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8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政殿的这一幕,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来满人权贵和汉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从骨子里面表露出来满人权贵的自得与傲慢,当然熟知这里面情况的人,也能够看出满人权贵之间的博弈,譬如说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与多铎,还有豪格,这些大清国最顶尖的存在,并非是一条心,大清国这五大亲王,掌控了大部分吃的满八旗,可谓是大清国的半壁江山。
因为手中有着不一般的权力,五大亲王不可能亲密无间,因为想法的不一样,存在矛盾也很正常,更是因为皇太极对于众人的控制,更是人为导致五大亲王之间存在矛盾。
皇太极进入到大政殿的时候,脸上的神情冷若冰霜。
大政殿里面迅速的安静下来,众人很少看见皇太极有如此的表情。
皇太极看着诸多的满人权贵,好一会没有开口说话,大殿里面的气氛显得压抑,绝大部分的满人权贵都低下头去了,不过硕托、阿达礼和阿济格等人还是抬着头,脸上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
皇太极忽然笑了,甚至传出来笑声,可这声音里面,没有丝毫喜悦的成分。
终于,皇太极开口了。
“阿达礼,硕托,朕听闻你们对礼亲王议论颇多,认为我大清国与大明朝廷的议和,乃是出卖祖宗的事情,可有此事。”
皇太极开口就说到议和的事情,硕托的脖子拧了一下,**的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议和的事情,确实不妥,八旗军占领广宁和西平堡等地多年,已经有了牢固的基础,凭借广宁城池的坚固,抗击大明军队是没有问题的,皇上一定是受到了汉人的蛊惑,做出与大明朝廷议和的决定,臣认为要严惩这些蛊惑人心的汉人。。。”
没有人知道硕托为何如此的大胆,要知道一直都陪伴在皇太极身边的,并非是范文程,还有济尔哈朗等人,硕托虽然含沙射影的抨击了范文程,且明确提出来惩戒范文程,可也将济尔哈朗等人带进去了。
皇太极的眼神瞬间变得犀利,甚至透露出来恶毒。
“哦,朕想不到你居然是如此的关心大清国之未来,那好,朕就来说说你对大清国的诸多贡献。。。”
皇太极不慌不忙的拿起了御案上面的奏折,亲自念着硕托所做的事情,这里面包括硕托贪墨银两、擅议朝政、诬陷他人、随意惩戒下人等等的事情,在满人权贵中间,硕托本就没有什么能力,也一直都没有受到重用,至于说硕托所做的这些事情,其他的满人权贵或多或少也是存在的,可惜朝廷一旦准备对某人算账了,这些都是明确的罪证了。
硕托最大的问题还是诬陷代善一事,要知道代善是硕托的父亲,儿子诬陷父亲,这样的事情大清国也是无法容忍的。
硕托张着嘴,已经感觉到事情不对了,他自身做出来的那些事情,根本就无法争辩。
站在他身边的阿达礼,头也低下了。
皇太极将目光转向了阿达礼,同样缓缓开口询问了。
阿达礼这个时候变得聪明了,低着头没有开口说话。
奇怪的是,皇太极没有直接询问阿济格,其实在诬陷代善的事情之中,多铎和阿济格才算是真正的主谋。
。。。
“硕托和阿达礼,身为皇室宗亲,不慈不孝,作恶多端,扰乱我大清国之稳定,值此非常时刻,朕不得不痛下决心,削去两人所有爵位,交由宗人府处置。。。”
硕托和阿达礼迅速被皇宫护卫带走。
所谓交由宗人府处置,是对皇上宗亲或者满人权贵最为严厉的处罚了,一般情况之下,皇太极直接宣布处置结果就可以了,或者是罚俸,或者是削去爵位等等,若是在大政殿上面将人交给宗人府,那就是真正准备严惩。
宗人府处置皇室宗亲的办法有三个,第一个是圈禁,第二个是流放,第三个是斩杀。
大政殿里面已经是死一般的寂静。
硕托和阿达礼被带走之后,皇太极看着众人,说话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
“阿达礼和硕托所做的事情,你们中间某些人也是参与其中的,不要以为朕害怕处置,朕不过是给你们机会,让你们反省,若是日后有人还敢于随便议论,扰乱我大清国之稳定局势,朕绝不会轻饶。。。”
走出大政殿,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是走在一起的,多尔衮的神色很不好。
一直到离开了皇宫,多尔衮才对多铎和阿济格开口说话。
“十二哥,十五弟,以前发生了什么事情,暂时都过去了,不过我希望你们今后一定要注意了,皇上已经发怒了,这一次皇上深谋远虑,考虑到大清国处于特殊的时期,不愿意引发大的波澜,没有牵涉到你们,若是你们不知道收敛,下一次出事情了,我也没有办法。”
一向争强好胜的阿济格,这次也没有说话。
第九百三十三章封锁为主
朝廷完全收复辽河以西所有地方,剿灭八旗军十余万人,这件事情在京城引发了巨大的轰动,长久以来,北直隶的士大夫、商贾和百姓,谈及八旗军都是色变的,在他们的心目之中,八旗军就是恶魔的象征,想不到朝廷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全收复了被八旗军占领了十多年的广宁和西平堡等城池,打的八旗军丢盔弃甲,这让诸多百姓的信心大增,认为朝廷大军彻底剿灭后金、收复沈阳等地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后金在北直隶一带犯下的罪行太多了,崇祯年间八旗军屡次进入到北直隶,烧杀劫掠,当时的朝廷大军对此无可奈何,根本不敢和八旗军正面作战,上下都患有恐金症,不仅仅如此,朝廷大军奉命剿灭入侵的八旗军,对八旗军无可奈何,对百姓却是一点都不客气,有时候镇压和劫掠百姓的做法,甚至超过了八旗军。
郑家军的军纪军规完全不一样,他们进驻北直隶之后,秋毫无犯,心有余悸的百姓对此刚开始是不大相信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郑家军将士真的是不骚扰百姓的,纪律相当的严明,而且北直隶各地因为遭遇到太多的灾荒,人口锐减,郑家军将士还奉命帮助百姓种植耕地,秋收的时候也同样是帮忙收割,但从不要求丝毫的报酬。
老百姓的想法非常的淳朴,只要能够有饭吃、有衣穿,能够过上稳定的生活就可以了,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他们的愿望一直都是无法实现的,自从郑家军进入到北直隶,皇上登基之后。情况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地方上稳定,官府关心百姓疾苦,军队保护百姓的安全,这样的日子,是老百姓梦寐以求的。
读书人和士大夫的变化也非常明显。皇上登基之后,他们感受到明显的变化,尽管说他们的利益遭受到明显的损害,譬如说官绅一体纳粮,譬如说明确限制租赁土地的租子等等,不过经历了十余年提心吊胆的生活,能够彻底稳定下来,绝大部分的士大夫和读书人也是无话可说的,大明各地逐渐稳定下来。老百姓的生活也安定了,这也让士大夫和读书人感受到了皇上的能力。
商贾是更不用说的,大明朝廷彻底放开了商贸交易,几乎没有了任何的限制,且商贾能够赚钱,最为主要的还是老百姓能够有能力购买货物,随着地方上的稳定,老百姓逐渐能够购买一些货物了。这也让商贾能够真正赚钱,当然。商贾主要还是面对官府的,毕竟消费的主体依旧是官府和军队。
正是因为大明各地的稳定,让皇上的威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
一些士大夫和读书人,认为朝廷需要彻底剿灭后金鞑子,收复沈阳等地,创建大明王朝最大的辉煌。包括朝中的部分官吏也是这样的认识。
紫禁城,乾清宫。
内阁首辅徐望华正在禀报朝中的诸多事宜。
御案上面放着调查署送来的情报,主要还是有关沈阳方面的情报。
自缢身亡的洪承畴,临死之前的书信,的确起到了作用。调查署秘密派遣到沈阳的人,联系到了洪承畴举荐的人员,这些人员全部都是汉人,一部分还在大清国的朝廷之中为官,他们不遗余力的为大明朝廷提供情报,沈阳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们悉数都是仔细禀报的,这就让调查署能够时时刻刻都收集到有用的情报。
大清国的郡王阿达礼、贝勒硕托遭遇惩戒的事情,郑勋睿已经从调查署获取到了情报,此事内阁也知晓了,内阁部分人认为大清国已经陷入到不稳定的态势之中,此时大明朝廷不仅仅是要封锁辽东,禁止与后金的互市,同时要派遣驻扎在辽东的将士,朝着辽河开进,让皇太极和八旗军时刻都处于焦虑之中。
京城的民意也是如此,士大夫、读书人和老百姓,都希望朝廷能够出兵,最好是能够一鼓作气拿下沈阳,彻底剿灭八旗军。
今日的商议,主要就是讨论此事。
徐望华禀报完毕之后,郑勋睿缓缓开口。
“因为议和的事宜,大清国的满人权贵不满意了,不过他们的怒气不可能朝着皇太极发泄,也无法直接对准礼亲王代善,故而就只能够对准汉人了,朕历来看不起满人的这些做法,此事也给诸位一个提醒,我大汉民族只有怀柔天下、兼济天下,才能够真正的统领天下,若是唯我独尊,同样会引发诸多的麻烦。”
“话题说远了,今日主要是商议如何对付大清国的事宜。”
郑勋睿一口一个大清国,这要是放在以往,内阁肯定是不同意的,不过现如今众人都无所谓了,自身强大之后,心胸也能够开阔很多了。
“民意不可违,北直隶的老百姓深受后金鞑子的肆掠,恨透了他们,朝廷大军在辽东获得了胜利,老百姓比朝中的文武大臣还要高兴,他们希望朝廷大军趁胜追击,彻底剿灭八旗军,灭掉大清国,老百姓有这样的想法和意愿,这是好事情。”
“不过诸位身处的高度不一样了,若是也有着百姓那样的想法,朕就要批评了,对付大清国的办法和策略,朝廷早就确定下来了,不会动摇。”
“有人认为,朝廷大军此刻应该朝着辽河前进,压迫八旗军,让皇太极坐卧不安。”
“表面上看起来,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