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5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求还差的很远,淮北各级官府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至少老百姓不算是富裕的,他们只是能够维持生计,拿不出来多少剩余的钱,而且商贸方面的繁荣,重点还是在交易的方面,真正能够产生决定性作用的制造业,还处于起步和逐渐发展的阶段。
商贸的运作有其自身的规律,稍不注意就可能直接动摇政权的基础,资本控制官府和政权一点都不稀奇,明末资本主义出现萌芽,东林党人就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与商贾联合起来,开始保护商贾的利益,甚至是彻底免去了商贸赋税。
郑勋睿不知道自身的努力是不是能够改变这一切,但他会尽量努力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至于说未来究竟会如何,这不是他能够安全掌控的,很多事情的发展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郑勋睿可以与皇上朝廷斗。可以与后金鞑子、流寇厮杀,但不会与社会发展潮流对着干。
进入总督府,郑勋睿没有马上到后院去。
徐望华和郑锦宏在前院等着他,这也是郑勋睿确定的规矩,不管是征伐厮杀,还是有什么公干。任何人都不准到府城外去迎接他,也不准在府城内搞什么仪式,免得惊扰了百姓,再说郑勋睿也不喜欢这类彰显自我的仪式,越是低调越好。
徐望华的脸上带着笑容。
朝廷的邸报已经到了淮安,大家都知道郑勋睿被敕封为太子太保了,由此可以说郑勋睿是南直隶第一人了,就算是南京兵部尚书刘宗周,品阶也在郑勋睿之下。这在职的文官被敕封为太子太保,可不简单,身份地位尊贵很多的。
当然大家高兴的不仅仅是这件事情。
进入书房,徐望华首先开口了。
“属下恭喜大人,郑家军取得大胜,大人敕封太子太保。”
“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不过是一个虚名,要不要都无所谓。对了,阵亡的将士抚恤银子都到位了吗。可否安排专人去劝解他们的家人。”
“少爷,银子全部都拨付下去了,执法营的将士今日还在安慰阵亡将士的家人。”
郑勋睿看了看郑锦宏,微微点头。
“徐先生,这些日子辛苦你了,主持家里的所有事宜。我看淮北各地井井有条,你居功至伟。”
“属下不敢,这些都是属下应该做的事情。”
“对了,那个陈子龙的表现如何。”
徐望华稍稍沉吟了一下。
“陈子龙此人有学识,热情亦是很高的。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只是平日里闲暇的时候,颇有一些牢骚,当然主要还是针对朝廷的,他认为淮北各地的模式很不错,认为朝廷应该采纳此等的发展模式,特别需要在北方推广,属下数次劝告,说淮北的发展模式,暂时不能够在其他地方推开,陈子龙大概也明白属下所指的是什么,近段时间说的少多了。”
“嗯,我和陈子龙很早就认识,此人有热情,只是看不惯的事情太多,且往往注意到那些不好的事宜,尚不能特别适应形势之发展,我看让他到淮安府去做同知,协助吴伟业做事情,让这两人一起好好的探讨,兴许他们能够琢磨出来一些东西,文坤到复州去了,我已经启奏朝廷,让文坤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兼任郑家军参将,统领复州诸多事宜。”
徐望华点头,没有感觉到吃惊,郑勋睿在用人方面历来是大胆的,不一定看功名,只要有能力,就会破格提拔使用,文坤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兼任郑家军的参将,实际地位在杨贺与洪欣涛之上了,统领复州和蓬莱的事宜,完全可行。
“徐吉匡已经到陕西,我给三太爷写信了,让徐吉匡以陕西巡抚衙门知事的身份,协调陕西诸多的事宜,徐吉匡灵活,且经历过很多的事宜,能力不错,相信能够很好的履职,陕西方面暂时不用担心什么事宜。”
“复州方向倒是需要稍稍调整,我看让顾梦麟回到淮北来,出任淮安府同知,让李攀龙出任复州知州。”
从郑勋睿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来说,复州、金州、旅顺和蓬莱等地,已经显得异常重要,这里必须要打牢基础,复州知州顾梦麟和金州知州曹驰两人,是被郑勋睿赋予重任的,曹驰做的的确很不错,也许是曾经遭受过冤屈,知道百姓的疾苦,能够沉下心去,认认真真的做事情,而且与郑家军之间的协调事宜也处理的很好。
。
''
顾梦麟就不一样了,可能是年纪大一些,加之以前的经历也不一样,几乎都是在顺境之中发展,做事情循规蹈矩,不知道变通,让杨贺等人颇有微辞。
文坤负责协调复州等地的事宜,顾梦麟这个举人,不一定那么心服口服,也不一定买账,所以此番调整回来,也在预料之中。
李攀龙不一样,此番跟随出去征伐,也是在文坤的指导下做事情,出任复州知州,能够很好的配合文坤做事情,这样就能够让复州、金州、旅顺和蓬莱等地协调发展了。
让顾梦麟出任淮安府同知,看样子郑勋睿也是经过认真思考的,淮安知府吴伟业、同知陈子龙,都是进士的身份,相比较来说,仅仅是举人身份的顾梦麟,会感受到一定的压力,更是能够受到一些磨砺,三人都是南直隶的读书人,之前也都熟悉,到一起之后,肯定是有着很多探讨的,吴伟业和陈子龙的转变很快,认识方面已经朝着郑勋睿满意的方向发展,在他们的带动之下,顾梦麟也许会出现一定的转变。
若是顾梦麟不能够出现多大的变化,依旧是固执己见,那郑勋睿也没有办法。
“李岩以淮安府同知的身份,兼任山阴县知县,山阴县的诸多事宜,就让李岩直接负责,一般情况之下,淮安府不要插手。”
徐望华连连点头,郑勋睿这一手的安排,可谓是考虑好了一切的可能性。
吴伟业、陈子龙和顾梦麟三人主持淮安府衙的事宜,不要说郑勋睿不可能完全放心,就算是徐望华都不是特别放心,毕竟从亲疏的程度上面来说,三人都不算是郑勋睿的绝对心腹,一旦郑勋睿和朝廷之间出现裂缝,三人如何的选择,没有谁能够肯定。
淮安府的地位特别重要,漕运总督府所在的山阴县更加的重要,让李岩以淮安府同知的身份兼任山阴县知县,就等于是让李岩完全负责山阴县的事宜,淮安府衙与漕运总督府同在山阴县,府衙实际在漕运总督府的直接控制之下,这样就算是吴伟业等人心有旁骛,郑勋睿和徐望华也不需要特别担心。
淮北以及复州等地官吏的调整,完全是漕运总督府说了算,朝廷无法干涉,按照朝廷的规矩来说,五品以下的官吏,漕运总督府是可以直接任命的,但郑勋睿实际的做法可不是这样,四品的知府以及三品的理漕参政、督催参政和押运参政的人选,都是漕运总督府决定的,内阁和吏部不过是按照漕运总督府的提名来商议,没有什么变动的。
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故而淮北的发展很快,漕运也是很畅通,源源不断的漕粮和其他货物运输到北方和京城,有力的保证了北方的供给,可以说北方这几年的稳定,漕运总督府居功至伟,尽管有流寇的肆掠和后金鞑子的侵袭,但京城的粮食供应等等,没有出现丝毫的问题。
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尽管皇上对郑勋睿不是特别的满意,但也不敢轻易调整,毕竟漕运是朝廷的命脉,维护漕运的稳定就是维护朝廷的稳定,维护大明的稳定。
郑勋睿所做的这些调整,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然调整不仅仅是如此,还有一些调整,他需要听听徐望华的意见。
徐望华是非常清楚郑勋睿志向的,也是郑勋睿最为得力的助手和心腹之一,虽然没有出任任何的职务,但淮北、陕西和复州等地的任何人,都知道徐望华的地位,郑家军的各级军官,也知道徐望华说的话某些程度上就是命令,徐望华以布衣的身份,多次主持漕运总督府的事宜,管控淮北各地,甚至直接决定郑家军的事宜,其重要性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第五百七十三章需要清醒
“大人,属下建议让督催御史赵单羽出任凤阳府知府。”
徐望华提出来这个建议,让郑勋睿稍稍愣了一下,赵单羽虽身为督催御史,其实一直都是在负责协调淮安火器局的事宜,火器局的事情同样是大事情,郑家军强悍的战斗力,加上火器的犀利,两者结合可以让郑家军天下无敌,此番驰援北直隶,郑家军以五千多的伤亡剿灭近四万的后金鞑子,以及近两万的汉军,毛瑟枪和红夷大炮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火器局的开销巨大,几百万两的银子投进去,这中间若是有人利欲熏心,不知道可以贪墨多少的银两,不过赵单羽非常的清廉,且不说能力究竟如何,至少在协调火器局事情的时候,赵单羽是兢兢业业的,绝没有贪墨一钱银子,他是将火器局的事情当作家里的事情做了。
当然赵单羽的夫人郑玉华的提醒和督促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至少说明了一点,赵单羽是绝对值得信任的。
徐望华突然提出来这样的调整,肯定是有理由的。
郑勋睿没有开口,静静的看着徐望华。
“大人,最近一段时间,属下发现史可法大人派遣了府中的人到京城去,名义上是以关心后金鞑子入侵北直隶的名义,可属下不是特别相信。”
郑勋睿的心微微震动了一下,早在觐见皇上的时候,他就感觉到氛围有些不对,朝中的诸多大人,似乎将他看作了另类,这或许是郑家军过于的骁勇,不过在乾清宫议事的时候。他完全感受到了排斥,这恐怕是功高震主的前兆。
史可法与郑勋睿接触的时间比较长了,身份也不一般,且以前是东林党人,之后在郑勋睿的影响之下,改变了认识。得到了郑勋睿的信任,被推荐出任凤阳巡抚。
难道说皇上或者朝廷已经动手了,开始分化瓦解郑勋睿身边的人。
史可法和马士英等人无疑是最好的目标,首先是他们的品阶不一样,两人都是正三品的文官,若是投靠了朝廷,郑勋睿的力量将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其次是两人皆为进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