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廷枢也看着文震孟,他很清楚,文震孟这个时候开口,能够力挺郑勋睿,至少其他人说话的时候,也要多多考虑的,可惜文震孟没有开口,这让杨廷枢内心哀叹。
温体仁看了看文震孟,脸上闪过一丝冷笑。
“张溥大人和张采大人是监察御史,弹劾官吏本就是他们的职责,杨大人太激动了。”
温体仁的开口,让张溥和张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皇上,臣以为,郑大人在河南剿灭流寇,的确立下了大功,朝廷应该嘉奖,郑大人写来了奏折,为各部表功,臣以为可以全部照准,只是这指挥作战的事宜,可以考虑让洪承畴大人直接负责,便于调动各方的军队。。。”
皇上没有在早朝的时候直接做出决定,而是要求内阁商议此事,其实这已经表明了态度,若是皇上支持郑勋睿,大可压下弹劾奏折。
内阁商议的结果很快出来了,一天之后就呈奏皇上了。
接下来就是皇上下旨了,不过这道旨意,迟迟没有下来,倒是引得诸多文武大臣注意了。
朝中文武大臣都开始议论这件事情,绝大部分人认为,郑勋睿不可能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了,眼看着流寇就要被剿灭了,关键时刻,立下巨大功劳的郑勋睿,却要被撤换了,这样的事情,放到任何的时候说,都不合适,可惜郑勋睿太年轻了,在朝中没有什么资历,遭遇这样的暗算也是正常的,抱怨也没有用处。
杨廷枢已经提笔给郑勋睿写信了,他不仅仅说到了张溥、张采、杨彝、吴伟业、吴昌时和龚鼎孳等人的联合,还说到了文震孟和姚希孟在这件事情上面的表现,他非常的失望,关键时刻,文震孟不能够站出来说话,身为内阁次辅有什么作用,这样的依靠不要也罢。
杨廷枢气愤之中,言辞比较激烈,等到信函寄出去之后,又有些后悔。
后宫,皇上身边只有王承恩。
“王承恩,朕明白你的意思,郑勋睿在河南做的很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剿灭十余万流寇,杨鹤、陈奇瑜,包括洪承畴都没有能够做到,可朕没有办法啊,朕若是完全支持郑勋睿,必将引发朝中的反弹,奏折会源源不断的上来,朕不想为这点小事烦心,流寇的气焰被压下去了,这个时候,就让洪承畴出面来得到吗更大的功劳吧。”
“郑勋睿还年轻,功劳太大,在朝中也不好立足,朕看这剿灭流寇的事宜,就让洪承畴负责去做。”
“朕对文震孟很失望,文震孟很忠心,可惜在内阁之中,难以起到什么真正的作用,朕让他成为内阁次辅,可不是想着他洁身自好的。”
王承恩看着皇上,没有开口说话,可皇上的意思他是明白的,文震孟在内阁之中,本来是和温体仁抗衡的,可惜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文震孟根本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特别是在对待郑勋睿的事情上面,文震孟应该表明态度的,于公于私都应该有态度。
王承恩内心也是微微叹气,他想到了徐光启,当年徐光启虽然病重不能够理事,但说出来的话语是掷地有声的,就算是内阁首辅,也不能够过多的反对,文震孟和徐光启比较起来,差距太大了。
第二百二十二章天意如此
圣旨和杨廷枢的信函,同时抵达了荥阳。
郑勋睿出任左副都御使,陕西巡抚,兼任延绥巡抚,免去其兵部左侍郎、左佥都御史之职,专事陕西和延绥事宜,陕西巡抚甘学阔调任礼部右侍郎,剿灭流寇事宜,由兵部尚书、五省总督洪承畴全面负责。
接到圣旨之后,郑勋睿没有做丝毫的停留,迅速和宣武卫指挥使办理相关的交接手续,带着两千郑家军将士,离开了荥阳,朝着延绥镇而去。
天意如此,郑勋睿尽力了。
朝廷为了这次的调整,可谓是煞费苦心,最为讨好的就是甘学阔了,陕西巡抚可没有几个人愿意干,辛苦不说,还吃力不讨好,甘学阔是崇祯七年十一月上任的,这才多长的时间,就到礼部出任右侍郎了,等于是天上掉馅饼了,怕是接到圣旨之后,甘学阔睡觉都是要笑醒的,反过来说,他郑勋睿是最为倒霉的。
虽说左副都御使和兵部左侍郎是同一个品阶的官职,但两者的意义不一样,兵部左侍郎可以直接干预军队的事宜,特殊情况之下,甚至可以调动军队作战,左副都御使就不行了,主要是负责民生方面的事宜。
朝中有人嫉妒他了,而且不是一般人嫉妒。
杨廷枢的信函,郑勋睿看过好几遍,几乎能够背下来了。
张溥和张采等人,没有这样的本事,不可能要他郑勋睿变动职位。
郑勋睿觉得庆幸,也许朝中的大人,包括皇上,都认为剿灭流寇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害怕他郑勋睿年纪轻轻获得太大的功劳,殊不知流寇到这个时候,更加的强悍了,若是想着彻底剿灭,只能够从民生和军事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才有真正的效果。
可惜朝中的大人不会明白这一点。
郑勋睿无所谓了,他需要尽快回到延绥镇去,关于郑家军招募军士的事情,他一直都挂念,则关系到他今后的发展,好在皇上和朝廷可能是愧疚,对于他呈奏的郑家军的事宜,全部都照准了,刘泽清和王允成全部都进入了郑家军,刘泽清一榆林总兵的身份,出任郑家军副总兵,王允成出任参将。
郑锦宏、杨贺、洪欣涛、洪欣贵、洪欣瑜、苏从军、王小二和苏蛮子等人,终于有了正式的身份,兵部也备案了。
能够做到这一点,也算是很不错了,且不说剿灭流寇的事宜如何,至少郑将军能够光明正大的发展了,可惜钱粮方面,还是需要郑勋睿自己想办法,依靠朝廷那点军饷,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再说圣旨中间,根本就没有提到军饷的事情。
文震孟的态度,让郑勋睿心寒,可他想到的更多,若是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皇上对文震孟肯定是不满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就是姚希孟出任了顺天府尹,这个位置是非常关键的,绝非詹事府少詹事能够比较的。
这是不是预示文震孟在内阁的时间不长了。
郑勋睿没有留下来和洪承畴做交接,他没有必要等候洪承畴,再说接到了圣旨之后,洪承畴也要耽误一些时间的,自己在荥阳傻傻等着,完全没有必要,再说洪承畴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不可能知道,也许人家直接进入山西境内剿匪,不会到荥阳。
二月十五,郑勋睿回到了延绥镇。
离开延绥镇接近三个月时间了,进入巡抚衙门的时候,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
文曼珊等人早就等在后院了,她们得知了消息,看到进入后院的郑勋睿,都留下眼泪,让郑勋睿很是感慨。
文曼珊等人,非常关心河南方面的战况,郑锦宏等人先行回到延绥镇之后,文曼珊不顾诸多的忌讳,要求玉环询问战斗情况,郑锦宏很是老实,专门到巡抚衙门,讲述了几次战斗的情况,得知郑勋睿不仅仅是指挥战斗,还亲自参与追赶和厮杀的时候,文曼珊等人脸色发白,身体颤抖。
据说郑锦宏回家之后,被玉环狠狠的收拾了一顿,说是在少夫人的面前,为什么要说的那么仔细,郑锦宏知道自己说错了,低着头不说话。
看见郑勋睿安全回来,众人当然是高兴的,不过她们看见郑勋睿瘦了很多,心里又不好受了,吃饭的时候,文曼珊、冬梅、荷叶和杨爱珍,每个人说话的时候都掉眼泪,弄得郑勋睿差点没有心情吃饭了。
徐望华、郑锦宏、杨贺等人来到了厢房。
郑勋睿早就在厢房等候了。
还没有等到郑勋睿开口,徐望华就开口了。
“大人,朝廷鼠目寸光,怕是马上就要付出代价的。”
“徐先生,不说这些事情了,但愿洪大人能够彻底剿灭流寇,不过他想着调遣郑家军,没有可能性,郑家军此次剿灭流寇,付出了重大伤亡,需要时间休整,至于说调动陕西读指挥使司下辖的军队,那没有问题,我也不对过问的,此外榆林边军、宁夏边军,都是不能够随意调动的。”
徐望华叹了一口气,再次开口了。
“大人出任陕西巡抚,属下真的没有觉着高兴,陕西各地乱成什么样子了,谁都是知晓的,去岁的灾荒,流民无数,平凉府、凤翔府、西安府和汉中府,都遭遇到流寇的侵袭,民不聊生,想要这些地方平定下来,不是小事情啊。”
郑勋睿笑了。
“徐先生在身边,我还担心那么多干什么,我才刚刚上任,尚未到西安府城,徐先生就想到这么多的困难了,看来肯定有应对之策了。”
徐望华准备再次开口的时候,郑勋睿挥挥手。
“朝廷的事情,不用说那么多,也不用去考虑了,陕西辖地广阔,短时间之内,很难让各地都平稳,我也没有这样的想法,多年的积弊,岂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再说有人不就是想着让我为难吗,害怕我的功劳太大了,我正好找到朝廷诉苦,多要一些救济,若是朝廷拿不出钱粮,那也不能够怪我了。”
所有人都看着郑勋睿,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郑勋睿却转移了话题。
“郑锦宏,招募军士的事情如何了。”
“禀少爷,二十天的时间,招募一万五千人,其中包括两千四百鄂尔多斯部落的青壮,参与剿灭流寇的榆林边军,全部编入郑家军的序列,郑家军合计三万八千五百人,其中骑兵三万五千人,三十二个骑兵营,两个亲兵营,两个斥候营,两个执法营,步卒三千五百人,包含三个神机营,新招募的军士正在加紧训练。”
“嗯,招募军士的进展不错,迄今为止,郑家军每月需要多少的钱粮。”
“每月开销,折合白银十一万两。”
郑勋睿叹了一口气,养军队就是烧银子,这话说的一点都不错,不到四万人的郑家军,每月需要消耗十一万两白银,这还是在平时,若是在战时,消耗更大。
“阵亡将士的补助银两和粮食到位了吗。”
“全部到位,重伤不能够继续作战的将士,补助也全部到位,每人一百两银子,五石粮食,若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