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7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自成的势头最盛,当然期盼吴三桂能够归顺,按说这也在预料之中,不过我认为李自成目前还没有这个本事,难以笼络吴三桂,李自成占据了京城,麾下近八十万大军,这些人总是要吃喝的,他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钱粮维持,调查署得到的情报,李自成进入京城之后,没有骚扰百姓,京城的局势还算是稳定,可我认为,这种稳定的局势不可能持久,京城很快就会出现巨大的动荡。”
“多尔衮率领的八旗军,战斗力最为强悍,不过我想他也不会去触动李自成的锋芒,毕竟李自成麾下的人员太多,一旦陷入到这个泥潭之中,谁都不要想着全身而退。”
“这个时候,正是几方势力较劲的时候,郑家军若是搀和进去了,会是什么样的局面,诸位可以认真想想。”
“我可以很肯定的说,郑家军的战斗力是最为强悍的,不要说李自成麾下有近八十万大军,就算是百万大军,我们也完全可以打败他,但有一个问题诸位不要忽略了,一旦郑家军在这个敏感的时刻进入到北直隶,就很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各方的目标都要对准我们。”
“双拳难敌四腿,我不想麾下的将士陷入到苦战之中,那样就算是我们打败了各方的军队,我们也是损失惨重的。”
“目前北直隶的焦点是李自成,多尔衮和吴三桂都盯着李自成,我们就不要在这个时候转移目标,让自身成为焦点了。”
“所以,调查署要继续搜集京城方面的情报,务必要详细和准确,十二万大军在德州暂且驻扎,趁着这个时间,集聚更多的粮草和弹药,从南京出发的时候,我就说过了,郑家军是利剑出鞘,既然是利剑出鞘,那么我们进入北直隶之后,就要所向披靡。”
。。。
商议结束之后,郑锦宏、杨廷枢、文震亨、熊文灿和杨一鹏等人没有马上离开。
还没有等到郑勋睿开口,杨廷枢就直接说出了意思。
“殿下,皇上已经龙御归天,国不可一日无君,臣盼望殿下认真考虑,担起责任。。。”
杨廷枢说完之后,跪下了,其余人也跟着跪下了。
郑勋睿的脸上带着微笑,并未扶起众人。
“五代的后周,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赵匡胤于是成为了宋朝的太祖皇帝,今日诸位也是这个意思吧,不过目前条件还不成熟,郑家军没有占领京城和稳定北方之前,一切的事情都暂时不要提及。”
第八百六十章趋利避害的嘴脸
李自成占领了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这一切都来的太快了。
占领京城的李自成,听从了顾君恩的建议,善待京城的百姓,不准军士劫掠,同时维持京城的治安,保持京城的稳定。
此举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甚至有人打出了大顺皇帝万万岁的标语,喊出了口号。
李自成进入了紫禁城的皇宫,他抑制不住心中的**,崇祯元年的时候,他不过是驿站的一名驿卒,不要说进入皇宫,就连来到京城都显得奢侈。
崇祯皇帝自缢身亡了,皇后和嫔妃也自缢身亡了,不过还有诸多的宫女。
让顾君恩猝不及防的变化,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皇宫仿佛就是一个魔屋,有的人进入里面去,想到的是自身的职责与担待,有的人进入里面去之后,找寻到的是迷失,而且这个过程很快,快的让人反应不过来。
李自成开始了在皇宫之中的享受,周围有着太多的美女,有着奢侈的生活,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抵御的,李自成也不例外。
另外一个变故也出现了。
占领京城之后的义军,队伍迅速开始壮大起来,投降的官军就超过了十万人,加之李自成从山西与河南调遣过来的义军,总人数超过了八十万,这么多人都是需要吃喝的,都是需要消耗粮草的,顾君恩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无法很好的维持粮饷开销了。
让顾君恩没有想到的是,进入到京城的刘宗敏和李过等人,想法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他们认为李自成当皇上是笃定的事情,谁不知道李自成已经进入了皇宫。坐到了御辇之上,既然李自成当了皇上,他们这些人也应该跟着享福了。
李自成进入京城之后,对于大明朝廷原来的那些官吏,没有采取什么压制的措施,凡是三品以下的官吏。继续留任,至于说三品以上的官员,全部都在家中等候消息。
李自成身边没有那么多的人才,他需要这些官吏,再说顾君恩也提出了建议,一定要稳住这些官吏,才能够保持京城和北直隶等地的稳定。
这一手的措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京城在短时间之内就稳定下来了。而且京城的士大夫和读书人,对李自成也不是特别的反对了,除开那些追随崇祯皇帝自杀的官员。
可惜刘宗敏和李过等人不是这样看的。
他们觉得进入了京城,就一定要享受,要体现出来义军的权威,再说跟随那么多的义军将士,现在已经占领了京城,若是还保持原来的模样。什么都不能够做,那还有谁会跟着卖命。说不定义军就会散了。
偏巧这个时候,义军粮草紧张的态势体现出来了。
皇宫之中的李自成,瞬间就有了华丽的转身,就连他最为信任的顾君恩,也不是每天都能够见到了。
在乾清宫讨论义军粮饷的时候,顾君恩坚决反对在京城之内募捐。他很清楚募捐的意义,说白了就是在京城之内搜刮钱财,有钱人必定是那些士大夫和官吏,义军刚刚占领京城,根本没有能够彻底稳定下来。此刻需要依靠这些士大夫和读书人,若是将这喜人排斥在外了,那么义军将很难在京城立足。
尽管这次的争论,以顾君恩的胜利告终,但顾君恩发现,闯王对他的观点好像不是很欣赏,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不高兴,要不是他顾君恩费劲全身的气力维持京城的稳定和义军的稳定,闯王说不定已经发怒了。
忧心忡忡的顾君恩,再次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招降尚在山海关驻守的大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
吴三桂的父母及其家人都在京城,只要李自成和义军善待吴三桂的家人,同时给与吴三桂一定程度的许诺,就一定能够争取到吴三桂,更加重要的是,吴三桂率领的十余万大军驻扎在山海关,这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李自成倒是同意了顾君恩的这个建议,不过他没有给出具体的承诺,那就是究竟给吴三桂封什么官,让吴三桂得到什么样的好处。
要是在以前,顾君恩肯定是能够做主的,可现在他不能够随便做主了,因为李自成进入皇宫之后,最为信任的是家人了,没有多少天的时间,李自成最为信任的已经是李过。
顾君恩也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没有格外的计较,依旧兢兢业业的做事情。
京城内的文武百官人心惶惶,不知道接下来是什么下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一下子没有了主心骨,就好比是面对狮群等待命运的羔羊。
在这些人之中,钱谦益算是一个另类了。
崇祯皇帝自缢身亡,身边很多人都悲伤的痛苦,钱谦益也跟着哭了一阵子,但他很快停止了哭泣,以东林党魁首的身份,开始召集诸多的读书人了。
钱谦益的观点很简单,读书人肩负振兴天下之重任,东林党人这个时候更是要站出来,要在李自成的面前为百姓鼓与呼。
龚鼎孳对钱谦益的建议完全赞成,瞿式耜则是怒斥钱谦益。
就在崇祯皇帝自缢身亡五天之后,钱谦益主动去拜见顾君恩了。
钱谦益的主动拜访,让顾君恩很是高兴,他当然知道钱谦益的名气,这样的人若是能够为闯王所用,是大好事,而且钱谦益还能够吸纳更多的读书人到闯王的身边。
顾君恩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向闯王举荐了钱谦益。
李自成还没有糊涂到家,对于钱谦益的主动投靠表示了欢迎,同时请钱谦益主持礼部的事宜,帮忙招纳人才。
钱谦益立刻如同上足了发条的弹簧,迅速行动,他首先在东林党人之中招纳人才。
应该说京城之内还是存在有节气的官员的,以左都御史李邦华、左副都御使施邦耀、兵部右侍郎王家彦为代表的一些官员,在崇祯皇帝自缢身亡之后,也跟随自尽,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内阁大臣无一人自尽。
钱谦益招纳到了不少人,可原内阁首辅钱士升,以及钱谦益的学生张溥和瞿式耜等人断然拒绝,不愿意为李自成效命。
钱谦益内心还是存有良知,没有将那些不愿意效命李自成的人供出来。
短短几天时间,钱谦益招纳了近百人,这些人都被顾君恩安排了相应的官职。
眼看着李自成就要在京城之内稳定下来,凭着他麾下的近百万的大军,想要稳定北直隶、山西以及河南等地,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若是能够顺利的招纳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甚至能够稳定山海关等地。
可惜这样的局面持续的时间太短了,短的让人不敢相信。
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进入京城十一天的时间。
风云突变。
以李过和刘宗敏为代表的义军高级将领,开始了对京城的清洗,他们清洗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京城的高官和士大夫,他开始清洗的目的,就是义军缺乏粮草,难以维持了,他们所采取的手段,就是将这些人抓起来,关进大牢之中折磨,要求这些人的家人拿出来银两赎人,只要拿出来的银子足够了,就可以将人放回去。
首当其冲的是嘉定伯周奎。
可笑的是,在京城遭遇到危机的时候,朱由检要求周奎捐出来银两,周奎哭诉什么都没有,穷的叮当响,可这个时候要保命的时候,一口气拿出来了五十万两白银。
顾君恩发现情况不对,怒斥李过和刘宗敏,且想着进入皇宫去找到李自成,可惜顾君恩这个时候进不来皇宫了。
就在顾君恩努力维持秩序,阻止李过和刘宗敏等人行为的时候,李自成的命令下来了,要求顾君恩不要过问这些事情,让李过和刘宗敏去操办。
刘宗敏与顾君恩之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