩目。得知张知节已经离开了豹房,那些人脑海里纷纷冒出了一个问号,皇帝到底是同意开海了呢?还是没有同意开海呢?
张知节离开豹房就径直回府了,这些官员勋贵们知道了消息之后一个个抓耳挠腮的十分好奇最后的结果,恨不得抓着张知节的衣襟大声喝问,到底是怎么样了?当然了,这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