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侯爷-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奏折很快就被发回了通政司,通政司的经历整理奏折准备发往各部,这时才发现了楚天霸的奏折。这封奏折是和造船有关,自然是该发往工部。
可是这封奏折的内容让经历有些迟疑,楚天霸并名声不显,但是这奏折中所奏的事经历却记忆深刻,因为原内阁首辅大学士李东阳曾经把这当成一个笑话讲。
经历拿着这本奏折十分的迟疑,按理这不归他管,他不过就是个七品的经历,掌用印和收发文移。根本就没什么权利,但是他却是通政使的亲信,他能做到七品的经历而不是九品的知事,全是通政使的提携!
而通政使却是李阁老的门生,该不该将这封奏折的事告诉通政使呢?这一封奏折拿在手里真的很沉重,虽然这名经历不知道楚天霸是何许人也,但是正德皇帝的批复上带着三个字,张知节!由张知节全权督办此事!
这三个字就是个金字招牌,分量十足!所以才让这名经历迟疑了,要不然他早捧着这封奏折去找通政使献殷勤去了。
虽然很想直接将这封奏折发往工部,但是知道了这封奏折的内容之后,他知道这封奏折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的,到时候通政使肯定会过问的,他就不好交代了!
县官不如现管!相信堂堂名扬天下的提督大人眼里也该注意的是通政使,而不是他这种不入流的小人物!所以经历咬了咬牙,捧着这封奏折去敲响了通政使值房的门。
通政使有些惊讶的看着进来的经历,沉声道:“有什么事儿吗?”自从李东阳下台之后,他的心情就一直都很不好。
“大人,这封从司礼监发来的奏折,还请大人过目一下!”经历硬着头皮道。
通政使听了立刻就眯起来了眼睛,通政司虽然管着收发文移,但是不过就是个跑腿的衙门,根本就没有什么权利可言!对这些奏折更没有处置权,不过就是过过手而已。
这名经历也是通政司的老人了,不会不懂这些,也就是说这封奏折一定有问题!
通政使郑重的接过了奏折,先看了看后面竟然是正德皇帝御笔亲批,这就是没有什么猫腻,只能是内容了!
通政使细细的看去,没看了多久就立即皱起了眉头。当初李东阳讲的笑话,连这名经历都印象深刻,更何况是身为李东阳门生的通政使?
李阁老致仕才多久?当初他把这当做一个笑话讲,估计很多人都还记得,现在这个叫做楚天霸的憨货竟然重新上了这封奏折,内阁是怎么批的,正德皇帝竟然准了?
这不是打李阁老的脸吗?通政使深深的吸了口气平复了下心情,这才抬头对有些不安的经历道:“这事你做的很好,奏折先放在本官这里,你去忙吧!”
把经历打发了之后,通政使的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这封奏折竟然要组建船队出海,若不是经历将这封奏折送了过来,而是将这封奏折发出去,非得引起轩然大波不可!
问题是,这样的奏折,内阁怎么会同意呢?这种奏折根本就不可能会通过内阁的!通政使将目光放在里最后正德皇帝的批复上,“张知节全权督办”几个字分外的刺眼。
张知节?!难道这事是和张知节有关系?张知节已经和内阁打好招呼了吗?通政使这一瞬间不由想到了很多,不管怎么样,这事儿他必须要去和杨廷和要一个说法!
自从内阁加了人之后,杨廷和就觉得轻松了不少,虽然对彭玉臻还有几分警惕,但是心情还是挺不错的!所以见到脸色十分阴沉的通政使,他十分吃惊。
最后李东阳离京的时候,和他这些门生故旧们交代过,所以通政使对杨廷和也没什么意见了。
“怎么了这是?”杨廷和笑道。
“杨阁老,这封发回通政司的奏折您知道吗?”通政使拱了拱手沉声问道。
最近没有什么要紧的奏折啊,杨廷和有些疑惑的接过了奏折,楚天霸的奏折,杨廷和微微皱起了眉头道:“我对这封奏折没有印象!”
说罢细细看起了奏折,看着看着杨廷和的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一直看到了最末,盯着正德皇帝的批复沉默不语。
这封奏折显然让杨廷和想起了什么,当初李东阳曾今批过类似的奏折,并且把那当做了笑话!没想到这封奏折又出现了,而且更加精细了。
更没想到的是这封奏折竟然不声不响的送到了御前,而且被正德皇帝痛快的批复了!而他并不知情,这是巧合吗?
(本章完)
第833章 真相
今天的当值的是彭玉臻,也就是说这封奏折一定是彭玉臻批示并且送到御前的!看着后面正德皇帝亲题的张知节三个字,杨廷和想到了很多。
正德皇帝能够在后面题上张知节的名字,显然这封奏折后面一定有张知节的影子!这应该是张知节提前就和正德皇帝通过气的,已经获得正德皇帝准许的!
那么,彭玉臻呢?这封这种换做任何一位文官都不可能通过,为什么彭玉臻却偏偏让这封奏折通过了?
仿佛一切都豁然开朗了!彭玉臻如何得以入阁,也只有张知节有个本事能在正德皇帝面前力挺彭玉臻入阁吧!
杨廷和不是没有想到过张知节,可是杨廷和实在是找不到理由,找不到张知节力挺彭玉臻入阁的理由!找不到张知节出手撼动李东阳的理由!
现在一切都十分明显了,当初李东阳驳斥了这封奏折,并且把他当做一个笑话讲,他当时也没有想到这封奏折后面竟然有张知节的影子!
结果这引得张知节愤而出手,直接选择将李东阳轰出了京城!不,不应该是这样!
以张知节的城府,不至于因为李东阳把这当成了一个笑话,就直接出手撼动当朝首辅大学士!张知节不至于这么儿戏!
除非,杨廷和的目光重新回到了这封奏折上,除非张知节将这封奏折看的很重!而他通过李东阳的态度发现了李东**本不可能让这封奏折通过!所以张知节仔细谋划,不惜撼动李东阳力捧彭玉臻入阁也要完成这件事!
杨廷和将奏折放在了桌子上,忍不住苦笑,李东阳的内阁首辅大学士竟是毁在了一封奏折上。
同时杨廷和忍不住心中一凛,组织船队出海,真的有这么重要吗?竟然让张知节不惜撼动李东阳,力捧彭玉臻入阁?张知节竟然下了这么大的决心,费了这么大劲儿,是不是意味着,无论是谁阻挡他,他都不惜对抗到底?
如果说朝中有谁是杨廷和最不愿对上的,毫无疑问,一定是张知节!即便是当年权倾天下的刘瑾都不能和张知节比!虽然看上去张知节的权力没法和当年的刘瑾比,但是张知节地位更加稳固,更加难以撼动!
这封奏折真的会引起江南派系官员的强烈反抗,特别是浙江、福建、广东系官员尤甚!官场本就是一张张的网,到时候就会引起文官的一片反对声!
而作为内阁首辅,自己又岂能毫无表示?杨廷和吩咐外面的书吏道:“去把梁阁老请来。”
杨廷和对通政使叹道:“这份奏折,我也并不知情,不过这份奏折,不简单呐!”
通政使显然心里已经有了猜测,脸色有些阴沉。没多久梁储就来了,进来之后就发现里气氛有些不对!
杨廷和苦笑道:“梁阁老,看看这份奏折吧!”
见到杨廷和这个样子,梁储脸色有些凝重的将奏折接了过来,仔细的看了一遍,看着看着忍不住就皱起了眉头。当初李东阳把这个当笑话讲的时候,他就在场,记忆犹新。
梁储盯着正德皇帝的批示看了片刻,皱眉道:“杨阁老,这封奏折是关于海事的,应当慎重才是,怎么就批下来了?”
“这封奏折,我并不知情!”杨廷和苦笑道。
“彭阁老有些轻忽了吧?”梁储有些不满道,既然杨廷和不知情,他自己也不知道,那肯定是出自彭玉臻的手笔了!
“彭阁老也是历经宦海数十年的老臣了,又不岂会不知道这封奏折的轻重?”杨廷和眉毛轻挑道。
能混到今天的地位,梁储也不是简单人物,略一思索之后,沉声道:“原来如此!”
“好一个彭玉臻,好一个张知节,没想到李阁老竟是因为一封奏折而遭了小人的暗算!”通政使愤愤道,“两位阁老,太祖皇帝有祖训,片帆不得下海。如今竟有人欲涉海事,这可是祸国殃民之举啊!这封奏折若是发出去,必会引得朝野哗然。这有损内阁清誉,还望两位阁老慎重!”
“这封奏折就先留下来吧!”杨廷和沉吟道。
等通政使走了之后,梁储忍不住皱眉道:“咱们一直警惕彭玉臻果然没错,现在果然出了幺蛾子了!”
“没想到是张知节!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杨廷和叹道。
“没想到幕后黑手竟然是张知节!难道只是为了这封奏折吗?就为了这样一封奏折撼动当朝首辅大学士?就为了这样一封奏折力捧彭玉臻入阁?虽说都说海上获利颇丰,张知节这也太把金银之物看在眼里了吧?”梁储皱眉道。
“这也是我想不通的地方!当初的玻璃镜子可谓财源滚滚,这全是张知节的功劳,但是张知节最后不过只取了两成的利,可见他并非是一个贪婪的人!”杨廷和摇头道。
“虽说朝廷一直禁海,但是你我都知道,根本就禁之不绝,如今海上走私日渐猖獗,也是公开的秘密了!若是张知节真的想在海上发财的话,何必闹得这么大张旗鼓?他若是私自出海的话,以他的圣眷和权力,赚个盆满钵满还不是轻而易举?放着闷声发大财不做,却非得走台面上的荆棘路!搞不懂啊!”
梁储听了禁不住一怔,倒也确实是这个道理,张知节不像是没有脑子里的人,他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杨阁老,有何打算?”梁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