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89章

明末国色江山-第89章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这两天先后来了两批佛郎机人,都是松江和宁波的教徒领着来的,不过这些人没和我接触,我也就没打听,怎么?他们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特意来找你的?”应昌培非常敏感。
  朱道临把吴公公关于佛郎机人的通报简要告诉应昌培,完了问出句令应昌培惊愕的话语:“有个机会,你想不想宰那些佛郎机人一刀?”
  “什么机会?怎么宰?”应昌培好奇地问道。
  朱道临不再拐弯抹角:“你还记得从我手上买走的那串蓝宝石吗?这种宝石在佛郎机人眼里,比珍珠和黄金还要贵重。你明天戴在手上,和我一起去见佛郎机人,等他们看到你手上的蓝宝石,你就看他们的眼睛,估计能给你个惊喜。”
  应昌培不干了:“那串蓝宝石我可是当成传家宝留着的,不行!多少金子银子我都不会卖!”
  “你这傻……你先拿出来,下次我给你带两串更好的,你那串破玩意儿有什么稀奇?天枢阁那边的珠宝店里有的是,红的黄的绿的白的紫色的什么都有,能给你拼出一道彩虹来。”朱道临不屑地给予应昌培无情打击。
  应昌培怎么会相信:“行啊!等你拿来再说吧,哈哈!”
  朱道临气得半死,干脆抛出杀手锏:“既然这样,如果和佛郎机人做成了生意,你别怨我不给你机会啊!”
  “这怎么行?一码归一码。你可不能见利忘义啊!”
  应昌培终于紧张起来,他从下人们探听回来的诸多消息中,推测出佛郎机人来到金陵的目的,就是要找拥有诸多稀罕珍品的朱道临做生意,如果朱道临答应下来,那绝对是远超景德镇瓷器、茶叶、生丝无数倍的大海贸。说不定还是长期贸易呢,如此巨大机会,应昌培怎么可能放过。
  朱道临看到他那样子,哪还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别舍不得你那串蓝色珠子了,若是佛郎机人看上就卖给他们,开价60;000两银子,底价是50;000两加上10尊佛郎机铜炮,或者30;000万两银子加上25尊佛郎机子母炮和10尊18磅铜炮。”
  “要是佛郎机人不愿意,你再收起来也不吃亏。要是能卖出去,我们一人分一半,回头我再送你两串一模一样的。”
  应昌培睁大了眼睛:“50;000两还带这么多炮?怎么可能?”
  “我现在也不知道可不可能,等着瞧吧,嘿嘿……”
  朱道临嘿嘿一笑,看到应昌培又再紧张地思考起来,干脆靠在舒适的真皮座椅上闭目养神,上午他和太监叔叔密商时。已决定以博孚钱庄的名义与佛郎机人周旋,如果顺利的话。与佛郎机人的生意将会为吴公公换回佛郎机火炮和银子,而朱道临所付出的,不过是返回所谓的天枢阁采购佛郎机人需要的货物而已。
  此刻,朱道临已经打定主意,如果所谓的佛郎机人真看上应昌培手上那串蓝色人造宝石,朱道临就把这项宝石生意留给自己。不会再让任何人分一杯羹。
  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情况,朱道临没有对任何人说,他听完吴公公的介绍,认为先后来到金陵城的两批佛郎机人应该不是一伙的,有可能分别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或者荷兰人。若是出现英国人也不奇怪。
  朱道临眼下处于欧洲的公历纪元1632年3月2日,大明崇祯五年正月十二,此时的荷兰正处于最强大的历史时期,直到1651年,也就是19年之后,才会遭到举国同心的英国人奋起挑战,在此后连续二十年的战争中逐渐走向衰落。
  如果通过明天的会面,能与被大明统称为佛郎机人的欧洲商人建立贸易关系,朱道临将会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甚至能以此为基础,迅速改变大明帝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和政治局势。
  唯一困扰朱道临的问题是,与佛郎机人的贸易关系将会严重威胁江北地区和东南地方豪强的利益,必然遭致这些势力遍布朝野的利益集团的联手打击。
  朱道临数月来弄回几批货物到金陵贩卖,就已经引起各路豪强的觊觎,若是与佛郎机人展开大规模贸易,恐怕要彻底撕破脸了,到时候就算有吴公公、应氏家族、魏国公、隆平侯加上新加盟的忻城伯,恐怕也无法抵挡强大的东南豪强势力遍布朝野的全方位打击,说不定雄霸大明海疆的福建郑氏家族,也要对自己发起猛烈进攻。
  正是因为有了深重的顾虑,存在如此巨大的风险,朱道临才生出尽快谋取个官职、建立一支强大舰队以求自保的打算。
  联系到可能与佛郎机人达成的贸易深入分析,朱道临忽然发现,把交易地点定在台湾也许是个更好的选择,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避免引起东南各地豪强的注意,只要争取到两年时间,就能建立起一支战力强大的舰队,用全新的练兵方法,训练出数以万计拥有先进思想的士卒。
  如此一来,也就有了与各方势力相抗衡的坚实力量,再下去自然会进入优胜劣汰的格局。
  如果真要在台湾淡水谋取个立足之地,就不得不面对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如今荷兰人占据台南并修筑了坚城,西班牙人占领台湾最北端的天然良港基隆港,好像还占领了台北东面的淡水河口。
  两相比较,无疑是处于劣势的西班牙人更容易打交道,至少不会像如日中天的荷兰人那么倨傲霸道。
  可是,如何与西班牙人建立起合作关系,想法设法占据尚未筑城的淡水港,又成了朱道临非常头疼的大难题。
  *********
  ps:第二更送上,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 
  。。。


第一〇四章 状元翁的愤怒

  朱道临与应昌培在城中的升平桥头分手,应昌培换车向东前往即将开张的旧院街联合大商铺,朱道临向西返回紫竹园。
  取代紫竹园总管史青阳为朱道临当车夫的年轻人姓杨,叫杨大鼎,豫南人,原是流民护卫队中的小头目,今年只有二十四岁,长相威武身材敦实,两只手臂又壮又长,一身家传武艺颇为出色,擅长刀法和骑射,还是个技艺高超的车把式,由于数月来聪明勤奋,做事积极主动,逐渐受到玄青道长等人的器重,终于在去年下元节紫阳观举行的仪式上,与其他三名表现优异的护卫队员一起,正式拜入玄方道长门下,成了朱道临的同门师弟。
  杨大鼎和他的老母亲、体弱的妻子和两个五岁的双胞胎儿子、妹妹和妹夫一家三口,均是第一批逃难而来便获得紫阳观接纳的幸运者,也是第一批皈依道教的虔诚信徒,成为朱道临的车夫后,他的家人迁入了虎山下刚落成的西院,住进宽敞明亮的砖瓦小楼,与媚丫头的叔叔顾三才一家六口做邻居,一同成为朱道临的管家和亲随。
  马车进入紫竹院,来到西跨院门前停下,朱道临对杨大鼎吩咐道:“车上的三箱礼物分别是茶叶、大镜子和座钟,小心些,赶车不要太快,到了严老爷子府上替我告个歉,说我事务繁忙,改天定会登门拜访。”
  “若是严家少爷在家,转告他元宵节下午来西跨院喝酒,晚上一同去秦淮河赏灯,记住了吗?”
  “记住了,师兄放心,小弟会小心驾车的。”
  杨大鼎恭敬地答应下来。略微整理腰间巴掌宽的牛皮带,随手压住腰间朱道临赠送的宝刀,敏捷地登上马车调转车头。
  玉虎想了想,对朱道临说声“我陪大鼎一起去”便疾步赶上,纵身一跳坐到杨大鼎身边的长凳上。
  朱道临知道玉虎不想打扰自己与久别的内人相见,望了一眼不远处大树下的两个陌生人便转身进入院门。刚走两步就看到前方向自己弯腰施礼的老史和二十几名家仆。
  朱道临心中涌起阵阵暖意,感觉西跨院有点儿家的味道了,他笑了笑和气地吩咐道:“不用多礼,都回去吧,这回给大家带来些小礼物,晚饭后再让老史分给大家,散了吧。”
  家仆们欢欢喜喜散去,朱道临上前拉过老史粗糙的大手用力一握:“辛苦了老史!不到一个月义學开學,两座工坊连同1500工匠學徒也都准备就绪。百人护卫队有模有样,整个紫竹园里里外外,井然有序,非常了不起,我刚回来两位师伯就向我夸奖你,对你老史的能力赞不绝口啊!”
  史青阳乐不可支地说道:“全靠赵大人三天两头过来帮忙指点,否则小的肚子里这点儿墨水可不够用。西跨院有两位少奶奶管着呢,除了派人采买之外。其余繁杂事务几乎不用小的操心,如果再干不好。岂不辜负了东家?哈哈!”
  朱道临笑了笑,转过身指向院子外面大树下的两个陌生人:“那两个书生打扮的人怎么回事?”
  “怎么还来?”
  老史看了一眼远处的树下就恼火,刚要出去就被朱道临拉住,他连忙转过身低声禀报:“是苏州那位姓周的状元翁派来要人的家仆,早上来过一次,小的接到急报把他们劝走了。没想到又来了,真是莫名其妙!东家你别管,小的立刻出去把他们轰走!”
  “别急,他们想要什么人?”朱道临已经猜到怎么回事,但是还想问清楚一些。
  老史更恼火了:“他们说如是丫头早就许给状元翁做小妾。按约定,春节一过就得接回苏州,开始小的看到他们拿出辞官归隐的苏州周老状元名刺,还不敢大声呵斥他们,和和气气地请他们在门房稍坐,完了小的去东跨院學堂找徐大家,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恼火不已……”
  “哪怕如是丫头不是东家疼爱的姑娘,是个普普通通的丫头,这种无凭无据的事情也不能算数!他姓周的一个六十好几的糟老头子了,怎么还要做这等祸害人的事情,于是小的就把来人轰走,没想到他们竟然还敢来,门房老秦也不知怎么就把他们放进来了。”
  “把人赶出去之后,发给老秦三个月工钱,让他卷铺盖滚蛋!”脸色阴沉的朱道临扔下句话转身进入院子。
  “是,小的一定照办。”
  老史被朱道临的怒气吓着了,在他记忆中,自己的东家对每个下人都很关照,对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