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297章

唐史并不如烟-第297章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开始着手收集李隆基的“劣迹”,不久,“劣迹”积累成册。劣迹一:李隆基经常登临靠近大街的长庆楼,长安百姓路过时会抬头仰望,并且高呼万岁;劣迹二: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剑南道一位奏事官经过楼下时给李隆基请安,李隆基居然把他叫上楼,然后让玉真公主和如仙媛做东,设宴款待;劣迹三: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将军郭英乂等人路过楼下,被李隆基邀请上楼参加宴席。不一而足。看完李隆基的斑斑“劣迹”,李辅国微微一笑:“太上皇,你该下马了。”随后的一天,李辅国看似不经意地提起了话头:“太上皇居住的兴庆宫靠近街市,与外人的联系太多了,而且陈玄礼、高力士这些人很可能对陛下不利,当初跟随陛下到灵武郡的六军功臣都为此担心不已,所以最好还是把太上皇从兴庆宫迁入禁宫中居住吧!”

李亨听完,没有表态。李辅国一看李亨的表情,他得出了结论:默许!李辅国知道,李亨不仅猜忌太上皇李隆基,而且猜忌陈玄礼、高力士那些跟随李隆基到蜀郡的功臣,他的不表态就是默许,自己可以在他的默许下把这些人一勺烩了。

李辅国很快迈出了第一步。原本在李隆基的兴庆宫,有三百匹良马,李辅国传李亨“旨意”:牵走二百九十匹,只留下十匹。史书上对李辅国这次行为,称之为“矫诏”,其实,如果不是李亨默许,借他一万个狗胆他也不敢!眼看二百九十匹良马被牵走,李隆基无奈地对高力士说:“我儿用李辅国这个狗东西,恐怕他的孝心无法坚持到底了。”公元七六〇年七月十九日,李辅国迈出了关键的第二步:让李隆基搬家。

这一天,李辅国先假传李亨旨意:恭请太上皇到太极宫游玩,李隆基不疑有他,饶有兴致地踏上了游玩之旅。好心情一直保持到睿武门,这时突然出现五百名神箭手挡住了去路,李隆基大吃一惊,险些从马背上摔了下去。李隆基定了定神,问道:“来者何人?”这时,李辅国率领数十名全副武装的骑兵赶了过来,就在马背上对李隆基奏报道:“皇帝认为兴庆宫潮湿狭窄,特意请太上皇回宫中居住!”李隆基一下明白了,这是要逼自己搬家!李隆基正不知所措,高力士大声怒喝道:“太上皇足足当了五十年太平天子,李辅国你想干什么!你给我下马说话!”也怪了,李辅国在高力士面前就是硬气不起来,他灰溜溜地下了马,站到高力士面前。这是习惯的力量。看看周围,李辅国回过味来了,绝不能在高力士面前示弱。李辅国冲高力士恶狠狠地骂道:“老家伙,真不懂事!”然而,李辅国还是不敢把高力士怎么样,他只能把气撒到别人身上,抬手一刀,砍死了高力士一个随从。高力士意识到李辅国有可能犯浑,便冲着五百神箭手高喊一声:“太上皇让我向大家问好!”五百神箭手毕竟受过传统教育,便一起将刀收进刀鞘,跪地高喊万岁。这一下,李辅国的气焰被打了下去,无论他如何鼓动,神箭手是不可能在太上皇面前撒野的。高力士转头对李辅国说:“李辅国,给太上皇牵马!”

李辅国恨得牙根发痒,又无法发作,只能乖乖地和高力士一起为李隆基牵马,一行人来到了李隆基的新居住地——甘露殿。李隆基一看甘露殿的护卫,心彻底凉了,这里居然只有几十个护卫,而且一看都是老弱病残。李隆基在心中问自己,这就是我最后的归宿吗?高力士走了过来,泪眼婆娑,他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李隆基。李隆基拉过高力士的手,说道:“没有你,朕可能已经成了刀下鬼了。”李隆基说完,左右都流下了热泪,他们都没有想到,一个雄视天下五十年的太平天子居然要遭受这样的侮辱。

这时,李隆基倒反过来安慰大家:“兴庆宫是当年我做亲王时住过的地方,我数次想将兴庆宫让给皇帝,皇帝都没有接受。今天搬家,正好遂了我的心愿。”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就连李隆基这样曾经高高在上的盛世皇帝,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太上皇不是皇帝,李隆基是最好的现身说法!在李隆基搬家九天后,李亨发布诏书,这纸诏书将李隆基晚年的精神寄托打发殆尽:宦官高力士流放巫州(湖南洪江);宦官王承恩流放播州(贵州遵义);宦官魏悦流放溱州(重庆綦江县);将军陈玄礼退休;如仙媛遣返回老家安置;玉真公主返回玉真观居住。

这六个人是李隆基晚年最重要的六个伴,也是李隆基的精神寄托,现在他们全部被勒令离开。在这六个人外,还产生了第七人,就是那个跟李隆基素未谋面却在安史之乱中无比忠诚的颜真卿。颜真卿此时已经官至刑部尚书,他受到贬斥是因为他带领百官给李隆基上了一份奏疏:恭祝太上皇健康长寿。就是这么一份奏疏,让颜真卿倒了大霉。

刑部尚书不用做了,到蓬州(四川仪陇)当长史吧!

打发完这七个人,李亨又为李隆基精选了一百余名宫女,同时命万安、咸宜两位公主进宫照顾李隆基起居,每逢四方献上珍异宝物,总是派人先送给李隆基这个太上皇。

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经历了这场“被搬家”后,李隆基的精神支柱彻底倒塌了。原本他已经认命,已经安于做一个太上皇,结果还是被儿子逼着搬了家。人到晚年非常脆弱,熟悉的环境不能轻易改变,一旦改变,老人就会产生巨大的不适应感,然后在短时间内迅速老去。此时的李隆基只是为白居易提供创作素材,于是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当忧愁成为生活的全部,活着也是行尸走肉。被搬家改变环境的李隆基没能跳出这个规律,他从此不再吃肉,也不再吃米,只吃一点简单的蔬菜,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步一步接近了生命的终点。李亨开始时还去探望,到后来,他的身体也垮了,早年当太子时精神压力过大,他的身体早早被透支了。太上皇李隆基的被搬家就此结束,李隆基、李亨的父子过招没有赢家,他们都是失败者,无意之中成了李辅国斗高力士的棋子。人生就是这样,谁是棋手,谁是棋子,并没有定势,有时你以为自己是经天纬地的棋手,到头来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别人手中的一枚棋子!

母子之间

李隆基、李亨双双接近生命终点,长安皇宫中有两个人格外忙碌起来。

一位是李亨的张皇后,一位是李亨的太子李豫。李豫不是新出现的人物,他在此前有过出场,原来的身份是广平王李俶。李亨延续了父亲喜欢给儿子们改名的传统,后来他为李俶改名叫“李豫”。国学大师辜鸿铭有云,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只见过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没见过几个茶壶配一个茶杯。辜鸿铭的茶壶茶杯理论,折射出男权社会的本质,这套理论适用于一般的大户人家,更适用于李亨这样的帝王之家。但凡一个皇帝,谁不是一把茶壶配N个茶杯。只有武则天是个例外,想多配几把茶壶,还得提防大臣们的唧唧歪歪。在李亨的众多茶杯中,张皇后是其中一个,而太子李豫并非出自这只茶杯,因此矛盾便在所难免。李豫是李亨的长子,他的生母有一段传奇。李豫的生母姓吴,濮州濮阳人,她的父亲曾经做过官,不过官做得很失败,不仅没能给家族带来幸运,反而带来了巨大的祸事。开元年间,吴氏的父亲因为犯事被李隆基处死,年幼的吴氏便被收入掖庭,充当宫中杂役。吴氏以为自己的一生将会在掖庭中度过,不曾想到,她的生命中还有一段传奇在等着她。开元十三年,十三岁的吴氏迎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这次机会与高力士有些渊源。这一年的一天,李隆基携高力士前往李亨的王府做客,一进门,李隆基便大吃一惊,他没想到李亨的王府居然是这个样子。

李亨的王府内杂乱无章,很长时间没有用心清扫过,乐器上也蒙上厚厚的灰尘,而且侍奉李亨的侍女也少得可怜。(也有一种可能,眼前这一幕是精心伪装的)李隆基看着有些心疼,转头对高力士说:“皇子的生活条件如此艰苦,你怎么不早点让我知道?”李隆基当即下令,从长安挑选五位良家女子给李亨当侍女。高力士劝谏道:“在长安城中挑选良家女子当侍女,可能会让人说三道四,不如从掖庭中选几个相貌端庄的,陛下以为如何?”李隆基一想,有道理,身在掖庭的女子虽然是有罪之身,但基本都是出身官宦世家,她们的素质要比一般的人家高。况且,这样的女子会更加珍惜机会,服侍起皇子来尽心尽力。李隆基点头表示同意,吴氏的机会就此到来。在掖庭精挑细选的三人名单中,吴氏名列其中,借着这个机缘,吴氏从掖庭一跃进入李亨的王府。进入王府之后,容貌端庄、性格谦让的吴氏深得李亨宠爱。一年后,吴氏为李亨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李豫。不知不觉之中,吴氏创造了一个纪录,她所生的李豫竟然是李隆基的第一个孙子,这让李隆基喜出望外。这是人之常情,但凡是人,看到自己的孙子出生,都会情不自禁,甚至比当年儿子出生时更加狂喜。同样的狂喜曾经出现在李世民身上,李治身上,只可惜,他们的第一个皇孙都是空欢喜一场,最终没能继承王朝的大统。而李豫则是第一个幸运儿,他是李隆基的第一个皇孙,最终也得以继承大统。不过他的母亲吴氏并没有能够看到这一天,开元二十八年,吴氏撒手人寰,没有等到儿子承继大宝的一天。

后来吴氏被追尊为皇后,与李亨一起合葬。众人打开她的棺木移灵,这时大家发现,已经去世多年的吴氏面容竟然与生前一样,似乎她并没有死去,而只是睡着了。

众人唏嘘不已,感慨之余将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