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侯爷-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570章 涕泪交加
一想到午门还在跪着的百官,正当皇帝就分外的头疼,这些人都太迂腐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好在张知节已经赞同自己御驾亲征了,正德皇帝期待道:“知节,那什么,午门跪谏的百官怎么办?要不你去劝劝他们?”
张知节两手一摊道:“两位大学士乃是文官之首,连他们都没辙更何况臣呢?臣在文官里又没有什么威信,估计也没什么人会听臣的话!”
虽然知道张知节说的是事实,但是正当皇帝毕竟还是带着一希望,现在连最后的希望都破灭了!
正德皇帝有些为难道:“那现在怎么办?就让他们跪着?等点完兵之后,朕直接带着大军离京?”
看来正德皇帝本来的打算就是这样子,不管怎么着直接领着大军一走了之!但是这也不是什么稳妥的办法。
这时马永成忍不住迟疑道:“皇上,要不,老奴让番子们把百官驱散了?”
其实马永成心里更想说的是,直接找出十几个典型来当众廷杖,廷杖完了直接让番子挥着马鞭将百官驱散,还坚持不走的就是居心叵测,直接押到诏狱去一了百了!
马永成见到正德皇帝并没有要动用廷杖的意思,这才斟酌着避重就轻只说驱散!
但是一直在一边听着的李兴心里忍不住泛起冷笑,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当年百官请诛八虎的时候不是发生过百官午门跪谏的吗?当时是怎么做的?不就是廷杖然后驱散,再不服的直接拿下了事,要解决起来多么简单啊!
正德皇帝听了马永成的话,心里有些意动,抬眼看着张知节,等着张知节的意见。
“驱散,这是最后的办法!若是能争取到百官的谅解就好了!依臣之见,皇上不如亲去午门和百官解释一番!”张知节沉吟道。
“哦!这些文官脑子都有些迂腐啊!朕就算是言辞恳切的解释一番朕的苦衷,他们也不一定会理解,肯定觉得皇帝就应该一辈子被束缚在京城,天天就行该批阅奏折处理国事!”正德皇帝皱眉道。
“皇上不要说自己苦衷,要从江山社稷上说起!”张知节摇头道。
“江山社稷?”正德皇帝有些不解道。
“对,江山社稷!就说先帝在位期间,天下大同,四海承平!如今皇上继承大宝不过数年,天下屡生叛乱,波及甚广,使无数子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每每思及,心里悲痛不已!”
“思及原因,是因为皇上年轻识浅,龙威不能镇服四海!所以这才想要御驾亲征,天兵所至四海咸服,如此才能震慑心思不正之辈,让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过上安宁的生活!”
“这样啊!倒是有点意思!”正德皇帝若有所思道。
“对,就是这样,言辞一定要恳切,说道悲痛不已的时候最好能哭一下,涕泪交加的那种!”张知节笑道。
“苦?还要哭啊?这个有些难了,朕自记事起,除了父皇过世的时候哭过,别的时候从未哭过!”正德皇帝为难道。
忘了这茬了!让正德皇帝哭确实有些为难他了,毕竟从未经历过生活的艰辛!可惜没有洋葱,要不然就好办多了!
张知节沉吟道:“想要哭出来,也可以借用一下外力,比如拧一下大腿拧一下腰什么的,当然了要用力,要不然没有效果!”
想想都会很疼,不过正德皇帝还是点头道:“好,就这么办!没了吧?”
“当然还有,只是这些是不够的,皇上还要分析一下这次出征和当年的土木堡之变有什么不同,要让他们知道,皇上御驾亲征是不会发生类似土木堡之变那种祸事的!百官们就是杯弓蛇影了,只要晓之以理打消了他们的心里的担心,再动之以情,应当就会得当他们的谅解!”张知节笑道。
正德皇帝听了张知节的话仔细做琢磨了一番觉得确实有些道理,值得一试!
张永也觉得这个法子不错,马永成虽然觉得有些遗憾,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法子还真有可能成功!
接下来正德皇帝就和张知节他们一起研究了下遣词造句,然后进行了一番排练,感觉差不多了,这才带着太监宫女们准备动身前往午门!
自张知节入宫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仍然没有丝毫的消息传出来,皇上也没有派任何人来过,李东阳他们一直跪在这里,心里面免不了想三想四,皇上难道就真的任由他们一直跪在这里不管不问吗?
已经跪了近两个时辰,有半天的时间了,眼看太阳都要西下了,很多人跪在那里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臣,已经摇摇欲坠,但是好在咬牙坚持!
终于,从宫里传来了一阵喧哗,像是有很多人要来了一样!李东阳的心里咯噔一下,他第一个念头不是皇上要来了,而是皇上要采用强硬的手段了,很可能就是廷杖!
像大学士、尚书这种重臣是不可能被廷杖的,但是李东阳心里还是一阵发紧,十分黯然,百官前来跪谏可都是为了皇上,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啊!
难道皇上就这么忍心廷杖吗?这一顿廷杖下来,又会有多少人被打死,又会有多少人被打残?作为百官之首的李东阳又如何不感到痛心!
李东阳有些心灰意冷,罢了,若是皇上真的下令廷杖的话,李东阳绝对孤身入宫劝谏皇上,就用自己内阁首辅的身份相谏!不管成不成功也算尽了自己做大的努力了,以后就回家种田去了!
就在李东阳心灰意冷的时候,跪谏的百官们也都感受到了宫里传来的动静,他们也跟李东阳一样,第一个念头就是很可能皇上要下令廷杖了,要不然不会这么大的动静!
很多人的脸上都是一边惨然,没想到皇上不但对他们的跪谏无动于衷,还下令廷杖!谁也说不准谁会被廷杖,也说不准谁会活下来,谁会被打残了!但是他们还是沉默的跪在那里,尽量让自己的背直一些!
第571章 尴尬
庞大的队伍终于从午门出来了,竟然是皇上驾临,午门的东厂番子、锦衣卫纷纷跪拜行礼。
跪在地上的群臣这才惊愕的抬头,竟然是皇上来了!竟然不是直接派人来廷杖而是皇上御驾亲临,很多大臣的心里又生出了希望。
正德皇帝来到了众臣的前面,本来跟在正德皇帝身后的张知节等人连忙避到了一边。
李东阳、杨廷和等人的心里也生出了一丝期望,莫不是张知节真的将正德皇帝劝的回心转意,放弃了御驾亲征的念头!那可真是太好了!
李东阳忍不住有些激动的向张知节看去,想从张知节的脸上看出什么端倪出来!张知节感受到了李东阳等人探究的目光,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微微摇了摇头。
看到张知节摇头,刚刚生出了一丝希望的李东阳等人心里头禁不住又变得失落起来!没想到张知节竟然也真的没有成功!
但是,既然皇上没有打消御驾亲征的念头,那皇上此刻来到午门是为何?按照皇上的性子,既然皇上坚持御驾亲征,恐怕早就不耐烦他们了。
感受到午门上群臣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正德皇帝朗声道:“你们在午门跪谏,是为了劝说朕放弃御驾亲征的念头,这拳拳报国之心,朕心里是知道的!”
“朕之所以决定要御驾亲征,是朕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决定!为什么朕要御驾亲征?遥想先帝在位的时候,四海承平,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如今呢,先是发生了霸州叛乱,如今宁王又在南方作乱!”
“又将会有多少人死于战乱,又会有多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都是朕的子民,朕觉得深深的愧对他们!深深的愧对先帝!每每想到无数百姓家破人亡,为了逃脱战乱扶老携幼,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毁,朕,深为痛心!”
说到这里正德皇帝竟然哽咽不能语,跪在地上的百官见过胡闹的正德皇帝,却从未见过哽咽的正德皇帝!见到正德皇帝这个样子,他们也有点震撼!
停了数息,正德皇帝甚至捞起袖子来擦了擦眼泪鼻涕,这才继续道:“朕日夜悬心穷究原因所在,是因为朕幼继大宝,不能像先帝一般勤理政事,使得朕不能威震四海,一些心思不正之辈便萌生不臣之心!若是长此以往,则江山社稷危矣!”
“所以朕才有了御驾亲征之意,朕亲自带兵平定叛乱,军威慑服四海,方能使天下承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当然了,朕也知道,群臣所虑的是当年得土木堡之变,其惨祸至今使人警醒!朕又如何不被警醒?作出亲征的决定之前,朕也是思虑良久!”
“但是如今已经时过境迁,情形并不与土木堡之变相同!平叛乃是内政,并非与蛮夷相争!。。。。。。”
正德皇帝娓娓道来,将情形大致剖析了一番,最先动摇的是杨廷和、李东阳等几位重臣,毕竟他们见识卓越皆是一时才俊,之所以反应如此强烈,不过是被土木堡之变所摄而已!
如果正德皇帝如同英宗皇帝一般,御驾亲征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震慑天下诸藩!但是正德皇帝偏偏是一个胡闹的皇帝啊,这让人如何放心的下啊!
万一战场上再胡闹了起来怎么办?那可不是开玩笑的,战场之上一着不慎就满盘皆输,其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
正德皇帝仿佛也知道诸臣的担忧一般,开口保证道:“此次朕御驾亲征,朕将以王守仁执掌先锋,以张知节掌中军,以右都御使彭泽掌后军!张永、成国公、寿宁侯提督京营,谷大用坐镇四卫营拱卫京师,马永成、邱聚坐镇东厂,缉查寻访妖言大逆!”
“朕深知自己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未经战阵,所以此次出征还要张知节、彭泽、王守仁共同筹谋方可!”
正德皇帝说了这些安排意思很明显,当初英宗皇帝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