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436章

明末传奇-第436章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勋睿笑了,那是自信的笑容。

“没有多少值得担心的,我一手创建的郑家军,任何人都不要想着能够夺走,辽东和边关的驻军,以及卫所军队,其战斗力是众人皆知的,这些军队更加缺乏的是信念,没有好的管理模式,那种将帅分离的管理模式,的确让皇上放心了,可军队越来越孱弱,无法征战厮杀,军队乃是国家之柱石,朝中有几个人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连年拖欠军饷,各级的军官还克扣和虚报冒领军饷,寻常军士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无法养活家人,甚至比寻常百姓还要困苦,主帅走马灯一样的调整,主帅和监军之间不合,武将没有多少的地位,所有的这些,已经成为朝廷军队之毒瘤,根本无法革除。”

“郑家军与朝廷其他军队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说正是因为朝廷没有插手,才能够到如今的程度,否则也强不到哪里去,郑家军将士都明白这一点,这么多年军队坚持的教育,让将士有了真正的归属感,他们以军营为家,我们就是用棍子打也撵不走他们的。”

两天之后,孙承宗果然再次到总督府来拜访了。

这一次孙承宗同样非常的直接,点名是想着看看郑家军,毕竟郑家军屡次击败后金鞑子,而且令流寇恐惧,如此强悍的战斗力,是孙承宗很有兴趣的。

面对孙承宗,郑勋睿同样不想遮遮掩掩。

“孙老先生,您德高望重,若是能够指点郑家军一二,在下是求之不得的,不过在下也有明确的要求,孙老先生若是自身想着看看郑家军的情形,在下是欢迎的,孙老先生若是代表其他人来巡查郑家军,在下的态度又是不一样的。”

郑勋睿的话说的非常直接,孙承宗不怒反喜。

“郑大人果然爽快,不过老夫的话语你就那么相信吗。”

“老先生在朝中多年,得到诸多大人的敬重,最受人称道的就是信义和信誉,在下肯定是相信老先生的。”

孙承宗看着郑勋睿,稍稍沉默了一下。

“老夫若说自身是想着来看看,那郑大人也不会相信,的确有人委托老夫前来看看,不过老夫也不是那么容易受摆布之人,不管是谁委托,也不管他是什么目的,老夫都不在乎,老夫相信的是郑大人所言,眼见为实啊。”

郑勋睿也笑了,孙承宗到了如此的年纪,可以说是无欲无求,更不会参与到诸多的阴谋和旋窝之中,况且刚刚的话语已经说的非常明确。

“如此就好,老先生最好是直接到郑家军军营之中去看看。”

吃饭的时候,徐望华、郑锦宏、刘泽清和洪欣瑜等人都参与了,郑勋睿一一介绍,孙承宗看见徐望华的时候,脸上露出了惊奇的神情,似乎是想着说些什么,不过最终没有开口。

郑锦宏等人的精气神,让孙承宗很是感慨,军人的气质是需要长时间磨砺才能够体现出来的,查看军队的情形如何,首先需要看到的就是军官的气质如何,郑锦宏等人不亢不卑,举止得体,言谈之中透露出来威猛气息,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是不过分的。

当然孙承宗更大的感慨是郑勋睿的表现,按说这么多年了,在官场上经历太多,早就看透了很多事情,有些时候甚至几句话就可以看出对方的品性和气息,不过和郑勋睿已经交谈两次,相处的时间不能够算短了,可他一直看不透郑勋睿,郑勋睿身上既有军人的直爽,也有文官的儒雅,这两种气息的融合,让年轻的郑勋睿,有着不一般的气质。

吃饭的时候,孙承宗的兴致很高,频频的举杯喝酒,来者不拒,并且主动给郑勋睿等人敬酒,考虑到孙承宗的年纪大了,郑勋睿等人是很克制的,免得孙承宗喝醉了,对身体造成了伤害。

孙承宗的二儿子孙鉁和长孙孙之沆,一直都陪着,看他们的样子,很想劝阻孙承宗喝酒,不过不好开口,他们的脸上也带着笑容,大概是很少看到孙承宗的兴致如此之高。

孙鉁已经四十七岁,孙之沆是他的儿子,也已经二十九岁。

吃饭之后,孙承宗一行直接在官驿住下了。

“徐先生,锦宏,你们特别注意一下孙之沆,我看孙老先生对他这个嫡亲的长孙很是看重,说不定老先生在郑家军看过之后,会提出来一些要求的。”

郑锦宏点点头。

“少爷说的是,属下也注意到了,孙老先生好几次要求孙之沆帮忙代酒。”

徐望华说的就更加直接了。

“郑总兵,说不定你马上就要招募军士了。”

郑锦宏愣了一下,很快明白其中意思了,不过他认为可能性不是很大,要知道进入郑家军之中,需要有不一般的能力,要能够经受严酷的训练,孙之沆好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磨砺,恐怕是吃不消的。

第四百九十二章连锁反应

吴伟业回到京城,很快成为众人关注的对象,按说他主持公道、实事求是反应情况的举措,是应该得到赞誉的,至少能够保持平静,可惜东林党人不会允许此番情况的存在,有关吴伟业的很多传闻,在朝廷内外散布开来,甚至连他崇祯四年参加殿试时候,携带青楼女子的事情,都被翻出来了,成为人们议论的新闻,当然更多的还是有关吴伟业欺师灭祖、大逆不道的传闻,总之这些传闻都是牵涉到吴伟业人品如何不堪的,要知道为官最为主要的就是人品,一旦人品被否定,就意味着你永无出头之日了。

吴伟业倒很是淡定,没有被这些传闻所干扰,每日里还是准时上朝,只是他的身边已经没有什么朋友,基本都是一个人了。

张溥、张采、吴昌时和龚鼎孳等人好像没有善罢甘休,他们没有公开弹劾吴伟业,毕竟这样做太过分了,再说以前吴伟业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份子,若是毫无忌惮的攻击,也显得他们心胸过于狭窄,这也可能让东林党人遭遇到唾弃,不过他们想到的对付吴伟业的办法,比起弹劾更加的恶劣。

一方面他们推动传闻的扩大化,毕竟他们对吴伟业是非常了解的,知道吴伟业生活之中的点点滴滴,另外一方面他们有意无意的威胁吴伟业,让吴伟业时刻感觉到不安,吴伟业性格平和,稍显懦弱,学术方面的成就没得说,可政治上却是幼稚的,这样的人和几百年之后的书呆子差不多,性格方面的胆怯和懦弱也是难以改变的。

吴伟业在朝中为官,不管怎么说都是需要接触人的。但因为忌惮张溥等人的态度,基本上没有什么官吏与吴伟业接触,众人丝毫将其看作是另类,这肯定让吴伟业痛苦,加之东林党人在朝中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对于吴伟业之类算是背叛之人。肯定不会客气,这也让吴伟业更加的不得安宁。

终于在忍受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后,吴伟业提出了辞呈,恳求辞去官职,回到老家去,辞官的理由是身体不适,无法署理政事。

有关是不是接受吴伟业辞呈一事,在内阁里面出现了很大的争议,钱士升和侯恂等人是完全赞同的。可张凤翼等人持有异议。

内阁首辅张至发的态度依旧不明确,看着几个内阁大臣吵得一团糟。

张至发当然明白其中的奥妙,东林党人想着让吴伟业辞官,并且背负欺师灭祖的骂名,这体现出来东林党人对于背叛之人的态度,也让其他人不敢乱来,张凤翼等人对东林党人是不满意的,不愿意东林党人在朝廷之中独占鳌头。若是在吴伟业的事情上面退缩了,日后恐怕会让钱士升等人更加的嚣张了。

如此情况之下。张至发不管如何表态,都是会得罪人的,他这个内阁首辅,本来就没有很大的威望,更没有绝对的影响力,若是真正得罪哪一边。自身也很难立足。

吴伟业辞官的理由非常牵强,不过三十岁的年纪,正值壮年,哪里存在什么身体不适,无非是难以应对东林党人的攻击和迫害。主动躲避罢了。

事情总是要解决的,内阁拿不定主意,吏部就无法操作,一件看上去很是简单的事情,竟然迟迟没有结论,这也足够让人笑话,也体现出意味深长的含义。

吴伟业辞官的消息,最快的时间传到了淮北。

孙承宗尚未离开淮安,郑勋睿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迅速做出了决定,请孙承宗前来商议,他有心帮助吴伟业,不过也要通过这件事情,好好的影响孙承宗,让这位在东林党人之中有着不一般地位和影响的老人,看看东林党人在朝廷里面究竟是如何做事情的。

孙承宗来到厢房,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看表情是有些奇怪的。

孙承宗进入到厢房的时候,郑勋睿、徐望华、文坤和李攀龙等人,正在厢房商议事情。

看见孙承宗进来了,郑勋睿面带微笑。

“今日请孙老先生来,在下是有事情需要请教的,只不过此事牵涉到了东林党人,在下若是贸然的插手,怕是要引发不少人的非议。”

与郑勋睿接触的次数多了,孙承宗的看法早就有所改变了,听见郑勋睿这样说,孙承宗也没有客气,径直开口了。

“郑大人,该不是有什么事情,需要老夫开口说吧,老夫致仕好些年了,不大关心朝廷的事宜,再说老夫身在朝廷之外,是要遵守规矩的。”

郑勋睿笑了,这次笑的很是舒心。

“孙老先生说的很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范仲淹先生的话语,在下记得东林书院时常教授,顾宪成老先生也作出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这东林书院坚持的宗旨,与老先生的话语好像不一样啊。”

看着郑勋睿的笑容,孙承宗正色开口了。

“郑大人学识非凡,怎么说出来这等的话语,东林书院教授的这些东西都是不错的,无非是驳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认识,不少的读书人,不接触实际,科举高中之后,不了解民间疾苦,不仅不能够为皇上和朝廷好好的做事情,反而盘剥百姓,着实不应是,至于老夫说的话语,也是不错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致仕了,那就尽能力为家乡百姓多做一些好事情,不要去干涉朝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