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292章

明末国色江山-第292章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帆船大街西面,直到长江岸边的狭长区域,自南向北排列着三座相互连接的大院,分别是两侧围墙高耸临街一面为骑楼式建筑的金陵印刷厂,制造杆秤、台秤和各种标尺的上元衡器厂,以及更名为虎山造船厂的造船作坊。
  大道东面,则是刚刚搬迁的虎山铁器作坊、木工厂、马车作坊和铸造车间的厂房,这块面积高达800余亩的厂房很快将拆除或改建,两年内将建成一片庄重典雅、美轮美奂的大学校区。(未完待续。)


第四〇三章 针锋相对

  “天工商贸股份公司”在金川河北岸投入的100万两银子尚未用完,就通过出售首期840套商住房和两座大仓库,获得了125;000两银子的纯利润,外加规模不逊于上元港的金川大码头、占地30亩的仓库和一栋长64米、宽18米的三层楼宇。
  即将竣工的二期工程,位于新建的南北向虎山大街两侧。
  两个花园式的住宅区共有860套两层式住房,布局合理,结构新颖,清一色的青砖琉璃瓦楼房。
  大街两侧,气势不凡的三层骑楼还能分成46套商住房出售,每套占地面积均为260平方米,全是方方正正的石条青砖墙体,顶上覆盖经久美观的灰色琉璃瓦,美观大方。
  两个住宅区内全是封闭的下水道和平整的水泥路,家家户户接通自来水,并有厨房和厕所,住房刚封顶就已载种树木完成绿化,每个十字路口的漂亮花坛里都种上了花草。
  最吸引人的是,只要住进这两个环境优美的高尚小区,孩子们就能进入就业前景宽广的紫阳书院读书,享受长达8年的免学费教育和免费医疗。
  目前至少有500人通过各种关系,找到虎山庄园大总管赵训庭和其他管事,请求帮忙购买最后两个住宅区的房产。
  这些人大多是自己居住或经营,而不是买下来囤积或者转手倒卖。
  虎山庄园年初在《江南时报》上刊登出售商住房的广告时,并没有引起郑三俊和冯元飚等东林党人的注意。
  对于虎山庄园不断出现的新生事物和各种新产品,整个江南官场的看法几乎和郑三俊、冯元飚的看法完全一致:哗众取宠,奇技淫巧,不屑一顾!
  直到上月底,上元县衙将征收到的房产交易税金解送应天府之后。吏部尚书郑三俊、应天府尹王道直等高高在上的官员才意识“奇技淫巧”蕴含的巨大利益,高达11;200两白银的契约税和房产交易税令所有官员深感惊讶。
  细细一算,虎山庄园首期房产售卖总额,竟然不下27万两银子,于是所有官员都生出了义愤。
  就在朱道临召集手下幕僚和大小主管举行会议的时候,郑三俊和冯元飚也招来十余名心腹官员急商对策。
  身为江南官场魁首的郑三俊的开场白。并没有直指虎山庄园,而是说出一件令与会者深感震惊的事情:
  “诸位,昨日傍晚时分,秦淮河畔逸秀楼门前发生一件令人发指的惨案……”
  “28岁的嘉定举子王文修与远道而来的松江府同窗小酌完毕,走出酒楼不到30步远,忽然遭到从后方冲来的两轮马车撞飞三丈开外,凶手尚不干休,继续驾驶疾驰的马车冲向不断翻滚的王文修,恶毒地用车轮生生将王文修的脖子轧断。得手之后迅速驾车前行,转过忠孝巷口便弃车逃匿。”
  “由于事发突然,时间极短,兼之正是晚饭时间,无人看清楚凶手面目……”
  “江宁县衙从昨晚开始严密调查,根据遗弃街头的马车查到车主,没想到车主是江宁县丞范品谦家中商铺的运货马车,何时被凶手盗走一无所知。虽然一时间无法查出凶手是谁,但基本可以断定。绝对是一次肆无忌惮的蓄意谋杀!”
  众人听了惊愕不已。
  新任工部侍郎李邦华惊呼道:“嘉定王文修不正是小有名气的《江南时报》文学主编吗?以阮大钺这个文痞的无赖性格,绝对要将此事大肆宣扬,给江宁府施加压力。”
  众官员连声称是,纷纷说对大明官场深怀怨恨的阮大钺素来牙尖嘴利,狡黠乖张,仗着朱道临和南京镇守太监撑腰咸鱼翻生。主持《江南时报》之后更是肆无忌惮地利用强大的舆论,对南京六部的东林党官员冷嘲热讽肆意攻击。
  此次定会借机发难,蛊惑愚民,再次将积怨发泄到官府头上。
  听了坐下官员的大呼小叫,郑三俊的额头顿时显出几根黑线。不由自主望向知晓内情的冯元飚。
  冯元飚只能微微摇头。
  别人不知道王文修是谁,他和郑三俊一清二楚。
  正是郑三俊通过座下门生指使王文修,悄悄画出精密的印刷机器图形,多次丈量机器各部分的详细尺寸,还数次偷出《江南时报》印刷厂的铅字和油墨,交给郑三俊的得意门生送到太仓王府,数十名技艺高超的工匠据此日夜研究,用以仿制先进高效的印刷机器。
  太仓的上百工匠和王家数位管事,花掉数千两银子弄了半年,终于把机器和铅字、油墨做出来,可印出来的效果不是迷蒙不清,就是一塌糊涂。
  哪怕反复改进之后,仍然毫无起色,这使得王老太爷大为光火,从金陵联合大商铺高价买回的天枢阁薄胎瓷杯都摔烂了,无奈之下再次传信郑三俊和冯元飚,期望能说服王文修,再将印刷机器上的滚筒拿到手,为此王老爷子不惜许诺王文修下期高中三甲。
  谁知口信尚未传过去,王文修便已横死秦淮河畔,不但让郑三俊和冯元飚深感震惊,也对手段狠辣却步步高升的朱道临生出畏惧。
  更令郑三俊和冯元飚有口难言的是,今日一早,《江南时报》总编阮大钺的质询信函送到江宁县令手里,扬言本月内要是无法将凶手缉拿归案,定会展开调查,并公开此案始末,质疑江宁县令和县丞的执政能力。
  就在此时,本应远在辽东前线的朱道临忽然回到金陵,如此巧合,怎能不让郑三俊和冯元飚猜忌和恼火?
  端坐一旁、沉默不语的应天府尹王道直似乎有所感应,目光在郑三俊和冯元飚脸上一扫而过,正好与望过来的郑三俊对上眼。
  郑三俊微微一笑,轻咳一声,轻捋花白的稀疏长须。
  等大家安静之后,郑三俊方才朗声说道:“王文修一案通报完毕,望诸位留意自身安全,若有线索,还请立即与江宁县令联系。”
  众人连忙答允,都知道江宁县令和县丞都是郑天官的得意门生,因此谁也不敢有所怠慢。
  *************
  ps:谢谢山青盈、我爱我姐我弟、还没发现大大的打赏!
  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未完待续。)


第四〇四章 隐藏的后手

  金陵皇宫东南方的吏部衙门,公事房。
  郑三俊待所有人安静下来,再次把目光投向王道直:“第二个议题是,由于新川河口码头常年淤积,兼之连年干旱,水位下降,已无法停泊800石以上大船……”
  “龙江码头虽然是军民两用,但因年久失修,缺少维护而淤积近半,加上水师从登州凯旋带回数十艘缴获战船,使得龙江码头无法接纳民船靠泊,严重影响了江南地区的货物流转和税收。”
  “魏国公从京城返回之前,无法与其协商共同扩建之事,估计迅速壮大的江南水师不愿再让民船使用属于军用的龙江码头……”
  “所以,老夫今天请大家前来共商对策,看看用什么办法,将金川河口新建码头纳入应天府衙管辖之下。”
  满堂一片愕然。
  大江南北,谁人不知道金川大码头乃是钦命奉国将军、如今的东江镇总兵官朱道临的私人产业?
  虽然大家都眼红精于商道、手段过人的朱道临赚取的大量银子,可谁也没胆子从老虎嘴里夺下这块肥肉。
  王道直看到郑三俊和冯元飚含笑望着自己,心知今天不说几句恐怕要让两位老大生出成见,于是硬着头皮献出一策:
  “既然是利国利民之事,我等自然义不容辞……”
  “考虑到朱道临将军是当今圣上倚重的朝廷大臣,在下建议各部一同上书,上呈奏折,恳请皇上对朱将军晓以大义。”
  “以朱将军历来对皇家和江山社稷的慷慨奉献,估计此事难度不大……”
  “只要皇上能够开口,朱将军定然不会拒绝。大不了从截留的税银中支出一笔,以户部或者兵部的名义向朱将军购买金川码头。”
  众人觉得此计非常巧妙,立刻随声附和。
  郑三俊和冯元飚相视一笑,只要能把金川码头弄到官府名下,用不了多久就能找个理由向江南各地进行摊派,弄回银子再疏浚官办的新河口码头。然后连同金川大码头一起卖给江南某个世家,既能赚到大笔酬金,又能狠狠打击桀骜不驯的朱道临。
  只要让朱道临长期留在辽东前线无法回来,就能慢慢勒紧套在他脖子上的绳索,最终置他于死地,届时再狠狠从他的庞大产业上割下一块肉来。
  唯一令二人大感头疼的是无法弄到的手摇印刷机。
  以朱道临不惜杀人的激烈反应来看,此事还得靠太仓王老爷子和各大世家拿主意才行,自己的笔头毕竟比不过朱道临的刀子硬啊!
  ……
  ……
  下午两点,出席完大小主管会议的朱道临独自返回家中。与等候多时的阮大钺在后书房茶室里密商两个小时。
  会见结束,深受鼓舞的阮大钺,手捧朱道临赠送的两套大部头典籍匆匆告辞,在亲卫的引领下穿过院墙下的小门,进入他曾挥洒过不少汗水的武学院,登上停放在办公楼侧方的专用马车悄然离去。
  朱道临送走了名气越来越大的新晋江南文坛领袖阮大钺,立即带上两名留守亲卫,策马赶赴幕府山东麓的临时靶场。
  爱犬木兰领着被顾大伯收养的半大儿子。跟在三匹战马身后不断奔跑,显示出远超同类的速度和耐力。
  一路上朱道临总觉得胯下的安达卢西亚骏马力量不够。随即想起留在威海卫的爱马小白,想到小白生气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