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8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皇上制定出来的作战部署,郑家军十五万大军将从山海关发动进攻,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就是收复关宁锦防线,彻底剿灭驻扎在关宁锦防线之内的八旗军。”
郑锦宏的手中举着竹鞭,首先指向了距离山海关最近的前屯。
“大军务必在两个月的时间之内,完全收复关宁锦防线,收复山海关至大凌河城四百里范围之内所有的城池城堡和土地,而大军出征的第一个城池,就是前屯。”
“根据调查署提供的情报,前屯驻扎了五千八旗军,且以汗八旗为主,郑家军要攻克前屯,问题应该不大,按照预计,大军两日之内拿下前屯,当在预料之中。”
“郑家军第一个硬骨头是宁远,据可靠的情报,大清的饶余郡王阿巴泰就驻扎在宁远城,其官署为原蓟辽总督府,宁愿城池内驻扎的八旗军总人数为六万人,这里也是阿巴泰重点防御的地方,郑家军一旦拿下了宁远城池,就等于基本收复了关宁锦防线。。。”
郑锦宏介绍情况的时候,众人听的非常认真,尽管说作战部署的基本情况,身在乾清宫的众人都是知晓的,不过如此重大的作战部署,没有任何人敢于小觑。
郑勋睿却陷入到沉思之中,好像没有听郑锦宏说到的诸多情况。
按照整体的作战部署,郑家军从山海关出发之后,采取的是步步为营的作战方案,也就是从山海关朝着北方推进,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收复,一寸土地一寸土地的收复,这是一场面对面的厮杀和碰撞,展现的就是双方的实力。
如此作战的部署,利弊是很明确的,有利的地方就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步步消耗八旗军的实力,同时能够最大程度振奋大军的信心,鼓舞大明百姓的志气,从根子上消除恐金症的影响。
不利之处就是作战的进展肯定是缓慢的,攻克每一个城池和城堡都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消耗也是巨大的。
还有一个有利的地方,那就是皇太极派遣了部分的八旗军进入草原征伐,兵力有些分散,郑家军从山海关展开进攻,皇太极肯定需要从草原撤兵,集中大军到辽东,与郑家军展开决战,撤兵行军需要时间,郑家军能够抓住这个时间差,等到八旗军的援军抵达辽东之后,郑家军可能已经取得了诸多的胜利,收复了不少的地方。
当初商议这个方案的时候,熊文灿提出郑家军与八旗军很有可能在辽东的锦州等地展开决战厮杀,不过这个预测被皇上否定了。
郑勋睿认为,皇太极绝不会要求八旗军与郑家军在锦州等地决战,因为大清的重点没有在关宁锦防线之内,他们的重点是辽河以东的沈阳和辽阳等地,阻止郑家军渡过辽河,才是八旗军真正需要重点防御的地方。
所以按照郑勋睿的预计,收复关宁锦防线的战斗会很激烈,但不是决战,说不定作战的过程之中,阿巴泰会根据实际情况,率领大部分的八旗军撤离,回到辽河固守。
总之,郑勋睿的分析,认为郑家军收复关宁锦防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大清国和皇太极不会在关宁锦投入重兵,更不会倾尽全力驰援关宁锦防线。
也正是因为郑勋睿的这个分析,让郑家军在第一阶段作战的时候,不会投入全部十五万的兵力,重点参与作战的是五万前军。
至于说十万中军,主要的任务是稳定辽东各地的局面。
郑锦宏说完之后,乾清宫里面陷入到沉默之中,众人都发现,皇上陷入到沉思之中。
每当皇上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就说明有新的思路出现,也就是说皇上在思考,准备要调整作战部署,或者是提出来其他的建议和意见。
这么多年过去了,郑家军所有的将士,对于皇上是有着一种天然的崇敬,每一次的作战,指挥作战的皇上陷入到沉思之中的时候,就是对手要遭殃的时候。
足足一刻钟的时间过去了。
郑勋睿抬起头,看着地图,脸色变得严峻了。
“刚刚郑锦宏已经详细介绍了大军出征的线路,以及作战时间方面的安排,诸位还有什么其他的意见吗。”
依旧是沉默,已经决定下来的作战部署,谁也不会轻易想到改变的,除非是皇上直接提出来改变作战的部署。
郑勋睿从郑锦宏的手中拿过了竹鞭,直接指向了锦州和大凌河城。
第九百零五章折断扁担战术
竹鞭指向锦州的时候,大殿里面更加的沉默,根据调查署获取的情报,锦州驻扎有四万的八旗军,而且大都是满八旗和蒙八旗。
阿巴泰率领的十五万八旗军,驻扎在锦州和宁远两座城池的有十万人,其余五万人分散驻扎在其他的城池和城堡之中,譬如说距离山海关最近的前屯驻扎有五千八旗军军士。
阿巴泰其实很聪明,将大部分的军队都安插在宁远和锦州一带,而且愈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愈是距离山海关很远,愈是靠近山海关的地方,基本都安排汗八旗的军士驻守,这样的安排用意非常的明显,那就是郑家军若是在关宁锦防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八旗军绝大部分军士都可以从容的撤离,其主力满八旗和蒙八旗更是能够丝毫无损的撤离。
郑勋睿最为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在他看来,任何的作战,占领城池是次要的,重点还是最大限度的剿灭对手的实力,试想郑家军刚刚从山海关发动进攻,阿巴泰就率领近十五万的八旗军匆忙撤离,那么郑家军占领辽东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威胁还是存在的,而且阿巴泰撤离之后,联合沈阳等地的八旗军,其力量会更加的强大。
“郑家军此番出征的目的是彻底剿灭八旗军,剿灭大清国,收复城池为其次,一旦大军彻底剿灭大清国,那么所有的土地城池自然就收复了。”
“刚刚郑锦宏介绍了整体作战的部署,朕看这个部署必须作出来重大的调整。”
“郑家军十五万大军依旧分为前军和中军,前军五万人,中军十万人,但作战任务完全改变,前军五万人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锦州。且占领锦州,阻断阿巴泰及其麾下八旗军撤离的路线,中军十万人全力投入到战斗之中。。。”
所有人的脸色都微微变化了。
“这就是所谓的关门打狗,朕不能够放走阿巴泰,驻扎在关宁锦防线的十五万八旗军,也不要想着撤离。朕要彻底剿灭他们。”
“朕将这次的战斗称之为折断扁担的战斗,锦州就是这根扁担的中点,锦州一头连着辽东以及辽河以东的沈阳等地,一头连着宁远甚至是前屯等地,前军占领了锦州,且死死的守在这里,就等于是折断了扁担,将阿巴泰及其麾下的十五万八旗军死死的困住了。”
“熊爱卿曾经分析过,出兵草原的八旗军。很有可能驰援关宁锦防线,朕曾经认为不大可能,可现在就有可能了,朕一旦围住了皇太极十五万的八旗军,那么皇太极就要想着拼命了,他肯定想着救出这十五万的大军,所以前军五万人的任务特别重,一方面需要拼死拿下锦州。剿灭驻守锦州的四万八旗军,一方面要如同钉子一样。牢牢的扎根锦州,不管是面对广宁和义州方向的进攻,还是应对宁远方面的进攻,都要坚持住,只要前军能够在锦州坚持,那么中军和前军会师的时候。就是阿巴泰和其麾下十五万八旗军覆灭的时刻。”
说到这里,郑勋睿看向了郑锦宏和杨贺。
前军的主帅为郑锦宏,副帅为杨贺。
“郑锦宏,杨贺,你们是前军的主帅和副帅。能不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
郑锦宏和杨贺两人走上前来,单膝跪地,双手抱拳。
“禀皇上,末将誓死守住锦州。。。”
“很好,你们明日出发,一路上不要恋战,直插锦州,争取在半个月的时间之内,拿下锦州,且牢牢的驻扎在锦州,你们记住,锦州城内的八旗军大规模朝着宁远撤离的时候,你们无需追杀和理睬,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扎根锦州,阻断广宁和义州方向八旗军的驰援,阻止阿巴泰及其麾下八旗军撤离关宁锦防线,阻止阿巴泰麾下的大军前往广宁。”
这个关门打狗的战术布置,非常的大胆和霸气,所有人都明白,一旦这个战略部署实现,八旗军将要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对于郑家军第二阶段作战来说,就要容易很多了。
熊文灿对原来的作战部署是非常熟悉的,他忍不住开口了。
“皇上,臣有一些担心。”
“有什么担心直接说出来。”
“臣遵旨,臣担心,前军若是直插锦州,且占领锦州之后,阿巴泰率领大军悉数朝着锦州的方向撤离,十余万的八旗军,前军是否能够抵御住,中军沿路推进的时候,需要攻克诸多的城池城堡,是不是能够及时的驰援前军,以达到彻底剿灭八旗军的目的。”
郑勋睿微微点头,熊文灿提出来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毕竟阿巴泰也是身经百战,不会在宁远等死的。
“熊爱卿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朕可不能够左右阿巴泰的做法,无法让他率领麾下的八旗军牢牢守候在关宁锦防线之内,不过熊爱卿不要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八旗军如今的兵力是分散的,一部分的八旗军驻扎在辽南,一部分的八旗军进入到了草原作战,还有一部分的八旗军驻扎在关宁锦防线,而最为空虚的就是沈阳和辽阳等地了,如此的情况之下,阿巴泰若是贸然撤离宁远和锦州等地,我郑家军全力追击,沈阳岂不是危险了。”
熊文灿连连点头。
“皇上高瞻远瞩,臣不能及,八旗军此时兵力分散,沈阳空虚,阿巴泰根本不敢轻易撤离宁远和锦州等地,必须要死守,若是阿巴泰轻易就撤离了,那么沈阳就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阿巴泰无法承担这样的责任。”
熊文灿说完之后,郑勋睿再次开口了。
“皇太极也是一代枭雄,其能力很强,一旦前军占领了锦州,皇太极很快就能够知道郑家军的作战部署,也会很快做出相应的部署,故而郑家军的前军和中军,作战必须迅速,不能够拖拉,前屯、高台堡甚至是塔山等地,不是郑家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