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屠家子-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咸举荐了两人。司马朗为人方正,中正忠义;司马懿……曹魏的掘墓人,晋朝的奠基人,三国时期最成功的谋士!
其余如程昱推荐了崔琰,钟繇推荐了董昭,蔡邕推荐了自己的弟子顾雍。
总体来说,这些被推荐上来的人都是有才华的,何咸也以兖州、青州的一郡之地委任给他们打理。只有司马懿这个超级阴谋家,何咸非常忌惮。一度想要冷藏他,不让他出仕。但想到司马懿的才华如果被敌人所用,或者在背后搞阴谋,何咸更加难以防范,不如把他放到阳光之下接受监督。如果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司马懿还能成就晋朝大业,何咸也认栽。打定主意之后,何咸又召司马懿找贾诩报到,在军师将军贾诩麾下当一名从事。何咸让贾诩调教之余,未尝不是让贾诩帮忙看看这个年轻人有没有长着反骨!
现如今“卧龙”诸葛亮在朱儁手下,“凤雏”在郭嘉手下,“冢虎”在贾诩手下,在加上鬼才,毒士……
“按照道理来讲,我已经凑齐了三国时代最豪华谋士套装,不知道可不可以直接召唤神龙,一统天下呢?”何咸望着司马懿名字的名单,和低级趣味地想着。
安排好了足够的郡守人才之后,何咸又调任豫州刺史程昱为青州刺史。青州新降,又有曹操在高唐虎视眈眈,需要一个强势的刺史与臧霸配合,方能确保无忧。
豫州因为兖州、青州、扬州北部收复以后,从四战之地成为了安全之所,又有程昱此前打下的基础,新任的刺史只需要有守成能力即可。何咸提拔了长沙郡守蒯良出任豫州刺史,其弟蒯越接任长沙郡守。
作为最早效忠何咸的荆州势力,向、蒯、蔡、黄四氏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几大家族追随何咸,大力发展荆州的经济。荆州又没有战火的侵袭,人文,科教,经济都进入了飞速的发展期。用现代的话讲,就是主要矛盾已经由基本的生存矛盾转变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几大世家一合计,为了能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便决定推举一人作为荆州实力的代表,想着更高的政治目标发起冲击。这个人,就是蒯良。作为代价,荆州各世家全面接受南阳的理念。
第一个就是在全州推行义务教育。凡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六年的基础学习。基础学习以村为单位,每年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可以进入县学。每个村只要能出一个学子考入县学,全村免去粮赋一年。该户人家免去粮赋三年,官府还另有奖励。县学毕业之后,官府包分配,优秀者成为县级小吏。当然,你也可以更上一层楼,考州学。荆州的州学学府有两所,第一所是皇家水镜学院,第二所是鹿门山学院。这两所高级学府,不但是州学,也是大汉最顶级的学府。能够成这两所学校毕业的,都将进入官府的各个部门。
第二个大力发展规模化的集体经济。大汉时代,中国主要处于小农经济,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这样的胜场方式太落后,生产效力太低。当然,这与全靠人力和畜力为主的耕种方式密不可分。南阳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上独树一帜,超越大汉其他的州郡,主要就是采取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将生产资料和生产力集中起来,大炼钢铁,促进机械化的发展。虽然现在的机械化水平还处于非常低级的阶段,但是更为省力高效的耕种机器的出现,纺织机器的出现,都极大提高了生产效力。生产效力提高之后,又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让更多的有才能的人可以投入到科研和改进生产技术的领域,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
一旦这个优良的生态系统建立之后,源源不断的技术会被开发出来,更先进的器械会被打造出来,粮食、生活资料都会快速地富裕起来。南阳郡,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期。此前,徐庶主政南郡期间,就是大力引进南阳的生产模式,技术团体和政工团队,大力改造南郡。现在南郡的富裕程度已经远超长沙、武陵、零陵等郡,这也是蒯氏、蔡氏、向氏最终决定全面于南阳军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必然将更变未来的荆州政治生活的改变,几个世家独大的格局必然发生变化,更多的人才,无论是政治人才,经济人才还是种植人才、技术人才都会源源不断地被发掘出来。促进时代的发展,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才。人,才是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大汉想要繁荣富强,千秋万代,不改变是不行的。
………………………………
第四百零六章 终极计划 七人众
青州交给了强势的程昱,兖州则交给了更强势的贾诩。
北方战线是压力最大的战线,何咸让程昱、贾诩坐镇,一方面的管好民生,另一方面也是随时可以给驻军的两位将军出谋划策。驻守的青州的三万丹阳劲卒,主将是中郎将臧霸,驻地是北海营陵城。驻守兖州的是兵员补充完整的三万浮槎军,主将是扬威将军魏延,副将是屯骑校尉庞德,驻地是东郡的濮阳城。
随着北方战线的胜利,其余几条战线上的战报也陆续传来。在东南方向,甘宁在乐进和李典的辅佐之下,与江东军在长江之上交战了几场互有胜负。周瑜布置了好几个陷阱试图引诱甘宁上当,但皆被谨慎的李典看破。唯一的一次由孙策亲自率领的夜袭,也因为遇到乐进,被生生打了回去。江东军讨不到便宜,停止了无休止的对峙。
周瑜给孙策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建议孙策在虎林港故布疑兵,制造江东军随时与南阳水军决战的假象,实则主力早已经南下豫章,攻击盘踞豫章的刘繇。目标是将江南之地全部纳入怀中,再伺机与南阳军决战。孙策听从了周瑜的建议,命周瑜持“孙”氏的中军大旗,驻守虎林港,隔三差五还往皖口港挑衅一番,自己则带领精兵一万,直奔豫章郡而去。
在西北方向,有朱儁坐镇,诸葛亮出谋划策,张绣率领西凉军执行,马腾和韩遂联军讨不到一点的便宜。双方都以西凉骑兵为主要战力,在安定一代展开了数场大战,最终,诸葛亮改进了南阳军的连弩车,出其不意破了马腾的西凉骑阵,重创了马腾军,长子马超重伤,差点就折在了军中。马腾胆怯,率军退回了武威。正在攻击陈仓的韩遂得到消息之后,不敢孤军深入,率军退回到了老巢金城。朱儁遂领着三万步骑,兵进金城,决意将韩遂赶往更西北的地区。
在西南方向,徐庶在汉中外围修建了数座大寨,作为戊戌的据点,打造层层防御的模式,将汉中城护卫在中间。刘备领着关羽、张飞、荀攸、法正数攻汉中,皆被徐庶、黄忠和张任三人挡住。
汉中是蜀汉的北大门,进可攻,退可守。从汉中北出秦川可夺取关中,西出可以断陇右,东出可以取长安,而且汉中物产丰富,交通四达,地形险要,可攻可守。“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无汉中是无蜀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汉中不破,刘备便出不了蜀,无法对南阳军造成太大的威胁。
其他三线基本上都处于僵持的状态,短时间内分不出胜负。只要粮草和辎重供应得上,战局暂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在北线,完成全部的布防和调动之后,已经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冬天,何咸终于可以领着剩余的南阳军两万,冀州降卒一万余,另有伤兵一万余,带着赵云、文聘、太史慈、张郃、沮授等文武将领班师回南阳。
宛城外,汉帝刘协领着文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给足了面子。何咸的官职也由骠骑将军升任为大将军。
时间进入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刘协已经十六周岁,即将成年。侍中伏完,沉着器度大,袭爵不其侯,娶汉桓帝女阳安公主刘华为妻。其女伏寿,端庄典雅,有母仪天下之风范。太后何莹认为可为汉帝良配,故立伏寿为皇后。刘协大婚之后,以太常杨彪、大鸿胪孔融、侍中种辑为首的保皇党人日益活跃起来,他们到处宣扬皇帝应该亲政的言论,搞得南阳流言四起,人心浮动。
何咸向来以汉臣自居,且明确表态从未取而代之的僭越之心。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还政于皇帝似乎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这也就是杨彪等人论述的核心点。
“似乎是到了该找皇帝谈谈的时间了!”大将军的书房之内,何咸看到郭嘉呈上来的所有流言,摇头叹道。
杨彪等人自以为暗中串联做的非常隐蔽,实则全部在郭嘉的掌控之中。如果何咸心狠,完全可以采取血腥的态度强势镇压。鲜血和生命可以让这些阴谋家无所遁形。但何咸并不想这么做,血腥和暴力只能换来更加的血腥和更加的暴力。只要这些人不背叛大汉,不出卖南阳军,纯粹的政治斗争尽量不动刀兵为好。这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从何咸这边亲自做起。
“主公想好要试行那个终极计划了吗?”郭嘉有些激动地问道。
何咸点点头:“南阳军越来越庞大,人员越来越复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些事情,已经到了非定不可的时候。说清楚,趁早让一些阴谋家死心,也好让皇帝安心。皇帝已经成年,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也不知道这些年水镜学院的教育能够让他的思想开明一些……这些都是未知的,早点摊牌,也有早点的好处。”
“你的计划类似于大周的分封制,但又不同于分封制。总之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制度,嘉很好奇,在这样的政变之下,大汉将何去何从。”郭嘉的眼神之中闪耀着一种叫做梦想的光芒。
大汉,因为他们这些人的努力,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不正是每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有梦想的汉人所梦寐以求的事情吗?
尽管改变会有风险,但他们的本意是为国为民,不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