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十万的流寇,放眼朝廷,除开郑勋睿,还没有其他人能够做到。
温体仁没有开口,张凤翼开口了。
“钱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啊,兵部都没有提出来建议,钱大人倒是对兵部质疑了,难不成说六月份之前不能够剿灭流寇,兵部也要跟着受责罚了,若真的如此,我倒是建议钱大人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
张凤翼说的如此的直白,也出乎了温体仁的预料,钱士升更是没有想到,有些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其余人没有说话,包括文震孟都没有开口。
温体仁叹了一口气,慢悠悠的开口了。
“这里是内阁议事,不用说置气的话语,钱大人提议限期剿灭流寇,本官看倒是可以考虑,只不过其他方面的事宜,就不要再提了,郑大人短时间之内立下如此大的功劳,本官还听到了不少的非议,若是朝廷如此对待有功之臣,还有谁会认认真真的做事情。”
“至于说六月之前剿灭流寇,本官看也不是很现实,还是要求郑大人年内必须要剿灭流寇,不得延误,郑大人剿灭流寇,立下了功劳,朝廷也应该有所表示,昨日内阁议过,老回回和九条龙悉数斩首示众,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说奖励郑大人的事宜,本官看还是请皇上定夺。”
内阁含糊了很多的事情,票拟出来的意见,也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恳请皇上赏赐兵部左侍郎、左副都御使、五省总督郑勋睿,同时要求郑勋睿在年内彻底剿灭流寇。
票拟上去之后,接下来就是等候皇上的圣旨了。
皇上的圣旨没有耽误时间,三月初五就下来了。
圣旨要求郑勋睿在六月份之前剿灭流寇。
得知了皇上的圣旨,温体仁脸色很不好看了,他是内阁首辅,代表内阁已经提出了建议,要求郑勋睿年内剿灭流寇,其实内阁做出这样的决定很不简单了,其他那么多的大人负责剿灭流寇事宜,朝廷都没有限定时间,独独对郑勋睿提出了要求,退一万步说,万一郑勋睿在六月份之前不能够剿灭流寇,难道朝廷还准备换人吗,目前的情势之下,换谁合适。
更加要命的一件事情,是温体仁从圣旨之中,看出自身地位的动摇,按说这么大的事情,皇上是应该和他这个内阁首辅通气的,至少也要询问一下,可没有经过任何的询问,圣旨就直接下来了,这不符合规矩。
钱士升提出六月之前剿灭流寇,温体仁当时就想到了,这可能是皇上的意思,要不然钱士升也不会贸然提出,可是内阁已经认为这样的要求不合适,予以了反驳,想不到圣旨还是下来了,要说钱士升是没有这等能力的,那么唯一能够办好这件事情的,就是皇上身边的太监了,他们能够直接给皇上提出建议和意见。
三个月的时间剿灭流寇,这样的要求太离谱了。
如此离谱的决定,能够变成圣旨,那就说明太监之中有人想着对付郑勋睿了,郑勋睿若是不能够在六月份之前剿灭流寇,那么肯定就会有人迫不及待的弹劾,这样的弹劾,得到太监的暗中支持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谁也不知道。
想到了这些,温体仁倒吸一口凉气,想不到朝廷里面的这些变化,他居然都被蒙在鼓里,这应该是东林党人的手段。
威胁到自身的利益,温体仁就不会客气了,他本来还想着维持大局,适度采取隐忍的态度,想不到有些人误解了其中的意思,以为他温体仁害怕了,好欺负了。
这样的认识绝不能够出现。
第二百七十六章下有对策
“大人,属下觉得朝廷太过分了,凭什么要求剿灭流寇的时间,六月份之前彻底剿灭流寇,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了,谁能够做到啊。”
徐望华看着摆着桌上的圣旨,很不服气,郑家军负责剿灭流寇,总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取得重大胜利,这得益于郑勋睿的安排部署,也立足于郑家军的强悍,可皇上为什么会下这样的圣旨,那么多负责剿灭流寇的大人,谁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
郑勋睿的脸上带着微笑,一幅无所谓的样子。
“徐先生,想那么多干什么,圣旨归圣旨,怎么做还是要我们自行决定,六月份之前是不可能彻底剿灭流寇的,郑家军做不到,恐怕也没有其他人能够做到,既然是做不到的事情,那就不需要理睬了,若是朝廷想着较真,那也简单,到了六月份之后,他们重新派遣人员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那就解决所有问题了。”
徐望华更加的气愤,说话也泼辣一些了。
“有些人真的是无耻,看到大人立下了功劳,看到流寇遭遇到了重大的打击,就想着从中得到好处了,定下了剿灭流寇的时间,到了六月份,流寇肯定是苟延残喘的,恐怕洪承畴大人到时候又可以接手剿灭流寇的任务了。”
“徐先生,不要有那么多的怨气,和怨妇一样了,皇上怎么想,朝廷里面的有些大人怎么想,那是他们的事情,我们不需要过多的解读,踏踏实实做好自身的事情,其实能够负责剿灭流寇,让郑家军的将士得到磨砺。未尝不是好事情。”
说到这里的时候,郑勋睿走到桌子前面,随手拿起了圣旨,放到了一边去。
郑勋睿的这个动作,让徐望华吃惊,朝中大臣对待圣旨是非常恭敬的。接到圣旨之后,都是很好的保管起来,生怕有什么差池,想到郑勋睿根本无所谓,就像是对待一般的文书,细心的徐望华,走到郑勋睿旁边的时候,还是小心的将圣旨放到了一边。
郑勋睿不再关心圣旨的事情,用手指着地图开口了。
“徐先生。你来看,我们已经驻扎到荥阳,李自成麾下的流寇,没有离开河南,依旧在南阳府和汝宁府一带活动,因为缺乏粮草,他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人数大为缩减。按照斥候侦查的情报,以及我们的预计来看。李自成麾下的流寇不超过两万人,而且这些人都是分散活动,很少聚集在一起。”
徐望华的眼神早就看到地图上面去了,这段时间,他和郑勋睿时常讨论下一步如何的作战,郑家军离开洛阳之后。选择到荥阳驻扎,这里四通八达,基本可以兼顾整个的河南府,河南都指挥使司掌控的军队,基本都集中在开封和郑州一带。处于防御的姿态,没有直接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
“流寇化整为零,郑家军也要做出改变,派遣多股军士,进入到南阳府和汝宁府,给与流寇打击,我个人的意见,以两千人为一路人马,保持高速的机动性,对流寇实施打击,作战的任务也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消耗流寇的有生力量,作战不需要着急,一旦发现了流寇,采取死死追击的作战方式,不让他们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斥候的任务,相对简单一些,主要是流寇缺乏粮草,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要采取劫掠的方式,他们的行踪无法保密,所以只要得到消息,郑家军就要跟踪追击,予以打击和剿灭,今后一段时间,郑家军要保持这样的作战方式。”
郑勋睿说完之后,徐望华点点头。
“大人的部署是很合适的,如此能够给与流寇毁灭性的打击,让他们没有地方可以逃避,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进入湖广境内,湖广的卢大人早就做好准备了,流寇不是天雄军的对手,如此挤压的方式,将令流寇彻底失去活动的空间。”
郑勋睿笑了笑。
“完全剿灭流寇,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做到的,李自成可不会忘记尚在四川的张献忠,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肯定会进入四川,找寻张献忠的,郑家军剿灭流寇是一个方面,可更是要利用流寇之间的矛盾。”
徐望华看着郑勋睿,有些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老回回在流寇之中的地位为什么那么重要,就是因为他居于协调的地位,如今老回回已经被朝廷斩杀,流寇失去了站在最高处协调的任务,那么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必然会爆发出来,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都是心高气傲之人,相互不会服气,李自成已经遭遇到郑家军的打击,几乎是一蹶不振了,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他进入四川去找寻张献忠,你认为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徐望华恍然大悟,跟着开口了。
“大人的意思,是让流寇之间产生内讧。”
“就是这个意思,让李自成和张献忠之间产生内讧,流寇大大小小的头目之间,依靠的是实力说话,李自成被拥立为闯王,依靠的也是实力,可如今实力大打折扣了,进入到四川之后,张献忠会服气吗,张献忠虽说在四川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但总没有遭受到特别沉重的打击,四川总兵秦良玉麾下的白杆兵战斗力不错,但人数有限,装备和粮草供给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大规模的出击,只能够是零星的与张献忠作战。”
“可李自成若是进入到四川,与张献忠真正实现联合,那他们的战斗力将大为增强,再说李自成最为精锐的军士,没有多大的损失啊。”
“一山不容二虎,他们之间肯定会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之间不可能形成真正的联合,我的目的就是想着让李自成进入到四川去,让他和张献忠尽早的联合,有些时候,我们打击流寇,不需要一味的打杀,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徐望华点点头,不再开口说话。
亲兵进入屋里,接受命令,通知郑家军参将以上的军官,悉数集中,接受作战命令。
从三月十一开始,郑家军派遣两万军士,组成了十个突击部队,深入到南阳府和汝宁府,郑勋睿和徐望华率领剩下的将士留在荥阳府。
打击和剿灭流寇的作战部署出现了重大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对于流寇来说是致命的。
捷报不断传来,短短二十天的时间,到三月底的时候,已经有接近一万流寇被剿灭,郑家军将士作战的方式异常凶横,一旦发现流寇的踪迹,紧追不舍,不管流寇逃到什么地方,也不管流寇还剩下多少人。
最为显著的例子,是游击将军苏从军剿灭流寇的一次战斗,苏从军在流寇之中多年,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