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国色江山-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阮大钺担任紫阳武馆文科总教习仅十天,十天来的所见所闻,彻底颠覆了阮大钺的人生观,紫阳武馆强大的财力、严苛的纪律、优厚的待遇、勤奋的师生、新颖的知识和截然不同的思想道德观,令阮大钺和随他而来的十六名文化教习深受震动。
短短十天里,阮大钺和他带来的十六名文士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思想转变过程,从最初的好奇到接触后的惊恐慌乱,从惊恐慌乱到冷静后的深入探究,从深入探究到逐渐了解,再到随之而来的痛苦反思,其中的刺激和震撼,远远超过他们十年来所承受的总和。
在这期间,朱道临和他们交流过两次,两次谈话之后朱道临都明确表示,如果有谁适应不了紫阳武馆所追求的新思想、新观念,随时都可以离开,他不但不怪罪,还会送上10两银子的程仪,这已经相当于普通人家半年的收入了。
可最终没有一个人离开,且不说紫阳武馆拥有完善的设施和每月不低于10两银子的优厚薪水,仅是令人眼界大开的全套教材和闻所未闻的精巧教学用具,就足以让阮大钺和他的文友们沉溺其中。
而朱道临两次颠覆传统教育的谈话。最终促成了阮大钺等十七名文士思想观念上的剧变,他们决定留下来,全身心投入其中,看看是否真如朱道临所说的一样,开创出一条崭新的振兴之路。
如今的武馆弟子已经增加到了409名,按年龄和接受程度分成八个班。身为儒林败类和东林党公敌的阮大钺担任权力较大的文科总教习之后,对于孩子们非常尽心,弥补了不少教学上的不足。
晨练结束,看到朱道临转身就要离开,阮大钺连忙上前拦下来:“大人,在下有事向大人请示。”
朱道临想了想:“一同到大食堂用早餐吧,咱们边吃边谈,等会儿我还要赶往军营处理军务,完了还要到造船作坊和铁器作坊参加会议。时间挺紧的。”
阮大钺逐渐熟悉朱道临雷厉风行的作风,当即停下脚步抓紧时间禀报:“那就不耽误大人的时间了,在下有两件事请示大人,第一件事是,我们文科教学已经与武学分开办公,并遵照大人指示,成立文学、算学、格物、历史地理四个教学组,另组成一个五人教学研究小组。研究《化学》和《自然》两门新教材和各种精密教具的使用,由在下兼任组长。”
“大家听说武学那边在紫阳观里有个藏书数千册的图书馆。所以纷纷要求在下向大人陈情,为我们文科也设立一个图书馆。”
朱道临指向操场东面刚清空的两排马圈和空地:“那几堆螺纹钢和几十盘钢筋,就是为了修建三层高的图书馆和改造东面那片宿舍运来的……”
“接下来很快就会投入人力物力,把整面围墙拆掉,修建能轻松入住1;000学生的四栋楼房和一座图书馆,如果先生有兴趣。不妨去孟山兄那里看看建造图纸。”
“我的要求是四个月内竣工,然后转到西面,用钢筋混泥土修建两座拥有十六个大教室的教学楼。”
“四个月内我将带回10;000册以上的书籍,在此期间,先生和各位教习如果需要编印教材。可以到后院找印刷工坊谢总管,我和他说过了,再忙也要优先保证紫阳武学和紫阳书院的教材印制。”
阮大钺满意地笑道:“还有一事,在下昨日前往印刷作坊,被里面的机器和金属活字排版印刷迷住了,一整天都待在里面向谢九叔和工匠们请教,观看那五个精通机关的匠师研究如何仿制。”
“谢九叔悄悄告诉在下,仓库里还存有4套一模一样的印刷机器,是大人专门留着印刷报纸的,所以在下觉得办报时机已到,只需再招募四到五位志同道合者,一个月内就能正式出版发行。”
朱道临考虑良久,终于做出决定:“这样吧,我给你一个月时间筹备,为你在博孚总号开设个属于报社专门账户,先存入10;000两银子的开办费,不够再问我要,这几天你推荐个人代理文科总教习职务,把精力投入到办报中来。”
“我让谢九叔挑选一批熟练工匠,连同两套库存的印刷机器一同迁往紫竹园西跨院,那里地方够大,安全方面也有保障,报社设在那里更方便,由你担任报社总管,报社财权、人事权和采编权归你掌管。”
“记住,一定要多招募些志同道合的人手,哪怕来个100人也不嫌多,只要能写愿写就行,普通文员月薪暂定5两银子,每月另有2两银子车马费,具体怎么做你给我一份计划即可。”
阮大钺得偿所愿喜形于色,深深弯腰行了个大礼:“在下绝不辜负大人的信任,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朱道临坦然受之:“先生的两本大作已经交给谢九叔,印制数量初定20;000册,由应家总号下属的墨林斋负责发行,应三公子的墨林斋已经制定出成套规则,愿意付给先生最高等级的稿酬,约为书籍售价的三成。”
“先生有时间不妨找应三公子好好聊聊,他如今是整个大明实力最强、名气最大的书商,南京六部和国子监那些高高在上的文坛领袖,从今往后也要拍他的马屁了,哈哈!没事我走了啊!”
阮大钺呆呆望着朱道临远去的背影,两行清泪夺眶而出湿了脸颊。(未完待续。。)
。。。
第一九九章 定策
入夜,忙碌了一整天的朱道临和家人热热闹闹用过晚饭,在妻妾的服侍下洗澡更衣,与越来越成熟娇媚的徐拂说了会儿关于东面山脚下即将封顶的音乐学堂的事情,便独自前往后书房,准备审核上元所的训练计划。
后书房里灯光明亮,隐约传来几声轻微的对话声。
来到小院里的朱道临并没有急着进去,而是与爱犬木兰和它的六个小崽子一起玩了十几分钟,告诉木兰等它断奶之后会带它出去,懂事的木兰这才心满意足地领着小崽子们返回窝里。
朱道临的后书房外表看起来并不显眼,内部的装修和布局却别有洞天,大门内的正厅已被朱道临改为会议室,南面的小书房变成了休闲聊天的静雅茶室,正厅北面的大卧室如今是拥有三面书柜的藏书室,上面的书籍却只有一千多册,大量的工业类书籍和军事书籍都还躺在地下密室的箱子里。
藏书室的面积很大,八根直径超过30厘米的红木柱子支撑起150平方米的硕大空间,靠近宽阔窗台的地方摆放着一张3米长、1。5米宽的花梨木书桌,书桌连着1。5米见方的花梨木矮几,矮几上摆放朱道临从现代香港带回来的硕大地球仪。
明亮的烛光下,叶良辰与朱道临的两位优秀弟子围着精美的地球仪窃窃私语,看到朱道临含笑进来,三人立刻离开地球仪恭敬致礼。
朱道临走到身材高瘦、额头有道疤痕的弟子面前,和蔼地摸摸他的脑袋:“浩然,算学功课跟上了吗?”
“弟子跟上了,前日的算学测验成绩获得优等。”
周浩然恭恭敬敬地回答,这个在武学方面极有天赋的十岁孤儿非常勤奋,他至今不知道自己家乡在哪里。只记得家住大河边上,死在逃难路上的父亲叫周本仓,离他而去的母亲叫做周黄氏,他的乳名叫号子,周浩然这个大名是被他视为父亲的朱道临为他取的。
朱道临满意地点了点头,转向另一位瘦弱的弟子:“剑轩。你这小身板好像没长肉啊!要多吃饭,多吃肉。”
边上的叶良辰忍不住哈哈大笑,两个孩子也笑了,朱道临示意两位弟子随意,上前搀扶叶良辰,前往藏书室西面的公事房。
两名乖巧的弟子很快送去两杯热茶,然后回到藏书室,继续围着黄铜质地的地球仪,低声讨论三宝太监最远去到哪里?
叶良辰喝下口香茶徐徐问道:“大人对扬州汪氏家族有何打算?”
“过几天请魏国公调几艘战船。我们上元所出动三艘,由佛郎机教官带领新来的200老卒和300士卒配合行动,对镇江至江阴一线的所有走私食盐的船只进行打击,我再想办法从天枢阁那边买回一批精盐,以市价的三成大量出售,先把整个江南的盐市搅乱再说。”朱道临毫无隐瞒地和盘托出。
叶良辰摇摇头:“这么干虽然解气,确实也能击中汪氏家族的要害,不知大人想过没有。汪氏家族虽然富可敌国,但在整个东南豪强势力中。他汪家只是个勉强入流的暴发户而已,若不是通过两代人的联姻,逐渐获得东南豪强势力的接纳,祖辈从山西迁来的汪氏家族顶天就是个富裕的盐商而已。”
朱道临长叹一声:“我何尝不知真正的黑手躲在汪氏家族背后?可他们的手段太过下作,太过阴毒,不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说不定还要来。”
叶良辰摆摆手:“东林党人十几年来的所作所为,已经明确无误地告诉天下人,千百年来的官场规则和江湖规矩,他们都不会继续遵守了,在他们眼里只有成败。而成王败寇本来就是儒家至理,只是没有直言而已,在他们看来,所有手段都没有光明正大和卑鄙下作之分,区别只是有效和无效,只要等达到目的就行,这一点,大人应该是非常清楚的。”
朱道临若有所悟,放下茶杯专注地看向叶良辰:“请叶师父赐教!”
叶良辰没有直接说出计策,而是从书桌下方的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放到桌面上轻轻拍了拍:
“请大人直言相告,大人冒着被砍头的危险,私自以南京五军都督府的名义,与西班牙的吕宋总督签订这份五十六款协定,殚心竭力谋取台湾岛西北角的淡水港,最终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朱道临嘿嘿一笑:“我不相信以叶师父的睿智,看不出我朱道临想干什么。”
叶良辰微微一笑:“要说一点儿也看不到那是假话,可我真没看明白,因为这里面的变数太多了。”
“叶师父不妨说说,这里面都有哪些变数?”朱道临笑问。
叶良辰哪还不明白朱道临的考校之意,微微一笑说出自己的推断:“前天晚上大人将这份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