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5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传庭为什么会想到从陕西招募军士,徐吉匡的分析,很有可能与朝廷有关系,陕西地处边塞,地大物博,民风彪悍。老少边穷,而且是流寇出现最多的地方,本不会引发朝廷的注意,是一个让任何人都头疼的地方,不过这些年以来。流寇惧怕郑家军,不敢进入到陕西,倒是令陕西各地平静下来,如此情况之下,朝廷开始插手陕西的事宜,也在情理之中。
考虑了好一会,徐吉匡才慢慢开口。
“文大人,下官觉得孙大人想着在陕西招募卫所军士,这样的决定巡抚衙门是要支持的,下官估计孙大人也是接受朝廷的安排,才会做出这等决定的。”
文震亨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当然知道徐吉匡的身份,也担心郑勋睿不同意这样的做法,想不到徐吉匡如此的爽快,这倒令他省去了不少的事情。
“徐大人说的是,孙大人近日就要到西安了,本官想着马上抽调陕西行都司的军士,孙大人信函之中的意思,流寇正在湖广和四川等地肆掠,当今之计,必须要快速组建大军,进入湖广和四川等地围剿流寇,这等的大事不能够耽误啊。”
“大人,下官觉得还是抽调榆林卫和宁夏卫的军士好一些,行都司的军士,多年未曾经历过厮杀,其战斗力如何尚不知道,宁夏卫和榆林卫的就不一样了,毕竟是负责镇守边关,其战斗力还是不错的,抽调这些地方的军士,能够马上投入到战斗之中。”
“可榆林和宁夏等地都是边关啊,抽调边军可不是小事情,再说榆林和宁夏的守卫任务是很重的,万万不能够耽误。”
“这个问题下官认为很好解决,互市设立在靖边、夏镇和黄羊川三处,郑家军派遣的有部分将士护卫这些地方,他们正好承担守卫边关的任务。”
文震亨看了看徐吉匡,没有马上开口说话。
徐吉匡这样的安排,可谓煞费苦心,不显山不露水就控制了边关,日后与蒙古部落任何互市的事宜,都在郑家军的完全掌控之中了。
但文震亨也是支持这件事情的,从军队的战斗力方面来看,让郑家军驻守边关,防御流寇,文震亨根本就不需要操心了,可以放心治理地方上的事情,加之郑家军所有的开销,与地方上没有任何的关系,巡抚衙门还能够从互市之中获取不少的银子,补贴开销。
“徐大人这个建议也是不错的,只是从陕西抽调一万军士,这粮草的事情可有些麻烦。”
“下官以为大人可以明确提出来要求,朝廷以往的规矩也是如此,这一万军士跟随孙大人剿灭流寇,到什么地方,当地官府就应该负责供应钱粮,巡抚衙门不可能拿出来那么多的钱粮,若是这一万军士驻扎在陕西境内,当然是巡抚衙门以及各级官府负责的。”
文震亨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其实这个办法他早就想到了,就是看看徐吉匡会怎么说,要求巡抚衙门一直都负责一万军士的开销,这是不现实的,文震亨也不会答应,但需要找到拒绝的理由,当然孙传庭若是要求这一万军士原地驻扎,战斗来临之际才抽调,那也无所谓,就等于是维持原状了。
孙传庭到西安的时候,文震亨已经拿出了抽到军士的方案。
一路上孙传庭也在仔细的思索,他不是傻子,不可能不知道朝廷之中的微妙,不过为了能够组建起来大军,为了能够真正开始剿灭流寇,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本来以为文震亨会提出来诸多的困难,想不到这么短的时间,文震亨已经列出来了方案。
看见文震亨抽调的都是榆林卫和宁夏卫的边军,孙传庭很是感动。
边军战斗力明显强于内地卫所的军士,这是众所皆知的,文震亨能够想到抽调一万边军,说明对朝廷的安排是很重视的,也是完全服从的。
至于文震亨提出来的粮草的解决办法,孙传庭也认为有道理,让榆林卫和宁夏卫一万军士到湖广和四川去征伐厮杀,后面还要求陕西巡抚衙门解决钱粮,放到任何地方都是说不通的,为了能够解决钱粮的问题,孙传庭专门给皇上和朝廷写去了奏折,要求解决一部分的钱粮,至于说后续的事宜,孙传庭能够想到办法。
仅仅五天的时间,孙传庭需要的一万大军,就全部到了西安。
文震亨提供了一万军士一个月的粮草,包括军饷在内。
孙传庭很是高兴,专门给朝廷写去了奏折,说是陕西巡抚衙门不遗余力的支持剿灭流寇的作战部署安排。
淮安,漕运总督府。
“徐吉匡的来信你们都看了,如此处理是最好的,朝廷想着插手陕西,没有那么好的事情,不过我们不能够在表面上和朝廷对着干,徐吉匡这样的处理办法就算是最好的办法了,我看不用给徐吉匡回信了,相信这个时候,孙传庭大人应该到陕西西安。”
郑勋睿说完之后,徐望华跟着开口了。
“大人,属下觉得还是要有所预防,倒不是此次征召军士的事宜,关键是朝廷今后还会有什么动作,这一点需要提醒徐吉匡,孙大人到陕西去招募军士,属下认为这不过是朝廷的试探,春节过去,北直隶已经稳定下来,朝廷公开的最大的隐患就是流寇了,趁着这个机会,朝廷将手伸向陕西、淮北甚至复州等地,都是有可能的。”
郑锦宏没有开口说话,徐望华的这些话语不是危言耸听,从京城暗线送来的情报看,皇上对郑勋睿已经是非常警惕了。
“徐先生说的有道理,不过徐吉匡应该知道如何的应对,既然派遣徐吉匡到陕西去了,那相关的事情,就让他独自去处理,经过这样的锻炼,徐吉匡也就能够独当一面了。”
郑勋睿说完之后,屋里沉默下来,尽管孙传庭到陕西招募军士不是多大的事情,可从这件事情上面,已经能够看出皇上和朝廷的戒心,他们的动作不会就此停止,会越来越过分。
郑勋睿必须要做好一切的准备,应对朝廷随时的试探和进攻。
第五百八十四章重要的决定
正月刚过,筹备讲武堂的郑锦宏突然病倒了,并且是卧床不起了。
郑锦宏是郑勋睿绝对的心腹,真正的左膀右臂,是郑勋睿决不能够或缺的人。
郑勋睿急匆匆的赶到郑锦宏的府邸,看着卧床的脸色苍白的郑锦宏,以及一边哭成泪人的玉环,心情很是沉重,他详细询问了郑锦宏的感受,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郑锦宏是累倒的,应该是事情太多了。
这让郑勋睿非常的自责,这是他的责任。
从管理的事情来说,郑锦宏可谓真正的大权在握,直接管着郑家军,包括所有的开销和收入,还有暗线等等,而且只要是机密和重要的事情,基本都是郑锦宏直接负责的。
徐望华同样是郑勋睿最为信任的心腹,不过徐望华和郑锦宏的情况有些不一样,徐望华主要是操心,也就是脑力劳动,真正需要亲自去安排和布置的事情,倒是很少去做。
必须给郑锦宏减轻责任。
郑勋睿了解郑锦宏的性格,凡是都是事必躬亲,生怕做的不好,很小的事情都要亲自关心,总是怕别人做不好,这样的性格不是很好,但也是出于对他郑勋睿的忠心,可以说郑锦宏这样的特点是无法改变的。
徐望华在这方面把握就很不错,一旦事情决定下来之后,会安排他人去落实,自身负责监督就可以了,这大概是郑锦宏读书太少的缘故。
故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减轻郑锦宏的负担。
郑家军总兵一职,必须是郑锦宏担任,其他任何人都不行,而且这么多年过去,郑家军将士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他们视郑锦宏为仅次于郑勋睿的统帅。
从内心深处来说,郑勋睿也只能够相信郑锦宏能够统领好郑家军。
至于说钱粮方面的开销,可以安排更多的人来协助,譬如说要求执法营多负责落实钱粮开销的具体事宜,郑家军的开销很大,牵涉到的细微末节太多。而且这也是保证郑家军战斗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所以还是应该由郑锦宏总负责。
可以直接拿掉的事情,就是情报网络和暗线的管辖事宜。
可不要小看这件事情,郑家军出兵北直隶之前,郑勋睿曾经因为京城暗线情报的延误和不准确发过脾气,从那之后负责情报网络事宜的郑锦宏,就更加的小心,直接过问的事情也是越来越细致。
这情报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是异常操心的事宜。
情报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逐渐处于风口浪尖的郑勋睿,更是需要大量的情报,不仅仅是京城和朝廷,还包括后金鞑子、流寇以及南方诸多地方的情报,淮北各地的情报网络就更不用说了,让郑勋睿能够准确了解各级官府和官吏的动向。
情报网络必须要有人负责,思考人选的时候,郑勋睿伤透了脑筋。
徐望华的事情太多。肯定不能够直接管辖情报网络的事宜,其余的人要么没有管辖情报网络的能力。要么得不到郑勋睿真正的信任。
三天之后,郑锦宏的身体稍微好一些了,能够起床了,就挣扎着要起身去做事情。
郑勋睿知道了消息之后,马上赶过来。
“锦宏,不要着急做事情。身体才是本钱,要是身体累垮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你还不到三十岁,就累成这样。白发都出来了,这是我的责任。”
“少爷,这都是属下不争气,这么多的事情,属下都要去做啊,不能够耽误了。”
“不用着急,你还歇息几天的时间,感觉到完全恢复之后再考虑做事情,讲武堂的事情,徐先生正在筹办,已经差不多了,月底就可以开始第一期的培训,相关的开销等等,徐先生会派人给你禀报的。”
郑勋睿没有要求郑锦宏休息很长的时间,他知道这样的要求是做不到的,郑锦宏肯定不会干,老是躺在家里,恐怕对郑锦宏的打击会更大。
“玉环,这几天的时间,好好照顾锦宏,需要什么补品,直接到我那里去拿,我给夫人说过了,这里是三根千年人参,从辽河以北带来的,给锦宏熬了喝。”
玉环知道郑勋睿和郑锦宏有重要的话说,接过了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