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588章

明末传奇-第588章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宗辉和马奎峰等人到了衙门之后,迅速安排巡捕房以及相关的官吏,稳住南京城内的局面,其实他们也不需要过多的操心,郑勋睿选择动手的时间是寅时,到卯时的时候,行动基本就结束了,没有形成太大的波动,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林宗辉和马奎峰等人很快知道了此次行动的细节,两人很是感慨,想不到郑勋睿会做出这样的安排,让东林学子表态,这等于是从根本上打垮了东林党,就算是有人想着到南直隶来重建东林书院,也没有机会了。

两天之后,苏州的消息传来,一切都非常顺利,刘泽清和李岩已经做好了一切,押解东林党人、复社和应社的骨干前往南京来了,地方上一切都很平静,官府也在各地宣传东林党人之罪孽,没有谁在这个时候为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出头。

东林学子,包括复社和应社成员反水的现象,在苏州表现的尤为突出,不少人反水速递之快,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这就是在东林党、复社和应社的大本营,本来以为会遭遇到强烈的抵触,谁知道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反抗,基本都是风平浪静。

徐望华等人早就忙碌开了,行动开始的当天,加急的奏折就送到京城去了,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接下来被押解到秣陵镇郑家军军营的东林党、复社和应社的骨干,需要小心的看押,等到各地的骨干全部押解过来,还要进行甄别,对于那些确实反悔、并且写下保证书的人,可以酌情考虑,当然绝对的骨干不在考虑之列,但这些人写下的文书,必须要一并送到京城去,这样就从目的上彻底打败了东林党。

一切都在按照郑勋睿的预料进展,所有的东林党、复社和应社的骨干,都被抓获了,其中反水揭发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之人,达到了六成以上,这已经从根子上否决了东林党的理论,而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如同郑勋睿总结的一样,东林党太着急了,他们为了加强自身之力量,满目的扩大规模,导致良萎不齐,让很多投机之人混进来了,在东林党遭遇到大难的时候,这些人的本性很快暴露出来,成为了倒戈一击的重要力量。

东林党是毁在了自身的手里,天启年间坚强无比的东林党,早就没落了,没有了当年的勇气和朝气,剩下的就是追逐名利,获取自身的利益。

三月二十,一百九十多名东林党、复社和应社的骨干,离开南京,被押解到京城去,此时郑勋睿的奏折,早就到了京城。

淮北的张溥等人,甚至来不及做出任何的反应,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他们在南直隶苦心经营的阵地,彻底覆灭了。

第六百六十二章朝廷的反应

周延儒看着手里的奏折,身体微微颤抖,他当然知道这份奏折的力量,让他更加吃惊和恐惧的是郑勋睿的预判能力,以及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皇上为了让东林党人对付郑勋睿,是专门纵容了东林党人的所作所为,可这一切都被郑勋睿不声不响的识破了,不仅如此,郑勋睿还从根子上面对于东林党、复社和应社予以毁灭性的打击。

这需要多大的魄力和睿智。

周延儒想到更多的是朝中的皇上,皇上曾经展现过这样的魄力,那就是在清剿魏忠贤的时候,不动声色就灭掉了魏党的所有人,那个时候的皇上才十七岁,让所有人吃惊,可惜十多年过去了,皇上再也没有展现出来这样的魄力,相反开始依赖太监掌控朝局了。

两相对比,皇上是不是能够真正的打败郑勋睿,这好像有了答案。

想必钱谦益等人押解到京城的时候,必定会引发巨大的轰动,弄得不好京城会出现动荡的局面,郑勋睿太狠了,将这个巨大的包袱扔给了皇上和朝廷,这一下南方是暂时清静下来了,可是北方和京城却难得安宁了。

周延儒暂时没有在内阁公开奏折的内容,而是急忙前往司礼监。

王承恩看完奏折之后,脸色阴沉,好一会才开口说话。

“咱家没有想到,这个郑勋睿太厉害了,长期以往,必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周延儒看着王承恩,没有开口说话,王承恩说的是不错的,可惜也就是说说而已,就算是皇上想着动手,也要找到动手的理由。无缘无故的动手,只能够逼迫郑勋睿造反,若是郑勋睿真的造反了,大明王朝恐怕不要一年的时间,就会轰然倒下。

郑勋睿开始在南直隶剪除一个个的对手,慢慢的全面掌控南直隶。接着就是南方,可是皇上和朝廷还在为北方的流寇伤脑筋,且北方的后金鞑子也是虎视眈眈,朝廷曾经两面作战,疲于奔命,无法应对,要是郑勋睿也造反了,就算是神仙降临,也不能够挽救大明王朝。

北方的灾荒和流寇。成为了皇上和朝廷迫在眉睫的问题,这个时候,皇上不可能关心到南直隶和南方的事宜,而且还要保证漕运的畅通,一旦彻底剿灭流寇,解决了北方灾荒的问题,皇上才可能腾出手来应对南方的局面。

所以王承恩仅仅是说说而已。

“周大人,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的。”

“本官接到奏折。就来找王公公了,尚未想到那么多。郑大人所做的事情,有礼有节,内阁是无法反驳的,本官相信,接下来南直隶还会有更多的证据送到朝廷来,证明东林党人的结党营私、蔑视皇权。郑大人提到的这些事宜,不管是沾惹到哪一条,东林党人都没有翻盘的机会,只能是死路一条。”

“周大人的意思,就这么算了吗。”

“本官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还请王公公想想办法。”

周延儒的内心有些愤怒了,王承恩说话的语气,像极了皇上,带有了训斥的味道,他周延儒是堂堂的内阁首辅,文官之首,哪里等到一个太监来教训,这岂不是与天启年间的魏忠贤一样了吗。

不过这些想法和愤怒,周延儒不会有丝毫的表露,他很清楚,凭着他如今的处境,绝不能够得罪王承恩,否则结局很惨。

王承恩倒是没有在意自身的态度,他一门心思都想到奏折上面去了。

“这还真的是难题啊,咱家也想不到好的办法。”

稍稍沉默了一会,王承恩再次开口。

“周大人,还是先去拜见皇上,看看皇上有什么旨意。”

周延儒和王承恩进入了乾清宫。

朱由检的气色一直都不好,北方的灾荒,以及流寇的骚扰,让他无比的头疼,兵部已经斥责五省总督孙传庭,为什么没有马上开始剿灭流寇,朱由检倒是没有发脾气,监军王永吉写来的密折,说明了为什么没有马上大规模征伐的原因,这些原因朱由检都是清楚的。

还是因为灾荒,大量的流民出现,山东、山西乃至于北直隶某些地方,也出现了造反的农民,一些造反被很快的镇压下去,但也有一些进入到河南以及湖广等地,加入到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流寇大军之中,而孙传庭和王永吉因为被粮食所困,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展开大规模的供给。

漕运恢复,让朱由检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这是甘学阔等人获得的胜利,淮北郑勋睿一家独大的局面应该是出现了改变。

郑勋睿永远是朱由检内心的噩梦,他从锦衣卫、东厂获取的诸多情报之中,已经敏感察觉到郑勋睿有割据甚至是推翻大明王朝的蛛丝马迹,按说发现了这样的情形,朱由检是无法容忍的,可现在他不得不忍,朝廷不能够过于得罪郑勋睿,万一郑勋睿在南直隶闹事,那大明江山就危险了。

流寇在河南以及湖广等地肆掠,辽东的后金鞑子虎视眈眈,南方的郑勋睿更是成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朱由检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看完了奏折,朱由检居然张开嘴呵呵笑了。

可是笑声之中听不出来任何的喜悦,那里面更多的愤怒和无奈。

“周爱卿,王承恩,你们该不是拿着这份奏折,来询问朕应该怎么办吧。”

朱由检的这句话,让王承恩扑通的跪下了。

“奴婢也是刚刚看到奏折,就和周大人急匆匆的赶来禀报了。”

周延儒低着头,没有开口说话,到了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更加复杂,他预见到的一幅场景,就是郑勋睿掌控南方,实行了真正的割据,皇上的圣旨和朝廷的敕书,凡是不符合郑勋睿要求的,都不会得到实施,当然,郑勋睿也会从整体上维持大明王朝的统一。

笑过之后,朱由检的脸色愈发的阴沉。

“王承恩,起来吧,不用跪着,要是跪着能够解决麻烦,朕也愿意给老天跪下,周爱卿,你是内阁首辅,朕想听听你的建议。”

已经快速整理思绪的周延儒,很快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首先还是要想办法应对东林党人的事宜,旬月之间,南方东林党人、复社和应社的骨干,估计就会押解到京城来了,如何处置这一帮人,才是最为紧要的事宜。”

已经站起身来的王承恩,看了看周延儒,眼神很是复杂。

“朕想听听,你认为该如何处置。”

“皇上,事出突然,仓促之间,臣也想不到很好的办法,臣建议内阁商议此事,拟出条陈之后,再行禀报皇上。”

周延儒的回答也是合适的,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绕开内阁,再说周延儒是内阁首辅,必须要集思广益,若是一个人就做出了决定,那也不需要内阁了。

内阁的紧急商议很快开始。

钱士升和侯询怒骂郑勋睿,甚至在内阁商议的时候,提议朝廷派遣大军前去围剿郑勋睿,这样的意见当然是不成立的,张凤翼、杨一鹏和杨嗣昌等人,则是沉默,没有提出建议,钱士升和侯询等人都是东林党人,郑勋睿的奏折是弹劾东林党人的,他们能够提出来什么建议,不管怎么说都有可能得罪钱士升和侯询等人。

不过大家都明白,东林党人在南直隶的根基,被郑勋睿彻底拔掉了,从此以后,东林党人只能够在北方发展,按照北方目前的局势,东林党人根本没有发展的余地,至于说在京城发展,那要看皇上是不是乐意了。

内阁的第一次商议,在吵闹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