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汉末屠家子 >

第173章

汉末屠家子-第173章

小说: 汉末屠家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强,与那“天下第一武将”的吕布在同一档次?这个结果直接刷新了众诸侯的人生观。想当初,汉灵帝破格提拔何咸为校尉的时候,这些人纷纷咒骂外戚何氏乃奸佞小人,蛊惑圣心,给子孙谋福利。现在看来,何咸确实是有真本事的武将,而汉灵帝,是慧眼识珠……

    然而,事实上何咸的骑术是不及吕布的。他只不过是凭借了双侧马镫等一些小玩意儿,提高了身体与战马的贴合程度,给够借助部分的战马之力,提高自己的力量输出,与吕布真正的“人骑合一”还差得不少。

    但是这一击,却给吕布的极深的印象。吕布不敢像之前对付孙坚那般托大,中规中矩地利用精巧的戟法与两人对战起来。

    赵云本来一人凭借百鸟朝凰枪法对战吕布,守得极为辛苦。等到何咸的百鸟朝凤枪加入之后,凤凰合并,压力顿时大减。两人毫不犹豫提升至枪法的最高境界:攻守兼备,一左一右,对吕布实施夹击。

    何咸主攻,攻如疾风骤雨;赵云主守,守如铜墙铁壁。吕布催动方天画戟,或挑或劈,全然没有对阵孙坚时那般游刃有余。吕布的戟法讲究一往无前,从其收起霸气,开心谨慎应对开始,这气势就落了下乘。吕布气势不足,三人自然陷入到你来我往的缠斗当中。

    表面上看,何咸、赵云或许是占据了优势,凤凰枪法处处压制吕布的方天画戟。但其中的苦楚,只有两人自己能够体会。吕布的每一次回击,都有一股莫名的劲力传来,令两人持枪的双手极为消耗气力。而吕布貌似局面不占优势,但始终没有露出明显的破绽,何咸、赵云两人也拿吕布没有办法。

    转瞬之间,三人拨马鏖战,已经不下八十个回合。何咸的霸王枪大开大合,攻中有守,不断吸引着吕布的火力;赵云的亮银枪则是守中有攻,细腻精巧,不断攻击着吕布的空门和身体要害。擂鼓的军士换了三批,欢呼的兵卒嘶哑了嗓音。


………………………………

第二百七十二章 董卓迁都

    这一通鏖战,看得关东联盟的十七路诸侯目瞪口呆,也看得关上的董卓担心不已。Ω Δ看书 阁.西凉军已经损失了一员上将华雄,士气大减。派出吕布,就是为了挽回士气。如果吕布再败,西凉军基本上也就不用再打了,注定士气全无。

    董卓一咬牙,下令鸣金收兵。

    听到鸣金之声,吕布使出一招“四海八荒”,将何咸、赵云两人逼开,持戟怒指两人道:“两个打一个算什么好汉!有种明白再战,一个打一个?”

    何咸哈哈一笑道:“我兄弟二人同气连枝,枪法互补!温侯若是有胆,明日再战我兄弟,若是没胆,趁早闭嘴为好!”

    关东诸侯联军之中,盟主袁绍听到西凉军鸣金收兵之声,知道董卓胆怯,大手一挥,韩馥、袁遗麾下两路人马,气势汹汹地杀向虎牢关,想要趁势掩杀。吕布见状,赶紧领兵回关。虎牢关上,董卓早有准备。数千弓箭手弯弓搭箭,不惜箭矢袭向韩馥、袁遗联军。一时之间,箭雨如注,喊杀声震天。关东联军损失了数百人马之后,败退下来。

    “报~盟主!大事不好了!”

    联军大营,袁绍正召集诸侯,商量下一步攻虎牢关的事宜,忽有探子快速来报。

    “速速将来!”

    “董贼捉了太师、司徒两家八十七口人,按在虎牢关上。说,若是盟主不遣散联军,就将袁氏族人尽皆斩杀于此!”

    “什么?”袁绍、袁术大骇,顾不上礼仪,快步出营,朝那虎牢关上望去。

    隐隐瞧见虎牢关上,几十人一字排开,有老有少,尽皆跪倒在墙头之上。为首两人披头散发,背后皆有一名西凉军士,手持一面白娟大旗。一人的白娟上面书有“袁隗”二字,另一人的白娟上面书有“袁逢”二字。

    袁绍、袁术对视一眼,确认那两人有八分的可能就是袁隗与袁逢。正犹豫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虎牢关上第三通鼓点歇止,一名刽子手手起刀落,将跪于队尾的一名中年男子斩首。看穿着打扮,应该是袁府的家奴。

    袁绍、袁术顿时大怒,唤来各自的部将,准备倾其所有,往虎牢关一战。逢纪、许攸、阎象等人赶紧出来劝止。

    逢纪道:“此事需从长计议!贸然攻击,只会中了董贼的奸计!徒折兵马不说,还会害了太师与司徒的性命!”

    跟出来看热闹的曹操、张邈、刘岱、陶谦等诸侯也一起加入劝阻的队伍,袁绍、袁术才肯罢休。

    随后,关东联军急退三十里安营扎寨,暂时不与西凉军交战。

    虎牢关上,董卓召集麾下文武众将商议下一步事宜。

    “关东反贼虽然投鼠忌器不敢再攻,可是也不肯散去,堵在虎牢关外,总不是一件事情?诸位可有什么好的主意?”董卓一脸忧心询问左右文武。自关东联军兵进虎牢关以来,董卓食量减半,酒量也大如以前,连体重都有下降的趋势,这样很不好!

    李儒跟随董卓二十余年,自然了解董卓心中所想,出列道:“太师莫急,儒有一计,可令太师安心!”

    “哦?文优有何妙计,快快说来!”董卓急问道。

    李儒回答:“近日洛阳街市传一首童谣: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太师迁回长安,方可无虞。”

    “迁都长安?”董卓一愣,有些犹豫道:“长安虽好,但是不及洛阳繁华。人口不及洛阳密集,珍宝不及洛阳繁多……”总之一句话,董卓舍不得洛阳的荣华富贵。

    “这有何难!太师只需将洛阳百姓尽数迁往长安,长安自然繁华。太师嫌长安珍宝稀缺,那就将洛阳城里的所有珍宝都收集起来,统一带去长安!我西凉军士不下八万人,太师想要哪里的珍宝,统统带走即可!”

    “这主意好是好,但若文武百官,洛阳百姓抵死不肯迁往长安,该当如何?”董卓再问道。

    “那就让他们死好了!”李儒一脸冷血回道,“限定期限!火烧洛阳!不迁者,皆死!”

    “皇宫呢?皇宫烧不烧?”张济忍不住插嘴问道。

    “烧!一间不剩,统统烧掉!”李儒的眼眸之中,闪现出一丝癫狂,“为防止官员和百姓重新逃回洛阳,整个洛阳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能搬走的全部搬去长安,搬不走的一律烧掉!”

    在场的西凉军武将无不倒吸一口凉气,这个计划,实在是太疯狂了!

    董卓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决定的事情,便会立即去做。当夜,董卓就领着吕布等人回返洛阳,商议迁都。虎牢关就留下徐荣负责死守,不准出关交战。

    第二天,董卓以皇帝名义召集文武百官于崇德殿议事。

    “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吾观旺气实在长安,吾欲奉驾西幸。汝等各宜促装。“

    董卓此言一出,文武百官顿时炸了锅。迁都乃是大事,前期需要考察,中期需要建设,后期需要动员,岂能如同儿戏一般,说迁就迁?

    司徒杨彪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太师监察。“

    太尉黄琬附议道:“杨司徒言之有理。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今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

    司空荀爽也劝谏道:“太师若欲迁都,则百姓骚动不宁矣。“

    董卓本来还想听听百官的意见,集思广益,给迁都计划做一些补充。没想到,百官之首的三公上来就是一通炮轰,全都是反对意见,令董卓相当难堪。想当初,这三位都是董卓当政之后,提拔上去的人物,现在不但不支持,反而给自己拖后腿?这董卓向来就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绝强脾气,这一致的反对之声,反倒是激起了他的凶性。


………………………………

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烧洛阳 派遣使者

    董卓愤怒回道:“关东贼起,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汝等推三阻四,挡国家大计,实不该为臣子!”

    言毕,当即请奏汉帝罢杨彪、黄琬、荀爽为庶民。

    一言不合就罢免三公,此乃古之未有的事情。吓得年方十岁的汉献帝刘协不敢说话。

    “陛下不反对,那便是同意老臣的奏请!”董卓狠狠瞪了一眼刘协,大声道:“来人,收回三公金印,将杨彪、黄琬、荀爽三人驱逐出宫!”

    荀爽性直,想要反抗,却被杨彪、黄琬两人死死拦住,推出了崇德殿。

    百官震慑于董卓的淫威,不敢再言,迁都之事就此定了下来。

    迁都长安,需要大量的粮食作为路途之用。洛阳官仓中的粮食不够,李儒再次献计道:“洛阳富户大族极多,往日都依附袁氏等党人在民间搜刮财富,太师不妨将他们罪同袁氏,杀其宗党而抄其家,粮食充作迁移之用,金银财宝收归国用。”

    董卓用其计,命樊稠率领西凉铁骑五千,捉拿洛阳富户数千家,在每个人后脖颈插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反臣逆党“四个大字,然后尽斩于洛阳城外乱葬岗,查抄他们的全部家财充公。随后,下令洛阳城内外一百余万百姓全部迁居长安,如有不从者,斩立决。每一队西凉军士押解千余名百姓。一时之间,从洛阳到长安的大道上,挤满了迁移的人潮车马。董卓将抢来的粮食分派给押解的军士,抢来的军士却高价售卖。因为粮食缺乏,饿死者、相互抢掠械斗至死者无数,尸体布满沿途的大道。

    除了高价卖粮,路途之上,不乏有西凉军士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