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战国之赵氏春秋 >

第207章

战国之赵氏春秋-第207章

小说: 战国之赵氏春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张潇出现在醉春楼内,荀子的第一感觉就是王上重视他的学说,才会再来于此!因此,他忙的近身来对着张潇轻身一拜着道:“不知王上突临此处,荀况失礼远迎,望王上折罪!”

    他的话,让着一旁间的卫贾内心间窃笑不已!年年打雁,今年终于被雁啄了眼了吧!天天听着张潇谎话一堆,如今终是见着他吃撇的模样,当真是让着卫贾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张潇面对着荀子的眼神,自是不会说出自己来时的真实意图!他看着荀子道:“荀卿,此处人多眼杂,不是说话之地,愿往荀卿屋内相谈!”

    能让着赵王到自己的屋内相谈,正是荀子的夙愿,他起着手势着道:“王上,这边请来!”

    张潇听后,只得是将着卓千雅的事情先行间的放下,轻叹着口气来,便随着荀子走入不远处的房间而去!留得卫贾只身间的守立在门口外!

    而回到放间内的卓千雅,待立席间甚久都未见着张潇扣门而入!一面暗思,张潇什么时候像着正人君子一般了,对于她人的话这么的在意。另外间的,又有些患得患失起来,莫不是自己太过孤傲,让着张潇面子下不来台了?

    因此,左右之间等不到张潇而来的卓千雅,立马间的打开雅阁之门,她要是看看张潇在做着什么事来,竟未上来?

    卓千雅在一打开房门,踏门而出几步间的就见着卫贾呆立在荀子的门前!卓千雅目视而来,而卫贾此时也是扭头看来,两人间双目而视,卫贾就立马间的一手后指,仿佛是在说明:看吧,不是我家住自没来,而是被着荀卿纠缠在里面逃脱不得……

    卓千雅自是明白卫贾之意,但她怎敢变现出喜悦之情来?仍是双眸微冷,头也不回的就退回到自己的房间之内去了。留下一脸茫然的卫贾守候在原地……

  
………………………………

第三百三十七章 国子监

    房间之内,荀子看视着一脸笑意而来的赵王,忙的摊席落座!他施礼一拜着道:“王上,请!”

    张潇今番而来,虽本意是找寻卓千雅的!但如今真的被着荀子所缠,他神情间也是一脸的认真,对于这样的大师,他自是不会生出慢怠之情的!

    张潇落座之后,就开口声道:“此前,寡人尽忙于晋阳战事,略有些的冷落先生,如今稍有空闲,特来向着先生请罪!”

    赵王亲自开口认错,自是让着荀子受宠若惊。他忙的起身俯请着道:“王上,晋阳之战,马服君力克秦师!此战之胜,真乃王上仁义之师之胜,荀况正为此要恭贺吾王!”

    荀子的这一番说辞着实的让着张潇承受不住,儒家虽有入世之说,但面对荀子的这般吹捧也是不堪其言,这话让着张潇自己听来都是那么的虚……

    然而,荀子的这般的放低姿态,也是有着他自己的思量!相比孔子、孟子的舍生取义,为心中理想而无不顾忌相比,荀子可谓是现实多了!

    他深刻知道,一家学说只有被君王所采纳才能发扬光大!因此,他面对着赵王时,他能巧言相说!这对于君王来说,这是态度问题,而对于他来说,仅仅的只是一语腔调而已!

    试问,那个君王可以忍受的了孔孟般不切实际的说教?如今天下,大争之世,那一家学说能为君王指明一统天下的大势,增强国力,这学说自是能够被着君王所采纳!

    而之前的,孔子大谈“复兴周礼”,称王争霸的时代,谁信谁就是自甘“平庸”!到了孟子这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谈民贵君轻,但若是君王连自己的势力都巩固不了,这等学说谁敢用之?

    正是前人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轮到荀子时,他自然的说话之时极为的谦恭!而且,荀子曾入秦面见秦王无功而返,如今再次面对着赵王,这就像是他能够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他自是要牢牢的抓住!

    因此,荀子一语接着赵王的话是就极尽的吹捧!张潇听话之后,就是立马间的说道:“荀卿之言谬赞矣!马服君退敌制胜,实乃与齐合而退敌,岂会有寡人仁义之师而胜焉?”

    荀子连拍着马屁道:“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兵胜要在乎善附民而已。此战乃是仁义之师胜矣!”

    面对着荀子这般赞叹的话来,张潇不免得的问道:“荀卿认为,今天下之锐师遇之古仁义之师,何人而胜之?”

    张潇这般的一问,乃是王道与霸道之间抉择的提问!荀子话里行间之内,无不透露着对于王道的尊崇!而对于张潇看来,王道崇尚仁义和礼制,霸道有“囊括四海”、“君临天下”的目的。虽然对于“霸道”的评价始终是毁大于誉的。但在目前的战国乱世之中,“霸道”以武定鼎,无疑的是最为行之有效的选择!

    荀子面对着赵王的相问后,他为儒家,他自是尊崇的“王道”!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自是回答上来道:“王上,普天之下,有锐师之名者三也:齐之技击、魏氏武卒、秦之锐士矣!”

    荀子这般讲的锐师,张潇也是极为间的赞同的!但接下来荀子就继续着道:“王上,天下锐师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张潇听到这般的讲话之后,脸色之上讪然不已!自己所推崇的“霸道”还未讲解出来,就直接然的被着荀卿一棒子打死吗?

    张潇脸间所表现出的怏怏不快,自是落入到荀卿的眼中!本是要继续间的高谈阔论下去,但一见着张潇的脸色,就立马间的闭口不言,缄默不语!

    不过,张潇见着场面间冷清下来,也是立马的笑声起道:“听闻荀卿之言,有豁然开朗之感矣!”

    荀子听着张潇的话时,也是木讷般的点着头来,他着实不知刚才话间出着何故,竟是让着赵王连连生出厌恶之情来?不是皆传赵国上下尊崇道家的“无为而治”?“王道”对于赵王不是更为容易的接受吗?

    张潇对于“王”“霸”之道的事,也就是一瞬而逝!今日面见着荀子之后,张潇自是有着重事想请着荀子出山而行的!

    张潇面视着荀子道:“荀卿,寡人今日而来至此,乃是有着要事想荀卿相助!”

    张潇明显的无事不登三宝殿之徒,面对着赵王的说辞,荀卿一笑了之!因为有利用价值,赵王才会拜会自己,那尽事而行,施展自己的人生报复有何不可呢?

    理解至此的荀卿,自是不会拂了赵王的意来,他立马的恭身相请道:“不知吾王有何吩咐?”

    荀子既不问是为何事,而是直接间的拜道有何吩咐!这让的张潇也是拜身着道:“荀卿,寡人初登王位!赵国朝堂之内,百废待兴,人才凋零!因此,寡人欲学齐之稷下学宫,在着赵国兴国子监,以荀卿为国子监祭酒,愿荀卿能依寡人之愿!”

    张潇的话让着荀子左右为难,他荀子在着齐国既为祭酒,如今到你赵国时为了施展心中报复而来!如今,你让我在为国子监祭酒,吾何不再回齐国稷下,那不是更为的轻松?毋能实现心中报复,那他还留在赵国有之何用矣?

    因此,荀子的脸色之上尽显着犹豫之色!他在思量着,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在留在邯郸了!而他的落寂之色,自是被着张潇尽收于眼中,他忙的开着口道:“荀卿之思量,寡人自知!因此,这国子监与之齐国的稷下学宫不尽相同,愿荀卿能留下间助寡人一臂之力!”
………………………………

第三百三十八章 国子监(下)

   

    面对着赵王的话,荀子一脸间的疑惑?不知着赵王口中所说的是真是假,难道他又有着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论来?

    齐国的稷下学宫,虽是在齐襄王复建之后,在难以彰显先前的学说争鸣,但各个学家的优秀士子们,仍在此互相争辩、诘难、吸收,赵王口中说的轻巧,岂是那般容易做成的?

    张潇看出荀子的疑惑道:“寡人修建国子监,虽与之齐之稷下学宫一般,同有学术争鸣、不治而议论朝事!但最为紧要的事,寡人欲将国子监真真正正的成为赵国的国子监,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赵国!

    国子监内之学子,寡人欲使他们学儒家的仁礼之道、法家的鼎革天下之志、道家以柔克刚之想……既出于学宫,寡人即可任命他们为赵地一方之郡守,此等学府,在邯郸有着官学国子监,在各个地方间亦可有同样遴选优秀士子的地方官学!寡人这般说来,荀卿可懂?”

    稷下学宫比之各国,甚至在同时代相比,都是有着自己的闪光点的,它是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它既是一个官办的学术机构,又是一个官办的政治顾问团体。

    而张潇口说所说出的国子监,乃是后世举世瞩名的官学机构!它最为出彩之处,就是成为着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

    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忠君爱国思想之下的国子监生,自是日后一国朝堂之内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荀子无法想象的到,这般匪人所思的事情,而它的幕后推手之人,竟是眼前刚及及冠之年的赵王所想到的?

    张潇口中所及的政治宏愿,让着荀子听来也是不由得的心动!国子监,若是自己真的承赵王之令,那日后但有所成,自己作为国子监的第一任祭酒,岂不是也将彪炳史册?

    更何况,从赵王口中所探得讯息,未来的国子监学生所学的乃是杂糅天下之学说,使之能够经世致用。而不是像齐国的稷下学宫一般,百家学说,百家争鸣!而能在着这里主事下去,那对于自己心中之念的施展,不也是曲线而成的事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