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屠家子-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德,当初说南阳军缺粮严重的是你,现在说南阳军其实不缺粮食的还是你。你到底想要怎样?”袁绍听完曹操的分析之后,一脸的愤怒。
“此一时彼一时也!”曹操耐着性子继续解释道,“当时的情况之下,种种线索都证明南阳军缺粮,故而围困中牟是最好的选择。但现在更多的线索证明,南阳军缺粮只是一个假象。南阳军想让我们待在中牟,那么于情于理,我们都不能如敌人所愿。我们要离开中牟,不能中了南阳军的奸计!”
顺应时局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策略,拿得起放得下,曹操不愧为枭雄也!
但袁绍显然并没有这个魄力,他好不容易说服了自己,冒着断粮的风险准备收获一个大胜,现在曹操突然跑来和他说,这是一个陷阱,继续等待下去将收获的不是大胜,而是大败,这让袁绍很难接受。
“会不会是因为你军突然的袭击,导致南阳军因恐惧而战力大爆发呢?”袁绍试着问道。
“我倒是希望南阳军只是强弩之末。”曹操摇着脑袋道,“盟主若是不信,不妨也试着一战,看看南阳军的战力是真实的还是伪装的。”
对于曹操的这个建议,袁绍感觉还是颇有道理的。行军打仗,安全第一。既然对南阳军存在怀疑,那么就要去证实一下真伪。就算损耗一些士兵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袁绍正寻思着应该派遣哪位大将出战,携带多少兵将合适,帐外有小校前来回报:南阳军突围了!
准确的讲,是南阳军的主将骠骑将军何咸突围了!
曹军鸣金收兵之后,中牟城门突然大开,一千名全副武装的南阳重步兵,在两千名连弩手的侧翼护卫之下,悍不畏死地冲破了袁军在中牟城南的防线。随后,何咸领着上万飞骑军突击,大败镇守城南的中郎将文丑。文丑死战不退,被何咸、赵云击杀在乱军之中。
何咸突出重围之后,径直往颍川逃去。颜良、张郃、高览纷纷前来请示袁绍是否追击。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袁绍、曹操两人面面相觑。
假如南阳军并不缺粮,何咸为何要冒着风险突出重围,逃往颍川?
“除了飞骑军,南阳军其他的步卒呢?可曾一并突围?”审配第一个反应过来,询问小校。
………………………………
第四百零四章 中牟大胜 袁曹败退
小校道:“未曾突围。南阳步卒打开城南防线之后,就退回了中牟城中。”
“也就是说中牟城里,还有数万南阳军的步卒?何咸这是什么意思?”审配不解道,“弃车保帅吗?”
无人能够回答审配的问题,就连曹操,此刻的思路也陷入了混乱之中。
何咸突围了?中牟城终究是缺粮还是不缺粮?袁曹联军究竟是继续围困,吃掉南阳军这几万人,还是各自撤退,下回再战?
曹操暂时不提撤退的事情,回到大营与戏志才商量。袁绍则气愤于文丑之死,决意对南阳军实施报复,猛攻中牟城。颜良亲自领兵登城,鏖战了一天,双方的伤亡都不小,但中牟城还是没有被破。
两天之后,陈留传来噩耗!
何咸率领的飞骑军非但没有逃回颍川,反而绕了一个大圈突袭了陈留城!陈留守将夏侯恩坚守不出,力保陈留城不失。何咸攻不下陈留,转道攻伐陈留郡的其他十几个县城。杀人不多,专攻县城的粮草、焚烧百姓的房子。从事荀彧当时正在济阳县筹集粮草,济阳城被破之后,荀彧下落不明,恐怕是被何咸的飞骑军一并掳走了……
陈留被袭,正是坐实了南阳军其实是不缺粮草的,不然的话突围的何咸第一选择应该是回颍川筹集粮草,调集援兵。
得到噩耗之后的曹操再次头疾复发,不省人事。戏志才率领曹军二话不说,全军撤回了陈留城。
袁绍派人来所要粮草,戏志才以陈留粮草被南阳军焚毁,无力筹集,只给了袁绍全军三天的粮食。袁绍大怒,欲起麾下全部袁军攻伐陈留,被审配为首的谋士群劝阻。最后,袁绍留下了张郃领三万冀州步卒断后,自己在颜良的护卫之下,仓促赶至官渡,逃亡冀州。
贾诩费尽心思,设计了这个大一个局,怎可让袁军轻易逃脱?他命魏延亲率两万浮槎军,紧紧追着断后的三万袁军不放。自己则亲率剩余的两万南阳军,带着全部粮草辎重,放弃中牟,进兵陈留!
话说何咸发现曹操已经看穿中牟缺粮的骗局之后,果然改变策略,带领飞骑军佯装逃遁,实则突入陈留郡大肆破坏,并将消息传播给袁曹两军,引起恐慌。果然,曹操突然病倒,戏志才为求稳妥,退回了陈留,还透露了粮草不济的事实,引得袁绍大为光火,急匆匆后撤。
何咸趁机从陈留撤离,前往官渡堵截袁绍。可惜,袁绍跑得太快,何咸的一万飞骑军只来得及封堵张郃带领的三万冀州兵。前有强敌,后有追兵,营内还粮草不济,张郃组织冀州兵突围了几次无果,三万冀州兵锐减至两万,军心溃散,无力再战。张郃下马求降,何咸欣然接纳。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僵持了五个月之久的中牟大战终于分出了胜负。袁曹两军因为粮草不济,仓促后撤,被南阳军抓住机会,一顿猛打。袁绍八万战兵,最后安全回到的冀州的不足三万。大将文丑、韩猛战死,张郃、沮授被俘之后降敌,其余不知名的小将更是折损无数。回到邺城之后的袁绍,怒火攻心,病倒在床榻之上。膝下两子袁谭、袁尚为继承冀州基业展开了明争暗斗,袁氏势力由盛而衰。
而在兖州,何咸、魏延再收服了张郃的两万冀州兵之后,越战越涨,兵力达到了五万。加上贾诩、文聘率领的南阳军两万,围困陈留城的兵力达到七万之众。而陈留城内,曹军兵力不足三万,更严重的陈留城囤积的粮草在中牟之战中消耗过甚,再坚持不过一个月。
陈留城,州牧府。烛影摇动,万物皆暗。
“主公醒了!”
曹操悠悠从昏迷之中醒来,看到戏志才、夏侯渊、曹仁等一干重臣都在身边,一脸焦急守候。
“战事如何了?”曹操询问道。
“袁军大败,南阳军七万围困陈留城。”戏志才苦涩回道。
“我军粮草还能坚持多久?”
“一个月!”
“唉……”曹操长叹一声道:“终究还是中了何咸的奸计!通知全军,准备突围吧!”
“主公……”戏志才哽咽无语。曹军中计,作为曹操的首席智囊,戏志才难辞其咎。而曹军一旦放弃了陈留,也就是放弃了兖州,放弃了参军赖以生存的基地。这对于曹军而言,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军师无需自责,此乃命也!”曹操宽慰道,“此战之后,河南再无我军立足之地。军师需书信一封,派人迅速送往邺城,请求袁绍将平原之地暂借我军歇脚,继续抗击南阳军。”
“妙才,突围之后,你领三千轻骑一路往东收拢士兵,敛聚粮草辎重,带上继续愿意追随我军的文武将领,一路退至北海的临济港。从临济港登船渡河至高唐,最后在平原相见。我与军师率着主力且战且退,从濮阳顿丘港渡河,前往平原。不愿追随我军的,曹某绝不勉强;愿意追随的,我等共渡难关,在河北立足脚跟之后,再反攻河南!”
“我等愿意追随主公,万死不辞!”州牧府的大厅之内,文武众将皆是曹操的心腹,纷纷表示誓死追随的决心。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九月,曹操放弃陈留,全军突围。
南阳大军推进,陈留各县纷纷易帜,接受南阳军的统治。何咸一路追杀曹军至濮阳。在濮阳城下,南阳军遭到了曹军的激烈抵抗。一个月后,南阳军在付出了上万人伤亡的代价攻下了濮阳城,濮阳守将曹仁战死不降,城内曹军已经全员战死。曹操在曹仁的拼死抵抗之下,从顿丘渡河逃亡了冀州。
于此同时,何咸下令徐州守将奉义中郎将臧霸,率领三万丹阳劲卒北进青州。镇守青州的曹洪不敌,节节败退,最后与西进而来的夏侯渊会合,收敛了三万曹军和大量的辎重粮草北渡临济,抵达平原郡的高唐港。
袁绍听闻曹操被何咸一路追杀,赶出了兖、青两州,病情加重。昏迷之前,袁绍叮嘱袁谭、袁尚两人联合曹操,共同抗何。平原郡,成为了曹操的临时基地。
………………………………
第四百零五章 举荐人才 发展荆州
收复青、兖两州也是南阳军力的极限,一下子得到两州之地,对于何咸而言是个幸福的烦恼。因为这意味着何咸需要很多的官员来管理这两州之地。下面的县城还好说,一大批曹操时代的县令选择了易帜,何咸大部分选择了继续留任。但是郡守级别的官员则缺了不少,何咸召开大会,鼓励文武大臣举荐贤能。
郭嘉举荐了颍川许县的陈群。陈群,字长文,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原本的陈群处为刘备征辟为豫州别驾,曹操入驻徐州之后,投效曹军,官至司空、录尚书事,晋封颍阴侯,是曹魏集团的重臣。陈群最有名的是厘定了“九品中正制“,此举奠定了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此制度唯出生论,附和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并不附和何咸对于大汉发展的设定。除此之外,陈群还是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总而言之,这是一位有能力的牛人,值得重用。
李严举荐了河内司马兄弟,司马朗和司马懿。这几年,李严为河南尹,负责改造白波贼,督建洛阳新城。听闻河内温县有大才,遂前往拜访。一番详谈之后,李严认为司马朗见识不凡,胸怀天下,是一位有大才能的人。而司马朗的弟弟司马懿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才能不在司马朗之下。李严先是征召了两人在河南尹麾下做事,同时向何咸举荐了两人。司马朗为人方正,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