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屠家子-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的曹操之所以能够击败比自己强大的袁绍,并最终翻盘的关键之战就是击破乌巢,烧了袁军的粮草,导致袁绍大军军心动摇。曹操趁机大举进攻,袁军不战而溃,最后成就了曹魏大业。
现如今,曹操若冒着粮草不济的风险想和南阳军打一场全面战争,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
戏志才也劝谏道:“我军新败,军心不稳;敌军新胜,士气高昂。主公应避敌之锋芒缓缓图之,岂可自投罗网硬撼强敌耶?”
曹操气恼道:“两位说的固然有道理,但元让、文烈还有那数万将士之仇岂有不报的道理?”
荀彧道:“仇当然要报!但要讲究方法!”
戏志才也道:“南阳军如今声势浩大,与何咸有仇怨的可不止我军一家!”
“两位是否有妙计可以教我?”曹操何等人物,一听荀彧和戏志才的口风出奇的一致,便意识到两人已经商定好了计谋。
荀彧和戏志才相视一眼,同时道:“为今之计,唯有举世攻何!”
“举世攻何?”曹操惊问。
“正是!”戏志才肯定道:“主公可重演十八路诸侯伐董卓之事,号召诸侯们团结起来共伐何咸。袁本初向来以天下盟主自居,绝对不会拒绝;江东孙策,益州刘备皆枭雄也,如何看不清楚现在的局势。若再不能遏制何咸,天下迟早落入南阳这个屠家子的手中!”
荀彧虽然对戏志才一口一个“南阳屠家子”这个称呼极为反感,但对“举世攻何”这个计策还是持举双手赞同的态度。
荀彧道:“借诸侯之力,共伐何咸。令南阳军四面受敌,疲于应战,方是主公报仇的正道!”
曹操听闻之后幡然醒悟,赶紧站起身来,对着荀彧和戏志才深深一揖道:“操因一时激愤险些误了大事,多亏两位先生劝阻!操感激不尽!”
荀彧与戏志才赶紧侧身让开,不敢受曹操这一大礼。
汉初平六年(公元195年)年末,汉帝刘协听闻何咸平定了扬州袁术的大成国,欣喜不已,决定启用新的年号为“建安”,将即将到来的新年定为“建安元年”,寓意大汉的天下越来越平安。然而,汉帝的意愿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正月十八,曹操在陈留发布“清君侧,诛何咸”的檄文,号召天下诸侯联合起来共同对抗何咸。袁绍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这个“反何咸”联盟的盟主。孙策在江东举旗响应,刘备在益州举旗响应,就连沉寂已久的马腾、韩遂竟然也耐不住寂寞,加入号召,准备起兵复攻三辅之地。
一时之间,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举世攻何!
对于何咸和南阳军而言,局面比预料之中的还要糟糕。但他们没有选择,唯有一战而已!
敌人很多,主要的战场分布在三个地方。
东南战场,主要敌人是孙策领导的江东军。相对而言,这是压力最小的一个战场,因为西中郎将甘宁一手打造的南阳水军成军时间比江东军早,人数规模也江东军大。甘宁以皖口、江夏两个基地为支点,扼守长江水道,孙策无论是攻荆州还是攻扬州都绕不开南阳水军。
西部战场,本来的主要敌人是益州的刘备,但因为马腾和韩遂突然杀出,战线一分为二,分成西南战场和西北战场,压力骤增。
幸运的是就目前来看张绣并没有背叛何咸,他通过张任成功搭上了张鲁和刘璋。安西将军朱儁领着诸葛亮亲自前往汉中,说服了两人向朝廷上表效忠。何咸接到两人的奏表之后,肯定了两人益州牧和汉中郡守的身份,同时拜南郡郡守徐庶为抚军中郎将领南阳军一万,携带各种作战物资进驻汉中支援抵御刘备的进攻。南阳郡守之职则交给了南阳长史,也是徐庶的好友石韬。汉中攻防战由抚军中郎将徐庶为主将,黄忠、张任为副将,又有南阳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物资,西南战场固守暂时无忧。
西北战场,安西将军朱儁、扬武将军张绣、参军诸葛亮领着三万西凉铁骑,背靠长安,抵御来自马腾和韩遂十万大军的进攻。压力虽大,但何咸相信凭借朱儁的经验,诸葛亮的智谋,张绣的勇武,固守应该不是问题。
对于整个战局而言,无论是东南战场、西南战场还是西北战场都是分支,决定南阳军生死存亡的还是在北方的主战场。在中牟、官渡、陈留的北方战场,囤积了交战三方四十余万兵马,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战。其中,战兵二十二万。南阳军九万,曹军五万,袁军八万。其余的辅兵、民夫、青壮将近二十万,源源不断地保证交战三方的军粮辎重等物资的消耗。
曹操听从了荀彧和戏志才之计,号召天下诸侯举世攻何,而他自己则只征召了五万主力曹军参战,并没有倾尽全力,选择孤注一掷。如此一来,曹军不但保证了兖州、青州后方的正常运转,也保证了自己拥有持久战的能力。
袁绍原本只派遣了颜良、审配统帅的三万冀州兵屯驻官渡。在曹操将其奉为“反何咸”联盟的盟主之后,袁绍认为入主中原的时机已经来临,亲率张颌的大戟士,鞠义的先登死士等共计五万精锐,并田丰、沮授、许攸、逢纪、荀谌等一干谋臣南下官渡,准备大展拳脚。吕布的飞熊军如今被袁绍派驻在幽州右北平郡,与辽东公孙瓒对峙,故而没有参与到此次大会战之中。
………………………………
举世攻何
………………………………
第三百八十五章 太史慈出战
南阳军这边,何咸的主力作战部队分为四支。第一是东中郎将文聘统领的三万南阳军,第二是扬威将军魏延、副将屯骑校尉庞德统帅的三万浮槎军,第三是广威将军张辽,射声校尉太史慈统领的两万飞骑军,第四是步兵校尉徐晃统领的一万白波精兵。张辽抵达中牟之后,徐晃将手中的一万西凉骑兵移交给了张辽,自己则退守虎牢关,谨防袁军从侧翼绕过中牟城,突袭洛阳地区。所以,何咸这边,实际的机动力量是战兵八万。
何咸抵达中牟之后,立即召开军士会议,商讨军情。
贾诩进言道:“袁本初好虚名,只要主公示之以弱,并许之以高官,袁绍必然高兴,降低对我军的敌意。同时,建议袁绍作壁上观,看我军与曹军鹬蚌相争,他好渔翁得利。”
“计是好计,可是袁绍会中计吗?”这是计谋好直白,何咸觉得成功的概率似乎不大。
“袁绍中不中计不重要,关键是埋下这颗种子。一旦战事呈现胶着,袁绍的这颗种子就会发芽,他不会选择搏命。而曹操的心中也会因此对袁军产生间隙,唯恐袁绍会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贾诩解释道。
何咸大赞妙计也!此乃分而化之,最终各个击破之法!
贾诩继续道:“为进一步刺激曹操的情绪,主公不妨再给袁绍一个提议。”
“什么提议?”何咸问。
“瓜分曹操!青州归袁绍,兖州归南阳。清除了曹操势力之后,我们两军再正大光明地决战一场,各凭实力!”
何咸本以为劝袁绍高高挂起已经是一件很损的事情了,没想到贾诩还有更损的招儿。这两个提议一出,估计曹操会被气得七窍冒烟。但这,不就是南阳军想要达到的效果吗?尽可能破坏掉袁曹的联盟,南阳军才能在这场三方大战中取得优势。何咸当即修书一封,命人送到了袁绍的官渡大营。
袁绍看完之后,命亲卫将书信递给帐中诸位谋士传阅。
“何咸欲举荐绍为大将军,还欲与我军平分兖、青两州,只要我军不参与南阳军与曹军的对战。条件很简单,报酬很丰富,诸位都说说,何咸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袁绍坐定之后,问诸将。
田丰一目十行看完之后,交给了沮授,沮授看完之后又传给了审配、许攸、逢纪、荀谌等人。
田丰道:“此乃何咸的离间之间,主公切莫中招。”
袁绍点点头道:“何咸未免也太小绍,如此肤浅的计谋也敢丢人现眼!不过,我等要不要将计就计,先赚得一个大将军的头衔呢?”
田丰、沮授等人闻言,纷纷脸色大变。袁绍口称不会中计,但明显是动心的前兆。
沮授赶紧站出来进言道:“主公只需要击败何咸,兵进南阳,大将军之位还不是手到擒来?何须现在从何咸手中讨要呢?”
逢纪见袁绍面色不悦,站出来反驳二人道:“我军虽不可能与南阳军联盟,但曹孟德也有枭雄之姿,不是易与之辈。趁此机会,令何曹两败俱伤,而我军坐收残局岂不快哉?纪倒觉得,何咸此计虽有挑拨离间之嫌,但于我军而言,倒也不失为一个好计!”
“谬矣谬矣~”田丰大声反驳逢纪道,“当初十八路诸侯伐董贼,不正是因为诸侯心不齐,所以大事未成最后反被何咸钻了空子占据了荆州,所以才有今天之势。前车之鉴,难道你都忘记了吗?”
逢纪语塞,内心却对田丰这个臭嘴巴痛恨不已。讨伐董卓之战时,袁绍最大的谋主就是眼前的逢纪。“保存实力,驱诸侯之力以为己用。”正是逢纪当初为袁绍定下的作战思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条作战思路是失败的。因为参战的诸侯没有一个是傻子,袁绍的私心被大家看穿之后,无人愿意成为前驱的炮灰。十八路诸侯徒有虚势却一盘散沙,最后耗尽了粮草作鸟兽散。袁绍貌似全师而退没有太多伤亡,实则损失巨大。假如当时董卓被关东联军击败,谁将获益最大?当然是盟主袁绍。
“好了好了!”袁绍站出来打了一个圆场,“此事按下不表,明日通知曹操,进兵中牟,照常出战!”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三月,大汉的冬天还没有过去,万物萧瑟。河南尹中牟地区却是战马嘶鸣,人声鼎沸。袁绍、曹操联军兵临中牟城。小小的中牟城可经受不起二十万人的大战,故而何咸将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