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7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是无权干涉,分支机构的官员,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必须要调整。
郑勋睿不可能清楚了解每一个四品以上官员的实际情况,这就是依赖吏部与都察院了,责任追究制度也就在这种情况之下确立下来,若是吏部推荐的官员,出现了重大的问题,或者说推荐的时候,就存在贪腐以及鱼肉百姓之行为,那么郑勋睿就要倒追责任,谁举荐或者考核的,谁就要直接负责任。
都察院的责任同样重大,他们负责直接对官员的督察,官员出现贪腐和鱼肉百姓的行为,都察院必须要查处,必须要不折不扣的处理,而都察院处理之后,问题大的还要移送大理寺或者刑部继续处理。
郑勋睿决定贯彻落实的很多政策,特别是对官吏的管理办法,看起来与朱元璋的差不多,不过这里面的区别还是巨大的,所谓人至清则无察,水至清则无鱼,郑勋睿明白很多的潜规则,更是明白这里面巨大的利益所在,特别是随着商贸的发展,想要官员过穷日子做事情,这是办不到的事情,若是官员连家人都不能够养活了,人家读书为什么。
所以郑勋睿在决定推行这些政策的同时,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幅度的增加官员的俸禄,同时将许多应该由官府开销的事情明确下来,特别是府州县的衙门,不少的开销直接由府库拿出来银子,不需要知县个人掏腰包。
很多的事情需要马上开始推行,而能否推行这些政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内阁。
认真思索之后,郑勋睿给内阁定下的名额是七人,单数有利于在重大的事情上面表决,内阁同样设立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内阁首辅的权力很大,直接对皇上负责,权力大的同时意味着责任重大,凡是经过内阁商议之后的事情,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内阁首辅直接承担责任,直接接受处罚。
内阁次辅原则上协助内阁首辅做出决策,但也有一定的独立性,在重大事情上面,只要有合适的理由和原因,可以反对内阁首辅做出的决定。
内阁大臣在内阁首辅的领导之下做事情,负责各自分管一块的事宜。
都察院直接监督内阁所有人员,包括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
都察院左都御史进入内阁,为内阁大臣。
内阁与都察院各自不相关,直接对皇上负责,此外大理寺也直接对皇上负责。
内阁由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工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郑家军总兵七人组成。
最为重要的吏部尚书不进入内阁,其直接对皇上负责。
内阁首辅与内阁次辅由皇上直接指定,但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大理寺丞不得出任内阁首辅与内阁次辅。
在任命内阁首辅与内阁次辅的事情上面,郑勋睿没有做出太多的限制,这方面他还是有私心的,不愿意自己困住自己。
票拟制度依旧保存,玉玺改由锦衣卫保管,设立领侍卫内大臣一职,统管皇城的一切事宜,其品阶为正二品,与此同时,宫内太监不得干预任何的政事,取消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圣旨的起草由领侍卫内大臣来完成,交由皇上审核之后下旨。
地方巡抚的权力增大,可直接决定地方上五品以及五品以下官员之任命,报备吏部即可,但地方巡抚必须服从吏部调整部分官员的任命,特殊情况之下,吏部可以决定地方五品及五品以下官员之任命,这就是所谓的空降。
不管是吏部还是巡抚,其任命之官员,必须要经过都察院之同意。
这就是郑勋睿决定做出的整体调整,当然还有不少细节方面的。
第八百八十七章小问题大奥妙
登基之后,郑勋睿一点都不轻松,有很多需要他做出决定的大事情,可让他恼火的是,在他看来的小问题,却让周延儒、徐望华和郑锦宏等人如临大敌,这就是朱慈烺等人的事情,要说郑勋睿登基,接受的是先皇的遗诏,这从理论上面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且先皇已经将公主朱徽娖许配给了皇上,就等候黄道吉日举行大婚的仪式,皇贵妃的位置已经空出来,明显是留给朱徽娖的。
促成这个局面的是高起潜,郑勋睿心知肚明,没有戳破,他想到的是做事情,让国家强大起来,对于是不是需要改朝换代,是不是重视朱慈烺等人的事情,倒是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再说他这个皇上,有着强大的实力和自信,做事情是能够彻底放开手脚的。
可惜这些所有的安排,都不能让周延儒等人放心,毕竟众人的看法与郑勋睿完全不一样,他们认为朱慈烺是巨大的威胁,而且这个巨大的威胁还留在京城,拥有自由,这就更加的不可思议。周延儒等人甚至认为,这是不是皇上留给他们的任务,接下来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朱慈烺等人彻底的消失,历史上又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出现。
要知道天下的读书人,对朱慈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朱慈烺的存在,不仅仅会对皇上造成巨大的威胁,甚至能够对皇上的家人造成潜在的威胁。
周延儒等人多次在郑勋睿的面前提到朱慈烺的事情。
刚开始郑勋睿没有特别的在意,也没有决定听从周延儒等人的建议,可是周延儒甚至是杨廷枢等人连续几次提出来朱慈烺的问题之后,郑勋睿开始重视这个事情了。
郑勋睿可不蠢,他所倚重的周延儒、杨廷枢甚至是郑锦宏都提出来朱慈烺的问题,若是他还不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那也就白活了。
其实周延儒等人不仅仅是担心他这个皇帝的宝座时常处于危险之中,更加深层的忧虑也是为着自身的安全担忧,要知道先皇被迫自缢身亡,朱慈烺等人的内心不可能没有想法,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有朝一日朱慈烺掌握了权力。对于支持郑勋睿的诸多大臣会怎么样,对这些大臣的家人会怎么样,那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这些愿意跟随他拼搏的大臣,每日里都要想着身边有着巨大的威胁,而且这个威胁还得到了皇上的支持,该是什么样的滋味。
郑勋睿终于发现了自身重大的失误,也感受到了高起潜的“良苦”用心。
穿越之人,之前所向披靡,在所有重大事情上面都能够拿得起放得下。都能够稳妥的处理,偏偏在这件事情上面,没有经过缜密的思考。
高起潜与王承恩之间的关系是很不错的,王承恩已经跟随朱由检去了,不过在这之前,高起潜是不是与王承恩之间有过商议,如此重大的事情,高起潜一个人就能够做出决定吗。或者说朱由检是不是知道这件事情。
政治是残酷的,很多的事情不敢去深入的联想。
登基之后。郑勋睿终于陷入到一个巨大的矛盾之中。
为什么历史上的朱三太子出现之后,康熙震怒,在政权完全稳固的前提之下,还要不遗余力的杀掉所谓的朱三太子,难道康熙不想着仁慈吗,恐怕康熙想到的是由朱三太子所产生的震荡。将对王朝的稳定产生巨大的影响。
朱慈烺还年轻,目前能够保住性命,恐怕暂时没有其他想法,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谁能够保证朱慈烺不产生想法。甚至是有一些暗地里的动作,任何的一个政权,都不可能保证不出现任何的错误,而朱慈烺这样的威胁,就能够随着政权动荡的时候,开始发力了。
郑勋睿第一次发现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不管朱慈烺有没有能力,其身份就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就能够吸引到很多人围在身边,一旦机会合适,这些人就可能站出来兴风作浪,到时候朝廷大开杀戒,造成的影响就更大,在历史上造成的影响也更加的恶劣。
杀掉朱慈烺等人很简单,郑勋睿只要有暗示,自然有人想办法促成这一切。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痛苦思索之后,郑勋睿第一次屈服于残酷的政治,他决定对朱慈烺动手了,当然不能给公开这样做,而是要想到很好的办法。
办法有的是,让朱慈烺进入到郑家军之中,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之中,光荣捐躯就可以了,至于说要做到这一点,那更加简单。
崇祯十七年七月初五,也就是瑞元元年七月初五。
皇宫内部出事了。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负责皇宫内部事务的太监高起潜,贪墨内务府的银两。
这件事情是被领侍卫内大臣洪欣瑜发现的。
为了保证皇宫的正常运转,按照皇上的建议,皇宫设立了内务府,内务府的最高长官就是领侍卫内大臣,包括司礼监等部门系数都归于内务府来管辖,而银两的开销也是属于内务府直接管辖,户部是不能给直接干涉皇宫所有开销的,当然银两的来源是户部,所有赋税大大小小归口到户部,户部每年按照皇上的要求拨付一定的银两给予内务府。
拨付给内务府的银两是不少的,包括皇后娘娘以及嫔妃的俸禄,宫女太监的开销,包括锦衣卫等等的开销,以及生活系数都在这些银两之中,故而数目是巨大的,当然皇上和皇后娘娘等还需要一些小金库,也在内务府。
监督这些银两开销的就是领侍卫内大臣洪欣瑜。
高起潜居然敢打这些银子的主意,可谓是胆大包天了。
皇上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异常的震怒,甚至在朝会的时候都发脾气了。
高起潜恐怕是感觉到难以过关了,选择了自杀。
这件事情在皇宫内部引发了不小的震荡,包括皇后娘娘等都感觉到吃惊,想不到一向小心翼翼性格温顺的高起潜,居然会贪墨内务府的银两。
其实内务府银两的开销,最终不是洪欣瑜表态的,而是皇后娘娘直接表态,要知道皇后娘娘曾经是洪门钱庄的大掌柜,对于银两的开销等事宜都是非常清楚的,也是相当熟悉的,如此的情况之下,内务府任何的开销想要瞒住皇后娘娘,几乎不可能,也没有谁有如此大的胆量。
为此,皇后娘娘专门找到了领侍卫内大臣洪欣瑜,责问为什么会出现此等事情,据说洪欣瑜跪在皇后娘娘的面前,身体颤抖,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皇后娘娘提出来的诸多问题了,后来还是皇上专门给皇后娘娘做出了解释,这才让皇后娘娘没有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