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812章

明末传奇-第812章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在阿巴泰的面前,还是不敢嚣张的。

听到谭泰如此说。阿巴泰没有再次追究锦州城池失守的事宜。

桌上摆着辽东的地图,这是洪承畴专门要求准备的。

“也好,本帅暂时不追究其他的事情,你就说说锦州之战的情况。”

谭泰马上开始禀报,一直到他离开塔山城堡的时候。从锦州方向来到塔山的八旗军军士才一万余人,也就是说,驻守锦州城池的四万人,有接近三万人不知所踪,当然驻扎在锦州城外靠近广宁方向的两千军士,尚不知道情况如何,按说这两千人应该是没有出现危险。

谭泰从锦州城池撤离的时候,情况紧急,根本来不及联系这两千人,就在他离开塔山的时候,已经派遣专人试着去联系这两千人了。

谭泰诉说的过程之中,阿巴泰等人的脸色再次变化了,他们万万想不到,郑家军仅仅用了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就攻入到锦州城内,仅仅一天的战斗下来,谭泰就被迫撤离了锦州城池,而且在撤离的过程之中,还遭遇到火炮的袭击。

郑家军用于进攻锦州城池的军士,至少有五万人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肯定是郑勋睿精心做出的安排,不是心血来潮之举。

锦州之战损失的八旗军接近三万人,这是阿巴泰难以接受的数字。

驻扎在辽东的八旗军一共十五万人,一次的战斗损失就接近五分之一了,若是按照这样的情形持续下去,十五万人能够坚持多长的时间。

更加让阿巴泰难以接受的是,锦州城池的失守,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在这之前,已经有高台堡和松山等地的军士禀报,发现了郑家军的踪迹,可是那个时候,阿巴泰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山海关,对于各地禀报的情况没有引发注意。

这是一个巨大的失误,可以说是一个致命的失误,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

阿巴泰的脸色已经变成猪肝色。

谭泰禀报完毕之后,厢房里面异常的安静,没有谁开口说话,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自找无趣。

阿巴泰看了看洪承畴,几乎没有怎么思索,就冷冷的开口了。

“洪大人,你是皇上派遣来的参谋,说说你对郑家军进攻锦州城池的看法。”

洪承畴已经感觉到身体发冷,其实在谭泰禀报情况的时候,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已经从脑海之中冒出来,那种刻骨铭心的后悔充斥整个的心头。

阿巴泰的话语,让洪承畴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

他看着桌上的地图,艰难的开口了,声音略微有些嘶哑。

“郑家军占领锦州城池的举措,显然是想着彻底封堵从锦州一直到山海关的所有地方。。。”

洪承畴的这句话,已经说明了一切。

阿巴泰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其实他也想到了这一点,郑家军舍近求远,突然发动了对锦州大规模的进攻,绝非是无聊之举,人家是想着关掉关宁锦防线的大门,人家的目标是驻扎在前屯至锦州之间的十五万八旗军。

郑勋睿的胃口太大了,不仅仅想着收复辽东,而且还要剿灭他阿巴泰麾下的十五万八旗军,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郑勋睿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阿巴泰已经在锦州损失了接近三万人,锦州城池已经被郑家军牢牢的占据。

洪承畴说完之后,眼睛发红的阿巴泰再次开口。

“洪大人,那你认为本帅该如何应对锦州城池失守的事情。”

厢房里面再次变得安静了,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要知道阿巴泰得到的消息,前屯已经失守,而且高台堡驻扎的军士也要全部撤往宁远城,那么大明皇上郑勋睿率领的郑家军,可以长驱直入攻打宁远城池,而解除锦州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派遣大军打败郑家军,将锦州城池夺回来,那样大军才有可能在无法抵御郑家军进攻的情况之下,安然的撤离。

洪承畴的表情也变得艰难了,这一切他都想到了。

八旗军所能够依据的优势,就是城池,若是和郑家军在野外展开厮杀,其犀利的火炮是八旗军难以抵御的,如此情况之下,八旗军若是失去了宁远城池,又不能够攻克锦州,那就是面临灭顶之灾了。

郑勋睿太厉害了,能够做出如此的安排部署,而且让辽东的主帅阿巴泰根本没有预料到,甚至是沈阳的皇太极也没有能够考虑到这一点。

洪承畴不敢随便提出来建议,此时稍有不慎,提出来不好的建议,跟随而来的就是灾难。

“大帅,情况突然,奴才尚未仔细思索。。。”

洪承畴尚未说完,阿巴泰就开始怒吼了。

“洪承畴,那是皇上派来的参谋,如此重大的事情,你没有考虑好,本帅要你参谋有什么用,皇上想到你是汉人,对汉人的习性是了解的,才会让你到辽东来参谋,否则皇上留着你干什么,你和郑勋睿曾经并肩战斗,不会在这个时候想着投降吧。。。”

阿巴泰的火气没有地方发泄,唯有对准洪承畴了。

投降后金的洪承畴,此刻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忍受,他这种投降后金的汉人,在大清国没有任何的地位,无非是苟延残喘罢了。

洪承畴的脸色变得苍白,身体也微微摇晃,紧咬着的嘴唇变渗透出来血渍。

这个时候索尼开口了。

“大帅,事已至此,末将认为还是仔细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如何化解眼前的危机是最为重要的,末将认为此事要迅速禀报皇上,在皇上的旨意到来之前,做好一切应对的准备。”

索尼是正黄旗的二等甲喇章京,但其有一个更加特殊的身份,那就是皇太极身边的亲卫,也正是这样原因,阿巴泰对索尼还是比较客气的。

在厢房里面的众人之中,唯一能够开口劝阻阿巴泰冷静的也只有索尼了,谭泰刚刚遭遇了失败,没有资格开口说话,其余的汉八旗旗主,更是不好开口,若是阿巴泰开口责骂他们,他们也只能够承受。

索尼的话语,让阿巴泰稍微冷静了一些。

他看了看屋子里的众人,再次开口了。

“索尼和谭泰留下,其余人全部离开。”

第九百一十三章皇太极的愤怒

沈阳,皇宫,大政殿。

锦州之战结束两天时间,皇太极就得到了详细的奏报,此时阿巴泰的奏折尚未抵达沈阳,不过济尔哈朗和范文程等人已经做出了准确的分析。

皇太极脸色很不好,他万万没有想到,郑勋睿的胃口如此之大,竟然想着全歼他部署在山海关至锦州的十五万大军,这是何等令人恐惧的安排。

得到奏报之后,皇太极几乎没有犹豫,迅速给睿亲王多尔衮下达命令,迅速率领进入草原作战的十万八旗军将士,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沈阳。

皇太极的内心有着一种雪崩的感觉,要是驻守辽东的十五万大军真的被郑家军彻底剿灭,那么对于大清国就是难以承受的打击,二十四旗并举的八旗军,军士总数目为三十五万人左右,除开驻扎在辽东的十五万人,还有进入草原作战的十万人,驻扎在辽南的五万人,以及驻扎在沈阳和辽阳等地的五万人。

山海关之战后,皇太极迅速调整了八旗军部署的情况,改变了原来分散驻扎的形式,以集中驻扎为主,分散驻扎为辅,辽东、辽南和草原是重兵驻扎的地方,也是大清国的命脉所在,三个地方都是不能够有丝毫疏忽的。

相比较来说,沈阳的情况缓和一些,虽说这里是大清国的京城,可只要辽南、辽东和草原的情况稳定,沈阳就稳如磐石。

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三大支柱之一的辽东,出现了巨大的危险。

皇太极首先进行了自我检讨,那就是他没有预料到郑勋睿做出的如此大气的安排,这样的作战部署,一般人是想不出来的。也是绝不敢轻易决定的,可是郑勋睿不是一般人,创建郑家军,成为大明王朝的皇上,这些事情岂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

皇太极清楚,在这件事情上面。范文程以及阿巴泰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范文程一直都负责收集大明朝廷的情报,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那就是得到郑家军的火炮,可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得到的有关大明朝廷的情报很少,获取火炮更是没有踪影的事情,此次分析郑勋睿御驾亲征的事宜,范文程在掌握情报的情况之下,没有能够做出分析。导致锦州城池在一天时间之内失陷。

至于说阿巴泰,更是罪责难逃,毕竟阿巴泰是辽东八旗军的主帅,应该是时时刻刻关注辽东的局势,想不到战斗厮杀才刚刚开始,阿巴泰就出现如此重大的失误,这不禁让皇太极想起他和济尔哈朗之间的商议,当时的皇太极。就感觉到阿巴泰难以抵御郑勋睿的御驾亲征。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了,埋怨和追究责任没有任何的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如何稳住辽东的局面,最坏的结果也是要求阿巴泰率领大军撤离辽东。

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武英郡王阿济格、颖郡王阿达礼等满人权贵之中的精英,以及范文程等人,悉数来到了大政殿。

大政殿的气氛很是不好,进来的众人都是低着头的,甚至相互之间都没有看一眼。范文程更是站在角落里面,独自低着头。

皇太极终于进入到大政殿。

皇太极已经收到了阿巴泰的奏折,这是一份十万火急的奏折,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沈阳的,看了这份奏折之后。皇太极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怒火,故而进入到大政殿的时候,他脸上的神情很不好看。

“文程,这是阿巴泰写来的奏折,你给大家念一念。”

范文程小步走上前,从亲卫的手中接过了奏折,开始念起来。

“文臣,声音大一些,诸位都仔细听听,看看阿巴泰在奏折里面究竟说了一些什么。”

范文程提高了声音,大声念着阿巴泰的奏折,不过在念奏折的过程之中,他的身体开始微微的颤抖,额头上面也冒出了大量的汗珠子。

小半个时辰之后,范文程念完了阿巴泰的奏折。

大政殿里面鸦雀无声,没有谁开口说话。

郑勋睿御驾亲征、郑家军突然进攻锦州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