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225章

唐史并不如烟-第225章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713年七月四日,王皇后的又一个幸运日,这一天李隆基将真正的大唐皇权收入怀中,而王皇后也就此成为货真价实、不打折扣的大唐皇后。

如果时光能在这一天定格该有多好!危机四伏时光骎骎而过,王皇后和李隆基携手走进了属于他俩的新时代。

与此同时,王皇后的心里升起了一丝隐忧,这隐忧已经困扰她数年了。

结婚多年,膝下无子。

她与李治的王皇后遭遇了同样的难题:不孕不育。

从嫁给李隆基开始,王皇后便梦想有一个儿子,然而努力了多年,她的肚子依然平平,不见声响。

生孩子这种事情是世间上最玄妙的事情,有的人望眼欲穿却不见有动静,有的人无欲无求却无心插柳。

王皇后恰恰属于望眼欲穿的那一拨,不经意中,她陷入了婚后无子的尴尬之中。

如果是普通夫妻,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态、调理身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齐心协力就有可能开花结果,实在土地绝收,那也只能认命了。

偏偏李隆基和王皇后不是普通夫妻,王皇后只有李隆基一个丈夫,而李隆基却不只王皇后一个妻子。

没有硝烟的战争悄悄打响。

在王皇后颗粒无收的同时,李隆基名下的子女却在迅速增加,长子李琮、次子李瑛陆续出生,每一声落地婴儿的啼哭,都是向王皇后拉起的警报,而她便在这一声声警报中度日如年。

落地的婴儿日复一日地长大,册立太子一事提上了日程。

按照常理,太子应该是皇后的儿子,然而王皇后至今生育纪录为零,在现有情况下,太子由皇后所出是不可能的了。

那就只能在其他嫔妃生的孩子中挑选了。

李隆基在现有的孩子中逡巡了一番,然后将目光锁定在次子李瑛身上。

在中国的大历史中,我们见多了的是母以子贵,而这一次却是子以母贵,因为李瑛的母亲赵丽妃此时正受着李隆基的恩宠。

赵丽妃受恩宠始于公元708年,那一年李隆基二十三岁。

时年二十三岁的李隆基被任命为潞州别驾,在任上,他认识了赵丽妃。

当然,那时候的赵丽妃也还只是赵小姐,刚跟随父亲从崤山以东来到潞州:她的父亲是一名乐人,而她本人则能歌善舞,父女两人相依为命,卖艺糊口。

眼见这父女俩技艺精湛,富商张动了心思,便把父女俩留在了自己的府中。

不久,张府中来了贵客——潞州别驾李隆基。

张知道,该是启用赵丽妃的时候了。

果不出张预料,年轻貌美且能歌善舞的赵小姐一下子就打动了李隆基的心。

从此之后,识趣的张便频频给李隆基和赵丽妃提供机会,幽会的地点很方便,就在他的府中。

一来二去,幽会的结果出来了:李瑛呱呱坠地,是为李隆基的第二个儿子。

开元三年十二月十二日,李瑛七岁,李隆基将他扶上了太子之位。

王皇后尴尬了,尴尬的同时也有点紧张。

尴尬和紧张过后,王皇后又释然了,因为经过对比,她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自己的父亲是果毅都尉,自己又是李隆基的原配,而且在丈夫起兵时全程参与策划;赵丽妃歌女出身,她的父亲只是一个乐人,而且她是后来的,只不过因为年轻貌美能歌善舞得宠而已。

两相对比,王皇后淡定了许多,她自信自己在李隆基的心目中还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既然如此,还是一切放轻松吧!心理安慰持续了一段时间,然而随着另外一个妃子的走红,王皇后的内心失火了,火急火燎。

走红的妃子是武惠妃,来自女皇武则天娘家一脉。

武惠妃的父亲叫武攸止,是武则天的堂侄,在武周时期被封为恒安王。

武攸止去世比较早,在他去世后,武则天便把幼小的武惠妃安置在宫中抚养。

后来虽然武则天被逼宫,武惠妃还是被准许留在了宫中,一直留到李隆基登基,一直留到了李隆基不顾一切地爱上她。

按照常理,李隆基和武惠妃是不能相爱的,因为他们两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武惠妃所在的武家一度篡夺大位,如果不是狄仁杰等老臣从中策应,被腰斩的李唐王朝能否恢复还是个未知数。

即便是这样的世仇,也没能阻挡李隆基对武惠妃的喜爱,他们如同港台电视剧的男女主角一样,不管上两代有多深的恩怨,都不能阻止他们不可救药地相爱。

自此,武惠妃冉冉升起,其他妃子黯淡无光,包括曾经受尽恩宠的赵丽妃。

武惠妃的恩宠一直延续,她与李隆基也在不断地开花结果,可能是郎才女貌的缘故,武惠妃为李隆基前后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三个孩子一个赛一个地俊秀可爱,让李隆基喜欢得欲罢不能。

然而,或许连上天都嫉妒了,这三个孩子一个也没有存活下来,都是在襁褓中就夭折了。

李隆基和武惠妃紧张了起来:莫非我们两个就不能有孩子?两人的紧张心情一直延续到第四个孩子的诞生,这是个男孩。

当这个男孩呱呱坠地时,李隆基决定:这个孩子不再在宫中抚养,而是放到宫外养育,或许只有那样,这个孩子才能存活下来。

孩子被送到了宫外,托付给了李隆基最信得过的人——宁王李宪。

李宪不敢怠慢,他知道这个孩子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分量,便和自己的王妃一起接过了这个艰巨任务。

宁王妃投入的更直接,她放下了自己同时期出生的儿子,然后亲自为这个孩子哺乳。

孩子便这样挺了过来,在宁王和宁王妃的看护下,他没有像他的哥哥姐姐那样夭折,而是一天天成长,煞是喜人。

李隆基给这个孩子起名叫李清,后来又改名叫李瑁。

为了让李瑁健康成长,李隆基还特意封李瑁为寿王,寓意健康成长,寿比南山。

李瑁长大成人,然后步入婚姻殿堂,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成为了他的王妃。

这姑娘名叫杨玉环。

方寸大乱同一片草地,在画家看来是风景,在牛羊看来却仅仅是饲料。

同样是李瑁的茁壮成长,在李隆基和武惠妃看来是长势喜人,而在王皇后看来却是咄咄逼人。

武惠妃的得宠,王皇后看在眼里,乱在心里,她能感觉到这不是一般的得宠,而是普天之下独一无二的得宠,其势头远远超过了之前的赵丽妃。

如果仅仅是得宠也就罢了,更要命的是人家的儿子还长势喜人。

两者叠加到一起,王皇后感觉到无尽的压力。

不同的人在压力下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更沉着,有的人却更烦躁,遗憾的是,王皇后属于后者。

渐渐地,她成为一个烦躁、抱怨以及唠叨的女人。

李隆基原本还念及结发夫妻的情面,然而王皇后却经常不让李隆基下台,她的烦躁、抱怨、唠叨让李隆基渐渐失去了耐心,昔日的感情也便随着一次次抱怨无声逝去,要命的是,王皇后却浑然不觉。

聪明的女人知道如何留住男人的心,而愚蠢的女人却经常让男人的心就在自己的身边溜走。

李隆基烦了,他决定走祖父李治的老路:废后!他找来秘书监(皇家图书院院长)姜皎,让他帮自己找废后的理由。

姜皎是被李隆基重新起用的,一度李隆基还将他发送回老家赋闲,后来又念及旧情,便又将他重新起用。

废后这种事,也只有姜皎这样的故交可以商量。

找来找去,两人认定了无子这个理由。

无数的史实证明,这是历代皇帝屡试不爽的法宝。

好,就是它了。

李隆基开始着手启动废后程序,没想到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最信任的姜皎出问题了。

他居然把他和皇帝两个人的秘密告诉了第三个人。

炸弹提前炸了。

废后的秘密传播开来,姜皎坐蜡了。

很快,一道奏疏递到了李隆基面前,事态更加难堪了。

奏疏的大体内容是这样的:陛下,秘书监姜皎说您要废黜皇后,我们不相信是真的,这一定是他在造谣。

上奏疏的人叫李峤,乃滕王阁缔造者李元婴的后人。

他继承了李元婴的爵位,因此当时的人称他为嗣腾王。

李峤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王皇后的妹夫。

正是这个身份,促使李峤上了这道奏疏,毕竟这里面关系着自己大姨姐的废立。

几乎与李峤同时,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也在积极活动着。

王守一和王皇后是龙凤胎,只不过早出生了几分钟,因此就当了王皇后一辈子的哥哥。

现在看到妹妹岌岌可危,王守一也行动了起来,他没有上奏疏,而是私下去见了一个人。

谁?时任宰相的张嘉贞。

张嘉贞平时跟王守一就有些交往,现在人家求到头上了,自然不敢推辞,因此便顺着他的意思,把矛头指向了泄密的姜皎。

张嘉贞也有自己的算盘,他算准了李隆基也要怪罪姜皎,既然这样,那便顺水推舟,既卖王守一一个面子,也能迎合李隆基的意愿。

老张的算盘打得很精,只是打得太精了。

不久,张嘉贞的奏疏就递到李隆基手里:秘书监姜皎曾谈论过神秘预言。

一击中的,姜皎逃无可逃,只能当一只沉默无言的替罪羔羊。

开元十年九月六日,曾经很红的姜皎遭遇了人生最大的麦城,被当廷杖打六十大棍,然后逐出长安,流放钦州。

曾经跟他沾光的哥哥姜晦这回也跟着倒霉,吏部侍郎做不了了,被贬出长安出任春州(广东阳春市)司马。

他的其他亲友,有的被贬,有的被杀,家族的上空,一片漆黑。

姜皎最终没能迈过这次麦城,在去往钦州的路上,四十九岁的他悲愤而死。

如果姜皎还有来生,一定要记住一个真理:领导的秘密,知道的越少越好!第一次废后就这样无疾而终,王皇后迎来了难得的喘息机会。

刚喘息一会儿,无边的压力又扑面而来,因为现实没有任何改变,她依然无子,而武惠妃依然很红。

严格说来,此时的王皇后是有儿子的,不过不是亲生的,而是认养的。

王皇后认养的儿子不是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