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144章

明末国色江山-第144章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贷款购买纺织机,那就是32万两的借贷。
  可这个项目真要做起来。何止1万户?人口多的家庭难道只买1台纺纱机?还有织布机、手摇式制鞋、缝纫机没算呢。
  股东们由此看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再担心存贷失衡导致亏损,一个个抛开包袱,笑逐颜开,再次搬出朱道临的“天工商贸股份公司”热议起来。
  会议结束前,之前一直含笑不语的玄青道长站了起来,以紫阳观的名义向股东会议提请贷款60万两银子,期限5年,用于购买北固山以北至至幕府山余脉小劳山以南的2;200多亩乱石滩和700余亩山地。修建紫阳制药厂和紫阳药学院,同样要求博孚总号代办土地购买契约。
  各大股东和五大幕僚对玄青道长的胆识非常震惊,忽然意识到影响力日益增大的紫阳观开始步入高速扩张阶段。
  更为重要的是,这项为期5年的巨额贷款,对博孚钱庄非常有利,要知道紫阳观同样是博孚总号股东,所持一成股票如今已增值到180万两白银,因此哪怕紫阳观没了。也不用担心这笔贷款最终成为烂账。
  博孚钱庄的第四次股东大会只用去两个小时便宣告圆满结束,精神大振的五大幕僚婉言拒绝朱道临共进午餐的邀请。赶回城里,把这诸多大好消息散布出去。
  魏国公和隆平侯等人也要赶回去,下午南京六部召开长江防洪会议,作为军队统帅的他们都要出席。
  应昌培则要回家禀报老爷子,讨论是否向朱道临的商贸股份公司投资,也跟随徐弘基等人告辞离去。虎山正院后书房里只剩下吴公公和他带来的残废人留下。
  叶良辰表现得不卑不亢,自然而然地坐在舒适柔软的真皮高靠椅上,反复阅读朱道临那三页纸的报告,不时蹙眉沉思。吴公公上完厕所回来坐到他身边,笑了笑低声问道:“贤弟。你从中看出什么名堂没有?”
  叶良辰抬起头来,习惯性地摸摸从右额头连到腮帮下的狭长疤痕,深邃的眼睛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缓缓道来:
  “不得不说,令人?大开眼界,解决存贷失衡的手段非常高明,方方面面都能从中获益。但问题的关键似乎并不是博孚钱庄,而是这个借贷100万两银子的商贸股份公司,这里面似乎藏着个大圈套……”
  “不过,具体如何请恕小弟见识浅薄,暂时看不出来其最终目的,但切依稀看出一丝端倪。如果道临贤侄的这个天工商贸股份公司顺利开办,博孚钱庄现有的股份方式,将来很可能受到影响。”
  吴景贤听完思索了一会儿,依然不得要领,刚想再问几句,朱道临回来了。
  朱道临手里拿着个皮质的扁圆盒子,大步走到叶良辰身边,蹲下后,捏住皮盒边沿的铜扣,拉出一条印有刻度的皮尺来。
  “您……你这是……”
  叶良辰吓了一跳,用浓郁的北直隶口音问道。
  朱道临微微一笑,掀开他的长袍下摆,又卷起宽大的裤脚,细细丈量叶良辰完好的右腿,站起来回到座位上写下一串数字,再次回到满是疑惑的叶良辰身边,笑了笑低声解释:
  “这两天我要去下游见天枢阁的人,顺便请他们为前辈定做一条义肢,就是假腿,戴上假腿之后,前辈稍微适应一段时间,估计能扔掉拐杖,和正常人一样行走。”
  “什么!?”吴景贤惊讶地问道:“真有这么神奇的假腿吗?”
  朱道临已经再次蹲了下去,轻轻转动叶良辰的椅子,掀开他的衣袍,仔细测量没了膝盖的萎缩左腿,测量疤痕累累的大腿三个位置的周长,接着测量腰围和髋关节尺寸,由始至终,毫无半点儿嫌弃。
  经历生死之后再也没流过泪的叶良辰,此时垂着头默默看着。
  等到朱道临测量完毕,回到另一侧专心记录数据,叶良辰才借着整理衣袍下摆的机会,悄悄擦去沁出眼角的两滴热泪。
  ***********
  ps:谢谢小兵牙子大大的打赏!小火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未完待续。。)
  。。。


第一八一章 打赌

  朱道临和吴景贤、叶良辰一起用完午饭,一同来到正堂后面的茶室,摊开修改了两次的几张设计图纸,一边喝茶,一边就固山铁城的修建事宜进行讨论。
  接到通知的东厂副千户李宽济带着两位精通筑城的九品官员赶来,看到新任南京镇守太监吴景贤在座,吓得胆颤心惊,三人连忙弯腰致礼,恭敬问候,头都不敢抬一下。
  吴景贤摆了摆手,和蔼地吩咐不要拘束,朱道临上去把他们三个扶起来,热情地请他们坐下,亲自给每个人斟上杯茶,请他们一同对修改的筑城图纸展开讨论。
  朱道临耐心回答两位低级官员小心翼翼的提问,详细解释为何把城墙四角的防御堡垒,修改为突出城墙外延十二丈的六边形棱堡。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棱堡的防御力远胜于旧式堡垒,朱道临拿来白纸铅笔,画出棱堡防御的各个方向,按照大明军队的攻击力模拟攻防作战,很快就让所有人看到棱堡的优越性。
  解决完棱堡的问题,朱道临接着解释三座火药作坊设置在东南方的原因,介绍新式颗粒火药的制造程序、温度、湿度、干燥和储存等技术要求,大家很容易就理解了充足阳光对火药晾晒的重要性,意识到把火药作坊设置在东南方向不但能大大节省生产时间,还能避开北固山西面长年流淌的小河带来的潮气。
  意见统一之后,朱道临询问固山铁城的临时总管李宽济:“筑城的砖石材料购买和工匠民夫招募进行得如何了?”
  李宽济恭恭敬敬地回答:“砖石材料陆续运到,由于消息传递需要些时间,加上需要现筹集,大约半个月之后,方圆三百里的商家才会运来大批砖石木料。”
  “目前的工匠只有2;000余人。民夫招募到6;000余人,各级主事仍在城东、城南大肆招募合格的工匠民夫,估计需要半个月时间才能招齐。”
  “按照大人吩咐,现有工匠民夫已经开始沿着北固山南麓山脚的外围,修造2;000套砖瓦结构的工匠住宅,以及西城门内1;200驻军的营房和校场。”
  “接下去就该修建北固山西面的火枪制造厂房和仓库。东面三座间隔五十米的火药作坊,同时在三座作坊后发山体上开凿四个大型储藏洞库,然后集中力量修筑四座棱堡和东、南、西三座城门,最后修筑连接城门和棱堡的城墙。”
  朱道临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思路很清晰!你们把我定下的五条规矩写在木板上挂出去,告诫各级管事,要善待工匠民夫,保证一日三餐足额足量,每月2两银子的工钱不得克扣分文。千万不要在这方面出问题,否则发现一个我收拾一个!”
  “第二,你们回去宣布,若能在?十月中旬前竣工,经验收合格可投入使用,我亲自给每位管事发放不低于50两银子的重奖!功劳最大的10个人,将获得我的举荐和额外奖励,愿意留在火器厂和守备千户所的。将获得破格提拔!”
  “谢大人!”李宽济和两名九品官员激动地站起来弯腰致礼,接过朱道临送上的一沓图纸告辞离去。
  叶良辰默默点头。非常认可朱道临重奖重罚的果断措施。
  吴景贤却对朱道临的新式火药制造技术很感兴趣:“道临,你用新式方法制造颗粒火药,每月大约能造多少斤?”
  朱道临一直不习惯大明的工业计量单位,还得用脑子换算过来才能回答:“如果火硝足够的话,只需500熟练工匠,每月能造出15万斤用于火炮的颗粒火药、10万斤新式火枪发射药。”
  吴景贤和叶良辰大吃一惊。不可置信地望着朱道临。
  朱道临暗笑不已,他报出的产量只是段德铭他们厂里85名老工人1个月的火药生产量,而且是在没有任何电力机械和水力机械条件下,全凭人力和毛驴生产的结果。朱道临不信调动500名熟练工匠和20头牛马使用同样的生产方法,比不上段德铭厂子里的85名老工人和5头毛驴。
  其次。土法生产硝土的“硝田法”朱道临已经完全掌握,南京地区和淮北地区历来是盛产硝土的地方,只需等待大管家顾二叔的三亩实验硝田获得成功,立即向方圆几百里的村庄城镇推广,公布硝田法的所有技术细节,以出高于市场20%的价格大量收购硝土。
  吴景贤看到朱道临笑容可掬地给自己斟茶,想了想再次问道:“要是达不到你说的产量怎么办?”
  朱道临笑着道:“叔叔,敢不敢打个赌?从明年一月份开始,要是我的火药月产量达不到25万斤,每月我给你1万两银子,直到我做到为止,若是达到或超过每月25万斤,你把你书案上那方张旭的松鹤砚台送给我,怎么样?”
  边上的叶良辰第一次露出笑容,吴景贤却犹豫了,想来想去还是舍不得:“你要我那方砚台干嘛用?”
  朱道临指指叶良辰:“我估计叶师父会喜欢。”
  叶良辰愣住了,吴景贤听说是送给叶良辰,当即咬咬牙答应下来:“好!我就陪你小子赌一把……贤弟,你做个证人,哈哈!”
  叶良辰觉得有趣立即点头允诺。
  朱道临继续商谈火器厂的事:“狮山南面至仪凤门那片废弃作坊卖给严家是对的,碾米没有那么多大煤烟和刺鼻气味,对城里的民众更有好处。”
  “火炮铸造还是交给虎山庄园铁器工坊铸造分厂更好些,我已经让孟山大哥增建一座铸造厂房,九月份中旬正式铸造第一批大将军炮。”
  “我手头事情太多,千头万绪的实在忙不过来,你老多担待。”
  “没问题,这事比修建固山铁城和火药厂容易多了,工匠不用愁,需要时你说一声,我从凤阳和徐州调两千户过来,这是圣上下诏的大事,谁敢拦着我收拾谁。”
  吴景贤非常在意南京火器厂,只要造出第一批火炮送到京城,他的地位将会更加地稳固。(未完待续。。)
  。。。


第一八二章 论势

  朱道临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