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4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家军的战斗力,可以用妖孽来形容了,不知道这对于皇上和朝廷来说,究竟是不是好事情,当然有了郑家军。后金鞑子不敢继续在北直隶嚣张了,这一点是肯定的。
郑勋睿率领郑家军进入北直隶,有兵部的敕书,倒也是正常的,不过其并未直接到京城来,而是直接到了保定府,两次惊心动魄的厮杀之后,才写来奏折,若是郑勋睿的奏折早些到京城来,皇上也不至于那么担心了。
皇上咳嗽了一下,慢慢开口了。
“张爱卿,你是内阁首辅,此事你看应该如何对待。”
皇上的询问有些奇怪,不是首先说到如何的赏赐郑勋睿和郑家军,而是询问下一步该怎么办,这看起来不是很合适,要知道郑家军犹如神兵天降,完全可以凭着一己之力打败后金鞑子,完全解决京城的危局。
张至发稍微犹豫了一下,其实来到乾清宫的路上,他就在紧张思考了,皇上看过奏折之后会询问什么,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都考虑过了。
“皇上,臣以为嘉奖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右都御史、漕运总督郑勋睿大人和郑家军,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朝廷可派遣御史,前往核实,一旦核实所有事宜,朝廷的嘉奖随后抵达,同时皇上可下旨,要求郑家军彻底解决延庆州城之危局。”
皇上看了看张至发,不置可否。
“杨爱卿,你是兵部尚书,你看此事应当如何处置。”
杨嗣昌稍稍愣了一下,他认为张至发所言是很有道理的,既然郑勋睿打了大胜仗,那朝廷就应该嘉奖,至少口头上的嘉奖应该是有的,要求郑勋睿解决延庆州城的危局,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为什么皇上还会询问自己,难道有其他的想法吗。
杨嗣昌是最早看到奏折的,也是思考时间最长的,他很快发现了奏折之中的问题,既然擒获了孔有德和杜度,那就应该押解到京城来,这样也能够鼓舞士气,让朝廷安心,更是让百姓能够安心。
“臣以为张大人所言是有道理的,不过臣补充一点,郑大人应该将杜度和孔有德押解到京城来。”
张凤翼看了看张至发和杨嗣昌,没有开口。
钱士升和侯询等人更是低下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就按照张爱卿和杨爱卿的建议办理,朕看就让兵部侍郎陈新甲代表朝廷去核实情况,同时一并将杜度和孔有德等人押解到京城来。”
“这奖励的事宜,内阁商议之后,奏报上来吧。”
离开乾清宫,张凤翼再也忍不住了,将杨嗣昌拉到了一边。
“杨大人,郑大人的奏折究竟是什么时候到的。”
“下官刚刚到兵部去,就看见了这封奏折,的确是刚刚到的。”
“唉,这个郑大人,既然率领郑家军进入北直隶作战了,为什么不奏报一下啊,看看皇上这些日子多担心啊。”
“大人,下官倒是觉得,郑大人做的是对的,若是郑大人首先到京城来了,郑家军的行踪肯定就暴露了,到时候后金鞑子有所准备了,这战就不好打了,郑大人能够在短短的三天时间之内,剿灭近四万的后金鞑子和汉军,就是出其不意。”
“也是,看看秦将军。。。”
张凤翼是不自觉说出来的,但他很快感觉到了不妥,马上闭嘴了,同时看了看四周,害怕有人听见了。
杨嗣昌来到兵部之后,马上找到了陈新甲。
其实陈新甲先前在文渊阁参与讨论,只不过张至发带着内阁大臣前往乾清宫去了,他是没有资格跟着去的,只能够回到兵部,这个时候杨嗣昌找他,肯定是有事情的。
陈新甲进屋之后,发现杨嗣昌的神色明显有些轻松,完全不是前些日子愁眉苦脸的样子。
“陈大人,皇上有旨。”
陈新甲连忙跪下接旨。
“敕令兵部左侍郎陈新甲为御史,前往保定府、涿州和昌平州等地,核查郑家军作战事宜,将核查的情况如实禀报皇上。”
接旨之后,陈新甲一头雾水,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杨嗣昌简单的介绍了郑家军取得的战绩,陈新甲听的瞠目结舌。
“大人,下官想不到,郑家军如此的骁勇,可下官不知道该到什么地方去核查啊。”
“郑大人奏折之中说过了,他不会在保定府城停留,会率领郑家军前往延庆州城作战,奏折送到京城要耽误时间,如此计算,郑大人肯定离开了保定府城,率领郑家军出发了,前往延庆州城的道路只有一条,从保定府出发,经过涿州、良乡,绕过京城,前往昌平府,本官也不能够判断准确的地点,不过本官建议你到昌平州城去等候。”
陈新甲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前日白杆兵在昌平州城遭遇伏击,几乎全军覆没,此刻他要前往昌平州城,若是后金鞑子依旧驻守在州城,他去岂不是找死。
“陈大人,你前往昌平州城的路上,可以时刻注意周遭的情况,多打探一下,只要小心一些,不会有多大的问题,本官会要求锦衣卫派遣军士护送你的。”
张凤翼来到兵部,杨嗣昌正在等候,他知道先前张凤翼的话尚未说完,肯定还有话说。
果然,张凤翼进屋之后,掩上了门。
“杨大人,本官总觉得不对啊,郑大人既然生擒了杜度和孔有德,为何没有马上押解到京城来,奏折里面也没有提及,郑家军从保定府前往延庆州城作战,也是要经过京城的,顺便将两人押解到京城,岂不是好事。”
杨嗣昌马上开口了。
“刚刚下官也在思索这件事情,看来郑大人是要争取时间,下官看郑家军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也就是郑大人把握住了时间和机会,大人刚刚说到的白杆兵,下官也想过了,这京城里面如此之复杂,大街小巷都在议论后金鞑子的事宜,朝廷里面有什么事情,不出一个时辰的时间,到处都传开了,白杆兵的事情,谁敢保证没有传出去消息呢。”
第五百五十六章改变部署
打败白杆兵、生擒秦良玉之后,多尔衮开始雄心勃勃的实施全部的作战部署,他已经派遣军士给保定的杜度送去信函,要求杜度抽调三万八旗军军士,火速赶赴延庆州城。
白杆兵被剿灭的消息,肯定是无法保密的,根据尚可喜禀报的情况,延庆州城内的明军不断的派出斥候,意图与外界取得联系,耿仲明率领的仅仅三万汉军,若是这个消息泄漏出去了,造成的后果是多尔衮不愿意看见的。
故而多尔衮在给杜度写去信函之后,率领大军火速回到延庆州城,一旦杜度抽调的三万满八旗军士到来,他就可以率领四万军士实施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围攻大明京城了。
郑家军行军的速度很快,第一日行军两百里,从保定府城赶到了涿州城,翌日一大早,大军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这一日他们的目的地是昌平州城,抵达昌平州城,大军将做一定的调整部署,迎接即将到来的再一次战斗厮杀。
苏从金带着几名斥候,还押解了几个后金鞑子,急匆匆赶过来。
负责斥候营事宜的王小二,尚未回来,暂时由苏从金负责斥候营的一切事宜。
“大人,斥候营发现了十来个后金鞑子,大摇大摆在官道上疾驰,斥候包围他们,斩杀了其中的七人,生擒四人,后金鞑子无一人逃脱,这是属下从后金鞑子身上搜出来的信函。”
郑勋睿拿过信函,撕开之后有些发愣。
里面全部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文字,郑勋睿稍微思索就明白了,这是用满文写下的文书,看样子内容非常关键。
大清国其实早就开始学习儒家文化,就算是满人权贵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都是用汉文,用满文写信的时候很少,据说满文非常难学,而且也不好写,可一旦文书用满文写出来,那就表示非常的重要。至少不想让汉人知晓其中的内容。
满文难不住郑勋睿,他迅速找来洪欣涛。
洪欣涛在陕西大规模的招募军士,其招募的军士之中,很多来自于关外的蒙古部落,这些部落之中也有从辽东过来的满人,但人数极少,这些满人加入到郑家军之中,留起了头发,从外表上看与汉人没有多大的区别。
这也是郑勋睿当初专门提出来的要求。郑家军必须要海纳百川,招募方方面面的军士。
郑家军之中的四名满人,被找来了,他们开始翻译文书,李攀龙则在一边详细记录。
一刻钟之后,文书全部翻译出来了。
郑勋睿陷入到沉思之中,郑锦宏则发布了命令,大军暂缓出发。等候命令。
参将以上的军官,再次集中到尚未撤除的中军帐。
“文坤。给大家念一念文书的内容。”
文坤很快念完了文书的内容。
稍稍沉默之后,郑锦宏首先开口了。
“这个多尔衮的心很大啊,居然做出了这样的部署,想着通过十五万的后金鞑子,就彻底撼动关宁锦防线,其心可诛。”
郑勋睿的神色变得严肃。
“多尔衮的作战安排。你们都听见了,我早就告诫过诸位,这个多尔衮不简单,身为后金的睿亲王,十六岁就参与征伐厮杀。立下了不少的战功,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多尔衮立下了大功劳,后金的皇太极最先册封的四位亲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以及睿亲王多尔衮,每个人都不简单,每个人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崇祯九年的时候,我们曾经打败了豫亲王多铎,其实多铎最开始也只是被册封为郡王。”
“多尔衮的这盘棋下的很大,我相信多尔衮率领十五万后金鞑子和汉军入关劫掠的时候,绝不会想到如此的部署,他们仅仅是想着能够在北直隶或者其他地方肆掠一番,抢劫更多的钱粮以及人口,可随着战斗厮杀的推进,多尔衮发现了战机。”
“北直隶朝廷大军孱弱,熊文灿大人率领的大军被打败,秦良玉将军率领的白杆兵也被歼灭,这让多尔衮下定了决心。”
“你们要知道,多尔衮做出这样的战略部署,是很不简单的,满八旗自打成立以来,就没有军饷,他们的军饷来源,与我大明卫所军队有些相似,满八旗的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