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95章

唐史并不如烟-第95章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办呢?李世民一时拿不定主意,兵部尚书杜如晦站了出来,说道:“东突厥不讲信义,早晚会反叛的。现在不趁着他们混乱收拾他们,将来后悔的是我们。”显然杜如晦不赞成遵守所谓的“渭水盟誓”,既然东突厥内乱,那么何不趁乱出兵?

杜如晦的话是对的,李世民的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在他看来东突厥的乱还没有到极点,不着急,我们还可以再等一等。

殊途同归的梁师都

李世民没有给突利可汗答复,也没有与颉利可汗翻脸。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而敌人和朋友其实是可以不断转换的。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四月二十日,一个部落从敌人变成了朋友,这个部落是原本归顺东突厥的契丹部落。这一天契丹部落正式归顺唐朝,敌人也就变成了朋友。

契丹部落的背叛让颉利可汗非常恼火,他实在不愿意看到归顺的部落一个个离他而去,因此派出使节与李世民来谈一笔交易:唐朝把契丹部落交给东突厥处置,东突厥将唐朝痛恨的梁师都交给唐朝处置。

点对点的物物交换,用梁师都换契丹部落,听上去还不错,然而这笔交易还是让李世民否决了。契丹与突厥是两个种族,突厥凭什么要回契丹。至于梁师都,他只不过是大唐锅里的一条鱼,抓住他,只是时间问题。

后来的事实证明,颉利可汗的换货合同确实是不成立的,因为李世民略施小计就征服了梁师都,压根用不着跟颉利可汗交换。



说起来,唐朝惦记梁师都不是一天两天了,唐朝的士兵想死梁师都了。

要说这个局面还是梁师都自己造成的,他自从造反那天起就寄居在东突厥的屋檐下。历次东突厥入侵中原,都少不了梁师都这个向导。李世民恨透了这个向导,也想死了这个向导,几次写信规劝,梁师都就是不搭理,没有办法,李世民只能来硬的了。

夏州都督长史刘旻和司马刘兰成受命清理梁师都,为了梁师都,两个人还是花了一番心思。

首先,刘旻不断从本部派出轻骑兵,深入梁师都所谓的梁国国境,这些骑兵的任务只有一个:践踏庄稼,让梁师都吃不上粮;

其次,刘旻又派出一批闲人,他们的身份是间谍。这些闲人间谍专门钻营梁师都的核心层,任务就是挑拨梁师都与手下的关系,总之让梁师都的梁国形势越乱越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经过间谍们的忽悠,梁师都的手下人心思变,准备投奔唐朝的人越来越多。手下大将李正宝甚至计划发动政变,准备擒获梁师都一起打包投奔唐朝。

计划还是没有变化快,李正宝的打包投奔计划还是暴露了。打包不成的李正宝只能放弃打包计划,一个人投奔了唐朝,留下梁师都跟剩余的手下相互猜疑,人人自危。

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捶,刘旻和刘兰成拿出了捶破鼓的精神请示李世民出兵,请示迅速得到了批准。

李世民下令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钧出兵攻击梁师都所在的朔方城(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刘旻进驻朔方东城进行策应,加强攻势。

重压之下的梁师都一边守城,一边向东突厥求援。然而东突厥的援军却在朔方东城下碰了钉子。驻守朔方东城的夏州司马刘兰成命令全军取下旗帜,停止击鼓,就地休息,拒不出战,任凭东突厥援军叫阵,刘兰成就是坚守不出,气死你没商量。

叫了一天的阵,没有得到刘兰成的任何回应。当夜,东突厥援军趁着夜色撤退,计划休整之后再战。然而这可由不得他们,不讲究的刘兰成率领休整了整整一天的部队尾随出击,当夜大破东突厥援军。

一拨不成,再来一拨,不死心的东突厥再次派出援军。原本他们抱定决心要与唐军在朔方城决一死战,只可惜决战的地点他们说了也不算,谁说了算?柴绍!

柴绍没有在朔方城等候,而是将决战的地点选在了离朔方城数十里的地方,在这里柴绍给了东突厥援军一个惊喜,决战提前上演。等待多时的唐军对进入伏击圈的东突厥军毫不客气,几番冲击之下,东突厥援军溃不成军。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他们中了柴绍的“围点打援”之计。

两次重创下来,东突厥人再也不敢援助,只能远远看着朔方城被柴绍围成了铁桶。不幸的是,由于此前刘旻派出的唐军骑兵践踏了太多的庄稼,朔方城被围几天之后,城中即告断粮!

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肚子饿急了,那就什么也顾不上了。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四月二十六日,梁师都的堂弟梁洛仁再也顾不上礼节,将堂哥梁师都诛杀,献出城池向唐军投降,自此隋末起义头领各就各位,尘埃落定,梁师都与诸多同行,殊途同归。

远交近攻

战国后期的秦国,靠着“远交近攻”的策略击败六国统一天下。而在唐朝贞观年间,皇帝李世民同样将“远交近攻”用到了突厥人身上。事实证明,很成功,很有效。

贞观的前三年,对于李世民而言是很难熬的三年。在这三年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东突厥的问题,东突厥一日不除,他一日难安,该怎样拔掉这个眼中钉呢?

拖,耗,离间,蚕食,能用的方法李世民都用了,然而在他心底总还觉得差一点什么,差什么呢?差一颗钉子,一颗钉入东突厥内部的钉子。

到哪里去寻找这颗钉子呢?突利可汗似乎并不适合,因为突利可汗只对他属下的突厥人有些号召力,对回纥部落、薛延陀部落根本没有号召力。对付颉利可汗,光打还不行,还要最大程度的把他孤立。最好是把原先依附他的回纥部落、薛延陀部落统统赶到颉利可汗的对立面,这样东突厥就不再是可怕的群狼,而只是形单影孤的独狼。

让谁成为薛延陀等部落的领袖呢?让谁成为大唐钉入东突厥汗国的钉子呢?李世民一直在考虑,他在寻找那个可以配合他远交近攻的人。



在李世民寻找钉子的同时,钉子也在寻找他。

薛延陀部落和回纥部落同样在寻找新的领袖,虽然他们已经脱离了颉利可汗,并与之决裂,但这些部落如果不产生新的领袖依然会是一盘散沙。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被腾出手的东突厥汗国一一击破。

此时从东突厥汗国脱离出来的部落纷纷归顺薛延陀部落,众多小部落联合起来推举薛延陀部落俟斤(首领)乙失夷男为可汗。心中没底的乙失夷男连连摆手,不敢答应。做可汗虽然荣耀,但同时意味着巨大的责任。

世界是联系的,这边乙失夷男心中没有底不敢称可汗,而远在长安的李世民却将目标锁定在他的身上。在李世民看来,这个崛起的年轻人正是自己远交近攻计划的关键一环,只要给乙失夷男一点信心,他一定能还大唐一个惊喜。

李世民随即派出游击将军乔师望,从长安出发,一路上专走小路避开东突厥人的耳目,来到乙失夷男的驻地。乔师望此行带来李世民的封爵诏书,李世民封乙失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赏赐大旗巨鼓。这样乙失夷男就成为大唐皇帝册封的货真价实的可汗,背靠唐朝这棵大树,即使此前心中没底,如今也是底气十足。

乙失夷男大喜过望,随即派出使者前往长安进贡。之后正式在蒙古杭爱山之下建立王庭,薛延陀汗国正式挂牌成立。

薛延陀汗国东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瀚海沙漠,北至俱伦水。汗国挂牌成立之后,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诸部落纷纷归属,这样李世民就在东突厥汗国以北生生扶植起一个新生的薛延陀汗国。这就是李世民梦寐以求的钉子,只要这颗钉子在,东突厥汗国一定会感到芒刺在背,孤枕难眠。

在李世民的经营下,东突厥汗国的生存空间急剧缩小。北面是瀚海沙漠,瀚海沙漠以北就是新崛起的薛延陀汗国,西面是素来不睦的西突厥汗国,东面是已经归顺唐朝的契丹部落,而南面则是日益强大的大唐。而更要命的是,内部已经有突利可汗等原本的亲信加战友离心离德,如果说以前的颉利可汗是不可一世的狼王,那么现在的他只是一只众叛亲离的老狼,只要李世民用力的将拳头挤上一挤,颉利可汗的生存空间或许就化为乌有!



贞观三年八月八日,乙失夷男的弟弟作为薛延陀汗国的使节到达长安,他是代表哥哥乙失夷男到长安进贡的。他的到来让李世民大为高兴,在高兴之余李世民赏赐一把宝刀和一条宝鞭,并让他转告乙失夷男说:“卿所部有大罪者斩之,小罪者鞭之”,言下之意,在薛延陀汗国乙失夷男掌控一切,上只对李世民负责,下对全汗国负责。至此,薛延陀汗国的钉子身份已经完全确立,这颗钉子将极大的分化东突厥汗国原有势力,并对苟延残喘的东突厥汗国进行最大程度的挤压。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直到此时,孤独的颉利可汗才意识到盘旋在自己头顶的危机,此时的他愿意放下身段同唐朝讲和,甚至派出使节请求迎娶唐朝公主,愿意对唐朝执女婿之礼。然而,一切都晚了,李世民苦心经营三年就是为了挤压东突厥的生存空间,临近收官,怎么会轻言放弃呢?

很快,代州都督张公瑾上书李世民,强烈建议李世民出兵讨伐东突厥,张公瑾列出六条理由:

颉利纵欲逞暴,诛忠良,昵奸佞,一也。

薛延陀等诸部皆叛,二也。

突利可汗、阿史那拓设、阿史那欲谷设皆被定罪,无所自容,三也。

塞北霜早,粮食乏绝,四也。

颉利疏其族类,亲委诸胡,胡人反覆,大军一临,必生内变,五也。

南人入北,其众甚多,比闻所在啸聚,保据山险,大军出塞,自然响应,六也。

六条理由,条条在理,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唐朝,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

李世民当即批准,以颉利既跟唐朝和解又助梁师都攻击唐朝为由对东突厥正式宣战,同时委任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代州都督张公瑾为副,准备出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