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我的明末之旅 >

第12章

我的明末之旅-第12章

小说: 我的明末之旅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左林看了看炉火,然后道:“小李,你卖身契都签了,现在还不相信啊,没错,你们每人每月二两银子的工钱,大家好好干,如果干得好,少东家说了,还会给大家增加工钱。”

一月二两银子,旱涝保收,尽管已经签字,按了手印,但是很多人还不敢相信。

赵左林的声音不小,旁边不少人都听到了,很多人都竖起了耳朵。

小李道:“赵管事,卖身契我是签了,今后这十年,我是卖给东家了,肯定努力为东家干活。”

大家的观念根深蒂固,尽管张丰曾经强调过,这是“劳动合同”不是“卖身契”,但大家从心底认为,今后要卖力为张丰干活,不敢有偷懒。

赵左林道:“看得出来,少东家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大家努力干活,肯定不会吃亏,大家听我的,肯定没有错。”

“对,努力干活!”不少人赞同。

赵左林点一点头道:“勤快一点累不坏,少东家说了,每月大家可以休息四天,累了的话,休息一天,相信又是生龙活虎。”

不管是铁匠房,还是木匠房,充满了活力和朝气,大家很快进入状态,渐渐的一片忙碌起来。

张丰的新办公室之中,张丰正在听杨升海的汇报。

这是一栋新楼,二层,砖瓦结构,张丰的办公室在二楼的最东头,办公室的布置,按照张丰的要求,摆上了办公桌,书架,桌椅等等。

此刻,张丰正听完杨升海的汇报,也看了这几天的账目,总体来说,新成立的东方纺织厂一片红火,棉布产量一直在增加。

看完账本之后,张丰满意的点一点头,然后问道:“杨管事,告示都张贴出去了没有?”

杨管事道:“老板,都张贴出去了,一共贴了几十份,松江府到处都张贴了。”

按照张丰的要求,以后不再称呼张丰为“少东家”而是称呼为“老板”,作为穿越人士,听到“老板”这个称呼,感觉舒服多了。

告示全部张贴出去,张丰就放心了,这是一份招聘告示,新成立的纺织厂将招聘大量的人员,张丰准备十天之后搞一场招聘会,估计这是大明朝的第一场招聘会。

杨升海道:“老板,不但松江府各处都张贴了我们的告示,而且,下面的华亭、青浦、上海三县也张贴了我们的告示。”

松江府,下辖华亭、青浦、上海等县,杨升海派人去了这些县,将告示贴到了这些县城。

张丰笑着道:“杨管事,这事情做得不错。”

得到表扬,杨升海心中高兴,不过,想起一件事情,需要向张丰汇报一下。

见杨升海似乎有什么事情,张丰不禁道:“杨管事,有什么就直说。”

杨升海道:“老板,我最近发现棉花价格有一点异常,这半个月的时间,松江府一带棉花的价格就涨了二成,且还在继续上涨。”

棉花价格上涨?

这可是一件大件大事,东方纺织厂建成之后,月产棉布至少三万匹,这就需要大量的棉花,棉花价格上涨,对张丰来说,绝对不是好事情。

张丰马上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同寻常,沉吟一下,张丰道:“杨管事,松江府一带的大小织坊都不景气,按道理,棉花价格应该也上不来,这后面只怕是有人在操作啊!”

杨升海道:“老板,我想也是肯定有人在囤积棉花,只是我想不明白,他们囤积这么多棉花有什么用?”

张丰冷笑道:“他们囤积棉花,显然是冲着我们来的,这件事不简单啊!”

张丰站了一起来,皱着眉头在办公室之中来回走了几遍,考虑着对策。

看到张丰眉头紧锁,杨升海道:“老板,我们纺织厂的库房也建成了,正好可以用来囤积棉花,这样,我们也进行棉花抢购。”

张丰手上有钱,大家入股的银两,以及数万匹棉布的定金,全部都在张丰手上,这些钱,张丰可以自由支配。这一点,杨升海是知道的。

进行棉花抢购!

张丰很快就摇了摇头,这样肯定不妥,知道这样一来的话,肯定会进一步加剧棉花市场的动荡,造成价格一路攀升。

不过,这几天,趁着棉花价格还没有完全上来之前,抢购一些放进库房倒也可以。

于是,张丰道:“杨管事,我的心里价格是棉花最多贵三成,超过这个价格,我们就停止购买棉花。”

杨升海知道,张丰的意思就是在这个价格之下,尽量尽快去抢购一些棉花,工厂新建成,不能马上就面临大面积停工,陷入无米下锅的局面不是。

“杨管事,动作要快,另外,每天向我汇报棉花的价格,价格涨幅超过三成,马上停止收购。”

杨升海点一点头:“一定,我一定每天向老板汇报。”

想了想之后,杨管事道:“老板,既然松江府一带的棉花价格上涨这么厉害,我们能不能从外地购买棉花呢?”

张丰摇一摇头,从外地购买,只怕也不妥,中原地区不稳定,战乱四起,附近的苏杭地区,只怕棉花价格也不便宜。

否定了杨升海从外地购买棉花的建议之后,吩咐杨升海赶快去办事,在棉花价格大涨之前,尽快采购一部分棉花。

目送杨升海里去,张丰心中想道,肯定是该死的徐家在囤积棉花。

张丰想得没错,囤积棉花的商人之中,徐家是主力,另外,还有徐家拉过来的一些商人,主要是松江府一带的织坊老板。

………

城西头的孙大志,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对普通百姓来说,儿子结婚是天大的事情。

本来就不富裕的孙大志,怀里揣着一点散碎银子,准备去买一点棉花,这一点散碎银子,还是省吃俭用,从牙缝之中挤出来的。

但儿子结婚,怎也要做两床新棉被吧,弹棉花的匠人已经请好了,约好了后天到孙大志家里面来弹棉花,本来以为,就是买一点棉花嘛,应该很简单,孙大志也没有放心上,揣着银子就出了门。

出门不远就是大街,大街上就要卖棉花的店铺,走进店铺,孙大志就询问起来:“老板,这棉花怎么卖?”

胖老板道:“这是上等货色,一斤一钱银子。”

孙大志几乎跳起来,记得去年才一斤六分银子,这足足涨了四分银子,想道这四分银子,孙大志心中就一阵肉疼。

但儿子结婚,不买棉花不行,怎不能盖着一床破棉被结婚吧!

孙大志道:“老板,能否便宜一点。”

胖老板头都不抬,一边打着算盘,一边道:“一钱银子已经很便宜了,再过几天,估计都会涨到两钱。”

涨到两钱!

孙大志脸色都变了,哆哆嗦嗦,非常肉疼的拿出自己那一点散碎银子,“老板,棉花怎么涨得这么快呢?哎,给我称十五斤吧。”

本来计划是称二十斤,回去弹两床厚厚的新棉被,但棉花涨到两钱银子一斤,自己口袋里的这点散碎银子只能买十五斤棉花。十五斤棉花买回去,去掉棉籽等,最多只能弹两床薄棉被。

看到孙大志一脸的肉疼,胖老板道:“现在买棉花就要趁早,不然,你这点银子,再过几天估计只能买十斤棉花。”

第十四章谣言四起

徐家。

这几天,徐顺本很惬意,尤其是刚才看了管家刘大福送来的账本之后,心中就更加高兴。

刘大福见徐顺本心情高兴,趁机道:“老爷,已经按照您的要求,我们联合多家织坊老板筹集了十几万两银子,正在全力抢购松江府一带的棉花,目前,仅仅只是我们徐家就囤积了超过一万袋棉花。”

上万袋棉花。

不用想,这么多的棉花,简直就是堆成了山,肯定壮观,徐顺本满意得点一点头。

徐顺本道:“这次我将全部家底都拿出来了,我就是要准备大干一场,前不久,那个张丰不是还打了二宝吗,这次我要让他付出代价。”

徐二宝被张丰用板砖拍了,回来之后,自然找徐顺本哭诉了一番,这就更加坚定了徐顺本的想法,这次一定要搞垮张家。

上次设了一个小小的陷阱,本来是想图谋张家的那一处宅院,但没有得逞,还被张丰弄得面子全无,这一次,徐顺本觉得机会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刘大福这个狗头军师道:“老爷,听说张家的纺织工厂快建成了,他们还准备雇用大量的织工,城里到处都贴了他们的告示。”

徐顺本冷笑道:“这一次,没有棉花,我看他们怎么开工,还想雇人,哼哼,我们一定要将这事情搞砸,让他们雇不到人。”

刘大福眼前一亮,马上惊喜的道:“老爷,您有好办法。”

徐顺本点一点头,将自己的计划说了一番,听完之后,刘大福一脸欣喜,拍着马屁道:“老爷,您真是高明,这样一来,我看谁还愿意去张丰的纺织工厂做事。”

徐顺本哈哈一笑,然后道:“这件事情,按照我计划去做,另外,继续抓紧抢购市面上的棉花。”

………

松江府一带,棉花价格一直攀升,从以前的一斤棉花五、六分银子,一直涨到了现在的两钱银子以上,价格足足涨了四倍。

现在,松江府市面上的棉花基本被买光,顺带的,附近苏杭一带的棉花也是大涨,很多商人跟风,大肆抢购棉花。

张丰正在仓库查看,偌大的新建成的仓库之中,也堆放了不少棉花,这些棉花,全部都是一钱银子以下的价格购买的,棉花的采购价格从五、六分银子到八、九分银子不等,当棉花价格涨到一钱银子以上的时候,张丰果断的停止采购。

大宗采购,价格本来就比零售稍便宜,一钱银子的价格,张丰觉得是天价,就是八、九分银子,张丰也觉得贵,因为平常的话,大宗棉花的采购价格一般为四分银子左右。

这些棉花,不算很多,但也不算少,这些棉花花了张丰一万多两银子,至少能满足一个月多的生产需要,可以看出来,杨升海办事得力。

杨升海道:“老板,现在松江府一带已经很难买到棉花,就是附近苏杭一带,棉花的价格也跟着上涨,虽然涨得不是这么离谱,但也到了七、八分银子的高价。”

七、八分银子的高价,再加上运输费时费力,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