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国色江山-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下在!”
感慨万千的厉易良被吓了一大跳,连忙上前抱拳致礼。
“宣布解散之前,要求各队正副队长晚饭之后,必须强迫每个士卒洗个热水澡,喝一碗姜糖水,明天上午继续学习军法军规,下午继续进行队列训练!”
“军官们如有异议,可于明日下午来找我,我会以礼相待的。”
朱道临延续之前的学习训练计划,目的是消化巩固今日来之不易的成果,也给深受触动的军官们一个选择的机会。
“遵命!”
厉易良领命而去。
全场12;000多官兵很快解散,检阅台前的方阵仍然保持不动。
朱道临大声背诵军法军令的声音和两百余士卒的重复声音持续响起,洪亮而极富节奏,军官们心悦诚服,新兵们深受震动,他们的主帅虽然军令如山,冷酷无情,但他说到做到亲力亲为,还能和士卒们同甘共苦,同受惩罚,这样的主帅谁敢不服?谁能不敬?!
朱道临连续领读五遍,开始逐条讲解军法军令,完成任务的执法队百余官兵已经取来油布火把点燃,将朱道临和他前方聚精会神的两百余士卒照亮。
夜色已深,绵绵细雨再次飘洒而下。
检阅台前仍然火光熊熊,能够整齐背诵三十条《十大军规》、《内务条令》和《保密条令》的新兵们再次变换队形,逐一走到十名教官面前接受考核,最后229人全部过关,但时间已是深夜十一点二十分。
朱道临郑重宣布:“弟兄们,我们的亲卫营从现在开始算是正式成立了,你们返回各队向值班教官报到,不怕死不怕累的,拿上行李前来将府报到,从今往后,将府后院就是亲卫营的驻地,未来一个月内,加入亲卫营的人,将接受我的亲自训练,解散!”
两百余名新兵欢呼而去,朱道临转向身后一直陪伴自己的炮队教官吴季诚:“老六,你这是何苦呢?伤没好就别撑着。”
吴季诚笑容可掬地回答:“这点儿伤算个屁啊,这段日子每天都涂抹紫阳观的疗伤灵药,喝着紫阳观内药房泡制的好药酒,早就好得差不多了!”
“一起走吧。”
浑身湿透的朱道临拉上已成为心腹的吴季诚,登上检阅台返回将府:“这几天有什么收获?”
吴老六压低声音:“收获大了!属下按照大人的指点,从国公爷麾下挖来五名有操炮经验的老兄弟,组建了炮兵教官组,对照大人让玉虎兄弟转交的那本《炮兵基础训练》和四尊佛郎机长管铜炮,一同探究一同商议,又向虎山庄园研究院几位老师傅请教,终于搞清楚弹丸的弹道是怎么回事了。”
“预计再有两个月,我们教官组肯定能吃透基础训练中的大部分内容,剩下的只能等到实弹训练再去摸索。”
朱道临非常满意:“加把劲吧,一个月内我们的野战火炮会运到,到时候你就可以挑选适合的兵员,组建自己的炮兵营了。”
吴老六大喜,一把抓住朱道临的胳膊:“大人,炮兵营算不算亲卫营?”
朱道临解释道:“炮兵营暂时编入亲卫营,但成军之后得分开……炮兵是独立兵种,挂在江南水师各卫正在组建的陆战营名下,六个月的训练期结束后,所有官兵将分成两部分,你的炮兵营会作为我的直辖部队留下,并在未来一年之内扩编两到三个营,在此之前,你必须帮助隆平侯训练出一个营的炮兵,否则我不好交代。”
吴老六彻底放心了:“能在大人身边就行,和亲卫营没什么两样,哈哈!”
************
ps:第四更!
这章算是月票满100票的加更吧!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未完待续。。)
。。。
第二一七章 万里征程第一步
朱道临雷厉风行的治军手段,很快取得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
在三十条军规军令的严厉约束下,官兵们全部打起精神,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和服从性,原本拖拖拉拉的现象几乎绝迹,全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次日下午,42名来自友军的教官主动要求返回自己的老部队,各自揣着朱道临奉送的5两银子谢仪络绎离去。
十五天后,因无法承受高强度训练的1;086名新兵领到一个月的军饷,在战友们的送别下黯然走出军营大门。
崇祯五年六月初二,西历1632年7月18日,阴转晴。
天色微亮,狮子山南麓大营的9;670余名官兵结束半个小时的操练,排着整齐的队形喊着震天的口号集合于检阅台前方,官兵们经过45天的思想教育和严格训练,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高台上,朱道临俯瞰行动迅速的集合队伍,颇为满意地说道:“开始有点儿样子了。”
厉易良不满地望向朱道临:“才算有点样子啊?仅一个半月的训练,就能拥有如此整齐的队形和严明的军纪,这样的强军恐怕整个大明也找不出第二个来,大人你竟然认为只是有点样子?”
朱道临毫不在意地打击他:“强军?早着呢!不知道你们怎么会把军队的标准定得这么低,隆平侯和魏国公太心急,八字没一撇就要检阅新军,什么是新军?新军的标准是什么?眼前这九千多官兵算得上新军吗?不怕打击你,再苦练五个月,能有三分之一官兵达到训练大纲的要求就算是不错了。”
“不和你说了,你自己看吧。我得四处看看,再过两小半时就要大阅,万一出错可不好交代。”
厉易良匆匆返回后面的将府,招呼执法队百余官兵,扛着新制作的一捆捆战旗,跑向军营四周竖立起来。
朱道临无法理解大明将帅们为何如此急功急利。虽然这批新兵在足够的营养补充和严格训练中进步很快,在新观念和持续不断的思想教育下,逐渐展现出不同于其他军队的新面貌,但也只是训练45天的新兵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值得大张旗鼓检阅的价值,为应付这个莫名其妙的检阅,朱道临到现在仍无法回去把先进的锻造火炮和铸钢火炮弄回来。
隆平侯和魏国公等人不知怎么想,非要举行盛大的检阅仪式,南京六部官员和镇守太监吴景贤也来凑热闹。绝大部分教官更是热衷于展现训练成果,没人记得45天来陆陆续续淘汰出局的3;000多官兵,似乎也忘了未来四个半月还需要更为严格更加繁重的训练。
关于“新军”的称谓,朱道临并不反对,甚至有几分得意,所有官兵半个月前穿上了舒适的高帮胶底作训鞋,陆续装备虎山铁器工坊打造的新式战刀,拥有其他大明军队从未有过的充足物资。生活待遇和训练条件大为改善,但所有这些只能让官兵们增加自豪感产生凝聚力。整支军队并不具备任何战斗力,距离成军远着呢。
值星官跑到检阅台前立正,向朱道临敬了个标准的人民军队的军礼,昂首挺胸大声吼道:“报告大人,各营集合完毕,无一缺席。请大人训示!”
身穿皮甲、头戴皮盔的朱道临回个同样的军礼,放下手宣布解散。
各营官长非常惊讶,看到朱道临已经转身返回后方的将府,只好带着自己的弟兄跑步返回营房抓紧早餐,完了还要整理内务打扫营区。以备隆平侯和魏国公等高官显贵前来视察。
伤愈归来的杨大鼎和玉虎道士紧随朱道临身后。
杨大鼎如愿担任朱道临的亲卫长,身材魁梧胆大心细的玉龙道士获得师傅和几位师伯的批准,与师弟玉虎一起跟随师兄朱道临投身军旅,正式出任亲卫营长职务,他在紫阳武馆担任近半年的武学教习,拥有一定的教学指导经验,加上武艺不错,军事基础扎实,由他来带领和训练已增至500人的亲卫营最为合适。
“大人,吴公公派人送来信函。”
大步赶上来的军法官韩玉虎把信送到朱道临面前,如今他已习惯称呼师兄朱道临为大人,私底下才会以师兄弟相称。
朱道临来到正北位置的帅椅旁,解下腰间秦王剑,放到宽阔厚实的楠木桌面上,撕开信封,取出信笺细细阅读,很快把信折叠好放入牛皮纸信封,接过杨大鼎送上的茶水喝下一大口:“送信的是谁?”
“东厂周百户,交给我就离开了,看他那样子似乎心情不错。”玉虎站在大桌前方低声回答。
朱道临放下杯子,颇为担忧地说道:“东南豪强和朝中的东林党果然有本事,竟然能让皇上停止追究闹得天下皆知的金陵窝案,只是把贪墨上百万两银子的应天府尹叶成章调回京城听用,而没有任何处罚……”
“同属东林一党的王道直接任应天府尹,勋贵们半点儿好处得不到!”
“南京户部和兵部一位尚书、一位侍郎勾结奸商,走私巨量海盐,利用职权派遣宁绍水师为地方豪强保驾护航,大肆进行海上走私,勾连倭人贩卖人口,迫害商人致人死命,种种罪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人证物证铁证如山,最后竟然也只是辞职了事……”
“唉,看来这大明朝真的是不可救药了!”
“师兄慎言!”
玉虎连忙提醒,好在所有教官都在外面为即将开始的大阅忙绿,正堂里除了值守的亲卫没有外人。
朱道临叹了口气,伸出食指敲敲桌面:“此次受到打击的只是南京六部几个东林党干将,东林党魁、当朝首辅周延儒或许也有麻烦,毕竟查出的十余名五品以上犯罪官员,大多是周延儒这几年提拔的,温体仁一党绝对不会放过打击政敌的好机会,皇上心里肯定也很恼火。”
“东南各地豪强这次损失不小,仅是东厂和锦衣卫抄没的私盐、硫磺、倭刀、锡锭、香料和贵重木料等等,至少价值80万两银子,但只要风头过去,东南豪强必然会加倍报复!”
“魏国公和吴公公他们因为皇上要稳定朝局,加上南京六部官员放下架子低头服软,所以选择见好就收,我能理解他们,但我担心他们失去警惕,唉!等我忙完这段,再找个时间和他们好好说一说。”
韩玉虎、姜玉龙和杨大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