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8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个时候御驾亲征,问题的确是存在,毕竟登基才一年多的时间,朝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留在京城是最佳的选择。
不过郑勋睿决定的事情,肯定是要执行的。
郑勋睿也不会特别的固执,一旦郑家军拿下了沈阳之后,他就会回到京城来,后面继续征伐的事情,他是不会参加了,这样算起来,时间不会太长,最多也就是半年左右的时间,若是这个过程之中出现了变故,譬如说郑家军攻打某个城池遇见了麻烦,或者因为其他的原因被迫暂缓进攻,郑勋睿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不是回到京城。
但御驾亲征是必须的,不能够动摇的。
犀利的辩论在乾清宫持续了足足两整天的时间。
以徐望华为代表的内阁最终退缩,他们已经看出来,皇上的决心已经坚如铁,不可能动摇了,这个时候继续反对没有太多的作用。
于是内阁提出来了另外一个问题,京城必须要有人坐镇,不管是内阁首辅徐望华,还是内阁次辅周延儒,都是不合适的。
这个提醒,让郑勋睿想到了儿子郑瀚宇。
郑瀚宇已经十三岁了,郑勋睿亲自的教育,以及郑瀚宇身边名师的指点,让小小年纪的郑瀚宇,表现出来不一般的沉稳,说来也怪,郑勋睿诸多的子女之中,唯有郑瀚宇是儿子,其他的都是女儿,这也预示着没有谁与郑瀚宇争夺未来的皇位。
几乎没有什么犹豫,郑勋睿下了圣旨,册封郑瀚宇为皇太子。
问题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解决,郑勋睿离开京城的时候,由郑瀚宇主持京城以及朝中的事宜,当然也就是暂时主持,郑瀚宇的年纪还小,不可能做出什么决断,重大的事情还是需要禀报皇上的,毕竟皇上在辽东征伐,距离京城也不是太远,快马禀报不需要多长的时间。
郑勋睿被册封为皇太子,仪式不是特别的复杂。
皇后娘娘文曼珊是最为高兴的,这么多年过去了,郑瀚宇终于成为了皇太子,将来荣登大宝的。
尽管说郑勋睿的意思,郑瀚宇册封皇太子的仪式不要过于的复杂,可礼部尚书杨廷枢还是按照规矩执行,郑瀚宇专程到祭天台拜祭了天地。
册封仪式结束之后,郑勋睿专门和郑瀚宇交谈了足足两个时辰的时间,这一次的交谈,让郑勋睿改变了很多的看法,在他的眼里,郑瀚宇不过是一个小孩子,可这一次的交谈,他发现郑瀚宇很是成熟,不知道这是郑瀚宇的悲哀还是高兴。
郑勋睿暗自下定了决心,下一次回到京城的时候,要求郑瀚宇到下面去走走看看,不要什么迎接的仪式,就是到老百姓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疾苦,这样才能够让郑瀚宇认识到农民的苦楚,将来登基之后,才会真正的关心百姓。
郑瀚宇被册封为皇太子,郑勋睿御驾亲征的事情也确定下来了。
此番出征,郑家军出动十五万大军,占据整个军队的四分之三了。
兵部尚书熊文灿提出了异议,倒不是说征伐的大军人数太多,而是说留守的郑家军将士人数太少了,不过五万人,郑家军急需扩充大军人数。
熊文灿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内阁的支持,也得到了郑勋睿的支持。
郑勋睿本不想扩充郑家军的规模,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精,可是大明的疆域实在是太大了,区区二十万的军队,根本难以满足需要,而且将来大明的疆域会更大,包括草原和辽东所有的地方,如此大的疆域,依靠二十万的大军,是无法维持稳定的。
所以在出征之前,郑勋睿同意郑家军再次扩军二十万人。
如此郑家军的总数达到了四十万人,能够满足镇守大明疆域的需求了,只是扩充二十万的大军,意味着开销也要成倍的增加,维持军队可是需要大量钱财的,好在大明朝廷掌控了海上贸易的权力,可以收取大量的赋税,维持郑家军的开销是有保证的。
郑锦宏、洪欣涛、杨贺、刘泽清、苏蛮子、王小二、苏从金、马祥麟、吴三桂等郑家军的将领,悉数跟随郑勋睿出征后金。
招募郑家军将士的事宜,由都督府和兵部共同负责,以都督府为主,具体负责这件事情的是郑家军副总兵、第六军区的总兵郑凯涛,而军士的招募,则是以北方和草原为主。
此番跟随郑勋睿出征的,还有近一万的欧洲雇佣兵,这些雇佣兵已经成为郑家军之中的一员,接受了郑家军魔鬼般的训练,让郑锦宏等人吃惊的是,这些雇佣军居然能够很快的适应魔鬼般的训练,而且几乎都是合格的。
郑勋睿倒是没有奇怪,他知道这些雇佣兵的身份,本来就是靠着征伐厮杀这件事情吃饭的,本事肯定是有的,只是雇佣兵普遍都有些怕死,很爱惜自身的生命。
大军尚未出征的时候,招募郑家军军士的事宜就全面铺开了,倒不是负责此事的郑凯涛着急,而是申请进入郑家军的人太多了,皇上的圣旨已经给郑家军正名,且进入到郑家军之中,作战勇猛有学识的军士,能够很快得到提拔,甚至进入到朝廷之中为官,这让很多有着不俗抱负、科举考试屡次失利的年轻人,愿意进入到郑家军之中。
不少的商贾将子弟主动送去应征,商贾的嗅觉是非常敏锐的,他们已经感觉到了,将来郑家军在大明朝廷之中的地位绝不一般,看看都督府大都督、郑家军总兵郑锦宏,都是内阁大臣了,这在以前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
第九百零四章关宁锦防线
辽东的关宁锦防线,实际上是指从大凌河城到山海关的这道防线,总长度为四百里地,其中涵盖了大凌河城、锦州、松山、杏山、大兴堡、塔山、宁远、高台堡、前屯和山海关等大大小小的城池和城堡,关宁锦防线真正形成的时期,是天启年间,由当时的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创建,而创建关宁锦防线的目的,就是要抵御后金鞑子。
萨尔浒之战失败之后,大明朝廷面对后金已经从进攻转向了防御,主持辽东事宜的孙承宗,看清楚了这一点,故而采取了防御的措施,构筑城堡,加固城池,且孙传庭被迫离开辽东的时候,就已经建议构筑大凌河城了,可惜的是,当时的后金皇太极发现了大凌河城构筑之后,会对后金造成巨大的威胁,所以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尚在修建之中的大凌河城,再次取得大凌河城战斗的胜利。
由此之后,关宁锦防线就被众人理解为锦州到山海关的这一段防线。
关宁锦防线的功劳是不容抹杀的,尽管八旗军骁勇,时常入关劫掠,朝廷大军根本不是八旗军的对手,可是碍于关宁锦防线的坚固,关内肆掠的后金鞑子,不敢长时间的停留,最终还是要回到辽东去的。
可以说关宁锦防线有效的保护了大明京城,若是没有关宁锦防线,大明早就轰然倒下。
这期间也出现了诸多的变故,那就是郑家军的崛起,让后金的皇太极和八旗军都产生了忌讳,甚至产生了恐惧,因为八旗军与郑家军每一次的战斗厮杀,都是以失败告终。
现如今。关宁锦防线已经不存在了,八旗军占领了辽东所有地方,唯有山海关依旧在大明朝廷的手中。
仅仅凭着山海关,大明京城的安全是难以得到充分保证的。
尽管郑家军异常的骁勇,可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眼睁睁看着八旗军占领了整个的辽东。郑勋睿是不可能忍受的,登基一年多时间了,因为要稳定北方,稳定整个的大明王朝,郑勋睿暂时没有精力去征伐后金,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兵强马壮的郑家军,必须要出击了,这次出击的目的。就是彻底剿灭大清国。
郑家军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就是要收复关宁锦防线。
郑勋睿仔细分析了关宁锦防线。
从地理位置来说,宁远和锦州两座城池是最为重要的,占据了这两座城池,就能够兼顾辽东其他的城池和城堡,而且两座城池可以相互呼应,让入侵的对手顾此失彼。
关宁锦防线没有多少险峻的地方可供驻守,唯有城池相对来说坚固一些。
也就是说。郑家军从山海关开始发动进攻,收复前屯和高台堡等地方不是特别的困难。但是收复宁远就有可能遇见重大困难。
蓟辽督师府就设立在宁远城,当年的蓟辽总督袁崇焕,就是驻扎在宁远的。
一旦拿下了宁远,那么距离不远的杏山、塔山、松山以及大兴堡等地,将失去依靠,难以驻守。最终剩下的孤城锦州,同样是难以守住的。
大军出发之前,郑勋睿召集即将跟随他出征的郑家军诸多的总兵、副总兵和参将等等,最后一次商议作战部署的事宜,参加这次商议的。还有内阁首辅徐望华,内阁次辅周延儒和内阁大臣、兵部尚书熊文灿。。
七月流火,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
乾清宫放置了冰块,这是领视为内大臣梁兴力专门准备的。
不过这些冰块很快撤下去了,因为皇上进入乾清宫,看见了这些冰块之后发话了,大军马上就要开始征伐,此去征伐面临太多的困难,上下必须同甘共苦,且一会郑家军诸多的将领就要前来商议作战部署的事宜,如此关键的时刻,乾清宫里面防止冰块降温,成何体统,赶快将这些冰块撤下去。
不过郑勋睿还是不机械,他要求梁兴力将这些冰块悉数送到后宫去,让诸位娘娘和公主使用,毕竟气温太高了,能够利用冰块降下温度,人也舒服一些。
郑锦宏带着众人进入到乾清宫。
所有人给皇上行军礼。
一张辽东硕大的地图已经挂在了大殿中间,上面用箭头标注了八旗军驻扎的情况,以及郑家军进攻的路线等等。
郑勋睿走到了地图的前方,对着地图,显得神定气闲。
徐望华等人的额头上都冒出了汗滴,这天气的确是热,不过看看皇上也是一样的穿戴整齐,众人也就不好擦汗了。
“郑锦宏,给众人介绍一下初期的作战部署。”
郑锦宏点点头,走到了地图的前面。
“按照皇上制定出来的作战部署,郑家军十五万大军将从山海关发动进攻,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就是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